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顽固性疾病,此病属于多发病且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而目前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应用最多是采用非手术疗法,据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 85%的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均有良好的疗效。在本文中我们将 2011年 3 月 —2013年 6 月间我院收治的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 3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我们将2011年 3 月 —2013年 6 月间我院收治的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 3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了进一步验证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我们将所选取的 32 例病例分为治疗组,而随机选取同期治疗的 24 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中男性为 45 例,女性为11 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 23~65 岁,其平均年龄为 41.3岁;两组患者的病程为 1-25 个月,平均为 10.4 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①患者的身体活动受限,其腰椎侧弯的生理曲度消失;②通过 X 片,可清晰看见患者椎间孔出现变形、椎缘增生且椎间隙出现变窄,另外还有生理曲度变浅或消失以及脊柱侧凸症状;③经过条件反射实验,患者的膝腱和跟腱的反射明显减弱,且其下肢皮肤节段分布区的感受交迟钝或者有过敏迹象,拇趾跖屈力与背伸出现减弱;④通过腰椎的 CT 或 MRI 检查,发现患者的腰椎间盘显示突出 [1]。在诊断过程中,任何一项加第④项均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3 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组:可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症状来制定治疗方案。在治疗前,首先让患者在床上体态呈俯卧状,通过 CT 或 MRI 检查来确定患者椎间盘突出的间隙位置,之后可在其患侧旁开 2.5cm,将此点做为针灸的针刺点,针灸所使用的银针主要是以针身长 75 mm 且直径 0.3mm 的华佗牌毫针,先将银针向针刺点直刺 30mm,待患者得气之后,不能提插和捻转银针,点燃约 3cm 长的艾条插至针柄上。
对照组:此组主要采用 TDP 神灯照射结合电针进行治疗。首先选取穴点:腰三针(委中、大肠俞、肾俞)、坐骨针(坐骨点、昆仑、委中)、阿是穴,常规消毒,毫针针刺,在针刺之后再连接 G6805-2 型治疗仪,运用连续波,其频率为 1Hz,再配合 TDP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 30min/ 次。患者的治疗需要 1 次 /d,一般一个疗程为 12d。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的腰腿疼痛基本消失,其腿可直抬高约 70°,身体基本能工作;疗效显著:患者的腰腿疼有显著减轻,其腿可直抬高约 60°,其腰部的活动功有了显著的改善;有效: 患者的腰腿疼痛有稍微的减轻,其腰部的活动功能有稍微的改善;无效: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任何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在对本文资料进行处理时采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检验采用 t。所有实验数据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其治疗效果情况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其实,在我国传统的中医学里面并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病名,其应该是属于中医学里的“痹症”、“腰痛”的范畴。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就已经提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而在另外一篇《素问·刺腰痛篇》也同样讲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仰俯,仰则恐仆,俯之举重伤腰”。从上述古典医学著作中所描述的这些临床症状其实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是基本一致的。在我国中医学中“腰痛”的病因主要是由风寒湿困,气滞血瘀以及肝肾亏损所致的。在《七松岩集·腰痛》里对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腰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症,皆两肾自病耳。所謂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所侵,闪肭锉气之所得,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凝滞,不通而为痛”。
如今,在临床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此方法主要针对患者因椎管外软组织的损害所引起的腰骶、臀、腿部的疼痛或者是典型的下肢“坐骨神经痛”等症状,通过针刺局部穴位,可以直至患者疼痛处,疏通患者局部经路,进而达到增加患者患处的血流量。通过燃烧艾条的热量,可通过针身传至患者发病部位,进而扩展至其它人体组织,从而起到加速代谢产物,提高细胞生活能力,以此来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志勇.穴位中药渗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1):63.
[2] 吕京虎,秦燕.温针灸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90 例[J].河南中医,2007,27(5):71.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顽固性疾病,此病属于多发病且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而目前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应用最多是采用非手术疗法,据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 85%的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均有良好的疗效。在本文中我们将 2011年 3 月 —2013年 6 月间我院收治的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 3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我们将2011年 3 月 —2013年 6 月间我院收治的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 3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了进一步验证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我们将所选取的 32 例病例分为治疗组,而随机选取同期治疗的 24 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中男性为 45 例,女性为11 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 23~65 岁,其平均年龄为 41.3岁;两组患者的病程为 1-25 个月,平均为 10.4 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①患者的身体活动受限,其腰椎侧弯的生理曲度消失;②通过 X 片,可清晰看见患者椎间孔出现变形、椎缘增生且椎间隙出现变窄,另外还有生理曲度变浅或消失以及脊柱侧凸症状;③经过条件反射实验,患者的膝腱和跟腱的反射明显减弱,且其下肢皮肤节段分布区的感受交迟钝或者有过敏迹象,拇趾跖屈力与背伸出现减弱;④通过腰椎的 CT 或 MRI 检查,发现患者的腰椎间盘显示突出 [1]。在诊断过程中,任何一项加第④项均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3 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组:可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症状来制定治疗方案。在治疗前,首先让患者在床上体态呈俯卧状,通过 CT 或 MRI 检查来确定患者椎间盘突出的间隙位置,之后可在其患侧旁开 2.5cm,将此点做为针灸的针刺点,针灸所使用的银针主要是以针身长 75 mm 且直径 0.3mm 的华佗牌毫针,先将银针向针刺点直刺 30mm,待患者得气之后,不能提插和捻转银针,点燃约 3cm 长的艾条插至针柄上。
对照组:此组主要采用 TDP 神灯照射结合电针进行治疗。首先选取穴点:腰三针(委中、大肠俞、肾俞)、坐骨针(坐骨点、昆仑、委中)、阿是穴,常规消毒,毫针针刺,在针刺之后再连接 G6805-2 型治疗仪,运用连续波,其频率为 1Hz,再配合 TDP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 30min/ 次。患者的治疗需要 1 次 /d,一般一个疗程为 12d。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的腰腿疼痛基本消失,其腿可直抬高约 70°,身体基本能工作;疗效显著:患者的腰腿疼有显著减轻,其腿可直抬高约 60°,其腰部的活动功有了显著的改善;有效: 患者的腰腿疼痛有稍微的减轻,其腰部的活动功能有稍微的改善;无效: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任何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在对本文资料进行处理时采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检验采用 t。所有实验数据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其治疗效果情况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其实,在我国传统的中医学里面并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病名,其应该是属于中医学里的“痹症”、“腰痛”的范畴。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就已经提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而在另外一篇《素问·刺腰痛篇》也同样讲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仰俯,仰则恐仆,俯之举重伤腰”。从上述古典医学著作中所描述的这些临床症状其实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是基本一致的。在我国中医学中“腰痛”的病因主要是由风寒湿困,气滞血瘀以及肝肾亏损所致的。在《七松岩集·腰痛》里对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腰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症,皆两肾自病耳。所謂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所侵,闪肭锉气之所得,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凝滞,不通而为痛”。
如今,在临床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此方法主要针对患者因椎管外软组织的损害所引起的腰骶、臀、腿部的疼痛或者是典型的下肢“坐骨神经痛”等症状,通过针刺局部穴位,可以直至患者疼痛处,疏通患者局部经路,进而达到增加患者患处的血流量。通过燃烧艾条的热量,可通过针身传至患者发病部位,进而扩展至其它人体组织,从而起到加速代谢产物,提高细胞生活能力,以此来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志勇.穴位中药渗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1):63.
[2] 吕京虎,秦燕.温针灸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90 例[J].河南中医,2007,2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