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α1受体拮抗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疗效。 方法 9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30例。结石直径4~8mm。组1为对照组,未给予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组2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3次/d;组3给予α1受体拮抗剂0.2mg,1次/d。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 结果 治疗后三组的排石患者分别为13,22, 24例,排石率分别为43.33%,73.33%,80.00%,组1与组2、组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组2与组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排石时间分别为(8.5±2.0) d,(8.2 ±2.7) d, (6.9±2.3) d,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3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 结论 α1受体拮抗剂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一样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方面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排石率,可以作为常规药物使用。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α1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中图分类号】R6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39-02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 其中70%为输尿管下段结石[1]。对于结石直径小于8mm的初发输尿管下段结石,保守治疗为其首选疗法。近年来,α1受体拮抗剂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辅助排石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 我们对门诊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观察α1受体拮抗剂的辅助排石作用,并与传统常规用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我科门诊就诊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90例, 男58例,女32例,年龄24~62岁,平均(37.4±7.2)岁,均有典型的泌尿系统结石症状, 经B超、腹部平片或静脉肾盂造影确诊为输尿管下段结石, 病程均小于1 周,且愿意接受保守治疗。排除标准: (1)肾功能不全;(2)多发性肾、输尿管结石; (3)患侧上尿路存在其他梗阻性病变或患侧既往有肾、输尿管手术史;(4)体温> 38℃;(5)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6)同时接受其他平滑肌松弛药物者;(6)中度以上肾积水。
90例患者按门诊号被随机分为3组, 每组30人。组1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 年龄28~62岁, 平均(38.2±7.0)岁;结石长径5~8mm,平均(6.5 ±1.3) mm。 2组为钙通道阻滞剂组,男20例,女10例, 年龄24~60岁, 平均(35.7 ±8.9)岁;结石长径4~8mm,平均(6.0±1.2) mm。3组为α1受体拮抗剂组,男20例, 女10例,年龄23~60岁, 平均(35.4±6.4)岁;结石长径4~8mm,平均(6.4±1.4) mm。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及结石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服用左氧氟沙星胶囊0.2g bid预防感染;对照组未给予平滑肌松弛药物;2组同时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tid;3组同时服用α1受体拮抗剂0.2 mg qd。嘱三组患者每天饮水2000ml以上,并适当增加活动量。每次排尿注意有无结石排出,每周复查B超或腹部平片,了解结石情况。以排出结石、结石进入膀胱或疗程足2周为观察终点。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周内三组的排石患者分别为13,22, 24例,排石率分别为43.33%,73.33%,80.00%,两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0.004),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三组平均排石时间分别为(8.5±2.0) d,(8.2±2.7) d, (6.9±2.3) d,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52)。三组患者因疼痛再次使用镇痛药物分别是5,3,1例。用药期间除钙通道阻滞剂组一名患者因头昏留院观察外,药物副作用轻微,无不能耐受者。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原则是緩解疼痛,取出结石,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目前针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等待观察;(2)药物辅助排石;(3)体外震波碎石(EWSL);(4)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URS)。有资料显示:直径在4mm~10m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自然排石率为35% ~57%[2]。Cooper等[3]指出,对于直径< 8mm的下段输尿管结石首先应给予保守治疗,只有在保守治疗失败时,才进一步给予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或体外震波碎石治疗。
输尿管平滑肌痉挛、粘膜水肿、疼痛及尿路感染等是影响输尿管结石下移的主要因素。平滑肌松弛剂可以达到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同时缓解疼痛的目的,成为了辅助排石的首选药物。相关药物包括胆碱能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α1受体拮抗剂,早期临床常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作为辅助排石药物。2002年Cervenakov等[3]报道证实α1受体阻滞剂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辅助排石作用,此后又有陆续相关报道。由此α1受体阻滞剂对输尿管结石的排石作用得到了重视。
本研究结果中,两种平滑肌松弛剂均取得了良好的辅助排石效果,较之对照组明显提高了排石率,与其他相似研究结果相似[4]。排石时间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Francesco[5]报道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可以降低平均排石时间,这可能与本组病例样本含量较小有关。2周观察期内,两治疗组仅1例患者发生轻微副作用,患者耐受好,安全性佳。
输尿管存在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是α受体, α受体可分为α1和α2受体,根据受体的选择性分布,α1受体又可分为3个亚型,α1A分布于近端尿道、前列腺和膀胱出口,α1B分布于血管平滑肌,α1D分布于逼尿肌和远端输尿管,其中α1D受体对逼尿肌收缩和远端输尿管痉挛作用最强。α1受体阻滞剂可抑制远端输尿管张力,降低其蠕动频率和幅度,增加结石上方的压力,在结石周围建立一个压力梯度,促使结石排出。
现在临床常用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是一种高选择性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选择性阻断α1A、α1D两种受体亚型, 从而阻断输尿管壁、 膀胱颈、 前列腺腺体及被膜的平滑肌α1受体,降低平滑肌张力。同时,对其他组织平滑肌极少具有松弛作用,从而减少了对血压等的影响,提高了耐受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α1受体阻滞剂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药物,其与传统药物具有同样的提高排石率,缓解疼痛的作用,且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可以作为常规药物使用。
参考文献
1.Carstensen H E, Hansen J S. Stones in the ureter[J]. Acta Chir Scand, 1973,351 (11):1797-1801.
2.Morse RM, Resnick MI. Ureteral calculi: natural history and treatment in an era of advanced technology. J Urol, 1991, 145:263-265.
3.Cooper J T , Stack G M. Intensive medical management of ureteral calculi[J]. Urology , 2000, 56 (4):575-578.
4.Cervenakov I, Fillo J, Mardiak J, et al. Speedy elimination of ureterolithiasis in lower part of ureters with the alpha 1-blocker—Tamsulosin. Int Urol Nephrol, 2002,34,25-29.
5.Francesco P, Gianpaolo G, Cristian F, et al. Nifedipine versus Tamsulosin for the management of lower ureteral stones[J]. The Journal of Urology ,2004 , 172(2) :568 - 571.
(责任审校:陈克利)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α1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中图分类号】R6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39-02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 其中70%为输尿管下段结石[1]。对于结石直径小于8mm的初发输尿管下段结石,保守治疗为其首选疗法。近年来,α1受体拮抗剂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辅助排石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 我们对门诊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观察α1受体拮抗剂的辅助排石作用,并与传统常规用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我科门诊就诊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90例, 男58例,女32例,年龄24~62岁,平均(37.4±7.2)岁,均有典型的泌尿系统结石症状, 经B超、腹部平片或静脉肾盂造影确诊为输尿管下段结石, 病程均小于1 周,且愿意接受保守治疗。排除标准: (1)肾功能不全;(2)多发性肾、输尿管结石; (3)患侧上尿路存在其他梗阻性病变或患侧既往有肾、输尿管手术史;(4)体温> 38℃;(5)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6)同时接受其他平滑肌松弛药物者;(6)中度以上肾积水。
90例患者按门诊号被随机分为3组, 每组30人。组1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 年龄28~62岁, 平均(38.2±7.0)岁;结石长径5~8mm,平均(6.5 ±1.3) mm。 2组为钙通道阻滞剂组,男20例,女10例, 年龄24~60岁, 平均(35.7 ±8.9)岁;结石长径4~8mm,平均(6.0±1.2) mm。3组为α1受体拮抗剂组,男20例, 女10例,年龄23~60岁, 平均(35.4±6.4)岁;结石长径4~8mm,平均(6.4±1.4) mm。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及结石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服用左氧氟沙星胶囊0.2g bid预防感染;对照组未给予平滑肌松弛药物;2组同时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tid;3组同时服用α1受体拮抗剂0.2 mg qd。嘱三组患者每天饮水2000ml以上,并适当增加活动量。每次排尿注意有无结石排出,每周复查B超或腹部平片,了解结石情况。以排出结石、结石进入膀胱或疗程足2周为观察终点。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周内三组的排石患者分别为13,22, 24例,排石率分别为43.33%,73.33%,80.00%,两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0.004),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三组平均排石时间分别为(8.5±2.0) d,(8.2±2.7) d, (6.9±2.3) d,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52)。三组患者因疼痛再次使用镇痛药物分别是5,3,1例。用药期间除钙通道阻滞剂组一名患者因头昏留院观察外,药物副作用轻微,无不能耐受者。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原则是緩解疼痛,取出结石,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目前针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等待观察;(2)药物辅助排石;(3)体外震波碎石(EWSL);(4)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URS)。有资料显示:直径在4mm~10m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自然排石率为35% ~57%[2]。Cooper等[3]指出,对于直径< 8mm的下段输尿管结石首先应给予保守治疗,只有在保守治疗失败时,才进一步给予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或体外震波碎石治疗。
输尿管平滑肌痉挛、粘膜水肿、疼痛及尿路感染等是影响输尿管结石下移的主要因素。平滑肌松弛剂可以达到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同时缓解疼痛的目的,成为了辅助排石的首选药物。相关药物包括胆碱能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α1受体拮抗剂,早期临床常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作为辅助排石药物。2002年Cervenakov等[3]报道证实α1受体阻滞剂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辅助排石作用,此后又有陆续相关报道。由此α1受体阻滞剂对输尿管结石的排石作用得到了重视。
本研究结果中,两种平滑肌松弛剂均取得了良好的辅助排石效果,较之对照组明显提高了排石率,与其他相似研究结果相似[4]。排石时间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Francesco[5]报道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可以降低平均排石时间,这可能与本组病例样本含量较小有关。2周观察期内,两治疗组仅1例患者发生轻微副作用,患者耐受好,安全性佳。
输尿管存在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是α受体, α受体可分为α1和α2受体,根据受体的选择性分布,α1受体又可分为3个亚型,α1A分布于近端尿道、前列腺和膀胱出口,α1B分布于血管平滑肌,α1D分布于逼尿肌和远端输尿管,其中α1D受体对逼尿肌收缩和远端输尿管痉挛作用最强。α1受体阻滞剂可抑制远端输尿管张力,降低其蠕动频率和幅度,增加结石上方的压力,在结石周围建立一个压力梯度,促使结石排出。
现在临床常用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是一种高选择性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选择性阻断α1A、α1D两种受体亚型, 从而阻断输尿管壁、 膀胱颈、 前列腺腺体及被膜的平滑肌α1受体,降低平滑肌张力。同时,对其他组织平滑肌极少具有松弛作用,从而减少了对血压等的影响,提高了耐受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α1受体阻滞剂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药物,其与传统药物具有同样的提高排石率,缓解疼痛的作用,且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可以作为常规药物使用。
参考文献
1.Carstensen H E, Hansen J S. Stones in the ureter[J]. Acta Chir Scand, 1973,351 (11):1797-1801.
2.Morse RM, Resnick MI. Ureteral calculi: natural history and treatment in an era of advanced technology. J Urol, 1991, 145:263-265.
3.Cooper J T , Stack G M. Intensive medical management of ureteral calculi[J]. Urology , 2000, 56 (4):575-578.
4.Cervenakov I, Fillo J, Mardiak J, et al. Speedy elimination of ureterolithiasis in lower part of ureters with the alpha 1-blocker—Tamsulosin. Int Urol Nephrol, 2002,34,25-29.
5.Francesco P, Gianpaolo G, Cristian F, et al. Nifedipine versus Tamsulosin for the management of lower ureteral stones[J]. The Journal of Urology ,2004 , 172(2) :568 - 571.
(责任审校:陈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