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宫乐 八音和鸣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契丹“八音和鸣”钱出自内蒙古草原,此钱辽风灿然,生坑,通体红斑绿锈,宽郭狭穿。铜质精良,厚达4.8毫米,密度大而压手,重达49.1克,几近一两,铸造更是精美。此钱绝非民间俗物,系官炉所铸无疑。一眼望去,假若忽略图案,俨然一枚辽“千秋万岁”大钱,目前尚属首见。
  此钱面背各铸四物,初上手时能释读的有笙、曲项琵琶,其他六物不能立断。后我将此钱拍照以“谁解其中味”为题发微信朋友圈,希望引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免干扰大家的思路。很快,这枚大钱就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是暗八仙图案,有人认为是八宝、八吉祥图案,有人认为是乐器图案。
  其中一位泉友将八种图案具体解读为:箭囊、酒囊、马鞍、刀鞘、拍板、筚篥、方响、笙。这已经十分接近真相了。其后,还有泉友赞同两面都是乐器,并更正为:筝、琵琶、腰鼓、箫、拍板、筚篥、方响、笙。更有泉友直呼为大辽八音、八音和鸣,并指出八种乐器为:箜篌、琴、瑟、笛、筑、排箫。同时认为,此钱八音与中原八音略有不同,竟然用了少数民族乐器,这就更证明是辽钱,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中原八音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乐器分类,如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综上所述,多数意见集中在乐器说上。
  我开始看到此钱的照片时,第一眼印象也是往暗八仙上靠的,但上手后便很快否定了。一是此钱图案与暗八仙图纹相比有几种对不上号;二是契丹建立辽朝后,朝廷逐渐接受并信奉佛教,并定为国教,而八仙是道教的内容,在如此精美的官铸钱上表现道教故事几乎没有可能。
  那么,钱币上的图纹是八种乐器就没有悬念了。但具体是哪八种乐器呢?经查证资料,内蒙古赤峰市(原昭乌达盟)的敖汉旗大甸子村曾出土过乐器组合纹镜,乐器纹镜的说明称这些乐器是辽代散乐的组合,是研究契丹族人及辽代音乐史的重要文物实物。有趣的是,其图纹由11种乐器组合构成,有拍板、筝、大鼓、腊鼓、方响、箜篌、笙、琵琶(折颈)、长笛、排箫、觱篥(古代一种管乐器)。经过对比,这枚钱上的八种乐器与铜镜上的八种乐器几乎一模一样。故此钱上的乐器应面为箜篌、曲项琵琶、排箫、筝;背为拍板、觱(也称筚)篥、方响、笙。并且和铜镜上的图案一样,均系有绶带。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乐器图纹两面都是并足上端朝向边郭的。据《辽史·乐志》可知,辽宫廷音乐主要包括国乐、诸国乐、雅乐、大乐、散乐和鼓吹乐六种。而其中国乐和诸国乐是契丹族特有的音乐品种。“雅乐歌辞,文阙不具,八音器数,大抵因唐之旧。”这段记载说明辽代散乐受唐和五代后晋影响极深,在此基础上与契丹族民间艺术相融合,建立起一种类似宫廷音乐的形式,是辽国乐的组成部分。辽国乐主要用于宫廷庆寿、宴饮、祭山仪及宫廷营卫等仪式活动。
  各种乐曲的具体使用,在《辽史·乐志》中也有明确记载:“正月朔日朝贺,用宫悬雅乐。元会(皇帝朝见群臣)用大乐;曲破后,用散乐;角抵终之。是夜,皇帝宴饮,用国乐。”在这段文字中,提到曲破后用散乐,“曲破”指的是唐宋乐舞名。大曲的第三段称“破”,单独演唱此段称“曲破”,节奏紧促,有歌有舞,宋代甚为流行,宫廷大宴时常同其他节目轮番演出。而契丹人模仿唐宋乐舞时,由于语言的障碍,“文阙不具”,只能按八音器数和曲调演奏。
  需要指出的是,在诸多的辽墓壁画中,散乐的演奏者多是着汉服的契丹族人,说明辽国在接续汉族唐宋乐曲时几乎是全盘继承。
  综上所述,这枚大钱从形制上看,和辽“千秋万岁”大钱如出一辙;从同时代参照器物,比如辽墓出土的乐器纹镜来看,该镜与此钱的乐器图案也别无二致。故将此钱定为辽钱应无大谬。
  此钱图纹所列举的八种乐器都是辽宫廷音乐的骨干乐器,其演奏又通常围绕着宫廷庆寿、节日庆典或郊庙祭祠活动举行,故暂定名契丹“八音和鸣”颂圣钱。此外,大同小异的辽代乐器纹铜镜多次见于报道,而相似内容的辽代大钱则是首次面世,显得殊为珍贵。
其他文献
宝石是不是越天然越好?工艺越复杂就一定越值钱?在国内的珠宝收藏、投资、消费领域中,相信很多人都曾产生过类似的疑惑。今天,本刊编辑部特地为读者系统梳理出关于珠宝认识常见的“十大误区”,你有没有中招呢?  误区一:雕刻工艺越复杂越好?  以翡翠为例,很多质地上乘的翡翠料往往只是做成很简单的手镯或者戒面,而不加雕刻,以显其天生丽质。而一些有杂质或者绺裂的翡翠或白玉,才往往被能工巧匠雕刻成人物或者场景图案
期刊
与喜欢直接的西方人相比,向来讲究含蓄的中国人所理解和关注的珠宝是什么样的?一起来听听几位业内人士如何畅聊珠宝——  重工艺更显文化品位  蒋蔚(珠宝收藏爱好者)  我周围的人更喜欢碧玺和水晶,认为这些才是最传统的珠宝。很多宝石都被作为宗教圣物,比如藏传佛教的“八宝”就有绿松石,碧玺和水晶也往往被做成念珠或者佛像摆件。而红蓝宝、钻石等一般都是被分割,做成戒指、项链和耳环,很少有人用它做挂件和摆件。由
期刊
明代早期的50年,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众多代表明朝最高艺术水准的作品也出自这一时期。正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名为“明:皇朝盛世五十年(1400—1450年)”特展,就是围绕这一时期的珍贵中国文物来建构的。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绘画是能非常清晰明确地反映这一时期风貌的艺术载体之一,尤其是明代绘画,更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赵孟 《双马图》  绢本设色。一棕马与一白马立于树
期刊
大约自2008年开始,无论是在国际珠宝界还是国内市场,一股“中国风”蔚然成潮,并且至今不衰。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海内外诸多珠宝品牌不断以中国元素为设计主轴,制作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成品。  中国元素“绽放”  18世纪后期,随着大量中国手工艺品和古玩进入欧洲,中国元素开始风靡西方的上流社会。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皇室贵族更以佩戴富有东方风韵的珠宝来彰显身份和地位。  历史的巧合往往耐人寻味。在
期刊
11月3日,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大会吸引了海内外600多位华人收藏界人士,“收藏家的责任与素养”成为与会者共同的研讨主题。  开幕当天,大会通过了《上海宣言》,宣言指出,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收藏盛况空前。但趋利轻义的倾向有所滋长,收藏家文化底蕴不深的矛盾日益显现。宣言提出“责任素养和担当意识”,希望收藏界认真总结,以回归收藏的本原。大会还重申,收藏家应当加强自律,
期刊
陈老莲一生作品无数,可记载中叶子却只有两套:一套是『水浒叶子』,妙趣横生,广为人知;一套是『博古叶子』,高古奇骇,谈及甚少,虽无『水浒叶子』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但在艺术地位上却绝不亚于前者。  所谓叶子,是古时候喝酒行令的酒牌,叶面上记有牌号、题赞和酒约,标明牌价、叶面内容、行令方式。《水浒叶子》共40幅,也就是说,只有40个好汉经过精挑细选有幸入画,一叶一人,形态衣着各不相同。  而《博古叶子》全
期刊
“圩田岁岁正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夹道垂杨一千里,风流国是太平州。”这是宋代大诗人杨万里《题广济圩三首》中的一首。诗中描述的富足的风流国“太平州”是现在安徽省当涂县、繁昌县和芜湖县一带,宋时为太平州,元朝至元年间改称太平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改称之为太平府。  时间倏忽转换,杨万里著诗五百年后的明末清初,太平府出现了一个独树一帜的新画派,因太平府所在地当涂史称姑孰,这一画派被称为姑孰画派。姑孰画派的
期刊
今天我们暂且不细究玉石分类。据相关记载,中国自古代以来,如山东等地就出产蓝宝石。只不过,域外引进的宝石文化,在整个中国宝石文化历史中都占有相当比重。有研究学者认为,域外引进的宝石文化中不仅涉及到作为矿物单晶体的狭义的宝石,还涉及到琉璃、松石、玛瑙等作为矿物集合体岩石的玉石,和珍珠、玳瑁、琥珀、珊瑚、砗磲等作为生物有机质的宝石,构成了宝石的广义。  至于域外彩色宝石文化传入究竟在何时,说法不一。公认
期刊
提起苏作民俗银帽饰,大家首先就会联想到帽镇和帽字。这两大类银饰目前存世量最大,而且旧时被人们装饰在儿童虎头帽子迎面最显眼的部位,所以时至今日仍为人们所熟知。然而,“深藏”在帽后披风上的帽铃却已经鲜有人识了。  帽铃又叫排铃,学名帽后饰,是儿童虎头棉风帽上的装饰物。帽铃最初就是零散的一个个小银铃铛,十多只为一组缝在风帽后面的坠脚处,一来可以坠住披风不致轻易被风吹起;二来也是其最主要的功能,时刻播报儿
期刊
作为收藏爱好者,您或许没有听说过埃斯肯纳兹,但一定知道2005年以2.3亿元拍出,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记录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埃斯肯纳兹就是这个天价记录的创造者。在第17届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这位全球知名古董商埃斯肯纳兹(Eskenazi)在伦敦克利福德街10号推出两场重要展览。据悉,这两个展览将于11月15日结束。  作为盛展双秀之一的“中国雕塑公元500年-150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