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因其具有的人文性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追求其内隐的对精神和人格素质的深层文化本质,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人文教育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乐观、自立、自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学生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鲜明为标尺,以学生的最充分发展为目标,努力造就身心健康、友爱正直、积极向上、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一代新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我认为我们语文老师是更应有所作为的,本人也作了一些探索。
1 把师爱带进语文课堂
师爱包含三个层次,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师爱的教师,如何能上好一堂课,如何去对学生进行感情、价值的熏陶?师爱不必刻意包装,也无需做作。师爱是极为寻常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是极为寻常的一声言语、一个抚摸,是极为寻常的一次赞赏、一次批评。一天,我听一个教师上《春》这篇课文时,他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像什么。一个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举手了,老师面带微笑地叫他回答,糟糕的是这位学生站起来之后支支唔唔的,好半天讲不出一个字来,全班的同学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他的脸胀得通红。老师于是走到的身边,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蹲下身微笑着,并轻声地说:“我相信你能行。”关切地期待着……小男孩终于说出来了。老师一手环拥着小男孩,一手伸出大拇指夸他说:“说得真好,棒极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掌声。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老师关爱的言辞、微笑的鼓励,这个小男孩在同学议论声中是绝对难开口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使陷于尴尬的课堂异常地活跃起来了。一堂好课洗尽铅华难道不是教师的爱心在支撑吗?
2 通过文本阅读,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阅读文本让学生感悟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进而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的境界,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例如,读余心言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引导学生感受周恩来的崇高志向,培养学生热爱中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让学生深切体会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进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读冯骥才的《珍珠鸟》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丰富内涵,让学生思考人与动物、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应怎样和平相处;读契诃夫的《变色龙》,让学生体会警官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走狗相,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做个正直无私的公民;读曹禺的《雷雨》,让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去追求一种比较完美的人生境界;读郑文光的《宇宙里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精神。总之,人文的阅读应该是思想的阅读、思想的触动,久而久之,便营造成了学生的精神家园。
3 放飞思绪,驰骋想像
早在里根时代,美国小学生的一篇全国获奖作文在我国引起强烈反响,文中这样写道:一天,几个小伙伴外出找鸟蛋玩,其中的一个在草丛中发现一枚颜色特别的蛋,便好奇地拿回家去孵,等时间一到,却发现孵出来的是里根总统!不少人在赞叹外国小学生想像之大胆的同时,也在大声惊呼:我们的中小学生的想像力到那里去了?外国中小学生的想像力要比我们的中小学生丰富,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深究原因,除了国情不同的因素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差异不容忽视。语文,是靠语言来描述情景、塑造形象的,语言又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两者密不可分;展开想像,是语文教学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与人们的想像联想关系紧密,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丰富想像力的人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语文课堂必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天地,让学生自由地馳骋他们的想像,释放自己,创造人生。
4 通过有意识的讨论,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新教材在口语教学方面的要求,我们是常把它与课外语文活动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的。在这些活动中,我们须注意锻炼学生的胆量与能力,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还注意有机的渗透人文教育因素。譬如,在进行口语教学时,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材料。初中第一册口语训练点“文明得体”里有这样一则材料:事情发生在一节硬卧车厢里。(女列车员来到旅客身边)列车员:同志,请不要吸烟了,你每看到吗?(她用手指着钉在门端上方的木牌)那上面写着:不吸烟车厢!旅客甲:我买票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这节车厢不准吸烟。早知道,我就不买这节车厢的票了。列车员:现在我告诉你了,本节车厢里不准吸烟。要吸烟,请到通过台去吸。旅客甲:我买的是卧铺票,而不是通过台的站票;再说,为什么别的车厢可以吸烟,唯独您这节车厢不准吸烟呢?列车员:这不是我说,是铁道部的决定。旅客甲:铁道部的规定不等于法。(列车员无可奈何地走了)材料后的评点指出:列车员句句是理,却失败了,原因在于语言太生硬,这种不亚于当面训斥的语言容易造成双方情感上的对立,从而造成了双方交谈破裂及预期目的没有达到的后果。我们据此拟了两个演讲题,“有理不在声高”和“理直就一定要气壮吗?”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一个3分钟的即兴演讲,效果非常好。不但让同学们明白了语言“文明得体”的重要性,也让他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
总之,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人文教育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乐观、自立、自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学生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鲜明为标尺,以学生的最充分发展为目标,努力造就身心健康、友爱正直、积极向上、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一代新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我认为我们语文老师是更应有所作为的,本人也作了一些探索。
1 把师爱带进语文课堂
师爱包含三个层次,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师爱的教师,如何能上好一堂课,如何去对学生进行感情、价值的熏陶?师爱不必刻意包装,也无需做作。师爱是极为寻常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是极为寻常的一声言语、一个抚摸,是极为寻常的一次赞赏、一次批评。一天,我听一个教师上《春》这篇课文时,他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像什么。一个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举手了,老师面带微笑地叫他回答,糟糕的是这位学生站起来之后支支唔唔的,好半天讲不出一个字来,全班的同学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他的脸胀得通红。老师于是走到的身边,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蹲下身微笑着,并轻声地说:“我相信你能行。”关切地期待着……小男孩终于说出来了。老师一手环拥着小男孩,一手伸出大拇指夸他说:“说得真好,棒极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掌声。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老师关爱的言辞、微笑的鼓励,这个小男孩在同学议论声中是绝对难开口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使陷于尴尬的课堂异常地活跃起来了。一堂好课洗尽铅华难道不是教师的爱心在支撑吗?
2 通过文本阅读,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阅读文本让学生感悟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进而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的境界,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例如,读余心言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引导学生感受周恩来的崇高志向,培养学生热爱中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让学生深切体会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进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读冯骥才的《珍珠鸟》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丰富内涵,让学生思考人与动物、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应怎样和平相处;读契诃夫的《变色龙》,让学生体会警官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走狗相,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做个正直无私的公民;读曹禺的《雷雨》,让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去追求一种比较完美的人生境界;读郑文光的《宇宙里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精神。总之,人文的阅读应该是思想的阅读、思想的触动,久而久之,便营造成了学生的精神家园。
3 放飞思绪,驰骋想像
早在里根时代,美国小学生的一篇全国获奖作文在我国引起强烈反响,文中这样写道:一天,几个小伙伴外出找鸟蛋玩,其中的一个在草丛中发现一枚颜色特别的蛋,便好奇地拿回家去孵,等时间一到,却发现孵出来的是里根总统!不少人在赞叹外国小学生想像之大胆的同时,也在大声惊呼:我们的中小学生的想像力到那里去了?外国中小学生的想像力要比我们的中小学生丰富,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深究原因,除了国情不同的因素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差异不容忽视。语文,是靠语言来描述情景、塑造形象的,语言又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两者密不可分;展开想像,是语文教学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与人们的想像联想关系紧密,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丰富想像力的人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语文课堂必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天地,让学生自由地馳骋他们的想像,释放自己,创造人生。
4 通过有意识的讨论,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新教材在口语教学方面的要求,我们是常把它与课外语文活动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的。在这些活动中,我们须注意锻炼学生的胆量与能力,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还注意有机的渗透人文教育因素。譬如,在进行口语教学时,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材料。初中第一册口语训练点“文明得体”里有这样一则材料:事情发生在一节硬卧车厢里。(女列车员来到旅客身边)列车员:同志,请不要吸烟了,你每看到吗?(她用手指着钉在门端上方的木牌)那上面写着:不吸烟车厢!旅客甲:我买票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这节车厢不准吸烟。早知道,我就不买这节车厢的票了。列车员:现在我告诉你了,本节车厢里不准吸烟。要吸烟,请到通过台去吸。旅客甲:我买的是卧铺票,而不是通过台的站票;再说,为什么别的车厢可以吸烟,唯独您这节车厢不准吸烟呢?列车员:这不是我说,是铁道部的决定。旅客甲:铁道部的规定不等于法。(列车员无可奈何地走了)材料后的评点指出:列车员句句是理,却失败了,原因在于语言太生硬,这种不亚于当面训斥的语言容易造成双方情感上的对立,从而造成了双方交谈破裂及预期目的没有达到的后果。我们据此拟了两个演讲题,“有理不在声高”和“理直就一定要气壮吗?”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一个3分钟的即兴演讲,效果非常好。不但让同学们明白了语言“文明得体”的重要性,也让他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
总之,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