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工作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组织、实施和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以生为本。本文从学生的主体地位、社会实践、干部培养、学习、就业等各方面去关心学生,以新的工作机制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需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以生为本;管理;学生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只吸纳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到当今的“大众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而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教育。
一、以生为本的重要意义
以生为本在当代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没有走出校园,又没有真正踏入社会。目前,大学生大多是新生代“90后”,由于家庭及教育环境的影响,难以避免有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律意识淡薄、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化并存,极大地影响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90后”学生的价值观。从社会现实出发,当代大学生承受着诸如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形势严峻、创业困难等各方面的压力。以生为本,把学生看作自身发展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现以生为本——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的途径
如何实现以生为本?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教育者不能再把他们当孩子看待,要适当地放手让他们锻炼成长,把事情交给学生去做,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学校要多开展一些学生真正需要的、自愿参加的、体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精神和原则的活动;在确定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巩固这种主体地位,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改变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做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每个学生认同自己的价值,看到自身的闪光点,形成较强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依托,通过借助多种形式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接触和所见所闻,可以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校教育者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带出校园,走入社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大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够逐渐养成。他们经过社会实践,有了自己的思考和重新认识,同时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产生新的创造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尤其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使大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规划,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道路和努力的方向,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为将来的职业道路做好充分准备。
3.
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
高校学生中的骨干包括学生组织中的骨干、学生党员、团干等,他们是团结带领广大学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完成学业和学校各项任务,实践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优秀模范群体,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学生干部在参与学校常规管理的工作中,教育者可以适当放手让他们去开展工作,并给予充分信任,让他们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要求,表扬与批评兼施,使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能力,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4.
关心大学生的学习
作为大学生来说,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所选择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但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与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知识陈旧、脱离社会需求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再加上有些教师习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种种,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对于学校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不太感兴趣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现状,教育工作者要把角色定位从居高临下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转变为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引导者和服务者;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各门学科的考试辅导,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科研水平;以专业教育为切入点,组织各类教育活动,加强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死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重视学习知识的过程,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成为“活技能”;把从只重学习结果转变为兼顾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听了教师的讲解后要进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从而打开思路;把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5.
为大学生就业指点迷津
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从市场需求和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早日制订科学系统的就业规划,合理安排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夯定良好的基础,为大学生们顺利就业,成功地走向社会提供全面的指导。当今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找工作就是“拼爹”的错误看法,认为毕业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关联不大,导致学习不积极,专业技能薄弱,毕业后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四处碰壁。要让每一个学生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给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其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以“有志者事竟成”“行行出状元”等励志典故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勉励大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成功并不全在于“拼爹”,而在于自己的后天努力;了解就业形势,开拓就业市场,充分挖掘学校往届毕业生的校友资源,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多渠道的就业门路,推荐学生就业;组织用人单位到校园举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从基层做起。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立足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和完善的人格,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水平,高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与时俱进,从学生主体、实践、学生干部培养、学习、心理健康、就业等各方面去关心学生,组织、实施和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以生为本,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新的工作机制,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需要。
参考文獻: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姚井君.以生为本开拓高校学生管理新局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0):138—139.
[3]曹敏娟,周超.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9).
[4]高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2011(22):56.
关键词:以生为本;管理;学生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只吸纳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到当今的“大众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而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教育。
一、以生为本的重要意义
以生为本在当代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没有走出校园,又没有真正踏入社会。目前,大学生大多是新生代“90后”,由于家庭及教育环境的影响,难以避免有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律意识淡薄、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化并存,极大地影响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90后”学生的价值观。从社会现实出发,当代大学生承受着诸如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形势严峻、创业困难等各方面的压力。以生为本,把学生看作自身发展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现以生为本——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的途径
如何实现以生为本?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教育者不能再把他们当孩子看待,要适当地放手让他们锻炼成长,把事情交给学生去做,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学校要多开展一些学生真正需要的、自愿参加的、体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精神和原则的活动;在确定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巩固这种主体地位,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改变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做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每个学生认同自己的价值,看到自身的闪光点,形成较强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依托,通过借助多种形式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接触和所见所闻,可以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校教育者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带出校园,走入社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大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够逐渐养成。他们经过社会实践,有了自己的思考和重新认识,同时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产生新的创造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尤其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使大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规划,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道路和努力的方向,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为将来的职业道路做好充分准备。
3.
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
高校学生中的骨干包括学生组织中的骨干、学生党员、团干等,他们是团结带领广大学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完成学业和学校各项任务,实践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优秀模范群体,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学生干部在参与学校常规管理的工作中,教育者可以适当放手让他们去开展工作,并给予充分信任,让他们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要求,表扬与批评兼施,使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能力,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4.
关心大学生的学习
作为大学生来说,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所选择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但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与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知识陈旧、脱离社会需求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再加上有些教师习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种种,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对于学校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不太感兴趣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现状,教育工作者要把角色定位从居高临下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转变为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引导者和服务者;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各门学科的考试辅导,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科研水平;以专业教育为切入点,组织各类教育活动,加强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死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重视学习知识的过程,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成为“活技能”;把从只重学习结果转变为兼顾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听了教师的讲解后要进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从而打开思路;把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5.
为大学生就业指点迷津
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从市场需求和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早日制订科学系统的就业规划,合理安排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夯定良好的基础,为大学生们顺利就业,成功地走向社会提供全面的指导。当今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找工作就是“拼爹”的错误看法,认为毕业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关联不大,导致学习不积极,专业技能薄弱,毕业后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四处碰壁。要让每一个学生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给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其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以“有志者事竟成”“行行出状元”等励志典故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勉励大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成功并不全在于“拼爹”,而在于自己的后天努力;了解就业形势,开拓就业市场,充分挖掘学校往届毕业生的校友资源,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多渠道的就业门路,推荐学生就业;组织用人单位到校园举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从基层做起。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立足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和完善的人格,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水平,高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与时俱进,从学生主体、实践、学生干部培养、学习、心理健康、就业等各方面去关心学生,组织、实施和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以生为本,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新的工作机制,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需要。
参考文獻: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姚井君.以生为本开拓高校学生管理新局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0):138—139.
[3]曹敏娟,周超.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9).
[4]高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2011(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