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心中的一支歌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k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月里,采菱的来了,网鱼的来了,纤夫铿锵的号子声也由远而近了,弓着光光的脊背,足蹬轻捷的草鞋;长长的队伍黑黝黝的脖子上,一根根突起的青筋像一条条盘曲的小青龙,几多跋涉,几多艰辛;俨然如一曲燕赵之士的浩歌。
  未到过水西的人,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体会她的豪情。这里除了有一座座像烽火台一样的土墩,还有一块块乌油油的茶园,更有那强悍的民风和纯朴的民情;登上水乡宽宽的堤岸,掬一捧江南滔滔的绿色,此刻,那一幕幕壮丽的历史烟云像一幅幅画卷涌入我的眼帘;抗战时期,在水西保卫战中,手挥驳壳枪的粟裕将军从长山上过来了,肩扛红缨枪的儿童团,手扶担架、腰挂盒子炮的战地服务团女战士出现了,她们汗涔涔的微微喘息着,那娇小的身躯里蕴含着铁一般的意志。曾几何时,她们用满腔诗一般的歌谣,鼓舞濑江人民的斗志,于是青石板铺垫的巷子里便响起了嘹亮的歌声:
   “义勇军,义勇军,我们是义勇军。
   年纪小,胆气豪,敌人好打倒。
   杀日本,杀敌人,枪口瞄瞄准。
   乒乒乒,乓乓乓,倭奴杀干净。”
   这歌声充满一股英豪之气,久久地震颤在江南湿漉漉的空气里。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尽管残暴的日军用铁丝穿过被俘战士的锁骨,手心;但却永远无法吓倒水西的军民。
   1938年6月,当陈毅司令员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从皖南来到这儿;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就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变化:减租,减息;除奸霸,清敌顽,打得小鬼子昼不敢行,夜不敢出。老百姓从此唱出了一支支发自肺腑的歌: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打仗总是打胜仗,从来不欺老百姓。
   老百姓呀老百姓,人人喜欢新四军。”
   歌声朴实无华,洋溢着一片军民鱼水情。
  在战争艰难的岁月里,许多穷苦的家庭中,年迈的父母将自己的儿子送往抗日的前线,年轻的母亲放下哺乳的婴儿,为伤员包伤口,洗血衣;年轻漂亮的姑娘抱出自己的嫁衣,在朦胧的晨曦里,在黄昏的豆油灯下,凭一双巧手,十二分的热情,将刻骨的恨无限的爱纳成一双双结实坚韧的军鞋;从此那细腻柔嫩的手掌上,多了几粒血泡,增了几层老茧。有老大婶走来挺认真地打趣说:咱这“泡”专打东洋小鬼子。街巷里便荡漾起一阵笑声。
  在水西的日子里,陈毅和粟裕除了磋商决策战事,还经常给群众讲抗战救国的道理,他们衣着朴素,待人和蔼。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的关系。在苏南农村一座最普通,最常见到的祠堂里,多少个黄昏,多少个凌晨,陈毅司令员都在伏案疾书,撰写文稿,办公室兼卧室,捻亮一盏马灯,可谓艰苦卓绝。至今,在水西老祠堂的最后一间厢房里,简陋的架子床上依然叠着一床洗得发白补丁加补丁的军被。曾千百次打败过白匪军,无数次破袭过敌伪据点的新四军最高指挥官,生活竟如此简朴,简朴得像山间吹过的清风,如天上高高挂着的明月,一丝丝,一缕缕萦绕在水西人民的心头。
  一个世纪过去了,而那個世纪的峥嵘岁月已深深地烙进了水西人的心底;水西便由此而增加一份荣耀和自豪:
  “水西是个好地方,十里路地长,一千个墩。
  当了新四军,就要到水西来蹲一蹲。”
   水西,你是溧阳的骄傲,我心中永远的一支歌。
其他文献
将“向南北扩展”改为“内线歼敌”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要求新四军“必须将占领地段向南北扩展,创造出有利于打运动战的战场”,“将创造战场的任务当作战略任务”。   12月11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根据中央军委新的指示作出津浦路作战部署,指令粟裕部队投入津浦南段进行大的战略破击。   但粟裕从战略全局及其发展趋势考虑,提出在南北两线各组织一个战役:在南线组织高邮邵伯战役,攻克并控制高
期刊
1946年7月30日,海安城响起枪声,徐州绥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坐在小飞机上遥控指挥所部5万兵力向华中野战军七纵发起进攻。炮声轰鸣,血肉纷飞,粟裕以3000多人的兵力抗击了李默庵5万多人的轮番猛攻,并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换得了杀伤敌军3000余人的战果,创造了敌我伤亡15:1的新纪录。8月3日,为避敌锋芒,粟裕命令七纵主动撤出海安。   华中部队撤出海安后,李默庵的六十五师和第一○五旅
期刊
绿意初萌的早春时节,我和朋友来到连云港赣榆县境内的抗日山。抬眼可见山顶上的纪念碑高耸入云,钢枪、刺刀、炮弹、手榴弹的造型质朴威严。之所以尤为珍贵,是因为它设计与锻造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由这一带的军民一边打仗一边完成的。纪念馆记载:抗日山始建于1941年7月,次年8月2日竣工,此后多次擴建与修缮。陵园墓区有751座烈士墓,安葬着800余位烈士忠骨,塔碑铭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既有新四军、八路军
期刊
家有珍宝,不是金元宝,而是31张不同年份的“拥军年画”。虽然有几张受潮有点破损,但我把其当做无价之宝。   1987年,我送儿子去部队参军。第二年春节前夕,村委通知我去开烈、军属会议,会上发了一张常州市武进县人民政府赠给烈、军属的春节年画。当时,我手捧年画,内心感到无上光荣。回家后,我立即把年畫贴在堂屋正中央。   看着“拥军年画”,我想为部队做一点事,就写信给儿子部队的政委说:我是新四军老区
期刊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斗探索,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创造了欣欣向荣的伟大事业。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回望来路,不忘初心。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地回顾新四军老战士为上海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的历史贡献。他们的光辉业绩和精神风貌,犹如一座巍巍丰碑矗立在黄浦江畔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是军改后新四军传承院校中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所军校,也是陆军的最高学府。建院以来八迁其址,十三次易校名,多次变更隶属关系,但始终听党指挥,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不仅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为战争的胜利培养大批人才  1938年11月26日,抗日名将彭雪枫将军亲手创办的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于河南省
期刊
陈国炎  一次,总编转来一份从湖北恩施自治州寄来的材料,向我们推荐采访新四军老兵王定烈。他是一位红军干部,抗战时为创建豫中抗日根据地立过功勋。撰写材料的人是陈国焱,他和王定烈曾同在湖北军区独立二师,恩施解放时这个师转隶组建恩施军分区,王定烈任司令员,陈国焱是连队指导员。  我与王路奇赴重庆“抢史”,返程高铁路过恩施,我们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宿舍区找到了陈国焱。他喜出望外,对老伴亮开嗓门,“中国新四军
期刊
淮南部队北撤的历史背景  淮南抗日根据地由原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津浦路纵贯其间。1939年5月初,为开辟皖东根据地,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四、第五支队分别开赴淮南津浦路东西两侧开展游击战争。第四支队开辟了以定远县东南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根据地,第五支队开辟了以来安县半塔集为中心的
期刊
王家恒,1918年1月生,浙江省岱山人,1938年参加抗日活动,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打入國民党自卫兵团内部,在隐藏战线展开敌后抗日游击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定海县人民自卫总队队长,为解放、保卫舟山戎马征战。舟山解放后,成立定海县人民政府被任命为副县长、后又任命为舟山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1983年至1987年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浙江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3月为舟山市
期刊
黄道同志是江西省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軍的重要领导人,为东南地区的抗日救国事业和新四军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东南分局成立80周年前夕,祝贺《黄道文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黄道文集》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黄道著述”,收录黄道的著述、诗文、评论及书信共68篇;第二部分“追忆和缅怀”,收录陈毅、汪东兴、陈丕显、方志纯、饶守坤等老同志及相关领导的追忆缅怀文章共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