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珍宝:31张“拥军年画”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ebos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有珍宝,不是金元宝,而是31张不同年份的“拥军年画”。虽然有几张受潮有点破损,但我把其当做无价之宝。
   1987年,我送儿子去部队参军。第二年春节前夕,村委通知我去开烈、军属会议,会上发了一张常州市武进县人民政府赠给烈、军属的春节年画。当时,我手捧年画,内心感到无上光荣。回家后,我立即把年畫贴在堂屋正中央。
   看着“拥军年画”,我想为部队做一点事,就写信给儿子部队的政委说:我是新四军老区的群众,想给新战士们谈谈。政委很赞同我的想法,并立即寄来邀请书。大年初三,我拎着大包小包来到儿子所在部队——“襄阳特功团”。政委热情接待了我,并定好初五给战士作报告。从此,我成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员”。儿子当兵4年,我6次到部队为战士作报告。后来,这个团被南京军区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团”,我被列为该团“十佳新人新事”榜首。
   当了解到一些战士不熟悉歌谱时,我在教学之余千方百计挤出时间,把小学到初中共18册音乐书上的简谱知识摘录下来,亲手用钢板刻写,油印上千份。寒假一到,我来到部队,分发给战士们,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教学。
   为了丰富部队战士的文化娱乐生活,我每年从广东遂溪新华书店邮购战士们喜爱的歌本,至今已邮购了《党啊,亲爱的妈妈》《红军不怕远征难》等十余种。每次总是向部队寄上81份。近年来,我还自己编辑了战士们爱唱的100首军歌——《献给最可爱的人》,并利用节假日,去共建部队为战士们教唱。
   有一年“八一”前夕,我与家人自编自演《我是一个兵》《真是乐死人》《两地书,母子情》等十多个文娱节目,冒酷暑来到军营,为子弟兵慰问演出。一声声一曲曲倾注了我们全家人的心血,团长、政委紧握着我的手感激万分,亲自向我献上一束鲜花。
   31年来,虽然儿子早就退伍了,但我对部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拥军优属从未间断过。每年“八一”、春节,我都会做好三项常规工作:一,给部队写慰问信;二,带领少先队员拥军优属100多户;三,与师生一道慰问两个共建部队。
   由于成绩突出,我所在的学校东安实验学校被评为“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首届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我个人也获得“国家星星火炬二级勋章”“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德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并“荣立三等功”。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亲笔来信表扬:“您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忠心拥护和爱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我和南京军区全体指战员向您表示崇高敬意!”
   2017年11月15日,“全国青少年国防教育专题研讨班活动”在我所在的学校举行。200多名专家、教授和家乡1000多名观众,共同观摩了“常州市武进区第三少年军校”庆祝30年成果展示汇报演出活动。尹卓将军听了汇报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亲自为东安实验学校颁发了“中国青少年国防教育促进计划实践基地”和“观摩学校”铜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席顾秀莲还给我写来了感谢信。
   武进区人民政府每年都赠送给我一张烈、军属春节年画。我每年都更新,每年都收藏。我要一年一年收藏下去,因为“拥军年画”对我作用非同寻常,我的成绩,我的进步,都离不开这张“拥军年画”。前些年,我每年向区政府多要一张“拥军年画”,寄给我的“忘年交”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老将军是我们“少年军校”的“名誉会长”),老将军非常高兴,一方面称赞武进区拥军优属工作搞得好,另一方面给我来信,还为我题词:“身站三尺讲台,心系万里长城”。
   现在我退休了,整天忙忙碌碌,但只要一看到墙上那张“拥军年画”,内心就感到无上光荣,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本栏目责任编辑 徐良文)
其他文献
城市:江苏响水  时间:2015年10月10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黄秀芝  研究会唐先胜打来电话,说苏北响水有个新四军老兵,叫黄秀芝,并告诉了老人在南京媒体工作的儿子的电话。于是,我打电话问老人的儿子,“你妈妈近来身体怎么样?”对方笑了,“黄秀芝是我爸。”他非常支持我们采访。  我即刻驾车往响水赶,到县城已是华灯初上,约定翌日与老人见面。  上午的采访,安排在黄秀芝女儿的家,细心的女儿把父亲的奖
期刊
2018年12月27日,江西省社會科学院和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联合举办纪念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成立80周年座谈会暨《黄道文集》首发式。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江西省社科联、南昌市委宣传部、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南昌大学、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等单位,以及黄道烈士的后代黄知深、黄知慧,新四军老战士代表、新四军后代等50余人参会。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前身是中共中央分局,是
期刊
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之首。侗族,1907年8月10日生于湖南会同。198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   粟裕戎马一生,战功卓著。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新四军重建军部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   粟裕善打硬仗,尤善战役指挥,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
期刊
1939年5月的一天上午,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全体官兵正忙着帮助老百姓收割小麦。这时,通信员匆匆跑来,送给陈毅一份电报。电报是项英发来的,内容是: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奉中共中央命令,立即启程去延安中央党校高级班学习,并向党中央汇报新四军情况。二支队正式归陈毅领导。   当天晚上,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来电说:南京将出动日军5000人,向二支队驻地江宁、当涂、博望“扫荡”。陈毅立即派出3路便衣侦察
期刊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南昌起义者名单中,记载上海有7位亲历者,其中5位浦东子弟,盛幼宣是其中之一。日前,浦东新区举行“南昌起义亲历者盛幼宣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深切缅怀盛幼宣同志,表达诚挚的景仰之情。区有关方面领导、盛幼宣亲属和战友后代、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学生代表
期刊
一代名将粟裕,尤擅指挥大兵团作战,创造出我军淮海、渡江、上海等彪炳史册的一系列重大战役经典传奇。但指挥艺术的升华无不来自一系列小的战斗实践,粟裕指挥的芜湖官陡门大捷,在敌人的重兵铁桶般合围的心脏地带导演了一幕出奇制胜的活剧,虽只是他戎马生涯中的一个小胜仗,但其百里奔袭、虎口拔牙的铁军豪情,至今仍为兵家拍手叫绝。要啃就啃硬骨头   1939年初,随着苏南新四军力量的不断壮大,日军开始在南京、镇江、
期刊
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殊不知新四军“皖南事变”中的“七女跳崖”,同样可歌可泣。   1941年1月上旬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使新四军蒙受重大损失。从军长叶挺到普通战士,面对10倍于己的强敌,英勇抗击,浴血奋战,伤亡约2000人,2000多人突出重围,4510多人被俘(其中干部657人)。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斗争之英勇,死难之悲壮,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   1
期刊
将“向南北扩展”改为“内线歼敌”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要求新四军“必须将占领地段向南北扩展,创造出有利于打运动战的战场”,“将创造战场的任务当作战略任务”。   12月11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根据中央军委新的指示作出津浦路作战部署,指令粟裕部队投入津浦南段进行大的战略破击。   但粟裕从战略全局及其发展趋势考虑,提出在南北两线各组织一个战役:在南线组织高邮邵伯战役,攻克并控制高
期刊
1946年7月30日,海安城响起枪声,徐州绥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坐在小飞机上遥控指挥所部5万兵力向华中野战军七纵发起进攻。炮声轰鸣,血肉纷飞,粟裕以3000多人的兵力抗击了李默庵5万多人的轮番猛攻,并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换得了杀伤敌军3000余人的战果,创造了敌我伤亡15:1的新纪录。8月3日,为避敌锋芒,粟裕命令七纵主动撤出海安。   华中部队撤出海安后,李默庵的六十五师和第一○五旅
期刊
绿意初萌的早春时节,我和朋友来到连云港赣榆县境内的抗日山。抬眼可见山顶上的纪念碑高耸入云,钢枪、刺刀、炮弹、手榴弹的造型质朴威严。之所以尤为珍贵,是因为它设计与锻造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由这一带的军民一边打仗一边完成的。纪念馆记载:抗日山始建于1941年7月,次年8月2日竣工,此后多次擴建与修缮。陵园墓区有751座烈士墓,安葬着800余位烈士忠骨,塔碑铭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既有新四军、八路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