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再提高,随之而来的经济的前行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出现。人们在关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着生态文明,注意生存环境的质量。无论是家居住宅还是公共区域,人们都注意了生存环境的质量。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众多民间环境监测机构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人们已经感受到经济的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环境已经开始预警,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态,必须加以保护和治理。本文就从环境监测的对象与环境监测的内容、环境监测的过程与环境监测的特征、加强环境监督检查、制定与实施相关法律、制度、法规、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生态净化绿色治理、减少工农商等产业污染等方面对环境的监测与治理进行介绍。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治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再提高,随之而来的经济的前行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出现。人们在关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着生态文明。无论是家居住宅还是公共区域,人们都注意了生存环境的质量。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众多民间环境监测机构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人们已经感受到经济的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环境已经开始预警,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态,必须加以保护和治理。
1.环境监测
大家不难知道,环境监测需要长期通过对环境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并寻找污染源,为研究目标管理、预测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划提供些许资料、仅作同行借鉴、研究和参考。
1.1环境监测的对象与内容
监测的对象包括人类在社会上生存环境之中的每一个组成要素,简而言之是指,从自然要素来说,包括①水质:如pH值、浑浊度、温度、悬浮固体、硬度、有毒物、流量、流速、溶解氧、生化需氧物、矿化度等;②大气:如二氧化硫、灰尘、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臭氧以及有毒气体和放射性元素等;③气象:如日照强度、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太阳辐射、能见度等;④地质:地形、地貌、地势、地表状况、植被、非金属无机物、金属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⑤还有噪音等等、等等。从人为的因素来说,包括工业加工与生产、农业种植与管理、第三产业排放与制造,产生的废物、废水、废气、粉尘、噪声、振动等。环境监测人员要通过仪器和各种测量方法,测定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从而分析环境的质量和预测变化趋势。
1.2环境监测过程与特征
首先,我们要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去制定出不同的监测方案,然后对基础数据再进行采集分析。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采集时间、地点以及频率和次数。在不同的采集点因离污染源的距离不同,污染物的浓、密度不同,测量的数值也就不同;在不同的时间因大气的稀释或者是因为物质的挥发,随之而来地带来测量数值也各不相同;采集的频率和次数直接影响到加权平均值的结果,次数越多频率就越大,数值就越具有代表性。因此采样的科学与合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结果的客观性。第二,将采集样本存放于未受污染的容器中保存运输。这一环节要避免采集样本再受到二次的污染,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到测量数值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第三,使用专业的仪器如辐射仪、测氡仪、场强仪等,按标准进行分析、数据处理,最后得出综合评价和监测报告。
由于监测的方式,融合化学学科、物理学科、生物学科、地质学科等等多门学科,监测结果包括影响环境质量的诸多方面的要素,因此具有综合性;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持续多次采集样本,并且要在长时间内根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经验和规律,因此具有连续性;每一个采集样本通过化验得出的数据,都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测量标准去进行对比分析,所以具有相对性;对环境进行质量监测时,还需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去设立多个采集点,而且要对所测量对象一一进行采集,因此监测还具有地域性和代表性。
2.环境治理
2.1加强环境监督检查
加强环境监督与检查就是要求环保工作人员要对污染源、举报地区以及受污染环境进行长期的监测与检查,及时地去制止非法排放、排污行为的发生,使用高科技、标准化监测仪器,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环境监测现代化,并依据调查制定相关行业的环境监测法规与标准,真正起到监督管理、建设规划、保护环境的作用。
2.2制定与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视,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逐步规范和完善环境保护的行为与标准,使环保治理有法可依。十七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列入到“五个文明”的建设之中,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2.3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对于一些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提供公民环保意识有助于环境的治理与改良。可在每年的3月25日中国环保日举办生态保护活动,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传播发布,加强对环保的关注。在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确立环保主题,通过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的倡导,对群众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进行规范,促进可循环资源的使用,减少生活垃圾。还可通过政令的颁布,如推行禁塑令,虽然不能从根源上去对环保进行综合治理,但是可以通过对人的生活各种习惯和商业运作行为的限制,减少白色垃圾的制造与产生,配合对环保思想宣传,从而提高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
2.4生态净化绿色治理
消除污染源头是个大问题。环境的治理不仅要减少和消除污染源头,还要利用生态系统改善环境。科技的进步不仅要为经济服务,更要为生态环境服务。可以通过对生物科学的利用,研究开发绿色治理措施,如生物净化,通过生物体吸收、分解和转化的功能减少或降低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可以种植生态防护林,增加森林的植被,城市美观的建设,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在栽种和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行为,使我国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也可通过微生物进行净化,通过土壤和水体中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对污染物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进行分解,从而起到净化作用。
2.5减少工农商等产业污染
转变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新的生产技术和污染处理设备,倡导对无污染、安全、优质绿色食品的生产。严格要求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运等一系列环节,防止和减少污染。加强对工业产品、工具、设备的改进,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原材料,减少“三废”的排放。
【参考文献】
[1]王迎军,杨学.浅谈环境监测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0:(10).
[2]张景欣.浅谈当前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
[3]李彩宜.浅谈环境污染治理难的原因及对策[J].四川环境,2004:(3).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治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再提高,随之而来的经济的前行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出现。人们在关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着生态文明。无论是家居住宅还是公共区域,人们都注意了生存环境的质量。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众多民间环境监测机构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人们已经感受到经济的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环境已经开始预警,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态,必须加以保护和治理。
1.环境监测
大家不难知道,环境监测需要长期通过对环境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并寻找污染源,为研究目标管理、预测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划提供些许资料、仅作同行借鉴、研究和参考。
1.1环境监测的对象与内容
监测的对象包括人类在社会上生存环境之中的每一个组成要素,简而言之是指,从自然要素来说,包括①水质:如pH值、浑浊度、温度、悬浮固体、硬度、有毒物、流量、流速、溶解氧、生化需氧物、矿化度等;②大气:如二氧化硫、灰尘、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臭氧以及有毒气体和放射性元素等;③气象:如日照强度、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太阳辐射、能见度等;④地质:地形、地貌、地势、地表状况、植被、非金属无机物、金属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⑤还有噪音等等、等等。从人为的因素来说,包括工业加工与生产、农业种植与管理、第三产业排放与制造,产生的废物、废水、废气、粉尘、噪声、振动等。环境监测人员要通过仪器和各种测量方法,测定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从而分析环境的质量和预测变化趋势。
1.2环境监测过程与特征
首先,我们要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去制定出不同的监测方案,然后对基础数据再进行采集分析。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采集时间、地点以及频率和次数。在不同的采集点因离污染源的距离不同,污染物的浓、密度不同,测量的数值也就不同;在不同的时间因大气的稀释或者是因为物质的挥发,随之而来地带来测量数值也各不相同;采集的频率和次数直接影响到加权平均值的结果,次数越多频率就越大,数值就越具有代表性。因此采样的科学与合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结果的客观性。第二,将采集样本存放于未受污染的容器中保存运输。这一环节要避免采集样本再受到二次的污染,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到测量数值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第三,使用专业的仪器如辐射仪、测氡仪、场强仪等,按标准进行分析、数据处理,最后得出综合评价和监测报告。
由于监测的方式,融合化学学科、物理学科、生物学科、地质学科等等多门学科,监测结果包括影响环境质量的诸多方面的要素,因此具有综合性;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持续多次采集样本,并且要在长时间内根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经验和规律,因此具有连续性;每一个采集样本通过化验得出的数据,都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测量标准去进行对比分析,所以具有相对性;对环境进行质量监测时,还需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去设立多个采集点,而且要对所测量对象一一进行采集,因此监测还具有地域性和代表性。
2.环境治理
2.1加强环境监督检查
加强环境监督与检查就是要求环保工作人员要对污染源、举报地区以及受污染环境进行长期的监测与检查,及时地去制止非法排放、排污行为的发生,使用高科技、标准化监测仪器,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环境监测现代化,并依据调查制定相关行业的环境监测法规与标准,真正起到监督管理、建设规划、保护环境的作用。
2.2制定与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视,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逐步规范和完善环境保护的行为与标准,使环保治理有法可依。十七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列入到“五个文明”的建设之中,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2.3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对于一些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提供公民环保意识有助于环境的治理与改良。可在每年的3月25日中国环保日举办生态保护活动,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传播发布,加强对环保的关注。在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确立环保主题,通过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的倡导,对群众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进行规范,促进可循环资源的使用,减少生活垃圾。还可通过政令的颁布,如推行禁塑令,虽然不能从根源上去对环保进行综合治理,但是可以通过对人的生活各种习惯和商业运作行为的限制,减少白色垃圾的制造与产生,配合对环保思想宣传,从而提高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
2.4生态净化绿色治理
消除污染源头是个大问题。环境的治理不仅要减少和消除污染源头,还要利用生态系统改善环境。科技的进步不仅要为经济服务,更要为生态环境服务。可以通过对生物科学的利用,研究开发绿色治理措施,如生物净化,通过生物体吸收、分解和转化的功能减少或降低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可以种植生态防护林,增加森林的植被,城市美观的建设,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在栽种和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行为,使我国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也可通过微生物进行净化,通过土壤和水体中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对污染物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进行分解,从而起到净化作用。
2.5减少工农商等产业污染
转变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新的生产技术和污染处理设备,倡导对无污染、安全、优质绿色食品的生产。严格要求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运等一系列环节,防止和减少污染。加强对工业产品、工具、设备的改进,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原材料,减少“三废”的排放。
【参考文献】
[1]王迎军,杨学.浅谈环境监测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0:(10).
[2]张景欣.浅谈当前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
[3]李彩宜.浅谈环境污染治理难的原因及对策[J].四川环境,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