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大情境:小组合作视野下的单元教学?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nru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知识的情境化,可以让知识鲜活起来、智慧起来、丰富起来,这是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生命化的过程。情境教学有助于实现知识的生命化,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个性、智慧、品格、气质和生命。
  语文单元教学是以语文单元内若干篇文章为一个单位体,将每一篇课文的具体目标经过取舍,整合为整个单元的综合目标,围绕综合目标而创设的情境,我们称之为语文单元教学的“大情境”。
  语文单元教学的大情境以“合作小组”为主要方式,把一直由教师主导的语文课堂变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场所中交融着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升与情感的熏陶,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情境场所中探索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感,同时也感受着大语文大情境的美丽。
  一、知识情境
  这类情境侧重于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在感性的情境中接触知识,进行理性化的探讨,予以理解吸收,然后再以此为经验激活新的知识。
  1.以“点”辐射
  这里的“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以某一篇文章为“点”辐射,即以点概面,触类旁通。
  如初中语文多种版本都安排了“戏剧单元”,常规教学要十几课时,如果只是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解,必然影响教学的效果。而语文“大情境”教学,则由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已有的储备知识表演《陈毅市长》一剧,让情境再现。“演出”后,在学生们意犹未尽之际,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探讨:演员“演好戏”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剧本”编写必须注意什么?在探讨中顿悟、理解、吸收,然后再让其他小组学生“演出”另外几个剧本。
  另一种是以某一个知识重点为教学的目标任务创设情境。如在专项复习初中的文言文“实词辨析”时,合作小组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词类活用”编写了一段“数来宝”的趣味情境。
  生1:文言文不好学,文言实词更难说。今天我组来汇报,保准听后好睡觉。
  生齐:保准听后好睡觉。
  生2:“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咱不说,说什么?就说“词类活用”这一着。
  生3:名词、动词、形容词,三词最是不本分,稍不留神就零分。
  生4:咱们先来说名词。
  生1:名词千万别乱跑,跑错地方就变了。
  生2:一人占着两位置,主语宾语多重要,名词还是不满意,鸠占鹊巢挤位置。
  生齐:挤位置,挤位置!
  生3:挤得谓语、状语不高兴,告到“语法”那里去,语法听后作决定,以后要是不老实,你就随着动词姓!
  生齐:作决定,作决定,看你以后有没有记性!
  生4:你们怎么冤枉我,我可从来不惹事。
  生3:哼,假正经,“驴不胜怒,蹄之”,你对“蹄之”怎么说?
  生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怎么讲?
  生齐:假正经,假正经,没了名没了姓,叫你敢惹语法不高兴!
  生1:动词也是没记性。
  ……
  “演戏”不是就剧本谈剧本,也不是就人物谈人物,而是把剧本当成一个立体的“人”,创设合适的情境,在品头论足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数来宝”让知识鲜活起来,富有动感,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积极地参与,快乐地学习,切实地掌握。
  2.以“线”串联
  语文单元教学,常会以单元的某个“目标”为线索,把几篇文章贯穿起来探讨解读,形成线索清晰的大情境,以提高教学效率。
  如苏教版八(下)第二单元有一个重要的单元目标是“了解议论文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学生创设了“花园小坐漫谈”的情境。
  主持人:昨天老师要求我们准备展示第二单元知识内容,我预习了几篇课文后,发现这几篇议论文一般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提出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生1:是的,我也有同感。《纪念白求恩》一文开篇两句74个字,先介绍了白求恩的生平事迹,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也符合先感性后理性的认识规律,接着提出论点,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生2:《敬业与乐业》开头先交代题目是根据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断章取义”引出来的,又不同于原句的意思,然后提出论点:“我确信‘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生3:《多一些宽容》是一篇谈人的修养的文章,第一段三句话,前两句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阐述宽容的社会意义,说明只有提倡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后一句引用林则徐的自题联,从个人的胸襟的角度加以论证,重点在上联,强调“有容乃大”的道理。合而言之,无论从社会的人际关系角度,还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都必须提倡宽容。
  生4:这样说来,《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的论点提出倒是干脆——题目就是论点。只是在第一段引用了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然后是对名言的意思进行诠释,在诠释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论点。
  主持人:“提出论点”虽然是议论文第一部分的核心,但提出的方式也不是相同的,有的先感性后理性,不经意间让你接受了作者的观点;有的引经据典,幽默风趣,让你很轻松地接受观点;有的娓娓道来,如叙家常,让你对作者的观点了然于胸;有的含蓄而有深度,让你在品玩中渐入佳境。
  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很轻松地明白了议论文的结构是死的,但是论点提出的方式是活的。
  二、能力情境
  这类大情境旨在考察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水平。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每种新的体裁或者更有代表性的文章后,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以前学过的文章再创情境,以温故知新,实现对文体目标理解的升华。
  如初二下学期,结合新学的课文,要求学生对初一学习的《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几篇文章重创情境,侧重于展示对“语言特征”的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同学们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了一场“动物秀”的情境展示。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化背景下的教育理论刊物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实,数字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有教育理论刊物只有积极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明确崭新使命,发挥固有优势,加强协作创新,共建数字平台等,才能共展宏图。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理论刊物;走向;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7-0057-02  2013年9月16-18日,由中国教育
摘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可以建构的,运用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在这样的理论假设下尝试建构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理念为核心,以学生认知过程、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为依据,建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确定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
摘要: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所赋予的,教师通过实践得到了启发与收获,但同时存在着影响企业实践有效性的诸多因素。通过对“国培项目”的企业与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全程跟踪学员培训过程及训后实践成果转化,分析影响实践效果的关键因素,提出提高企业实践有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职业学校;企业实践;专业教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潘洪建 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基本理念  胡庆芳 课例研究的中国本土创新  史建荣 沈正元  在教育转型中打造乐学之区  沈 蓉 这生命的欢乐,就在手中  王化连 建设现代学校文化 涵育新型人格成长  林 静 沈曙虹  初中学校自我发展力的校长视角  柳志贤 蒋铁伟 潘纯良  真实的研究行为:落实中小学教育科研  的关键  刘斌河 高中英语教师语用能力“石化”现象研究  杨 娟 为了让学生能够终身发展 
摘要: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文化引领,发展办学特色,做实校园精神文化,做特校园职业文化,做优校园环境文化,做亮校园阵地文化,探索出了一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校园文化;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60-0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较十六大、十七大的提法增加了“现
摘要:“三成教育”即成人、成才、成功教育。成人教育是基础,常规养成、活动体验、文化陶冶等路径可引领学生做进德厚德的文明人;成才教育是关键,知识滋养、技能训练、竞赛比拼等方法能培养学生做修技精技的技术人;成功教育是目标,规划生涯、搭建平台、激励评价等手段可引导学生做立业创业的职业人。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三成教育”的内涵和实践也将不断拓展、延伸。  关键词:“三成教育”;体系;构建;实践  中
摘要:英雄中队是以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来命名的中队。创建英雄中队过程中的探索启示我们:中队环境布置、生活文化基础、多彩主题活动,活动课程建设等方面都是创建英雄中队的有效目标策略。  关键词:英雄中队;校本建设;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7-0062-03  英雄中队是以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来命名的中队。以英雄模范的
听尤老师的课,有一种探究的震撼,更有一种精神的享受。一节课,探究简简单单有方法,训练扎扎实实有提升,推进起起伏伏有激情。在充满理性的课堂上,尤老师的教学语言、教育机智都很有特色,尤其是认识工具的不断推进,使探究不断升华,慢慢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整节课由一个“做”字贯穿,动手实实在在,活动真真切切,教师力图用理性去点燃学生科学思维的火花,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真实、扎实、朴实”。尤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已颁布半年多了,已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其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解读,在此,本人仅就与一线教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在纠偏中追求完善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偏差。2011年版课标直面这些偏差作了必要的纠正,以使课标更加完善。  1.纠
当下,语文教学的理念层出不穷,教学的花样不断翻新,教学的口号此起彼伏,但是,不管把语文装扮得如何花枝招展,令人眼花缭乱,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回到每天活生生的语文课堂,都得老老实实地想清楚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但一篇课文到底教什么和怎么教很多时候还是一笔糊涂账,在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教学方式单一。不管教什么课文,基本都是采用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普遍还停留在对课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