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尤老师的课,有一种探究的震撼,更有一种精神的享受。一节课,探究简简单单有方法,训练扎扎实实有提升,推进起起伏伏有激情。在充满理性的课堂上,尤老师的教学语言、教育机智都很有特色,尤其是认识工具的不断推进,使探究不断升华,慢慢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整节课由一个“做”字贯穿,动手实实在在,活动真真切切,教师力图用理性去点燃学生科学思维的火花,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真实、扎实、朴实”。尤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探究体验重梯度
从探究的层面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学生的探究是一个逐步深入,注重梯度、不断升华的过程。
1.精心导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认识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过程中,尤老师精心引导,循循善诱,出示直指概念核心的“铜钥匙”和“塑料尺”,使学生在真切的操作中,在师生探讨对话中,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学生对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早已有了探究的冲动,学习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
2.丰富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通过操作教师提供的丰富材料,展开自主探究,一幅感人至深的“群童探究图”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到此时,学生的探究意愿一步步地升温,探究的快乐在学生的内心不断涌动着,学生情感得到共鸣。
3.拓展提升,掀起学生探究的高潮。尤老师抓住学生探究的疑惑点,继续生成,继续深入探究,在充分的操作中学生感受着这个世界:一个小小的验电球,学生手拉手体验电流流过身体的感觉;比较木条和枝条的不同,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中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在三杯水(纯净水、河水、盐水)的测量中拓展延伸着自己世界的边界。这一段的探究学习,学生的体验非常强烈,内心深处的探究激情被放飞,自发找寻材料背后的真意,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皆被激活,件件有神,样样有用。
第二个亮点:做中感悟有实效
科学教育基本的理念指出:“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做,在做中感知,体悟世界。”实际操作是科学探究教学的生命线。尤老师抓住“做”这个根本,让学生充分地做,在做中整体感知世界,在做中有所感悟,在做中形成技能,在做中受到熏陶。
1.指导真实、有效。探究必须多做,多做必须有效,有效必须指导,指导必须有法。在方法上,如“实验前老师还有几个提醒呢”“想一想,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你说的有道理。第三个提醒……”等等这些提醒非常有效。尤老师颇具魅力的语言让课堂充满灵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探究的方法,由教师的引导探究到学生的自主探究,水到渠成。在形式上,同伴示范、自主探究、群体体验、教师演示等各种形式的探究交叉运用,一切围绕教学环节的真实需要。找出导体和绝缘体材料的内在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随着探究的深入,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的性质认识更充分、更准确,逐步形成科学的概念。
2.抓住材料,体悟概念。在课堂上,尤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材料内核,抓住材料来让学生展开深入探究,体会关键材料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中的作用,做出科学味来。如以“干木棒和枝条”这个两个材料展开,继而带出“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关键问题,学生在提问中自主地进行探究,观察思考,抓住“潮湿”这个关键来体会概念的内涵。尤老师让学生抓住重点材料,细细地品,慢慢地做,循序渐进的过程清晰可见。学生在问题中对话,在操作中品味,找出其中的异同,把概念的内涵、外延展现出来,从而走进概念的内核。
第三个亮点:技能训练求提升
科学课最外在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科学实验。尤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生动充分的过程技能训练,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逐步提升。如引导提问说“如果把它们分别接入简单电路中,哪些也能像铜钥匙一样让小灯泡点亮呢?”尤老师较好地挖掘了材料中培养学生思维力的训练点,放飞了想象的翅膀,如:“现在这个小组要再重新检测小木棒了,先猜一猜,小木棒接上去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问题让学生回归科学、回归实验,先前的实验浮现在眼前,淡忘的现象变得亲切,喷涌而出,探究顿时就活了起来。再如比较“纯净水、河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这一环节,是比较观察,也是一个拓展的过程,包容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材料的个性理解等。尤老师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用细节构筑生命课堂,而综观全局,超越课堂,赋予知识无限的活力。
当然,尤老师这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如习惯养成、评价激励、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等。
郝京华教授说过:“科学课是学生看、做、说、记、思、演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途径。说到底就是学生观察、表达、操作、记录、运用的一系列活动的组合。”我觉得尤老师这一点做得很出色,再次回味课堂,深感“探究有真味,心底存异香!”
(曾宝俊,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214421)
第一个亮点:探究体验重梯度
从探究的层面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学生的探究是一个逐步深入,注重梯度、不断升华的过程。
1.精心导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认识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过程中,尤老师精心引导,循循善诱,出示直指概念核心的“铜钥匙”和“塑料尺”,使学生在真切的操作中,在师生探讨对话中,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学生对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早已有了探究的冲动,学习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
2.丰富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通过操作教师提供的丰富材料,展开自主探究,一幅感人至深的“群童探究图”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到此时,学生的探究意愿一步步地升温,探究的快乐在学生的内心不断涌动着,学生情感得到共鸣。
3.拓展提升,掀起学生探究的高潮。尤老师抓住学生探究的疑惑点,继续生成,继续深入探究,在充分的操作中学生感受着这个世界:一个小小的验电球,学生手拉手体验电流流过身体的感觉;比较木条和枝条的不同,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中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在三杯水(纯净水、河水、盐水)的测量中拓展延伸着自己世界的边界。这一段的探究学习,学生的体验非常强烈,内心深处的探究激情被放飞,自发找寻材料背后的真意,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皆被激活,件件有神,样样有用。
第二个亮点:做中感悟有实效
科学教育基本的理念指出:“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做,在做中感知,体悟世界。”实际操作是科学探究教学的生命线。尤老师抓住“做”这个根本,让学生充分地做,在做中整体感知世界,在做中有所感悟,在做中形成技能,在做中受到熏陶。
1.指导真实、有效。探究必须多做,多做必须有效,有效必须指导,指导必须有法。在方法上,如“实验前老师还有几个提醒呢”“想一想,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你说的有道理。第三个提醒……”等等这些提醒非常有效。尤老师颇具魅力的语言让课堂充满灵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探究的方法,由教师的引导探究到学生的自主探究,水到渠成。在形式上,同伴示范、自主探究、群体体验、教师演示等各种形式的探究交叉运用,一切围绕教学环节的真实需要。找出导体和绝缘体材料的内在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随着探究的深入,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的性质认识更充分、更准确,逐步形成科学的概念。
2.抓住材料,体悟概念。在课堂上,尤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材料内核,抓住材料来让学生展开深入探究,体会关键材料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中的作用,做出科学味来。如以“干木棒和枝条”这个两个材料展开,继而带出“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关键问题,学生在提问中自主地进行探究,观察思考,抓住“潮湿”这个关键来体会概念的内涵。尤老师让学生抓住重点材料,细细地品,慢慢地做,循序渐进的过程清晰可见。学生在问题中对话,在操作中品味,找出其中的异同,把概念的内涵、外延展现出来,从而走进概念的内核。
第三个亮点:技能训练求提升
科学课最外在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科学实验。尤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生动充分的过程技能训练,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逐步提升。如引导提问说“如果把它们分别接入简单电路中,哪些也能像铜钥匙一样让小灯泡点亮呢?”尤老师较好地挖掘了材料中培养学生思维力的训练点,放飞了想象的翅膀,如:“现在这个小组要再重新检测小木棒了,先猜一猜,小木棒接上去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问题让学生回归科学、回归实验,先前的实验浮现在眼前,淡忘的现象变得亲切,喷涌而出,探究顿时就活了起来。再如比较“纯净水、河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这一环节,是比较观察,也是一个拓展的过程,包容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材料的个性理解等。尤老师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用细节构筑生命课堂,而综观全局,超越课堂,赋予知识无限的活力。
当然,尤老师这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如习惯养成、评价激励、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等。
郝京华教授说过:“科学课是学生看、做、说、记、思、演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途径。说到底就是学生观察、表达、操作、记录、运用的一系列活动的组合。”我觉得尤老师这一点做得很出色,再次回味课堂,深感“探究有真味,心底存异香!”
(曾宝俊,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21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