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及情感陶冶的载体。在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被广泛提及,且被作为重要的目标贯彻于课堂教学始终。如何摒弃传统单一、固化美术教学模式的束缚和限制,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到教学中,成为教师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多媒体技术;生活化资源;赏识化教育
美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关键性的品格,具体包括图像识读能力、审美实践能力、艺术创新自信等方面内容。开展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能够在增强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了解和认知的同时,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对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深入探究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将美术的审美教育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图像识读能力具体是指学生运用比较、联系的方式感受美术作品内涵和意义,从而对图像的造型、肌理、色彩等方面特征进行综合感知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受自身身心发展特征的限制,缺乏对美术作品深入理解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解美术理论知识的做法也难以很好地实现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本身具有的集声、像、色于一体的优势,则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无限可能。小学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图文并茂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情境的感染下深入、全面地了解美术作品,使学生的图像分析和辨别等识别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例如,以“彩墨家园”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山水画中树和叶的画法,增强学生对笔墨用法和浓淡的了解和认识。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在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山水画作品,如《游春图》《雪景寒林图》等,并通过缩放、暂停播放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细致地探究这些作品笔墨的运用,以及它们是如何突出景物的远近和大小等。如此,通过对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增强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构图的了解和认识,提升了学生的图像识别分析能力,促进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借助生活化资源,培养艺术审美素养
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审美教育学科,美术本身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美的因素,同时美术在修饰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学生熟知的生活化资源开展教学,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对事物本身蕴含美的感受和认识,进而使学生的审美判断和评价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为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在充分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巧妙运用生活化资源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使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以不断形成和发展。
例如,以“让剪影动起来”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与皮影有关的知识,意在让学生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除了皮影之外,剪纸、陶塑、戏曲等都属于民间艺术的范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认识民间艺术的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搜集与皮影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将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分类以及历史演变过程都完整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这种艺术形式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如此,通过对生活化资源的合理运用,增强了学生对美术不同表现形式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提升,使得美术教学效果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
三、推行赏识化教育,培养艺术创新自信
对于美术这门艺术性的学科来说,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在充分发挥自身思维和想象力的基础上进行美术创造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面向本身美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小学生开展以培养创造力为目标的美术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赏识化教育的运用,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绘画和创作的信心,促进学生美术创新自信心的提升,从而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例如,以“风景写生”这课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向学生講解完如何用线描风景画的绘画方法后,给学生提供美术绘画的平台,让学生按照所学理论知识对校园中的风景进行临摹绘画。在点评环节,教师不应一味围绕学生色彩的运用或是线条的绘制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应报以积极的态度,从构图、构思等方面给予学生综合、全面以及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绘画信心。如此,通过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将赏识教育理念落实到了教学中,使学生在信心饱满的状态下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
总之,贯彻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运用到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实现学生美术综合素质和水平的提升,从而最终得到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傲南.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
[2]王鹤.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多媒体技术;生活化资源;赏识化教育
美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关键性的品格,具体包括图像识读能力、审美实践能力、艺术创新自信等方面内容。开展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能够在增强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了解和认知的同时,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对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深入探究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将美术的审美教育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图像识读能力具体是指学生运用比较、联系的方式感受美术作品内涵和意义,从而对图像的造型、肌理、色彩等方面特征进行综合感知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受自身身心发展特征的限制,缺乏对美术作品深入理解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解美术理论知识的做法也难以很好地实现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本身具有的集声、像、色于一体的优势,则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无限可能。小学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图文并茂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情境的感染下深入、全面地了解美术作品,使学生的图像分析和辨别等识别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例如,以“彩墨家园”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山水画中树和叶的画法,增强学生对笔墨用法和浓淡的了解和认识。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在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山水画作品,如《游春图》《雪景寒林图》等,并通过缩放、暂停播放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细致地探究这些作品笔墨的运用,以及它们是如何突出景物的远近和大小等。如此,通过对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增强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构图的了解和认识,提升了学生的图像识别分析能力,促进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借助生活化资源,培养艺术审美素养
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审美教育学科,美术本身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美的因素,同时美术在修饰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学生熟知的生活化资源开展教学,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对事物本身蕴含美的感受和认识,进而使学生的审美判断和评价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为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在充分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巧妙运用生活化资源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使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以不断形成和发展。
例如,以“让剪影动起来”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与皮影有关的知识,意在让学生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除了皮影之外,剪纸、陶塑、戏曲等都属于民间艺术的范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认识民间艺术的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搜集与皮影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将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分类以及历史演变过程都完整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这种艺术形式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如此,通过对生活化资源的合理运用,增强了学生对美术不同表现形式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提升,使得美术教学效果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
三、推行赏识化教育,培养艺术创新自信
对于美术这门艺术性的学科来说,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在充分发挥自身思维和想象力的基础上进行美术创造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面向本身美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小学生开展以培养创造力为目标的美术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赏识化教育的运用,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绘画和创作的信心,促进学生美术创新自信心的提升,从而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例如,以“风景写生”这课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向学生講解完如何用线描风景画的绘画方法后,给学生提供美术绘画的平台,让学生按照所学理论知识对校园中的风景进行临摹绘画。在点评环节,教师不应一味围绕学生色彩的运用或是线条的绘制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应报以积极的态度,从构图、构思等方面给予学生综合、全面以及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绘画信心。如此,通过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将赏识教育理念落实到了教学中,使学生在信心饱满的状态下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
总之,贯彻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运用到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实现学生美术综合素质和水平的提升,从而最终得到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傲南.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
[2]王鹤.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