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教育在中下学教育实践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学生的素养在各个领域的落实和提高。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提高劳动素养对其成长至关重要。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应当积极开展劳动科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农村中小学校的工作重点。因此,本文首先揭示了当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改进农村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农村;劳动教育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需要各级学校积极将劳动教育引入课程教学,强化学生劳动意识培养。针对劳动教育开展,需要培养出自觉的习惯,让学生可以主帮父母做家务,在校园中积极参与劳动活动。但是,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有部分学校劳动教育并不到位。本文将结合当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方法。
一、新时期农村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部分教师采用的劳动教育方法颇为单一,甚至出现照章办事,忽视实际情况展开劳动教育。这样的模式缺乏地域特色,不因地制宜,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劳动教育形式化,不关注后续的劳动过程及其结果。教育意识还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完全上升到认识劳动价值、重视劳动成果的思想层面。越来越分散和零碎地教育实践,以及农村部分家长对于“劳动”的偏见认识,使得学校的劳动实践课程难以有效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重新定义劳动教育
农村小学生在农村长大,对劳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劳动却存在一定的偏见认知,认为脑力劳动是体面的,而体力劳动是低级的工作。然而,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教师就需要进行创新教育,帮助学生重新定义劳动教育。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准确讲述劳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不论是怎样的劳动,都有其应有的价值,劳动不分贵贱。学校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所有的需求都是劳动的结果,劳动本身就是高尚而伟大的。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正确评价当前的劳动教育,考查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获得的知识和认识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思想。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判断劳动的标准,是是否创造了价值。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劳动观念正确树立,然后通過言行影响学生,同时可以借助老一辈的劳动事迹,为学生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可以对劳动重新定义。
(二)深入学生生活实际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内部岗位培训,还可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实践劳动。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劳动教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园劳动实践和家庭劳动实践,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深入把握可利用的因素,提高劳动教育实效。
在具体活动的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季节定期为学生组织相应的劳动任务。这和文化课作业不一样,自由度很大。如在母亲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母亲栽种一枝花当做礼物。为了保证适当的劳动教育,教师可以随机检查学生种植的植物状态,鼓励学生做种植记录。同时,教师可以请专业人员,来带领学生分析水果的结构和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群通知家长设置的劳动任务,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监督学生的活动。或者是直接录制视频,发送到微信群中,分享学生的种植成果。通过这一方式,加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落实。
(三)完善劳动考核机制
劳动一项丰富、多样、有趣的教育活动。但是,对于一些家长和学生来说,如果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学习表现没有密切关系,那么家长和一些学生仍然存在“劳动耽误学习”的观念。为了转变这一观念,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当地教育情况,建立和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劳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与学生和家长重视的考核标准挂钩,给予适当的权重,使家长和学生逐渐适应参与劳动教育活动。
在具体设计中,学校要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将思想品德考核纳入职劳动教育,实行多元化设计。此外,通过将劳动实践的质量和水平与期末考试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参与劳动,并利用所学知识,提高劳动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把劳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以考试的形式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考试的重点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问题,获得积极的价值观。在德育过程中,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把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丰富各学科的教学方法,也为各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路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劳动是每个人都应该参与的社会活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劳动的重要性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有必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学校和教师必须创新劳动教育发展模式,及时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劳动教育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维林.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新课程导学,2020(S2):6-7.
[2]柳萌学.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落地路径探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6(04):42-47.
关键词:中小学;农村;劳动教育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需要各级学校积极将劳动教育引入课程教学,强化学生劳动意识培养。针对劳动教育开展,需要培养出自觉的习惯,让学生可以主帮父母做家务,在校园中积极参与劳动活动。但是,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有部分学校劳动教育并不到位。本文将结合当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方法。
一、新时期农村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部分教师采用的劳动教育方法颇为单一,甚至出现照章办事,忽视实际情况展开劳动教育。这样的模式缺乏地域特色,不因地制宜,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劳动教育形式化,不关注后续的劳动过程及其结果。教育意识还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完全上升到认识劳动价值、重视劳动成果的思想层面。越来越分散和零碎地教育实践,以及农村部分家长对于“劳动”的偏见认识,使得学校的劳动实践课程难以有效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重新定义劳动教育
农村小学生在农村长大,对劳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劳动却存在一定的偏见认知,认为脑力劳动是体面的,而体力劳动是低级的工作。然而,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教师就需要进行创新教育,帮助学生重新定义劳动教育。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准确讲述劳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不论是怎样的劳动,都有其应有的价值,劳动不分贵贱。学校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所有的需求都是劳动的结果,劳动本身就是高尚而伟大的。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正确评价当前的劳动教育,考查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获得的知识和认识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思想。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判断劳动的标准,是是否创造了价值。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劳动观念正确树立,然后通過言行影响学生,同时可以借助老一辈的劳动事迹,为学生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可以对劳动重新定义。
(二)深入学生生活实际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内部岗位培训,还可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实践劳动。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劳动教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园劳动实践和家庭劳动实践,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深入把握可利用的因素,提高劳动教育实效。
在具体活动的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季节定期为学生组织相应的劳动任务。这和文化课作业不一样,自由度很大。如在母亲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母亲栽种一枝花当做礼物。为了保证适当的劳动教育,教师可以随机检查学生种植的植物状态,鼓励学生做种植记录。同时,教师可以请专业人员,来带领学生分析水果的结构和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群通知家长设置的劳动任务,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监督学生的活动。或者是直接录制视频,发送到微信群中,分享学生的种植成果。通过这一方式,加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落实。
(三)完善劳动考核机制
劳动一项丰富、多样、有趣的教育活动。但是,对于一些家长和学生来说,如果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学习表现没有密切关系,那么家长和一些学生仍然存在“劳动耽误学习”的观念。为了转变这一观念,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当地教育情况,建立和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劳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与学生和家长重视的考核标准挂钩,给予适当的权重,使家长和学生逐渐适应参与劳动教育活动。
在具体设计中,学校要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将思想品德考核纳入职劳动教育,实行多元化设计。此外,通过将劳动实践的质量和水平与期末考试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参与劳动,并利用所学知识,提高劳动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把劳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以考试的形式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考试的重点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问题,获得积极的价值观。在德育过程中,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把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丰富各学科的教学方法,也为各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路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劳动是每个人都应该参与的社会活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劳动的重要性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有必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学校和教师必须创新劳动教育发展模式,及时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劳动教育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维林.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新课程导学,2020(S2):6-7.
[2]柳萌学.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落地路径探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6(0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