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走进“冬天里的春天”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iya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凇》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增强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认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上网搜索,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网上资源使学生图文结合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雾凇景观之美,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体会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
  教学媒体使用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室和Internet有机结合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浏览局域网了解信息。课前,教师搜集有关雾凇的资源,利用Frontpage制作《雾凇》网站,把学习资源区分为美文赏读、字词学习、雾凇美景、雾凇形成、欣赏雾凇五部分,以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寻找合作伙伴,组成学习兴趣小组,进入网站的相应内容进行学习,并通过论坛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网络只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或媒体,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识雾凇景观美
  师:当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如果你来到吉林的松花江畔,沿着堤岸望去,你会发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线。松柳凝霜挂雪,披银戴玉,如朵朵白云,似排排雪浪,蔚为壮观,这就是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齐名的全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有着“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之美的雾凇。今天,我就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吉林省,去欣赏雾凇的奇观。(板书:雾凇)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淞”的写法。雾凇俗称“树挂”。
  师:“雾凇”这个词对于我们江南的孩子来说也许很陌生,那么,我们就先通过网络与雾凇来次亲密接触。请同学们打开《雾凇》专题学习网,点击上面的“雾凇美景”,尽情地欣赏这如诗如画的景象吧!
  师:看了这么多雾凇的美丽画面,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诗,或者一段话来说说你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地说感受。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江泽民爷爷在1991年去吉林视察,恰逢雾凇奇景,他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1998年他又赋词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咸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教师出示这两首词,指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教师富有感情的描述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学生起到很好的情感铺垫,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借助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创设美的意境,给学生以视觉刺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感悟雾凇的奇特、壮观之美。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整体美
  教师指导学生读、想、画、查。
  读:点击“美文赏读”,请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来解决。
  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或段落中体会到的?
  画:把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及反复读书后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旁边批注。
  查:点击“字词学习”,指一名学生认读字词,相机正音,指导书写,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让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对其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读、想、画、查,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研读体悟,品味写景谴词美
  师:的确,走在松花江畔,到处都能感受到雾凇的美。作者是如何描写这风姿绰约的雾凇美景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细细地品读课文,好好地感受雾凇的美。吸引你的地方可以多读读。
  师生交流能体现雾凇美的句子,赏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体会雾凇的数量多和形态多的特点,感受它的美丽、奇特。
  教师出示以下重点句:
  (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①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引导学生理解和想象,体会雾凇之美;抓住“缀满”、“十里长堤”,将其换成“挂满”、“长堤”,让学生加以对比,体会雾凇之多。
  ②点击欣赏,教师讲述: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可不是一般的美呀,是一种奇特的美!谁能把它奇特的美读出来?
  (2)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①指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想想雾凇是怎样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将你看到的、想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③十里长堤上到处是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怪不得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之后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岑参的名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谁来解释这个诗句?
  ④点击欣赏,教师讲述:看,这琼枝玉树,宛如银花怒放,晶莹剔透;仿佛梨花带雨攀枝,洁白高雅;似披着美玉,带着白银,婀娜动人,随风起舞,美不胜收,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呀。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教师指导学生再读第l、3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都在写雾凇的奇特壮美,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第1自然段是直接描写雾凇的奇特壮美的;第3自然段是从人们观赏过后的感受来反映雾凇的奇特壮美的。)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锤炼语言文字,紧紧抓住描绘雾凇奇特与美丽的重点词句,教师创设融绚丽色彩、动态画面、美妙音乐为一体的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描绘的境界,真切感受雾凇的形象美。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引领学生在品词析句赏画的过程中,感受雾凇奇景之神妙,领略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精当。
  四、合作探究,了解雾凇形成美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小小旅行家,看到如此美丽奇特的景观,会产生哪些疑问?(这么美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带着疑问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把相关语句画出来。集体交流研读成果。(1)探究雾凇的形成条件。(2)探究雾凇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着力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抓住字词,品读文本的语言,体会雾凇的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感悟文本语句的精妙。用网络帮助学生解决文章的重点及难点,提供资料给学生扩充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读懂文本,激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个性实践再探美
  1.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上网收集一些相关材料,当一回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2.地球上还有很多奇特的景观和自然现象,如彩虹、火烧云、溶洞,它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美?它们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探究自己喜欢的问题,并选用观察日记、摄影、图画、诗歌等形式,上传至网站论坛,向同学们展示你的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要读写结合,以导游身份写解说词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索大自然的更多美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向深度延伸,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真正实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教学反思
  1.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体验,师生彼此是学习的伙伴。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舞台,与学生共舞。让学生“多读读喜欢的部分”、“选择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朗读体悟,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生发问题,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个性。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打开学生的思维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让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地飞扬。
  
  (作者单位:安徽池州市东至县至德小学)
其他文献
这本随笔集的题材真是“五花八门”,从师缘书缘到爱情婚姻,从品味生活到人物剪影,从社会关怀到旅游见闻……我想用优美机智的语言,和朋友们聊聊自己求学、交友、谋生、婚姻、旅游中的酸甜苦辣,但愿我自己聊得尽兴,也希望朋友们读得开心。用我讲课的口头禅来说,“你听懂了没有”?  写论文要“不苟言笑”,读论文也得“正襟危坐”,就个人兴趣而言,我更喜欢读随笔,也喜欢写随笔,偶尔还翻译一点随笔,因为写随笔可以任心而
有关文献显示,国内学者、教师关注Moodle应该在2004年。经过2005年、2006年早期实践者的实践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推荐,全国各地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Moodle平台在2007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在这股潮流的带动下,笔者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促进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理想载体,于是利用工作之便,向全省中小学校推广Moodle应用。应该说,通过一年多的推广,浙江省成为全国应用Mood
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瑕,用信息化手段辅助音乐欣赏教学也不会例外。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课的一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了让整合课在正确的轨道上良性发展,我们要探究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最佳整合点,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文本链接,追求多媒体条件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打造和谐、灵动的课堂。  资源贫乏时“扶一把”  音乐欣赏
编者按: 许多教师借这次调查细说了他们心底最真实的感受、最诚挚的期盼,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的困惑、无奈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没有办法将其一一呈现,只能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希望尽可能地将他们的呼唤传递出来,更希望这声音在激荡过后能够响起“回声”!    “脱困”——路在何方?    ● 我校对信息技术投入力度较大,但由于师资力量不够,我们没法成为真正的专业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这门学科,
家校协同教育的实践由来已久。家长会、家访、书面交流、电话交流等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形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这些传统的家校交流形式得以深化和拓展。例如,利用“家校通”平台给家长提供孩子的信息,使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各项状况了解得更为及时。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单向传播、家长的被动接收上,那么,家校互动也仅仅是停留在家长知情的层面上,难以发挥家长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同时,为家长长期提供学生信息,无疑会增加教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中学教育的各个领域。能否在数字化环境下生存、发展、创新,不仅是现代社会中的个体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数字化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大量新型的结合方式促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超越课堂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要促成课堂教学的超越,学校管理也必须创新。如何操作好数字技术这台强有
不断完善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为数字校园奠定了物质基础,历史积淀的学校文化铸就了数字校园的灵魂,科研的方式方法铺就了数字校园的路径。北京西城区以“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课题形式推进,避免了以盲目投入设备为主的建设思路,为学校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范例。  ——北京西城区实验学校书记、“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课题组长 梁 波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我个人体会这个前提是得有“读书瘾”。我们作为领导干部,整天忙于“俗务”,如果没有“瘾”,老实说没有多少读书的时间;但只要有了兴趣上了瘾,就不愁“时间”。我从小学到现在,五十多年没有停止过读书。由于家庭的关系,我的父亲是中学的哲学、史地老师,我幼儿园的时候家里就有两张地图,一张中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学龄前我看地图就上了瘾,所以我后来没上过一堂地理课,但197
信息技术课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很多,笔者认为,教师在教给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同时,不能忽略教给学生以自信、兴趣和能力。  教以“自信”,让学生敢做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学生制作作品的速度非常慢,与其他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对这样的学生,以往我都会采用伙伴教学法,一段时间下来,收效甚微。一次,我站在一个学生后面仔细观察他的操作,发现他每做一步都非常小心谨慎,很怕出错。课后,我了解到,学生感觉
本案例所用教材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案例内容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即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揭示客观事物随时间、地点及其他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表格信息处理的简单知识,需要把这些知识系统化。因此,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数据处理对象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教材选择的数据处理对象是杀毒软件的原始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