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对自我适应性的考验。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班级体要注重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这也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良好德育环境的创设不仅要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密切联系,还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相联系。通过好班集体的德育环境,可以使道德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可以促发学生对生活的有效体验。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的同时,不容忽视地要讲求对环境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想象这种理论所联系的实际是什么。这样就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环境的意境自然而然也就贯融于其中了,环境的溶剂作用学生的德育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引发学生对道德感的认知,促进学生对道德的实践性。
教育指的是教育要把受教育者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意识,培养受教育者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德育过程中,教育对象受教育者具有教育客体和教育主体的双重身份;当他们是接受教育影响的对象时为客体;当他们在自我教育可对其他教育对象发生影响时则为教育主体。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使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够通过对道德原则的积极、主动的理性的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做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
目前,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不良的现象,对教育对象的客体性质注重较多,而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质往往认识不够。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灌输德育知识、树立榜样典型、借助集体舆论等方法来完成,没有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的主体作用,导致班级变成了班主任唱独角戏,吃力不讨好,效率低的局面,束级了学生主体的道德的提高。为了克服上面的毛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素质,实现班级目标管理的优化。从第三学期开始,我在班级管理中,用“全班参与,轮流执政”的“轮换”取代了过去的“个别参与,应付管理”的“固定”。尽量使教育对象成为教育主体。充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轮流制”是提高班级管理和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的一条有效路线。“轮流制”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建“自管小组”
“自管小组”是“自主管理小组”的简称。我将全班42位同学分成四个“自管小组”。分组时不能自由组合,而是先选拔人才,每种特长的人才只选四人。比如:组积能力最佳、普遍话最佳、体育最佳、音乐美术最佳等等,名单不可重复。选好之后进行编译,然后,由组织能力最佳的四个同学从各类人才中抽签组合,组成“自管小组”。各小组再协议执“政”的顺序和时间,每组执“政”大约一个月。
二、明确岗位职责
“自管小组”成立后,各组按常规班委安排好职务,然后把落实的结果上报班主任。班主任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明确各类职务的岗位职责,从而使他们能各谋,各尽其责。
三、制定工作计划
针对性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提高自我教育效率的立足点。为了克服工作上的盲目性,明确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必须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这是使学生认同和参与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也是班级目标管理的基分点。“自管小组”成员的职务落实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工作计划。各组的班长必须及时组织本组成员议定任期内的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向全班同学宣读。由于各组的工作计划是班级学期计划的分解,所以各组的工作重点是不一样的。如果各组计划雷同太多的话,班主任必须督促各组加以协商调整,使之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工作计划最后落实后要张贴于教室,以便互相监督,同时也能使各组的自我管理行之有据,验之有规。
四、反馈强化,指导管理
实施“自管轮换制”的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各组自管期间,班主任就要放手让学生锻炼,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工作。但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班主任必须做好幕后参谋,要对各组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协调的指导,及时召开班干会,让各任职同学反馈管理情况、工作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指导,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同学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对工作方法有创新的同学不管成功与否均要给予鼓励,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对胆子小、没信心的同学要加以引导和激励;对个别不尽职的同学则要进行批评,让其承担管理工作失职的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五、总结考评,奖励先进
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为此,在“轮换制”的实施过程中,我还设立了两种考评制度。一是每任小组结束工作时,班长在班会中作出工作总结,谈谈工作体会。别组的同学可以加以评议,班主任也要进行表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为下任同学提供借鉴。二是学期结束时,每个小组要对任期内的所有工作进行详细的总结,写成书面材料。全体同学参加考评,考评时要比照各组的工作计划。评出达标度,评选最佳小组和个人。评选优秀的依据是“五项文明”评比的成绩、组织参加校级和年级的各项活动的成绩以及班内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和效果。凡被评为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的同学,可增加德育分5分,并加适当的物质奖励,最佳个人还有机会竞选优秀学生干部。
面向全体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让其以“主人”的身份去参与道德实践,并在实践中信出“选择”,进行“判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和体性道德素质。“自管小组轮换制”在真正意义上让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的管理,使每一个同学均成了自我教育或对其他教育对象发生影响的教育主体,参与了道德实践,重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差异和道德的内化过程。由于每个同学均要参与班级管理,促使同学进行“心理位置互换”,减少了同学间的矛盾,增进了同学间的理解,形成了和谐的同学关系,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在纪律、学习、劳动、文体活动方面的自觉性,培养了学生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协作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形成、提高和完善。
总之, 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基础, 也是对学生自身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奠基。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学校应努力尝试以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提升学生对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
良好德育环境的创设不仅要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密切联系,还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相联系。通过好班集体的德育环境,可以使道德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可以促发学生对生活的有效体验。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的同时,不容忽视地要讲求对环境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想象这种理论所联系的实际是什么。这样就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环境的意境自然而然也就贯融于其中了,环境的溶剂作用学生的德育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引发学生对道德感的认知,促进学生对道德的实践性。
教育指的是教育要把受教育者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意识,培养受教育者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德育过程中,教育对象受教育者具有教育客体和教育主体的双重身份;当他们是接受教育影响的对象时为客体;当他们在自我教育可对其他教育对象发生影响时则为教育主体。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使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够通过对道德原则的积极、主动的理性的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做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
目前,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不良的现象,对教育对象的客体性质注重较多,而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质往往认识不够。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灌输德育知识、树立榜样典型、借助集体舆论等方法来完成,没有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的主体作用,导致班级变成了班主任唱独角戏,吃力不讨好,效率低的局面,束级了学生主体的道德的提高。为了克服上面的毛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素质,实现班级目标管理的优化。从第三学期开始,我在班级管理中,用“全班参与,轮流执政”的“轮换”取代了过去的“个别参与,应付管理”的“固定”。尽量使教育对象成为教育主体。充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轮流制”是提高班级管理和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的一条有效路线。“轮流制”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建“自管小组”
“自管小组”是“自主管理小组”的简称。我将全班42位同学分成四个“自管小组”。分组时不能自由组合,而是先选拔人才,每种特长的人才只选四人。比如:组积能力最佳、普遍话最佳、体育最佳、音乐美术最佳等等,名单不可重复。选好之后进行编译,然后,由组织能力最佳的四个同学从各类人才中抽签组合,组成“自管小组”。各小组再协议执“政”的顺序和时间,每组执“政”大约一个月。
二、明确岗位职责
“自管小组”成立后,各组按常规班委安排好职务,然后把落实的结果上报班主任。班主任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明确各类职务的岗位职责,从而使他们能各谋,各尽其责。
三、制定工作计划
针对性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提高自我教育效率的立足点。为了克服工作上的盲目性,明确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必须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这是使学生认同和参与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也是班级目标管理的基分点。“自管小组”成员的职务落实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工作计划。各组的班长必须及时组织本组成员议定任期内的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向全班同学宣读。由于各组的工作计划是班级学期计划的分解,所以各组的工作重点是不一样的。如果各组计划雷同太多的话,班主任必须督促各组加以协商调整,使之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工作计划最后落实后要张贴于教室,以便互相监督,同时也能使各组的自我管理行之有据,验之有规。
四、反馈强化,指导管理
实施“自管轮换制”的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各组自管期间,班主任就要放手让学生锻炼,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工作。但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班主任必须做好幕后参谋,要对各组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协调的指导,及时召开班干会,让各任职同学反馈管理情况、工作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指导,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同学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对工作方法有创新的同学不管成功与否均要给予鼓励,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对胆子小、没信心的同学要加以引导和激励;对个别不尽职的同学则要进行批评,让其承担管理工作失职的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五、总结考评,奖励先进
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为此,在“轮换制”的实施过程中,我还设立了两种考评制度。一是每任小组结束工作时,班长在班会中作出工作总结,谈谈工作体会。别组的同学可以加以评议,班主任也要进行表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为下任同学提供借鉴。二是学期结束时,每个小组要对任期内的所有工作进行详细的总结,写成书面材料。全体同学参加考评,考评时要比照各组的工作计划。评出达标度,评选最佳小组和个人。评选优秀的依据是“五项文明”评比的成绩、组织参加校级和年级的各项活动的成绩以及班内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和效果。凡被评为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的同学,可增加德育分5分,并加适当的物质奖励,最佳个人还有机会竞选优秀学生干部。
面向全体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让其以“主人”的身份去参与道德实践,并在实践中信出“选择”,进行“判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和体性道德素质。“自管小组轮换制”在真正意义上让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的管理,使每一个同学均成了自我教育或对其他教育对象发生影响的教育主体,参与了道德实践,重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差异和道德的内化过程。由于每个同学均要参与班级管理,促使同学进行“心理位置互换”,减少了同学间的矛盾,增进了同学间的理解,形成了和谐的同学关系,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在纪律、学习、劳动、文体活动方面的自觉性,培养了学生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协作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形成、提高和完善。
总之, 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基础, 也是对学生自身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奠基。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学校应努力尝试以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提升学生对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