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八年农村工作经历,他一直恪守共产党员的准则,始终承载着公仆情怀,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融到脚下这片黑土地。他就是梨树县蔡家镇党委书记、镇长于运祺。
履职尽责创佳绩
于运祺1985年参加工作,历任泉眼岭乡团委书记、组织委员、副乡长、副书记、乡长、人大主席,胜利乡党委书记、乡长,现任蔡家镇党委书记、镇长。
在泉眼岭乡任乡长期间,于运祺始终注意加强财务管理,建章建制,做到开源节流,严控各种不合理支出,在任期间没有发生一笔新债。同时积极想办法化解乡村债务,采取重新审核计本息、债权债务相冲抵、资源资产置换化债等方式,共化解乡村两级债务100多万元。
2002年春季,县政府大力推广棚膜经济,要求信贷资金的发放要优先向建设棚膜小区的农户倾斜,由于当时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比较紧张,导致泉眼岭乡棚膜小区的建设速度明显落后,于运祺及时召开镇村干部大会,动员广大镇村干部积极存款增加信用社流动资金。经过广泛发动,全乡干部共存款130多万元。在此笔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在西泉村建立了一个高标准的棚膜小区。
2009年,于运祺任胜利乡党委书记、乡长。胜利乡是梨树县的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乡镇,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他到任后,团结和带领乡党委一班人,经过一番认真调查了解,抓住重点,选准切入点,使胜利乡的经济发展工作、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民生和社会稳定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全乡的农村工作、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进入到全县前五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6200元提高到2011年末的8900元。
由于乡级经济基础薄弱,胜利乡的村屯道路硬化建设明显滞后,村民出行非常不便,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经过乡党委班子的认真研究,确定了全乡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采取政策上争取一点、村集体拿出一点、老百姓自筹一点的办法积极破解资金难题。在修路期间,他多次到省、市、县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地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动员省内外胜利藉名人捐资修路,造福家乡。经过2010、2011两年的努力,全乡共新修水泥路45公里,全部实现了“村村通”。
2010年,于运祺采取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的办法,新建乡政府办公楼2栋,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硬化办公院落100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提升了胜利乡的对外形象。
立足镇情谋发展
2011年末,于运祺到蔡家镇任党委书记、镇长。他始终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在手上,深入基层对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
经党委班子科学决策,提出“兴镇富民、建设和谐新蔡家”的发展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本着招大商上大项目的工作思路,突出经济拉动和辐射带动,学会借鸡生蛋和借力发展,紧紧围绕优势和资源做文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积极引进符合本地实际的、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和好项目。
到目前为止,全镇共引进总部经济企业2户,年可实现缴税200万元。先后落实了才华家园住宅小区一期工程、浩达家园商住小区二期开发项目、中石油俄油庆铁三线输油泵站和管线续建项目、蔡家村160公顷米薯套种示范园区项目、辽东粮食收储项目等招商引资项目,为镇域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巩固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推广新技术,建设10个高产优质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精品牧业小区和优质棚膜瓜菜小区,使全镇农村各业持续健康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攀升,2013年末达到10500元。
关注民生聚民心
在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中,于运祺深深地感到“只有时时刻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无愧于组织重托和岗位职责”。因此,他时刻提醒自己始终把服务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自身优势,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千方百计发展经济,着力解决蔡家镇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新建了街内水泥路。经过积极运作,从省发改委新争取了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新修4条街内主要巷路,总里程8.5公里,全部水泥硬化,总投资300余万元,改变了以前“灯下黑”的局面。
维修加固了危桥。蔡家镇新村有一座危桥,是周边4个乡镇老百姓通行的必经之路,自从1998年发洪水被冲垮以来,始终没有修复,过往行人和车辆只能走临时修建的便道,群众意见很大。2012年,经过镇村两级积极想办法,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主动跑关系、拉项目,得到了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现在维修加固工程已全部结束,恢复了正常通行。
文化事业实现大繁荣。路通了,桥好了,群众更盼望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于运祺和党委一班人在每个村都建立了文化大院,每个屯都建立了农民书屋,还在敬友村、娘娘庙村、蔡家村修建了文体活动广场,并争取广电局的支持,在优惠政策的拉力作用下,实现了有线电视全覆盖。
多管齐下抓党建
作为党委书记,于运祺始终把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作为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内监督约束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等项制度,真正做到按制度规范党内生活,用制度监督党员干部,以制度体现从严治党和依法行政。其次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针对新时期新形势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为使广大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多次邀请专家教授到镇党校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组织安排党员干部收看党建教育片,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广大干部的公仆意识,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近年来没有发生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四是以“创先争优”、“三项工程”为载体,重点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通过村“两委”换届,把一批年纪较轻,文化素质较高,掌握多门致富技术,有经济头脑,乐于为民办事,甘于奉献的经济能人选入村级“两委”班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于运祺的带领下,蔡家镇2012年在全县乡镇工作实绩考核中列第二位,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三项工程”活动优秀乡镇党委、四平市人居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科普工作先进单位,梨树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模范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于运祺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四平市第十一届劳动模范、梨树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信访维稳工作先进个人、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并被选为四平市第七届人大代表。
身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于运祺依然在这片黑土地上耕耘着。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他依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在富镇裕民、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执著前行!
编辑/郭明辉
履职尽责创佳绩
于运祺1985年参加工作,历任泉眼岭乡团委书记、组织委员、副乡长、副书记、乡长、人大主席,胜利乡党委书记、乡长,现任蔡家镇党委书记、镇长。
在泉眼岭乡任乡长期间,于运祺始终注意加强财务管理,建章建制,做到开源节流,严控各种不合理支出,在任期间没有发生一笔新债。同时积极想办法化解乡村债务,采取重新审核计本息、债权债务相冲抵、资源资产置换化债等方式,共化解乡村两级债务100多万元。
2002年春季,县政府大力推广棚膜经济,要求信贷资金的发放要优先向建设棚膜小区的农户倾斜,由于当时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比较紧张,导致泉眼岭乡棚膜小区的建设速度明显落后,于运祺及时召开镇村干部大会,动员广大镇村干部积极存款增加信用社流动资金。经过广泛发动,全乡干部共存款130多万元。在此笔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在西泉村建立了一个高标准的棚膜小区。
2009年,于运祺任胜利乡党委书记、乡长。胜利乡是梨树县的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乡镇,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他到任后,团结和带领乡党委一班人,经过一番认真调查了解,抓住重点,选准切入点,使胜利乡的经济发展工作、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民生和社会稳定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全乡的农村工作、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进入到全县前五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6200元提高到2011年末的8900元。
由于乡级经济基础薄弱,胜利乡的村屯道路硬化建设明显滞后,村民出行非常不便,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经过乡党委班子的认真研究,确定了全乡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采取政策上争取一点、村集体拿出一点、老百姓自筹一点的办法积极破解资金难题。在修路期间,他多次到省、市、县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地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动员省内外胜利藉名人捐资修路,造福家乡。经过2010、2011两年的努力,全乡共新修水泥路45公里,全部实现了“村村通”。
2010年,于运祺采取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的办法,新建乡政府办公楼2栋,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硬化办公院落100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提升了胜利乡的对外形象。
立足镇情谋发展
2011年末,于运祺到蔡家镇任党委书记、镇长。他始终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在手上,深入基层对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
经党委班子科学决策,提出“兴镇富民、建设和谐新蔡家”的发展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本着招大商上大项目的工作思路,突出经济拉动和辐射带动,学会借鸡生蛋和借力发展,紧紧围绕优势和资源做文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积极引进符合本地实际的、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和好项目。
到目前为止,全镇共引进总部经济企业2户,年可实现缴税200万元。先后落实了才华家园住宅小区一期工程、浩达家园商住小区二期开发项目、中石油俄油庆铁三线输油泵站和管线续建项目、蔡家村160公顷米薯套种示范园区项目、辽东粮食收储项目等招商引资项目,为镇域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巩固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推广新技术,建设10个高产优质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精品牧业小区和优质棚膜瓜菜小区,使全镇农村各业持续健康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攀升,2013年末达到10500元。
关注民生聚民心
在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中,于运祺深深地感到“只有时时刻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无愧于组织重托和岗位职责”。因此,他时刻提醒自己始终把服务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自身优势,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千方百计发展经济,着力解决蔡家镇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新建了街内水泥路。经过积极运作,从省发改委新争取了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新修4条街内主要巷路,总里程8.5公里,全部水泥硬化,总投资300余万元,改变了以前“灯下黑”的局面。
维修加固了危桥。蔡家镇新村有一座危桥,是周边4个乡镇老百姓通行的必经之路,自从1998年发洪水被冲垮以来,始终没有修复,过往行人和车辆只能走临时修建的便道,群众意见很大。2012年,经过镇村两级积极想办法,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主动跑关系、拉项目,得到了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现在维修加固工程已全部结束,恢复了正常通行。
文化事业实现大繁荣。路通了,桥好了,群众更盼望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于运祺和党委一班人在每个村都建立了文化大院,每个屯都建立了农民书屋,还在敬友村、娘娘庙村、蔡家村修建了文体活动广场,并争取广电局的支持,在优惠政策的拉力作用下,实现了有线电视全覆盖。
多管齐下抓党建
作为党委书记,于运祺始终把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作为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内监督约束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等项制度,真正做到按制度规范党内生活,用制度监督党员干部,以制度体现从严治党和依法行政。其次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针对新时期新形势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为使广大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多次邀请专家教授到镇党校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组织安排党员干部收看党建教育片,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广大干部的公仆意识,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近年来没有发生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四是以“创先争优”、“三项工程”为载体,重点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通过村“两委”换届,把一批年纪较轻,文化素质较高,掌握多门致富技术,有经济头脑,乐于为民办事,甘于奉献的经济能人选入村级“两委”班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于运祺的带领下,蔡家镇2012年在全县乡镇工作实绩考核中列第二位,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三项工程”活动优秀乡镇党委、四平市人居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科普工作先进单位,梨树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模范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于运祺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四平市第十一届劳动模范、梨树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信访维稳工作先进个人、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并被选为四平市第七届人大代表。
身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于运祺依然在这片黑土地上耕耘着。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他依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在富镇裕民、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执著前行!
编辑/郭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