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2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进程。随着教育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增加语文教学的灵活性。一些语文教师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活动课和语文教学资源的联系性,来实现现代化语文教学的最大目标。本文主要就活动课——试论语文课程资源的拓展这一话题进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活动课 语文课程资源 拓展 分析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62-01
  语文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语文和汉字具有紧密联系,是我国的母语,其不仅关系着学生母语的掌握情况,也关系着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加以关注语文教学,把语文课程资源和活动课紧密结合,来实现现代化语文教学的最大目标。
  1.活动课在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实际应用性
  对于活动课来说,其在一些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教育体系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增加了教育的开放性和灵活性[1]。因此,面对这一发展形势,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教师要不断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增加语文教材和活动课的联系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活动课,类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拓展,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来实现现代化语文教学的最大目标[2]。
  2.活动课与语文课程资源结合应用
  2.1活动课和语文课前预习结合应用
  活动课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其不仅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灵活性,也可以对课程资源进行延伸和拓展,来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度。对于活动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结合教学,教师可以把语文课前预习和活动课进行结合,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和语文教学课本的学习欲望,来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关注度。例如: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时,其可以把活动课和新知识进行联系,在活动中,把需要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关联。学生在活动中,对课本知识产生了一定印象,教师在进行内容教学时,会降低学生教学难度,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2.2活动课和语文教学内容的结合
  活动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和语文教学课本知识的结合,增加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改变了传统单一教学弊端,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材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学时,其可以把活动课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把活动课和多媒体视频资源和小组讨论教学结合。教师可以把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生活化和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在不同小组讨论和分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给出自己的建议和见解,来增加学生对语文教学课本的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也可以直接的进行活动课教学,选择一个与语文教学知识点相关的课外谚语故事,或者一些名人名事,增加其和语文教材的联系性,引导学生把活动课的主题和教学教材进行联想,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但是教师在进行这一教学作业时,要保证活动课主题选择的合理性,不可以脱离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保证其满足语文教学的要求,保证其满足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教师课文也可以利用活动课进行复习和延伸教学,把学习过的重点教材内容,来利用活动课的形式进行回忆和复习,来增加学生对教材的印象,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进行分享和讨论,适当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延伸,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利用活动课来进行语文教学,把活动课和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结合和拓展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活动课和语文预期活动结合,把语文预习的教材在活动课中展现,适当的增加知识的丰富性,增加课文语文知识的内容,来提高学生丢语文教材内容的整体求知欲望,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教师也可以把语文教学教材重点教学内容,和活动课进行结合教学,增加学生丢不同知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陈林. 语文教学,需要基于正式课程的资源拓展[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3):49-54.
  [2]陈林.试论语文教学需要基于正式课程的资源拓展[J].教育探索,2015,(12):27-33.
  [3]《中國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126-144.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也不是简单的思维演绎,而是获取并积累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值得大作的“小题”时常被忽略,结果造成学生读写基本功的缺失,亟需弥补。  【关键词】“小题” “大作” 画“眼睛” 写“写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55-01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组织的“真语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20-02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课要完成语言输入、学习文化背景知识及训练阅读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其中,初中英语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然而,词汇是学生阅读中的一大障碍,胡春洞、包天仁专家曾说过,外语教学的成败
期刊
【摘要】衔接手段决定着一篇完整的语篇是否有语义的连贯性,指称照应是汉英语篇衔接中最普遍的一种。指称关系涉及物、事、人、时间地点等一切方面。本文以郭沫若先生的《菩提树下》及其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的指称照应用法分析为基础,旨在阐明这种衔接方式在英汉语篇中的异同之处,进而指明在汉英翻譯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语篇衔接 指称照应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近几年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大学的校园中,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智能的手机,而微信早已经成为这些智能手机最基本的App,可以说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在用这个平台进行溝通交流,利用其使用上的便捷性和个体积极参与的特点对于进行泰语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微信的功能和特点后,接着说了一下对于泰语的学习,微信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新的体会。  【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与国外交流的不断加深,广大教育人士开始重视对于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但仍然存在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语口语运用能力,因此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广大一线教师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不仅可以使我们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水平,同时还可以利用英语口语进行流利地交流、传递自身的情感。而在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忽略了对于我们英语
期刊
【摘要】基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当今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构成“生活化”的课堂。本文,笔者以《IP地址和域名》为例,探讨如何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促进自身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46-0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本文从网络教育所提供的学习环境角度,探讨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条件和学习效果。并进一步认识了基于网络应用的学习环境及探究性学习等基础概念。本文最后还对基于网络运用的学习所带来的前景作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有效性 网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56-02  一、基于网络的应用学习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34-02  【提出问题】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之一,《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的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知识和技巧。在数学课堂中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55-01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认识,是将外在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精神财富的过程。  “四导”教学法,第一条就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我们都知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应该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原则。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今天的学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64-01  视野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是的,换一种想法,会换一种心情,多一个思路,会多一个出路。一个人遇到问题,如果总是想不到解决办法,你不妨超越你所在的环境,换一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想法,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以下,我就来谈谈对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  我们老师都知道如果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