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心理素质的教育与高等数学教学尤为密切。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科学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但可以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心理素质教育;实施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非智力素质,及对认识过程(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情、意过程(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培养。
高等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心理素质的教育与高等数学教学尤为密切。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由于心理素质的缺陷而抑制了学习潜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习兴趣,优化心理素质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能力的提高及思维增减的内在动力。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处于某种特殊的位置,具有特别的作用。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态度。可以说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励人们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也能够促使人们积极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积极的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例如,在讲梯度之前,可以让学生思考热锅上的蚂蚁(蚂蚁在受热的金属板上沿着温度变化最快的方向爬行)这样的实例;在讲授数列极限一节时,可以采用古代割圆术和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这一芝诺悖论作为例子,引发学生对极限问题的思考。而讲授完成后,可以将如何用极限概念从数学上来解释芝诺悖论留给学生作为思考题,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可以培养,既可以通过某种刺激来形成。例如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恰当的比喻,提高数学语言的趣味性以及开展课外活动等都可以达到刺激学生的兴趣产生的目的。
在讲授导数的几何意义表示切线的斜率时,联系切线和法线的垂直关系,使学生懂得通过导数计算可以得到曲线在一点处的法线方程,从而可以实现曲面的精确制造,高倍天文望远镜就是借助导数工具发明创造出来的;通过导数的运算,还可以分析股市行情,决策一个公司如何投入才能达到最大效益。在《高等数学》讲授过程中,经常添加一些新的例题,特别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实例,消除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畏难情绪,化难为易,最终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二、改善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培养一切能力的核心。因此不断改善和培养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关键。
1、克服思维的求同性,倡导求异思维。
求同思维虽然能用旧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一定的方法和模式去解决问题,但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活动的狭隘、呆板,这对思维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求异思维的特征是对现成定论持挑剔和质疑态度以及另辟蹊径,独出心裁的意识。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科学是在怀疑中前进的。”求异思维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求同性,倡导求异思维,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师生要平等,切忌强压硬灌。要让学生放开思路,跳开条条框框的束缚,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不同的见解,发展学生敢于求疑的个性特点。
2、突出思维的再生性,激发独创思维。
思维的再生性表现在继承旧的思维材料和思路,将注意力放在对已有的思维结果的理解和模仿上,這种思维的目的只是为了再生,延续已有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创造新的东西。独创思维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活动,指带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特的东西。学生的独特思维,主要指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系统地阐述;对已知定理和公式的“重要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均看做学生的独创性的成果。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宏观体系(如内容,结构与联系)、微观环节(如定义、定理、公式、习题)上挖掘素材,自觉的为学生提供锻炼独创思维的机会,对学生思维里蕴藏的智慧萌芽,要倍加爱护并积极引导。
3、防止思维的呆滞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思维的呆滞性表现为,思维状态不活跃,思维领域不求变通,不敢大胆的跳跃、转向,思考问题时,常常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恪守一些固定格式,惯于依赖,呈现一种惰性。
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指善于根据情况发展变化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决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表现在善于很快地从错误的设想中摆脱出来,并寻求正确的解题途径。
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问题的处理都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善于联想、转化是高等数学不可缺少的素质。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为了防止思维的呆滞性,要清除学生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培养学生“好想“”好动”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学活动中要有高效率,加快学生思维的节奏,切忌“磨洋工”。因此要改变注入式教学,提倡独立思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其在复杂的条件和关系中,扬弃枝叶,把握实质,提高应变能力。
4、发展自我意识,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正是心理上开始或接近成熟的时期,他们在重新认识和要求自己,希望能够并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这种自我意识发展的心理特征适合培养思维的严谨性。严谨性是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它要求对概念理解完整、准确;推理论证严密而有条理;叙述结论正确而又简捷。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思维不严密而导致思维有漏洞的解题过程给学生辨析,引发他们在知识上进行争论,通过越争越明,正确地理解概念,弄清楚错误出在何处,从而得出正确解答。另外,教师应该首先做好示范作用,讲课时思维严谨流畅,对学生要严格训练,养成全面而缜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培养健康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教态。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与内因形象的反映,它对学生学习情绪有着直接影响。好的教态使学生倍感亲切,不良的教态使学生产生紧张惧怕甚至反感的心理。教师应当是表情自然,谈吐大方,衣冠整洁。面部表情是最值得注意的,表情过于严肃,学生产生惧怕,敬而远之。教态不好或表情较差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发生兴趣,综合了学生应接受的信息,产生负诱导作用。人在选择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依照第一次对事物产生的情感去选择,心理学上把这先入为主的选择感情叫作感情的依附,情感能成为鼓舞人行动的力量,教师应成为健康情感的传播者,努力提高学生的感情效应。其次,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经受挫折,解除学生自卑心理。大学生富于理想,上进心很强,但易受挫折,一蹶不振。所以在教学中应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上进心,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因而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简单幼稚的问题,要热情回答,对错误的问题要耐心纠正,并看到其中正确的部分,对有见解的问题要给予科学的诱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肯定其创造精神。
总之,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来源于符合认识规律的刺激。我们不仅要探索本学科的知识系统,还要努力探索完成知识系统传递中的控制论系统,科学的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以达到高等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心理素质教育;实施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非智力素质,及对认识过程(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情、意过程(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培养。
高等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心理素质的教育与高等数学教学尤为密切。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由于心理素质的缺陷而抑制了学习潜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习兴趣,优化心理素质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能力的提高及思维增减的内在动力。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处于某种特殊的位置,具有特别的作用。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态度。可以说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励人们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也能够促使人们积极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积极的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例如,在讲梯度之前,可以让学生思考热锅上的蚂蚁(蚂蚁在受热的金属板上沿着温度变化最快的方向爬行)这样的实例;在讲授数列极限一节时,可以采用古代割圆术和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这一芝诺悖论作为例子,引发学生对极限问题的思考。而讲授完成后,可以将如何用极限概念从数学上来解释芝诺悖论留给学生作为思考题,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可以培养,既可以通过某种刺激来形成。例如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恰当的比喻,提高数学语言的趣味性以及开展课外活动等都可以达到刺激学生的兴趣产生的目的。
在讲授导数的几何意义表示切线的斜率时,联系切线和法线的垂直关系,使学生懂得通过导数计算可以得到曲线在一点处的法线方程,从而可以实现曲面的精确制造,高倍天文望远镜就是借助导数工具发明创造出来的;通过导数的运算,还可以分析股市行情,决策一个公司如何投入才能达到最大效益。在《高等数学》讲授过程中,经常添加一些新的例题,特别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实例,消除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畏难情绪,化难为易,最终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二、改善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培养一切能力的核心。因此不断改善和培养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关键。
1、克服思维的求同性,倡导求异思维。
求同思维虽然能用旧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一定的方法和模式去解决问题,但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活动的狭隘、呆板,这对思维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求异思维的特征是对现成定论持挑剔和质疑态度以及另辟蹊径,独出心裁的意识。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科学是在怀疑中前进的。”求异思维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求同性,倡导求异思维,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师生要平等,切忌强压硬灌。要让学生放开思路,跳开条条框框的束缚,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不同的见解,发展学生敢于求疑的个性特点。
2、突出思维的再生性,激发独创思维。
思维的再生性表现在继承旧的思维材料和思路,将注意力放在对已有的思维结果的理解和模仿上,這种思维的目的只是为了再生,延续已有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创造新的东西。独创思维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活动,指带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特的东西。学生的独特思维,主要指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系统地阐述;对已知定理和公式的“重要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均看做学生的独创性的成果。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宏观体系(如内容,结构与联系)、微观环节(如定义、定理、公式、习题)上挖掘素材,自觉的为学生提供锻炼独创思维的机会,对学生思维里蕴藏的智慧萌芽,要倍加爱护并积极引导。
3、防止思维的呆滞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思维的呆滞性表现为,思维状态不活跃,思维领域不求变通,不敢大胆的跳跃、转向,思考问题时,常常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恪守一些固定格式,惯于依赖,呈现一种惰性。
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指善于根据情况发展变化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决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表现在善于很快地从错误的设想中摆脱出来,并寻求正确的解题途径。
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问题的处理都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善于联想、转化是高等数学不可缺少的素质。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为了防止思维的呆滞性,要清除学生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培养学生“好想“”好动”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学活动中要有高效率,加快学生思维的节奏,切忌“磨洋工”。因此要改变注入式教学,提倡独立思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其在复杂的条件和关系中,扬弃枝叶,把握实质,提高应变能力。
4、发展自我意识,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正是心理上开始或接近成熟的时期,他们在重新认识和要求自己,希望能够并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这种自我意识发展的心理特征适合培养思维的严谨性。严谨性是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它要求对概念理解完整、准确;推理论证严密而有条理;叙述结论正确而又简捷。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思维不严密而导致思维有漏洞的解题过程给学生辨析,引发他们在知识上进行争论,通过越争越明,正确地理解概念,弄清楚错误出在何处,从而得出正确解答。另外,教师应该首先做好示范作用,讲课时思维严谨流畅,对学生要严格训练,养成全面而缜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培养健康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教态。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与内因形象的反映,它对学生学习情绪有着直接影响。好的教态使学生倍感亲切,不良的教态使学生产生紧张惧怕甚至反感的心理。教师应当是表情自然,谈吐大方,衣冠整洁。面部表情是最值得注意的,表情过于严肃,学生产生惧怕,敬而远之。教态不好或表情较差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发生兴趣,综合了学生应接受的信息,产生负诱导作用。人在选择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依照第一次对事物产生的情感去选择,心理学上把这先入为主的选择感情叫作感情的依附,情感能成为鼓舞人行动的力量,教师应成为健康情感的传播者,努力提高学生的感情效应。其次,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经受挫折,解除学生自卑心理。大学生富于理想,上进心很强,但易受挫折,一蹶不振。所以在教学中应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上进心,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因而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简单幼稚的问题,要热情回答,对错误的问题要耐心纠正,并看到其中正确的部分,对有见解的问题要给予科学的诱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肯定其创造精神。
总之,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来源于符合认识规律的刺激。我们不仅要探索本学科的知识系统,还要努力探索完成知识系统传递中的控制论系统,科学的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以达到高等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