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作业设计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因材施教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新课标中出现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可是长期以来,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大多处于无序状态,局限于抄写词语、阅读练习、周记等形式,最终导致作业的质量不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为此,笔者从作业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详述如下,以作抛砖引玉。
  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作业数量与质量反差巨大。语文作业过多,学生疲于应付,作业数量多、质量低、教师的指导与反馈不及时等。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导致语文作业质量偏低,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作业的指导缺乏或者不到位。二是体系不全,没有系统性。作业设计与指导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安排很零散或者重复太多,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体系化。三是重知识、轻能力。知识巩固多,实践应用少,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四是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与指导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五是形式老套、缺乏创新。抄写字词、默写诗文、作文训练、一课一练到单元、期中、期末练习套题等作业,单调得近乎于机械的训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质量间接决定了学习效能的优劣。针对以上情况,改革作业结构、方式、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势在必行。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有好奇心理,喜欢新鲜的。耳目一新的东西,为此,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作业设计既要符合教学的原则,又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第一,讲究形式多样,注重兴趣。
  中学语文的作业,范围极为广泛。只有我们“训”得艺术,学生才会“练”得愉悦。可以临帖,培养他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听新闻,锻炼他的听力;可以自己录音,提高他的朗读水平;可以阅读美文名篇,扩大他的阅读面;可以走进社会,挑出街头错别字;可以办手抄报,全面发展自己。此外,还有观察、联想、摘抄、写作、调查报告、课本剧、网上查找等选择,可以说,语文世界——多姿多彩,语文作业——形式灵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只有把作业设计真正融入教学中,多方设计适宜的课内外作业,指导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语文的学习,才能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和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二,注意因材施教,分层布置。
  学生的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施以科学的方法,分层次设计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每个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比如把作业分为基础A、阅读B、写作C三种类型。A类作业主要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如抄抄词语、练练字,加上此类学生大多不够自觉,预习作业等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做在本子上交老师批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类作业主要完成课外阅读及摘抄任务,一周须阅读并摘抄3次以上,同时写下简单的评析文字,掌握阅读规律,以读促写。C类作业则以写促读,规定每周至少练笔3次以上,长短不限,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随时记录的习惯。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我再根据他们测试时的基本情况及平时表现进行二次分类,试行一段较长的时间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这样的语文作业,学生感觉受到了尊重,因此能自觉地完成作业。
  第三,注重联系,整体提高。
  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和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整体提高。
  總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只要教师心中装着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作业,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生课外作业配置原则初探.束仁龙.教学与管理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柴忠华.教学与管理
  [3]试论语文作业的科学性.韦开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4]优化作业设置拓宽发展空间.林莉.安徽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结合主观和客观因素对汉字教学进行全面和科学的分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汉字教学的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符合年龄及其心理特征的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能在汉字学习中收获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快乐。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低年级;汉字教学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抓好学生的语文
本报综合消息 3月29日,由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广州市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2019年研学旅行创新教育模式发布会暨全国研学旅行行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花都区举行。来自全国教育、旅游、研学等相关行业单位和机构相聚在人才辈出的黄冈中学广州学校,近千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本次大会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下发的《关于推
今天我们去的地方有很多,马来王宫、牛车水、小印度…….主要就是了解新加坡三大种族的文化,不过上午,我就是在购物。  我的第一个购物品是香水。其实我是想买好看的瓶子,但妈妈不让,我就从买一个漂亮的瓶子,换成了买两瓶香水,共花了12新币。  第二个购的物品是榴莲干。因为没考虑到预算,一盒榴莲干花了我15新币,让我的钱一下子没了一大半。  最后一个购物品是发簪。作为一个正值青春期少女的我,固然会有一颗爱
【摘要】“学困生”的形成一般与家庭、社会、学校和自身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要帮助“学困生”找到退步的根源,研究提升的策略,给予他们信心,善待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给他们以无私的、真诚的爱,我们才能得到“学困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理想目标,这样才能彰显新时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爱;学困生;信心;兴趣;闪光点;分层教育  冰心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
【摘要】众所周知,转化后进生对教师来说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在我们偏遠的瑶区。但在本文的案例中我们采用家校合力的方式,共同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扬其优点,激励前行;并将激励、唤醒和鼓舞融为一体,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再加上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促使其生活和生命会充满阳光。本论文通过家长和老师的配合,通过孩子和我们共同的努力,收获孩子的进步和家庭生活的融洽,为我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指引了新的
【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不只是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也开始注重对学生个人良好品质的培养。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探讨如何使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思想品格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本文就高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将来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  高中的学习时光正是学生心理素质成长发育的重要时刻,学校要完成对一名学生的培养,不仅是要让学生取得一
【摘要】评价是教师教书、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满足教师教学教育需求、学生学习需求的催化剂。大教育时代背景下,评价由“鉴定”转向“发展”,由“单一”转向“多元”,由“静态”转向“动态”。本文主要阐述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赏识鼓励;团队  没有评价就没有改变。评价对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评价是教师教书、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满足教
【摘要】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想要获得高质量的作业效果,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小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今后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 ;数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教学科目,有着其重要的位置,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教育以育人为目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谓“习惯成自然”,坚持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就成自然而然的事。养成学生的一个良好阅读习惯有很多方式,本文主要阐述如何运用语文教材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阅读习惯;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从创设情境、名人效应的榜样力量入手,还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从阅读中感受快乐,真切地体会到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在我们身边,要养成好读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教学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阅读是小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获取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