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大量运用,视频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应用视频的指导思想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流程也各异。在视频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需求和对三维目标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流程。下面以小学课文《五彩池》为例,谈一谈三位老师对一段视频的三样用法。
案例一 未成曲调先有情——渲染环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要使课文“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必须先使他们产生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白居易身临“醉不成欢惨将别”的送客情景,才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受。
师:大家想不想亲自到五彩池去看一看?
生:想。
师:那好。老师选了一个视频片段,请大家欣赏一下。(播放视频)
师:你觉得是课文写得美还是视频拍得美?
生1:视频美。
生2:课文美。
生3:都美。
师:有三种意见哦。好了,我再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好好读读课文,看谁可以站起来把课文读得比视频还美。
【分析】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开课播放一段五彩池风光视频,旨在展现五彩池美丽而神奇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五彩池的美,既渲染了气氛,激起学生喜爱五彩池的情感,还服务了下一步学生诵读课文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心中很明确:语文课主要是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利用视频精心营造一个可感可知的学习情境,就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
案例二 天光云影共徘徊——拓展思维,内化语言
学生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体说来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学习多种多样的表达方法。使用视频时要把握适时性和适度性,厘定目标,分清主次,让语言文字在视频的辉映下凸显在课堂教学之中,让语言文字活化成形象在学生心中立起来。
师:同学们,水池竟然还有那么多形状,可能还有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呢!大家见过这么多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千姿百态的水池吗?除了读出水池的多、美,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甲:水池很奇特。
生乙:水池非常神奇。
师:是啊,这些水池真是太神奇了!(板书:神奇)
师: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看看那些美丽而神奇的水池,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师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想象到了吗?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五彩池啊?
生:想!
师:好,大家看这儿。(播放视频)
师:刚才看视频时,我发现同学们都被五彩池深深地吸引住了,那大家想不想把这美丽而神奇的景象读出来呀?谁愿意读啊?(许多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都想读啊!这样吧,你觉得怎么读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自己读。
师:(最后一句读完后)还有像……同学们,还有没有啊?
生:有。
师:大家根据什么说有啊?
生:句尾有一个省略号。
师:省略号在这里说明什么?
生:水池除了这四种形状,还有其他好多形状。
师:大家很会读书,都注意到了这里的省略号。是啊,这个省略号就告诉我们水池还有好多形状呢!那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水池还会有像什么的? 请用“水池真是太神奇了,有像……有像……有像……还有像……”这种句式来描述,先互相说一说。
【分析】这个环节,在《五彩池》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呈现视频,教师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评语言,在听教师配乐朗读中想象画面,意在从语言文字入手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帮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语言转换为画面;第二步,随着视频的播放,学生的惊叹声此伏彼起,学生对刚才丰富多彩的想象进行了印证,满足了学生在想象后迫切要看五彩池真面目的心理愿望;第三步,教师在学生体会了语言文字的情味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学生通过不同要求读的训练,感受越来越深,情感得到陶冶,不知不觉中还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第四步,顺势承接的想象说话环节,则又让学生在凭借文本的基础上适度超越文本,有效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材料的内化及拓展, 这样无疑注重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这段视频的使用既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入情入境,更好地体验到了文本所描绘的意境美。采用读、想、听、看、说多种方式,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感情层层加深,认识不断升华,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里,视频资源的使用就恰到好处,一是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愿望,激发了学生兴趣,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是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美妙而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四是引导学生对文章精美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实践,让学生习得语言,积淀语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三 天接云涛连晓雾——升华情感,活化语言
视频资源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迅速对感知到的事物作出积极的心理反应,觉得说、写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将平时无意识存储和有意识积累的材料进行重组,有序地倾吐出来,充分调动内部积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师:想欣赏一下五彩池吗?老师带来一段关于五彩池风光的视频,但是要看这个视频必须答应老师一个请求,为五彩池写条广告语。国家西部大开发,四川可是个好地方。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为西部的四川做广告,也算尽了我们学生的义务吧。
生写。
师:有四个组写完了,好了同学们,看看他们写的什么?如果你觉得他们写得好,就鼓掌吧。
生:上有瑶池,下有五彩池。
生: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生:快来这里玩,你会更加愉快。
生:五彩池是人间的仙境,是个好地方。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设计得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请欣赏五彩池视频,不过我对大家还有一个请求,请大家边看边在心里或自言自语为视频加上导游词。(播放视频)
师:课后老师把这个视频上传到学校网站,请大家灵活运用书中词语,写出导游词,给爸爸妈妈做小导游好吗?先自己说一说、写一写,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分析】这个环节,课后呈现视频 ,视频带来了最完美的触控和互动体验,当学生观看视频时,内心的情感被推到了高潮,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言语智慧,将动感的画面转换为语言和情感信息,进而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体会五彩池带给他们的震撼,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感受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在引领学生“游赏”五彩池的同时,创造性地将文本语言活化为学生个性化语言,提升语言素质。文为情生,通过欣赏五彩池,赞美五彩池,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以上三种视频的用法有唯一正确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的不仅仅是视频资源,而是由视频资源所调动的学生资源,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资源。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思维等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视频资源才算转化为课堂上有利的学习资源,才能实现优化教学流程,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案例一 未成曲调先有情——渲染环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要使课文“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必须先使他们产生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白居易身临“醉不成欢惨将别”的送客情景,才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受。
师:大家想不想亲自到五彩池去看一看?
生:想。
师:那好。老师选了一个视频片段,请大家欣赏一下。(播放视频)
师:你觉得是课文写得美还是视频拍得美?
生1:视频美。
生2:课文美。
生3:都美。
师:有三种意见哦。好了,我再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好好读读课文,看谁可以站起来把课文读得比视频还美。
【分析】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开课播放一段五彩池风光视频,旨在展现五彩池美丽而神奇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五彩池的美,既渲染了气氛,激起学生喜爱五彩池的情感,还服务了下一步学生诵读课文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心中很明确:语文课主要是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利用视频精心营造一个可感可知的学习情境,就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
案例二 天光云影共徘徊——拓展思维,内化语言
学生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体说来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学习多种多样的表达方法。使用视频时要把握适时性和适度性,厘定目标,分清主次,让语言文字在视频的辉映下凸显在课堂教学之中,让语言文字活化成形象在学生心中立起来。
师:同学们,水池竟然还有那么多形状,可能还有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呢!大家见过这么多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千姿百态的水池吗?除了读出水池的多、美,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甲:水池很奇特。
生乙:水池非常神奇。
师:是啊,这些水池真是太神奇了!(板书:神奇)
师: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看看那些美丽而神奇的水池,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师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想象到了吗?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五彩池啊?
生:想!
师:好,大家看这儿。(播放视频)
师:刚才看视频时,我发现同学们都被五彩池深深地吸引住了,那大家想不想把这美丽而神奇的景象读出来呀?谁愿意读啊?(许多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都想读啊!这样吧,你觉得怎么读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自己读。
师:(最后一句读完后)还有像……同学们,还有没有啊?
生:有。
师:大家根据什么说有啊?
生:句尾有一个省略号。
师:省略号在这里说明什么?
生:水池除了这四种形状,还有其他好多形状。
师:大家很会读书,都注意到了这里的省略号。是啊,这个省略号就告诉我们水池还有好多形状呢!那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水池还会有像什么的? 请用“水池真是太神奇了,有像……有像……有像……还有像……”这种句式来描述,先互相说一说。
【分析】这个环节,在《五彩池》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呈现视频,教师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评语言,在听教师配乐朗读中想象画面,意在从语言文字入手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帮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语言转换为画面;第二步,随着视频的播放,学生的惊叹声此伏彼起,学生对刚才丰富多彩的想象进行了印证,满足了学生在想象后迫切要看五彩池真面目的心理愿望;第三步,教师在学生体会了语言文字的情味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学生通过不同要求读的训练,感受越来越深,情感得到陶冶,不知不觉中还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第四步,顺势承接的想象说话环节,则又让学生在凭借文本的基础上适度超越文本,有效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材料的内化及拓展, 这样无疑注重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这段视频的使用既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入情入境,更好地体验到了文本所描绘的意境美。采用读、想、听、看、说多种方式,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感情层层加深,认识不断升华,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里,视频资源的使用就恰到好处,一是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愿望,激发了学生兴趣,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是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美妙而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四是引导学生对文章精美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实践,让学生习得语言,积淀语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三 天接云涛连晓雾——升华情感,活化语言
视频资源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迅速对感知到的事物作出积极的心理反应,觉得说、写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将平时无意识存储和有意识积累的材料进行重组,有序地倾吐出来,充分调动内部积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师:想欣赏一下五彩池吗?老师带来一段关于五彩池风光的视频,但是要看这个视频必须答应老师一个请求,为五彩池写条广告语。国家西部大开发,四川可是个好地方。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为西部的四川做广告,也算尽了我们学生的义务吧。
生写。
师:有四个组写完了,好了同学们,看看他们写的什么?如果你觉得他们写得好,就鼓掌吧。
生:上有瑶池,下有五彩池。
生: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生:快来这里玩,你会更加愉快。
生:五彩池是人间的仙境,是个好地方。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设计得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请欣赏五彩池视频,不过我对大家还有一个请求,请大家边看边在心里或自言自语为视频加上导游词。(播放视频)
师:课后老师把这个视频上传到学校网站,请大家灵活运用书中词语,写出导游词,给爸爸妈妈做小导游好吗?先自己说一说、写一写,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分析】这个环节,课后呈现视频 ,视频带来了最完美的触控和互动体验,当学生观看视频时,内心的情感被推到了高潮,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言语智慧,将动感的画面转换为语言和情感信息,进而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体会五彩池带给他们的震撼,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感受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在引领学生“游赏”五彩池的同时,创造性地将文本语言活化为学生个性化语言,提升语言素质。文为情生,通过欣赏五彩池,赞美五彩池,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以上三种视频的用法有唯一正确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的不仅仅是视频资源,而是由视频资源所调动的学生资源,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资源。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思维等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视频资源才算转化为课堂上有利的学习资源,才能实现优化教学流程,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