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教师的成长关系到我县教育的未来,就必须要加强教师新培养工作,实现与时俱进。我校认真总结多年新教师培养经验,积极探索新教师培养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成功构建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模式,持续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模式
一、什么是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模式
(一)何为“三主”
1.从培养组织来说,“三主”是指“教师进修学校主导、片区教育督导组主持、新教师任职学校主体”,三方共同配合完成新教师培养工作。
2.从培养目标来说,“三主”是新教师通过培养能达到参加学习很“主动”,教育教学有“主见”,课堂阵地能“主宰”。
(二)何为“四段”
1.从培养阶段来说,“四段”即“四阶段”,是指新教师培养周期为两年,分四个阶段。即:集中培训、网络研修、返岗实践、技能练测。
(1)集中培训。每年8月底,新教师参加岗前入职的集中培训活动(入职仪式、专题报告)。
(2)网络研修。每年9-11月,由我校购买社会服务,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组织新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3)返岗实践。次年3-5月,新教师参加返岗实践上过关课、课标考试等活动。
(4)技能检测。次年3-9月,新教师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三笔字、简笔画、教学技能、普通话、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用具制作与使用”等教育教学基本功培训检测活动,让新教师打下教育教学基本功。
2.从新教师的成长发展来说,“四段”是指在为期两年的培养中,要让参培的新教师经历教师职业认同、初步掌握核心理念,反思教学实践,掌握基本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教师。
(三)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模式
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模式指在教师进修学校的主导之下,与片区教育督导组和新教师任职学校深度合作,建立了“县+片+校”三位一体的“三主四段”的新教师培养模式,其示意图如下:
二、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建立双师指导策略
我们针对新教师培养而建立的“双师指导”策略,即学校为新教师指定一位政治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师傅”,侧重实践指导,片区教育督导员或教师进修学校的研训员作为新教师的另一位“师傅”,侧重专业引领,共同指导新教师成长。
(二)确立丰富培养课程
我们科学设计培养内容,不断提高新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合资源,精选内容,确立了丰富的新教师培养课程体系。
1.师德课程:入职仪式;给新教师的一封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与人品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制教育等。
2.理论课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批判反思研修课程;教材教法等;课堂管理;与学科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等。
3.实践课程:“过关课”;新课标(2011版)考试;《一本待你的完成研修手册》;学生班级事务处理;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训练课程等。
4.技能课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课程;“三笔字、简笔画、教学技能、普通话、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用具制作与使用”等职业技能研修与检测;教师技能微格训练课程、微课制作课程等。
(三)选择多样培养方式
1.专业引领式
(1)共读名著,理论进修。新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并针对性地写出读书笔记。
(2)专家引领,导向专业。集中研修通过专家引领,开设专题讲座、增强新教师的专业意识,提升新教师的专业素养。
(3)名师引导,提高技艺。遴选学科优秀教师对新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一系列研修活动,进一步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师培跟踪,持续成长。教师进修学校一名研训员定期负责联系新教师任职学校的“师傅”,促进学校主动协调、及时沟通新教师保障培养进程顺利推进。
2.任务驱动式
(1)片区教育督导组和新教师任职学校“五个一”任务。每学期组织一次研修活动、开展一次片区研讨活动、组织一次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一次成果展示活动、每位新教师学期展示一次课堂教学。
(2)双师指导“五个一”任务。“双师”共同引领一位新教师、每周听一次新教师课堂教学、每学期开展一次学术专题讲座、开展一次新教师成果汇报活动、以学科研修为方向,上一堂示范课或小专题。
(3)新教师的“五个一”任务。新教师每周参加一次校本研修活动、每月一堂示范课或公开课、每次公开课后,撰写一篇说课稿、每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认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3.课例研磨式
新教师参加“五课”共研: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利用学科送教研修为载体,将新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提升到教学研究层面。
4.网络研训式
网络研修,让新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学习。
5.校本研修式
“双师”共同促进新教师成长,指导新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积极反思、提升校本研修能力。
6.过关考核式
通过返岗实践活动方式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要求新教师上“过关课”和研修考试,考试内容为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
7.技能练测式
通过开展“三笔字、简笔画、教学技能、普通话、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用具制作与使用”等教育教学基本功研修检测活动,让新教师打下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坚实基础。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1.建立新教师“成长记录袋”
各个环节归口管理在“成长记录袋”里。新教师的研修成长足迹能回溯查询。每位新教師都建立独自的档案作为评价的依据。
2.考核方式多样化
考核方式多样化,一是新教师的自评(X1);二是新教师的互评(X2);三是指导教师的评价(X3);四是学生的评价(X4);五是学校的统一的考核(X5)。
在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将新教师培养与本地教育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了新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动性,为新教师创造了较好的成长环境,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天礼.新教师的培训与评价[J].教育论坛,2004(20):14,18
[2] 闫玉慧,“青蓝工程”新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7(1):25-26
[3] 管建林、高利玉,职初适应期新教师“连环跟进”培养模式[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5(6):54-55
关键词: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模式
一、什么是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模式
(一)何为“三主”
1.从培养组织来说,“三主”是指“教师进修学校主导、片区教育督导组主持、新教师任职学校主体”,三方共同配合完成新教师培养工作。
2.从培养目标来说,“三主”是新教师通过培养能达到参加学习很“主动”,教育教学有“主见”,课堂阵地能“主宰”。
(二)何为“四段”
1.从培养阶段来说,“四段”即“四阶段”,是指新教师培养周期为两年,分四个阶段。即:集中培训、网络研修、返岗实践、技能练测。
(1)集中培训。每年8月底,新教师参加岗前入职的集中培训活动(入职仪式、专题报告)。
(2)网络研修。每年9-11月,由我校购买社会服务,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组织新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3)返岗实践。次年3-5月,新教师参加返岗实践上过关课、课标考试等活动。
(4)技能检测。次年3-9月,新教师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三笔字、简笔画、教学技能、普通话、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用具制作与使用”等教育教学基本功培训检测活动,让新教师打下教育教学基本功。
2.从新教师的成长发展来说,“四段”是指在为期两年的培养中,要让参培的新教师经历教师职业认同、初步掌握核心理念,反思教学实践,掌握基本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教师。
(三)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模式
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模式指在教师进修学校的主导之下,与片区教育督导组和新教师任职学校深度合作,建立了“县+片+校”三位一体的“三主四段”的新教师培养模式,其示意图如下:
二、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建立双师指导策略
我们针对新教师培养而建立的“双师指导”策略,即学校为新教师指定一位政治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师傅”,侧重实践指导,片区教育督导员或教师进修学校的研训员作为新教师的另一位“师傅”,侧重专业引领,共同指导新教师成长。
(二)确立丰富培养课程
我们科学设计培养内容,不断提高新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合资源,精选内容,确立了丰富的新教师培养课程体系。
1.师德课程:入职仪式;给新教师的一封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与人品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制教育等。
2.理论课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批判反思研修课程;教材教法等;课堂管理;与学科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等。
3.实践课程:“过关课”;新课标(2011版)考试;《一本待你的完成研修手册》;学生班级事务处理;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训练课程等。
4.技能课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课程;“三笔字、简笔画、教学技能、普通话、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用具制作与使用”等职业技能研修与检测;教师技能微格训练课程、微课制作课程等。
(三)选择多样培养方式
1.专业引领式
(1)共读名著,理论进修。新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并针对性地写出读书笔记。
(2)专家引领,导向专业。集中研修通过专家引领,开设专题讲座、增强新教师的专业意识,提升新教师的专业素养。
(3)名师引导,提高技艺。遴选学科优秀教师对新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一系列研修活动,进一步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师培跟踪,持续成长。教师进修学校一名研训员定期负责联系新教师任职学校的“师傅”,促进学校主动协调、及时沟通新教师保障培养进程顺利推进。
2.任务驱动式
(1)片区教育督导组和新教师任职学校“五个一”任务。每学期组织一次研修活动、开展一次片区研讨活动、组织一次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一次成果展示活动、每位新教师学期展示一次课堂教学。
(2)双师指导“五个一”任务。“双师”共同引领一位新教师、每周听一次新教师课堂教学、每学期开展一次学术专题讲座、开展一次新教师成果汇报活动、以学科研修为方向,上一堂示范课或小专题。
(3)新教师的“五个一”任务。新教师每周参加一次校本研修活动、每月一堂示范课或公开课、每次公开课后,撰写一篇说课稿、每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认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3.课例研磨式
新教师参加“五课”共研: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利用学科送教研修为载体,将新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提升到教学研究层面。
4.网络研训式
网络研修,让新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学习。
5.校本研修式
“双师”共同促进新教师成长,指导新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积极反思、提升校本研修能力。
6.过关考核式
通过返岗实践活动方式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要求新教师上“过关课”和研修考试,考试内容为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
7.技能练测式
通过开展“三笔字、简笔画、教学技能、普通话、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用具制作与使用”等教育教学基本功研修检测活动,让新教师打下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坚实基础。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1.建立新教师“成长记录袋”
各个环节归口管理在“成长记录袋”里。新教师的研修成长足迹能回溯查询。每位新教師都建立独自的档案作为评价的依据。
2.考核方式多样化
考核方式多样化,一是新教师的自评(X1);二是新教师的互评(X2);三是指导教师的评价(X3);四是学生的评价(X4);五是学校的统一的考核(X5)。
在新教师“三主四段”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将新教师培养与本地教育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了新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动性,为新教师创造了较好的成长环境,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天礼.新教师的培训与评价[J].教育论坛,2004(20):14,18
[2] 闫玉慧,“青蓝工程”新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7(1):25-26
[3] 管建林、高利玉,职初适应期新教师“连环跟进”培养模式[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5(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