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整体到分化再到整体的过程。如今“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学科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方法。跨学科的发展使得学科间的联系加强,并由此形成“学科间的生物链”,学科综合化的趋势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历史研究要再进一步前进同样也离不开历史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学科生态位;历史跨学科
科学的发展经历一个从整体化到分化再到整体化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是整体化的,融合了哲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文艺复兴开始认识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自然内部、人类社会内部要区别对待,随之出现了自然科学,而后就开始了科学的分化过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发展越来越复杂,各学科的深入发展使人们能够用多学科的视角来探讨同一个问题,开始了学科的合作,科学整体化的趋势再次凸显。这是科学的整体化在学科研究中就出现了“跨学科研究”的问题。关于“跨学科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问题,学术界对此有多种观念,笔者在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也谈谈自己对跨学科发展的一点理解。
一、关于跨学科发展的一点理解
20世纪之前,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整体到个体的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之后,社会发展越来越复杂,各种学科之间的关系也随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学科各自都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理论,这些就为人们利用多学科的共同来探究一个问题奠定了必要的学科基础和社会条件。这个问题在前人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的论述。
关于跨学科的定义现在并无定论,最主要的说法有广义上泛指科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狭义上特指研究主体根据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创造开发科学知识产品的活动。从这个定义上看,跨学科主要指的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的联系。科学发展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的滞后于社会的需求,有的超前于社会的需求。学科是在社会的不同的需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分工的细化,学科之间也发生了一个确立学科间的研究领域和范畴的过程。但是随着分工的细化,要完成社会化大生产就不可能仅通过一个部门就能服务于所有的社会需求。这样就出现了社会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这样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前提下,就出现了生产生态位现象。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而言是具有普遍性的一般原理﹐它不仅适用于生物界﹐同样适用于人类。因为人首先是生物﹐生物所具有的各种属性人类都具有。现在很多学者都将这个理论来解释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如:“企业生态位”、“神灵生态位”。因此﹐我想可以将“生态位”的现象来阐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着解释学科发展的综合化现象。
首先,何谓“生态位”?“生态位”具体指的就是在大自然中,親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生活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出现。如果它们在同一区域内出现,大自然将会用空间把它们各自隔开,如虎在山上行,鱼在水中游,猴在树上跳,鸟在天上飞;如果它们在同一地方出现,它们必定利用不同的食物生存,如虎吃肉,羊吃草,蛙吃虫﹔如果它们需要的是同一种食物,那么,它们的寻食时间必定要相互错开,如狮子是白天出来寻食,老虎是傍晚出来寻食,狼是深夜出来寻食……在动物世界里没有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物种亲缘关系接近或相似而使生态位部分重迭,这时就会现严酷的竞争,如一山不能容二虎。如果强者进入弱者的生态领域就会出现“龙陷浅滩受虾戏,虎落平川遭犬期”的状况;如果弱者进入强者的生态领域中就会出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状况。因此,强者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是强者,弱者也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才能自由生存。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学科分类增多,同样也是“学科生态位”的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学科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完善。这也就出现了学科发展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从社会科学领域来看,就出现了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新闻学等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但是随着学科的发展,各种社会现象之间联系的更加复杂,这也在学科建设上要求,以单一的学科视角来研究解决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因为在现实中,政治、经济、军事等都是错综复杂的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历史学,其是以“人类过去的一切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它自然就涉及到社会现象的所有方面,甚至包括自然方面的所有现象。这是从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看的。而学科生态位现象是从学科间的竞争角度来看的。因为社会需求的关系,学科之间研究的对象出现了重叠的现象,那么学科为了扩大各自发展的空间,它就出现了向其他学科研究的领域进军的脚步,通过不同的领域从而达到扩大自身学科的传统领域的目的。同样这种现象也出现在被进军的学科中。所以,随着越来越多学科原本的领域被越来越多的学科瓜分之后,学科之间原本的生态位就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引起的结果就是学科之间的创新不断的得到加强,学科之间的竞争不断地加剧。一个学科内部就产生了一条“生物链”一样的学科内部间的联系。宗教学出现了宗教心理学、宗教人类学、宗教文化学、宗教社会学……正是通过这样的联系,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生物链”。这一生物链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程度:只要中间哪一个环节遭到了破坏,这一“生态系统”就会失去有效的循环运转。这证明了学科综合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
二、学科生态位与历史跨学科
历史学要从史学危机中走出就必须加强历史跨学科研究,在“学科生态位”重新占据重要的一环。正如前文所述,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一切过去的人类社会”。这就是历史学科在生态位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前提。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在一段的发展过程中,其研究的对象受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瓜分,甚至有人认为已经被瓜分殆尽。历史学科存在的作用在这时候受到的质疑。
其实,笔者觉得历史跨学科是发展的大势所趋,历史学科建设只有勇于接受学科生态位的竞争,才能加快历史学科的建设和自身发展。在学科生态位里,原本各自研究的领域划分是十分明确的,分工也是较为合理的。但是,随着社会现象的复杂和学科建设的健全,已经发展到必须用多种学科去解释同样一个社会现象,这时候就会出现了所谓的学科整合,有些学科就慢慢地丧失了其原本显学的地位。这是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或者内容已经被其他学科所瓜分,但是它又没有能力去和瓜分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到最后就出现了自然界中生态位“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历史学曾经出现过“史学危机”这样的现象。历史学发展到现在,它已经成为其他学科经常加以“瓜分”的必不可少的学科,军事历史学、社会史学、宗教史学、人类史学……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包括大部分的自然科学都要和“史”沾上一定的关系。这样20世纪中期以后,历史学出现了“四面楚歌”的危机。历史学的发展也到了只有重现从其他的学科中去抢回阵地,才能得到重新的发展。但事实告诉我们,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是不符合学科发展的趋势的。这样的历史学就只能变为一种“固步自封”的学科,不会前进,甚至逐渐走向消亡。历史学正是在这样的危机中,多元史学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1] 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2]伊格尔斯.《欧州史学新方向》.华夏出版社,1989年
[3]亚克·勒高夫.《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4]何兆武.《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科学学院,2003年
(作者通讯地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350007)
关键词:学科生态位;历史跨学科
科学的发展经历一个从整体化到分化再到整体化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是整体化的,融合了哲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文艺复兴开始认识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自然内部、人类社会内部要区别对待,随之出现了自然科学,而后就开始了科学的分化过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发展越来越复杂,各学科的深入发展使人们能够用多学科的视角来探讨同一个问题,开始了学科的合作,科学整体化的趋势再次凸显。这是科学的整体化在学科研究中就出现了“跨学科研究”的问题。关于“跨学科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问题,学术界对此有多种观念,笔者在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也谈谈自己对跨学科发展的一点理解。
一、关于跨学科发展的一点理解
20世纪之前,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整体到个体的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之后,社会发展越来越复杂,各种学科之间的关系也随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学科各自都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理论,这些就为人们利用多学科的共同来探究一个问题奠定了必要的学科基础和社会条件。这个问题在前人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的论述。
关于跨学科的定义现在并无定论,最主要的说法有广义上泛指科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狭义上特指研究主体根据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创造开发科学知识产品的活动。从这个定义上看,跨学科主要指的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的联系。科学发展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的滞后于社会的需求,有的超前于社会的需求。学科是在社会的不同的需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分工的细化,学科之间也发生了一个确立学科间的研究领域和范畴的过程。但是随着分工的细化,要完成社会化大生产就不可能仅通过一个部门就能服务于所有的社会需求。这样就出现了社会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这样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前提下,就出现了生产生态位现象。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而言是具有普遍性的一般原理﹐它不仅适用于生物界﹐同样适用于人类。因为人首先是生物﹐生物所具有的各种属性人类都具有。现在很多学者都将这个理论来解释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如:“企业生态位”、“神灵生态位”。因此﹐我想可以将“生态位”的现象来阐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着解释学科发展的综合化现象。
首先,何谓“生态位”?“生态位”具体指的就是在大自然中,親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生活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出现。如果它们在同一区域内出现,大自然将会用空间把它们各自隔开,如虎在山上行,鱼在水中游,猴在树上跳,鸟在天上飞;如果它们在同一地方出现,它们必定利用不同的食物生存,如虎吃肉,羊吃草,蛙吃虫﹔如果它们需要的是同一种食物,那么,它们的寻食时间必定要相互错开,如狮子是白天出来寻食,老虎是傍晚出来寻食,狼是深夜出来寻食……在动物世界里没有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物种亲缘关系接近或相似而使生态位部分重迭,这时就会现严酷的竞争,如一山不能容二虎。如果强者进入弱者的生态领域就会出现“龙陷浅滩受虾戏,虎落平川遭犬期”的状况;如果弱者进入强者的生态领域中就会出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状况。因此,强者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是强者,弱者也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才能自由生存。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学科分类增多,同样也是“学科生态位”的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学科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完善。这也就出现了学科发展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从社会科学领域来看,就出现了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新闻学等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但是随着学科的发展,各种社会现象之间联系的更加复杂,这也在学科建设上要求,以单一的学科视角来研究解决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因为在现实中,政治、经济、军事等都是错综复杂的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历史学,其是以“人类过去的一切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它自然就涉及到社会现象的所有方面,甚至包括自然方面的所有现象。这是从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看的。而学科生态位现象是从学科间的竞争角度来看的。因为社会需求的关系,学科之间研究的对象出现了重叠的现象,那么学科为了扩大各自发展的空间,它就出现了向其他学科研究的领域进军的脚步,通过不同的领域从而达到扩大自身学科的传统领域的目的。同样这种现象也出现在被进军的学科中。所以,随着越来越多学科原本的领域被越来越多的学科瓜分之后,学科之间原本的生态位就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引起的结果就是学科之间的创新不断的得到加强,学科之间的竞争不断地加剧。一个学科内部就产生了一条“生物链”一样的学科内部间的联系。宗教学出现了宗教心理学、宗教人类学、宗教文化学、宗教社会学……正是通过这样的联系,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生物链”。这一生物链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程度:只要中间哪一个环节遭到了破坏,这一“生态系统”就会失去有效的循环运转。这证明了学科综合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
二、学科生态位与历史跨学科
历史学要从史学危机中走出就必须加强历史跨学科研究,在“学科生态位”重新占据重要的一环。正如前文所述,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一切过去的人类社会”。这就是历史学科在生态位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前提。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在一段的发展过程中,其研究的对象受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瓜分,甚至有人认为已经被瓜分殆尽。历史学科存在的作用在这时候受到的质疑。
其实,笔者觉得历史跨学科是发展的大势所趋,历史学科建设只有勇于接受学科生态位的竞争,才能加快历史学科的建设和自身发展。在学科生态位里,原本各自研究的领域划分是十分明确的,分工也是较为合理的。但是,随着社会现象的复杂和学科建设的健全,已经发展到必须用多种学科去解释同样一个社会现象,这时候就会出现了所谓的学科整合,有些学科就慢慢地丧失了其原本显学的地位。这是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或者内容已经被其他学科所瓜分,但是它又没有能力去和瓜分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到最后就出现了自然界中生态位“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历史学曾经出现过“史学危机”这样的现象。历史学发展到现在,它已经成为其他学科经常加以“瓜分”的必不可少的学科,军事历史学、社会史学、宗教史学、人类史学……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包括大部分的自然科学都要和“史”沾上一定的关系。这样20世纪中期以后,历史学出现了“四面楚歌”的危机。历史学的发展也到了只有重现从其他的学科中去抢回阵地,才能得到重新的发展。但事实告诉我们,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是不符合学科发展的趋势的。这样的历史学就只能变为一种“固步自封”的学科,不会前进,甚至逐渐走向消亡。历史学正是在这样的危机中,多元史学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1] 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2]伊格尔斯.《欧州史学新方向》.华夏出版社,1989年
[3]亚克·勒高夫.《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4]何兆武.《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科学学院,2003年
(作者通讯地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3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