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心理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语言沟通,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15.22%,明显低于对照组34.78%;且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能有效提升治疗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语言沟通;精神病护理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方式,能有效缓解精神病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的压力等。同时,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够使治疗的疗效达到预期的效果[1]。本文主要就我院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病患者92例,患者男女比例为55:37;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4.64)岁。患者病程1~13,平均病程(6±2.64)年。所选患者中,精神分裂症43例,心境障碍2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5例,其他6例。将9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仅实施心理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类型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纯进行心理护理,研究在在对照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语言沟通,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的护理水平以及良好的服务素质,用亲切、温和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避免嘲弄、讽刺或轻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的状态以及性格等,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安全感,从而信任、依赖护理人员。从患者角度出发,根据患者的心理及病情特征等,指定个性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或消除消极、悲观的心理情绪,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2]。
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常常会受患者的情绪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时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安慰,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在精神病患者自知力及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时,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做简单的讲解患者的病情和诱因,提升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
1.2.2语言沟通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语言的沟通时,需建立在彼此相互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上。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可适当增加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同时,还应鼓励患者积极战胜病痛的折磨;护理人员应适时鼓励治疗有一定成效的患者,增加爱按时的内容,多肯定、鼓励患者,给予其心理支持,能够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在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态度、语气和声调,温柔、和缓、带有一点严肃的态度和语气患者容易接受[3]。
1.3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应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以及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进行分析,SAS、SDS评分采用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后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对照
经护理后,研究组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为15.22%,明显低于对照组34.78%,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对照(n/%)
组别 例数(n) 恐惧 焦虑 紧张 抑郁 总发生率(%)
研究组 46 3(6.52) 2(4.35) 1(2.17) 1(2.17) 15.22#
对照组 46 4(8.70) 3(6.52) 5(10.87) 4(8.70) 34.78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护理后SAS、SDS评分情况对照
经护理后,研究组SAS、SDS的评分为:(43.46±2.39)分、(42.18±3.3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SAS、SDS的评分(55.41±2.57)分、(57.23±3.12)分,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护理模式也从生物护理模式向社会心理的护理模式转变,这对于提升护理人员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提升护理的质量,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对外来的刺激较为敏感,且自控的能力较弱,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缓解或消除精神病患者消极情绪及心理压力显得尤为重要。
精神病护理过程中,除需给予患者舒适、温馨的病房環境外,还需给予精神病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确保患者心身的轻松和愉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的疗效、促进患者的进一步康复。根据患者性格、病情特征,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方案,不仅能够提升护理的质量,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心理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治疗的疗效。在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要把握好沟通的方法,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以及职业等方面切入,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好谈话的内容和度。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15.22%,明显低于对照组34.78%;且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精神病护理中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能够缓解或消除精神病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实中国卫生产业,2012,18(28):48.
[2]王紫云.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56-557.
[3]赵立.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2,11(35):47.
【关键词】心理护理;语言沟通;精神病护理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方式,能有效缓解精神病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的压力等。同时,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够使治疗的疗效达到预期的效果[1]。本文主要就我院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病患者92例,患者男女比例为55:37;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4.64)岁。患者病程1~13,平均病程(6±2.64)年。所选患者中,精神分裂症43例,心境障碍2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5例,其他6例。将9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仅实施心理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类型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纯进行心理护理,研究在在对照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语言沟通,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的护理水平以及良好的服务素质,用亲切、温和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避免嘲弄、讽刺或轻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的状态以及性格等,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安全感,从而信任、依赖护理人员。从患者角度出发,根据患者的心理及病情特征等,指定个性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或消除消极、悲观的心理情绪,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2]。
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常常会受患者的情绪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时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安慰,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在精神病患者自知力及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时,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做简单的讲解患者的病情和诱因,提升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
1.2.2语言沟通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语言的沟通时,需建立在彼此相互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上。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可适当增加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同时,还应鼓励患者积极战胜病痛的折磨;护理人员应适时鼓励治疗有一定成效的患者,增加爱按时的内容,多肯定、鼓励患者,给予其心理支持,能够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在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态度、语气和声调,温柔、和缓、带有一点严肃的态度和语气患者容易接受[3]。
1.3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应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以及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进行分析,SAS、SDS评分采用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后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对照
经护理后,研究组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为15.22%,明显低于对照组34.78%,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对照(n/%)
组别 例数(n) 恐惧 焦虑 紧张 抑郁 总发生率(%)
研究组 46 3(6.52) 2(4.35) 1(2.17) 1(2.17) 15.22#
对照组 46 4(8.70) 3(6.52) 5(10.87) 4(8.70) 34.78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护理后SAS、SDS评分情况对照
经护理后,研究组SAS、SDS的评分为:(43.46±2.39)分、(42.18±3.3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SAS、SDS的评分(55.41±2.57)分、(57.23±3.12)分,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护理模式也从生物护理模式向社会心理的护理模式转变,这对于提升护理人员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提升护理的质量,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对外来的刺激较为敏感,且自控的能力较弱,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缓解或消除精神病患者消极情绪及心理压力显得尤为重要。
精神病护理过程中,除需给予患者舒适、温馨的病房環境外,还需给予精神病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确保患者心身的轻松和愉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的疗效、促进患者的进一步康复。根据患者性格、病情特征,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方案,不仅能够提升护理的质量,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心理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治疗的疗效。在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要把握好沟通的方法,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以及职业等方面切入,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好谈话的内容和度。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15.22%,明显低于对照组34.78%;且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精神病护理中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能够缓解或消除精神病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实中国卫生产业,2012,18(28):48.
[2]王紫云.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56-557.
[3]赵立.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2,11(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