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高职教育的行、企、校对接背景,调查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自身需求,构建“基础EGP—职业EOP—行业ESP”的3E分类教学体系宏观创建基于学生的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行业视界统合建构的教学模式;微观因材施教,探讨高职公共英语师生协同协同的动态建构模式,通过各种实践,构建与工作过程相协调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个体在群体活动中实现英语综合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协同学习;工作过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108-03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需要与之匹配的技能型人才,地方高职院校要想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就要解决与目标岗位相衔接的跨行业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问题。然而,现状显示英语教学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上下功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1]。这个环境,在时间上指课堂和课外,空间上就是校园、社会和虚拟环境。《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和语言学习的实用性,明确了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英语课程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我院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年级学生。非英语专业新生人数年均达3600人。师生已达成共识,公共英语课程应该以获得职业技能为目标。过去由于受学科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学科与专业学习独立分开,课外活动虽多却各自孤立,造成了英语教学的连续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缺失,以致学生的英语职业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提高[2]。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采用综合分析、实地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企业的英语人才技能需求和学生的学习就业需求进行调查。课题组到佛山较具代表性的外向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外贸业务的开展情况,考察其外贸业务流程,了解员工能力提升方案、措施和成效,提出加快促进英语人才在实践中培养的具体建议。
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主管、企业员工、学生和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访问对象。调查对象的专业包括会计、金融、国贸、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电子、机械、食品与艺术,中职生源学生以及参与访谈的企业员工和负责人。调查数据来自三水工业园区及佛山、广州、深圳等地,涉及洁具、文具、家电、贸易、货运代理、电脑、玻璃制品、五金、电业等行业中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岗位,覆盖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相关行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研究中,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调查搜集的资料予以整理,并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认英语能力从一般性到职业性需求的各项比重,构建出新的教学指标,再用层次分析法,将新的模式和原有的教学模式列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建立主要的模型;收集考试结果,分析教学的效果,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三、研究结果
1.问卷结果描述。凡是从事涉外业务的企业,均有英语人才的需求。归纳起来主要是英文跟单员、英文单证员、英文助理、外贸业务员等岗位,包括助理、员级、主管至经理四个职业层次,反映了英语人才从入职阶段到职业发展的基本走向。27.3%的单位要求财经类人才要精通外语,其中有60.9%的要求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17.4%的要求具备国家英语六级水平。可见,企业对员工的专业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英语能力对工作业绩和考核具有影响力;在外贸业务方面,重视沟通、翻译等输出性技能;在加工生产和销售方面,英语能力作为考评员工的能力素质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针对学生开展的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发现,英语应用能力是目前大学生最欠缺的能力之一,大部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自我评价差。94.2%的学生加入了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参与学院的英语讲座和口语交际素质拓展活动,公共选修课颇受学生欢迎。87%的学生对任务驱动教学法感兴趣;77%同学认为教学内容丰富、真实,教学形式更加灵活自由;89%的同学认同老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有自主学习的认识。98%的英语教师和97%学生赞同或认可英语教学分别针对基础英语、职业英语和行业英语的学习需求展开。
2.企业访谈结果描述。(1)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英语能力非常重要。国际商业活动的联系平台,企业追求国际化都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企业通常要求应聘者提交英语成绩,或参加招聘英语测验,员工的升迁和考评,也将英语能力列为评价项目。科技型企业基本都要求新进人员提供外语能力证明,聘用前的英语测验也是新趋势。新进人员英语能力被列入是否录用的考虑内。(2)英语能力对求职与工作表现的影响很大。英语能力作为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对求职与工作表现的影响根据岗位的不同而不同。外贸类影响大,生产加工类较小,98%的受访者认可英语能力对技术企业中更好的职业机会具有较大的影响能力。研发工程师必须阅读庞大的原文数据,而且研发人员无须与人接触的刻板印象并不真实,企业表示,工程师有时必须直接面对客户,不论是出国洽公或是接待國外协力厂商,讨论技术问题时,英语能力显得相当重要。(3)企业看中员工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英语基础知识、英语技能和职业文化素养三者之间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首先,没有良好的知识底蕴,专业化的程度会大大降低。技能是在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没有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技能,知识就不能够发挥作用。职业文化素养就是对待职业的态度。通常,当员工职业素养与公司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不一致时,其在工作中也将难于达到工作目标,甚至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果。
四、分类与建构
1.宏观分析并构建“基础EGP、职业EOP、行业ESP”的3E一体化教学模式。英语学习与职业技能习得有机结合,选择优化课程载体、重构课程内容、创设行动化学习情境、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 2.微观进行教学内容分类与教学模式构建。在工科、文科专业和汽车专业分教材分别开展项目教学:工科(非汽车)偏EGP、文科类专业偏EOP、汽车专业偏ESP,分类分层次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3E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3.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加强“以赛促学”中的职业技能习得,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比赛内容相结合,培养应变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课外活动,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效完成课程任务、培训项目和竞赛项目。动态的分层教学协调地同时开展,让学生在课内外展开协同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同伴競争、沟通、协调和合作下对建构知识体系并掌握技能。[3]
4.活动和协作学习相结合。项目构建融实践性内容和分工分层次的协同教学框架,把课内外教学与学生个体能力发展有效联系起来,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良好的学生协同学习模式融合教学与文化、社会、职业、岗位等实践内容,搭建“生活—职业—行业”共同运作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实现其个体的英语能力体系的自我构建。
在构建过程中,活动理论强调教学是师生动态且持续不断地与其他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系统。
五、结束语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愿意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都能够在既定的公共英语教学设置下,有效形成和提升与自己英语学习能力基础相适应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这样的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又必须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在构建个性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同时,考核标准更加科学;高职英语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课题组已经完成项目化课件的制作20余项,举办全校性英语类活动和比赛20多项,2013—2015多次承办佛山市英语大赛,获得省市级别英语竞赛奖项26人,教师奖项7项,课题立项15项。教师群体充分融入学生群体,丰富的比赛和活动也激发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热情和自主性。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运用,多方人员的通力协作,多种问题的思考处理,多年经验的梳理总结。阶段性的建设反思和意见调查,是不偏离以学生为本的初衷,朝着国家人才培养所需的良好方向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05):345-350.
[2]万颖.高职英语PAC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02):77-81.
[3]万颖.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契约漫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87-89.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协同学习;工作过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108-03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需要与之匹配的技能型人才,地方高职院校要想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就要解决与目标岗位相衔接的跨行业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问题。然而,现状显示英语教学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上下功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1]。这个环境,在时间上指课堂和课外,空间上就是校园、社会和虚拟环境。《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和语言学习的实用性,明确了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英语课程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我院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年级学生。非英语专业新生人数年均达3600人。师生已达成共识,公共英语课程应该以获得职业技能为目标。过去由于受学科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学科与专业学习独立分开,课外活动虽多却各自孤立,造成了英语教学的连续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缺失,以致学生的英语职业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提高[2]。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采用综合分析、实地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企业的英语人才技能需求和学生的学习就业需求进行调查。课题组到佛山较具代表性的外向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外贸业务的开展情况,考察其外贸业务流程,了解员工能力提升方案、措施和成效,提出加快促进英语人才在实践中培养的具体建议。
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主管、企业员工、学生和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访问对象。调查对象的专业包括会计、金融、国贸、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电子、机械、食品与艺术,中职生源学生以及参与访谈的企业员工和负责人。调查数据来自三水工业园区及佛山、广州、深圳等地,涉及洁具、文具、家电、贸易、货运代理、电脑、玻璃制品、五金、电业等行业中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岗位,覆盖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相关行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研究中,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调查搜集的资料予以整理,并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认英语能力从一般性到职业性需求的各项比重,构建出新的教学指标,再用层次分析法,将新的模式和原有的教学模式列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建立主要的模型;收集考试结果,分析教学的效果,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三、研究结果
1.问卷结果描述。凡是从事涉外业务的企业,均有英语人才的需求。归纳起来主要是英文跟单员、英文单证员、英文助理、外贸业务员等岗位,包括助理、员级、主管至经理四个职业层次,反映了英语人才从入职阶段到职业发展的基本走向。27.3%的单位要求财经类人才要精通外语,其中有60.9%的要求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17.4%的要求具备国家英语六级水平。可见,企业对员工的专业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英语能力对工作业绩和考核具有影响力;在外贸业务方面,重视沟通、翻译等输出性技能;在加工生产和销售方面,英语能力作为考评员工的能力素质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针对学生开展的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发现,英语应用能力是目前大学生最欠缺的能力之一,大部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自我评价差。94.2%的学生加入了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参与学院的英语讲座和口语交际素质拓展活动,公共选修课颇受学生欢迎。87%的学生对任务驱动教学法感兴趣;77%同学认为教学内容丰富、真实,教学形式更加灵活自由;89%的同学认同老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有自主学习的认识。98%的英语教师和97%学生赞同或认可英语教学分别针对基础英语、职业英语和行业英语的学习需求展开。
2.企业访谈结果描述。(1)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英语能力非常重要。国际商业活动的联系平台,企业追求国际化都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企业通常要求应聘者提交英语成绩,或参加招聘英语测验,员工的升迁和考评,也将英语能力列为评价项目。科技型企业基本都要求新进人员提供外语能力证明,聘用前的英语测验也是新趋势。新进人员英语能力被列入是否录用的考虑内。(2)英语能力对求职与工作表现的影响很大。英语能力作为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对求职与工作表现的影响根据岗位的不同而不同。外贸类影响大,生产加工类较小,98%的受访者认可英语能力对技术企业中更好的职业机会具有较大的影响能力。研发工程师必须阅读庞大的原文数据,而且研发人员无须与人接触的刻板印象并不真实,企业表示,工程师有时必须直接面对客户,不论是出国洽公或是接待國外协力厂商,讨论技术问题时,英语能力显得相当重要。(3)企业看中员工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英语基础知识、英语技能和职业文化素养三者之间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首先,没有良好的知识底蕴,专业化的程度会大大降低。技能是在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没有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技能,知识就不能够发挥作用。职业文化素养就是对待职业的态度。通常,当员工职业素养与公司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不一致时,其在工作中也将难于达到工作目标,甚至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果。
四、分类与建构
1.宏观分析并构建“基础EGP、职业EOP、行业ESP”的3E一体化教学模式。英语学习与职业技能习得有机结合,选择优化课程载体、重构课程内容、创设行动化学习情境、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 2.微观进行教学内容分类与教学模式构建。在工科、文科专业和汽车专业分教材分别开展项目教学:工科(非汽车)偏EGP、文科类专业偏EOP、汽车专业偏ESP,分类分层次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3E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3.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加强“以赛促学”中的职业技能习得,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比赛内容相结合,培养应变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课外活动,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效完成课程任务、培训项目和竞赛项目。动态的分层教学协调地同时开展,让学生在课内外展开协同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同伴競争、沟通、协调和合作下对建构知识体系并掌握技能。[3]
4.活动和协作学习相结合。项目构建融实践性内容和分工分层次的协同教学框架,把课内外教学与学生个体能力发展有效联系起来,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良好的学生协同学习模式融合教学与文化、社会、职业、岗位等实践内容,搭建“生活—职业—行业”共同运作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实现其个体的英语能力体系的自我构建。
在构建过程中,活动理论强调教学是师生动态且持续不断地与其他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系统。
五、结束语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愿意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都能够在既定的公共英语教学设置下,有效形成和提升与自己英语学习能力基础相适应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这样的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又必须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在构建个性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同时,考核标准更加科学;高职英语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课题组已经完成项目化课件的制作20余项,举办全校性英语类活动和比赛20多项,2013—2015多次承办佛山市英语大赛,获得省市级别英语竞赛奖项26人,教师奖项7项,课题立项15项。教师群体充分融入学生群体,丰富的比赛和活动也激发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热情和自主性。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运用,多方人员的通力协作,多种问题的思考处理,多年经验的梳理总结。阶段性的建设反思和意见调查,是不偏离以学生为本的初衷,朝着国家人才培养所需的良好方向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05):345-350.
[2]万颖.高职英语PAC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02):77-81.
[3]万颖.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契约漫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