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时,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材料准备和收集,尝试着用“情、爱”唤起孩子心中的爱的种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比引入,酝酿学生感情
一上课,我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前几天我知道有同学过生日,那能不能请这位同学起来说一下自己的生日怎么过的呢?”“爸爸妈妈给我买了生日礼物,还有蛋糕,晚上到肯德基”“那你有没有估计过大约花了多少钱?”“应该400多点吧”“那么其他同学生日又是怎么过的呢?”
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把自己过生日的经历说了出来,大部分过生日消费都在300 元左右。这时候,我把准备好的照片放给同学们看:“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个孩子在干什么?”照片是一个衣着破烂的孩子背着一袋废纸,一手拉着他的小妹妹,一手牵着盲了的爷爷——“孩子们,他是安徽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只有12岁,今天也是他的生日,但是,他却是在山沟里捡着破烂度过了自己的生日!”“为什么?”“他的父母呢?”孩子们七嘴八舌,“他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只靠他捡破烂来养活着74岁的爷爷和刚9岁的妹妹。看一下他的生日,再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日,你心里在说什么?”说到这里,学生都沉默了。
这个时候,我认为,语言已经不重要的,我也没有让学生起来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其实,看学生的表情,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酝酿学生心中那种爱的感情,也就是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爱的幼芽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对失学儿童和“希望工程”有了一定了解,但是,课本上介绍只是很少很少的资料,学生也没有太多的亲身体验和经历,很难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于是,我就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插图了诱发学生的感情。
师:“孩子们,看看这双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生甲:“老师,我看到了她的忧郁”
师:“她为什么忧郁?”
生甲:“她家里肯定很穷,也许,明天她就可能不在课堂上了,所以,她很忧郁”
生乙:“老师,我看到了一种渴望”
师:“什么渴望?”
生乙:“对知识的渴望”
生丙:“老师,我看到了一种语言”
师:“什么语言?”
生丙:“我要读书”……
讲到这里,我特意停了下来,继续出示其他失学孩子的照片:“这一张,也是安徽一位贫困孩子开学那天的照片。11岁的他每天爬9里山路去上学,每天的饭只有3块地瓜干,但是他很开心,因为他可以在教室里读书。再看他的母亲,正趴在一棵树上哭,因为,她知道,这是孩子最后一次到学校了——他家里太穷,已经交不起孩子的学费了!”
“这一张,是一个孩子放学后的照片,他在一边放羊,一边用小木棍在地上写着课堂上老师教的字”……
看到这里,学生们的眼睛都有点湿润了——这些从小城里长大的孩子,在他们童稚的眼中,只有高楼大厦,只有蓝天碧海,似乎所有的小伙伴都同自己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同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用破石板搭成课桌,用石板当本子,用石头和树枝当笔,如果有一支铅笔,对他们来说都是最值得炫耀的财富;每天上学来回要走10几里的山路,每天没有什么牛奶更没有什么肯德基、蛋糕,只吃着地瓜干喝着白开水;有很多的孩子眼巴巴的看着别的孩子上学,却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好天天边流眼泪边放羊……
看着看着,有的同学流出了眼泪,看到这种情形,我立刻進行了下一个环节。
感情升华,让种子开花
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知道了了解“希望工程”+——出示事前准备好的关于“希望工程”的资料:希望工程是1989年10月30日成立,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宗旨的社会公益事业。希望工程不仅推动了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而且激发了社会的中教意识,倡导了时代新风尚,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文中插图,那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就是希望工程的标志。然后,在《爱的奉献》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下,我缓缓的出示了一张张渴望读书的贫困孩子的资料和照片:她是定西县西巩乡的马金媛,她每天上学要走20多里的山路,而且路上全是一道道深不见底的大裂缝,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可是她仍然坚持天天上学,从来没落下过一次课;她是定西县西巩乡一位仅仅9岁的孩子,父母身体不好,她就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负担,天天拾草、做饭、挑水,上学对她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他叫沈建中,是定西县西巩乡的一个孩子,今天是他开学的日子,可是他母亲却一直在哭,因为她家太穷,交不起孩子上学的学费——而一个贫困山区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的学费仅仅只用500元!甚至不够同学们过一次生日的钱……
听着老师的讲解,听着《爱的奉献》,看着照片上那一个个孩子的样子,再想想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学生们很多低下了头,流出了泪,我没有问他们在想什么,但能感到一颗颗单纯、敏感、善良的心在震荡、在疼痛;我们也不知道他们长大后将做什么,但我知道,在他们生命中的这一天他们受到了灵魂的震撼,他们不再会拒绝理解别人的苦难,也不再会吝惜付出真心真情了。在他们湿润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看到了一颗颗纯真善良的心在震动,一个个种子在开花,看到一个个灵魂在升华。
通过这次课文的成功讲解,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一个道理: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期待成长的种子,只有当我们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肥料,进行了精心的培育,他们一定会健康长大,开出善良、美好的花朵,成为真正的人!
对比引入,酝酿学生感情
一上课,我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前几天我知道有同学过生日,那能不能请这位同学起来说一下自己的生日怎么过的呢?”“爸爸妈妈给我买了生日礼物,还有蛋糕,晚上到肯德基”“那你有没有估计过大约花了多少钱?”“应该400多点吧”“那么其他同学生日又是怎么过的呢?”
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把自己过生日的经历说了出来,大部分过生日消费都在300 元左右。这时候,我把准备好的照片放给同学们看:“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个孩子在干什么?”照片是一个衣着破烂的孩子背着一袋废纸,一手拉着他的小妹妹,一手牵着盲了的爷爷——“孩子们,他是安徽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只有12岁,今天也是他的生日,但是,他却是在山沟里捡着破烂度过了自己的生日!”“为什么?”“他的父母呢?”孩子们七嘴八舌,“他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只靠他捡破烂来养活着74岁的爷爷和刚9岁的妹妹。看一下他的生日,再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日,你心里在说什么?”说到这里,学生都沉默了。
这个时候,我认为,语言已经不重要的,我也没有让学生起来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其实,看学生的表情,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酝酿学生心中那种爱的感情,也就是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爱的幼芽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对失学儿童和“希望工程”有了一定了解,但是,课本上介绍只是很少很少的资料,学生也没有太多的亲身体验和经历,很难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于是,我就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插图了诱发学生的感情。
师:“孩子们,看看这双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生甲:“老师,我看到了她的忧郁”
师:“她为什么忧郁?”
生甲:“她家里肯定很穷,也许,明天她就可能不在课堂上了,所以,她很忧郁”
生乙:“老师,我看到了一种渴望”
师:“什么渴望?”
生乙:“对知识的渴望”
生丙:“老师,我看到了一种语言”
师:“什么语言?”
生丙:“我要读书”……
讲到这里,我特意停了下来,继续出示其他失学孩子的照片:“这一张,也是安徽一位贫困孩子开学那天的照片。11岁的他每天爬9里山路去上学,每天的饭只有3块地瓜干,但是他很开心,因为他可以在教室里读书。再看他的母亲,正趴在一棵树上哭,因为,她知道,这是孩子最后一次到学校了——他家里太穷,已经交不起孩子的学费了!”
“这一张,是一个孩子放学后的照片,他在一边放羊,一边用小木棍在地上写着课堂上老师教的字”……
看到这里,学生们的眼睛都有点湿润了——这些从小城里长大的孩子,在他们童稚的眼中,只有高楼大厦,只有蓝天碧海,似乎所有的小伙伴都同自己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同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用破石板搭成课桌,用石板当本子,用石头和树枝当笔,如果有一支铅笔,对他们来说都是最值得炫耀的财富;每天上学来回要走10几里的山路,每天没有什么牛奶更没有什么肯德基、蛋糕,只吃着地瓜干喝着白开水;有很多的孩子眼巴巴的看着别的孩子上学,却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好天天边流眼泪边放羊……
看着看着,有的同学流出了眼泪,看到这种情形,我立刻進行了下一个环节。
感情升华,让种子开花
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知道了了解“希望工程”+——出示事前准备好的关于“希望工程”的资料:希望工程是1989年10月30日成立,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宗旨的社会公益事业。希望工程不仅推动了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而且激发了社会的中教意识,倡导了时代新风尚,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文中插图,那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就是希望工程的标志。然后,在《爱的奉献》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下,我缓缓的出示了一张张渴望读书的贫困孩子的资料和照片:她是定西县西巩乡的马金媛,她每天上学要走20多里的山路,而且路上全是一道道深不见底的大裂缝,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可是她仍然坚持天天上学,从来没落下过一次课;她是定西县西巩乡一位仅仅9岁的孩子,父母身体不好,她就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负担,天天拾草、做饭、挑水,上学对她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他叫沈建中,是定西县西巩乡的一个孩子,今天是他开学的日子,可是他母亲却一直在哭,因为她家太穷,交不起孩子上学的学费——而一个贫困山区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的学费仅仅只用500元!甚至不够同学们过一次生日的钱……
听着老师的讲解,听着《爱的奉献》,看着照片上那一个个孩子的样子,再想想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学生们很多低下了头,流出了泪,我没有问他们在想什么,但能感到一颗颗单纯、敏感、善良的心在震荡、在疼痛;我们也不知道他们长大后将做什么,但我知道,在他们生命中的这一天他们受到了灵魂的震撼,他们不再会拒绝理解别人的苦难,也不再会吝惜付出真心真情了。在他们湿润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看到了一颗颗纯真善良的心在震动,一个个种子在开花,看到一个个灵魂在升华。
通过这次课文的成功讲解,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一个道理: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期待成长的种子,只有当我们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肥料,进行了精心的培育,他们一定会健康长大,开出善良、美好的花朵,成为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