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学目标】 1.用游戏、归类、字理等方法,由浅入深地识字、写字,掌握本课生字词;用说相声《报菜名》的方式熟读课文,拓展说话。 2.以拆字解题、字源解说等方法体会汉字之美,体会古人造字用词的智慧。 3.从取材、烹饪、调味等多方面了解中国美食,游戏中拓展了解各类烹调美味和温州“酱”制品,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教学重点】 用游戏、归类、字理等方法,由浅入深地识字、写字,体会汉字之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用游戏、归类、字理等方法,由浅入深地识字、写字,掌握本课生字词;用说相声《报菜名》的方式熟读课文,拓展说话。
2.以拆字解题、字源解说等方法体会汉字之美,体会古人造字用词的智慧。
3.从取材、烹饪、调味等多方面了解中国美食,游戏中拓展了解各类烹调美味和温州“酱”制品,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教学重点】
用游戏、归类、字理等方法,由浅入深地识字、写字,体会汉字之美。
【教学难点】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感受汉字深厚的文化底蕴;创设情境了解中国美食,产生对祖国饮食文化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字字拆解,层层深入
——寻中国美食之秘
1.初探“食”源。
看图猜字形:猜猜这是什么字。
→食
看图猜字源:猜猜“食”的来历。
→食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均像人低头(亼)在锅(皀)里吃东西。
2.浅析“美食”。
扩词填空:美(
其他文献
我工作已经七八年了,生活和工作仿佛已经进入自动循环模式,在家忙于做家务,在学校忙于处理琐碎的班级事务,渐渐地我远离了读书和写作。 直到有一天,同事将其他学校的课件共享在群里,正好没有课,我像往常一样点击下载学习。映入眼帘的是《当代教育家》杂志的封面,一位穿着时尚的长发美女微笑着,目光望着远方,杂志上还有几个醒目的大字——“魔法教师”,我这才注意到,课件的空白处配了一行字“那个从诗歌里走出来的——
古诗词句凝练、意境优美,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缺乏对人情世态的体会,那么他们对古诗该如何读、悟、感呢?学生最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故事融入到古诗教学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故事中彰显古诗特征,聚焦古诗意象,凸显语文学科特质。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咏柳》一诗,以形象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树、枝、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在教学时,笔者以贺知章回乡路遇柳树这一
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要求学生“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寓言故事的最大特点就是能揭示一个道理,给人以启迪,这也是寓言故事能成为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如果生硬地把故事中包含的道理从文中抽离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势必会削弱寓言故事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采用相应的策略让学生品悟出阅读方法,享受到学习寓言的乐趣,为今后自
真正的文本阅读,不仅需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还需要捕捉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体会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情感。因此,统编本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课文的经典语段,相机捕捉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感受,体会作者在语言文字中所渗透的情感,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笔者以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名篇《匆匆》为例,谈谈自己落实语
古诗词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史上的瑰宝,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统编本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篇目的数量,在阅读古诗词的基础上,将创造性的写作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已经成为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以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内容为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感知古诗的色彩之美,在描绘画面中实施创意读写 古诗词语言精练而优美,常常以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意境和谐的画面。
为解决当下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断层,积极倡导阅读为习作服务的意识,统编本教材创造性地设计了专题习作单元,借助科学严谨的学理推演,实现借读促写的教学效果。面对统编本教材中习作单元密度紧、关联强的特点,习作单元的教学将何去何从呢?笔者将以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依循编排用意,夯实习作单元的铺垫性练笔 学生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掌握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果教师直
【设计缘由】 连环画课文是学生较感兴趣的一种阅读材料。连环画课文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相应地配上了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插图。如何把握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进行教学?笔者以《酸的和甜的》一课为例,浅谈连环画课文的教学。 《酸的和甜的》叙述了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最终因小猴子敢于亲自尝试,让他们没有错过一顿美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诗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该如何“对话”?笔者认为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运用想象的策略,来构筑立体的对话体系。古诗《小儿垂钓》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位活灵活现的孩童,将天真、顽皮、认真、专注巧妙地融为一体。欣赏着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我在层层推进的想象中引导学生体悟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一、对话编者,丰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阅读方向,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没有量化的具体标准,很多学生茫然不知道该读什么课外书,也不知道怎么去读课外书,导致课内课外阅读脱节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实施群文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较为可行的方法之一。 群文阅读,就是把同一题材或相互关联的文章放在一起阅
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内教学之中。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少的现状,专门编排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一内容,意在架起家校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阅读的桥梁,培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但在现实中,对于这一内容,多数教师往往只是点到为止,缺少更为细致的研读。对此,笔者结合“和大人一起读”进行了思考。 一、结合学生个人实际,灵活搭建亲子共读 统编本教材中编选“和大人一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