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理念下的习作单元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anhua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当下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断层,积极倡导阅读为习作服务的意识,统编本教材创造性地设计了专题习作单元,借助科学严谨的学理推演,实现借读促写的教学效果。面对统编本教材中习作单元密度紧、关联强的特点,习作单元的教学将何去何从呢?笔者将以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依循编排用意,夯实习作单元的铺垫性练笔
  学生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掌握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果教师直击主题,就会让学生产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窘迫感。为此,教师可以依循编者的用意,巧妙地利用单元中的精读文本,为学生设计铺垫式的习作训练,并设计相应的检测,从而为后续真正的习作做好铺垫。
  如《太阳》一文的课后习题要求:“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很明显,这样的习题设计并不完全指向对课文写作方法的洞察与体悟,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体悟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与思考,感知如此表达的真正作用。而到了《松鼠》一文的课后习题就要求:“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这样的练习设计其用意更加鲜明,要求在对习作方法进行体悟和感知之后,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怎样写”和“写什么”的实践层面中,从而将这个单元中“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的語文要素落到实处,为学生进行习作解决了两个最为核心的问题。
  这种基于课后习题所开掘出来的习作训练价值,为课堂教学所推进的随文练笔与最终指向的习作训练奠定了基础,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契合认知特点,推进习作单元的仿照性练笔
  教材中课文的价值无非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范例”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在精彩的价值点中明确课文写了什么,关注作者是如何精心选择和处理素材的,要习得习作技巧,让学生进行仿照性练笔,推动学生由读到写的迁移。
  就以《松鼠》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喜鹊筑巢”“小鸡啄米”“蚂蚁搬家”三个方面的素材,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第4自然段,学习这个语段表达结构,即先写松鼠搭窝的地点,再描写搭窝的整个动作过程,最后再描写所搭的窝的样子。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仿照性练笔。
  这样的练笔就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随心所欲设计的练笔内容,而是在文本内容、编者用意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虽然难度不大,只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平移,却是单元最终习作的一次储备性训练,旨在让文本中稳定的语言表达系统和写作方法能够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之中形成有效内化与储存。
  三、揣摩编者匠心,落实单元习作的针对性练笔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统编本习作单元在课文与习作之间设计了“初试身手”的平台,就是让学生在脱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练笔尝试。
  从第五单元来看,“初试身手”的训练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实践性任务:其一,要能从生活中精心选择典型的事物,并能够从单元课文中习得方法,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和习作策略来介绍这个事物,这样的针对性训练主要指向于对课文习得的说明方法进行实践性的迁移和运用;其二,能够借助资料的查找、补充与介入,尝试对文本的体裁进行改变,将《白鹭》一文运用说明性的语言改编成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这样的针对性训练主要就指向于对说明文语言风格的把握,对说明性语言进行感知和积累,并进行实践性运用。纵观单元习作层面“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这个语文要素,学生最终所使用的就应该是说明性语言,这就与“初试身手”的训练用意不谋而合。教师在揣摩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之后,巧妙地推进了这两项内容的有机达成,单元训练目标就能够水到渠成地落实到位了。
  四、整合范例价值,开展单元习作的灵活性练笔
  为了强化学生对习作单元所倡导的习作方法进行训练,统编本教材一改常态,将贴近学生认知能力的范文从之前的一篇提升到了两篇,且以统整的方式设计了“习作例文”这一板块。纵观第五单元的这两篇习作,不管是从习作对象的类群上,还是表达维度的策略上,亦或是语言外显风格特点上,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支撑。因此,教师要充分解读其内在的示范性价值,在统整合力的状态下,引导学生开展单元习作的灵活性练笔。
  如《鲸》这一习作例文就以严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鲸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而《风向袋的制作》则以清晰而精准的语言,将风向袋的制作方法和过程交代得有序而全面。这两篇例文所展现出来的示范价值,需要教师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上进行统整,并组织学生尝试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在联系、对比中真正认识到习作内容和要求的迥异,由习作知识所构建出来的语言表达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统编本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其最终目标就是写好一篇习作。因此,教学每个单元中的精读课文,要在内容和情感认知的基础上,转向对文本语言形式和写作方法的洞察上。而习作例文的教学就需要紧扣单元习作的训练方向,直指文本的语言形式和训练重点,让学生在这种灵活的训练过程中,将自己所习得的习作知识、习作方法不自觉地融入到认知体系之中,避免了这些方法和知识成为纯粹的记忆内容,而真正成为在习作实践过程中记得住、用得着的有效策略。
  五、遵照习作历程,推动习作单元的综合性练笔
  习作单元最终的指向是要回到习作上来,编者要在整体视角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并将习作所经历的立意、选材、构思、修改等环节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积极体验的过程中提升内在的认知能力。
  就以第五单元中的习作为例,编者要求学生在生活中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进行介绍,这样的选材就与真实生活关联了起来,同时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以及习作范例所选择的事物,都给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了参考。在随后的构思环节,要求学生在确定了自己的选择对象之后并不需要急于动笔,而要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并确定介绍的方式和具体思路。围绕着这一点,教师就可以再次引导学生以理性的视角关注精读课文《松鼠》,厘清作者为什么不介绍松鼠的其他方面,偏偏就要介绍课文所呈现的内容,为学生确定习作方向和内容提供示范。这样,在具体习作时,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了。而在最后的习作修改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摈弃传统习惯下的修改方式,将学生重新引导到文本的内容上,结合本册习作单元所要着力训练的目标,对所需要着力训练的内容进行强调,突出具体的修改方向,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进行体悟,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就充分而深入地运用了这个单元中课文所承载的训练价值,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选材、构思、动笔和修改等环节中,推进学生既有综合又有序列的实践训练,凸显出文本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价值,从而提升单元习作教学的效率。
  从读到写,学生有着思维断层,统编本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习作知识,掌握习作技巧,促进他们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统编本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双线组织单元,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加大了课型区分度,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分内事,阅读教学实现了“三位一体”,注重语文学习的两个延伸,即向课外阅读延伸和生活延伸。基于教材特点、课标要求和当下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认为用好统编本教材能让语文学习大道至简,教师需有“目标聚焦、课程组建、整体施教、方法实践”四个意识。笔者将以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
核心提示:  第一,认识。两点:一是“危机就是生机,危机就是转机”。 二是“以民为本,天下为职”。   第二,措施。两条:一是“对内苦练内功,丰富内涵”。主要是专业建设、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三项。二是“对外凝聚外力,提升实力”。主要是校舍、设备和师资三项实力的提升。  第三,结果。一个:山花烂漫。花儿开了,春天近了。    尽管金融危机对中山经济的冲击不是很明显,但也会发现其中所受到的影响,感受到由
对于教师来说,习作教学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来保证习作水平的提升。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我注意到一种方法用久了,学生就会因失去兴趣而对学习应付了事。习作教学要让学生的兴趣点常换常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就要推陈出新、形式多变。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好奇,让他们想写、爱写,这对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一个考验和挑战。  我尝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写话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低年级看单幅图写话是写话训练的起步阶段,是为看多幅图写话以及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的阶段。那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单幅图写话呢?笔者以统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看单幅图“猫和老鼠”写话
寓言的教育警示作用较强,具有一定的故事性。通过寓言教学渗透德育,既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可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素养。寓言教学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然而许多教师在实际开展寓言教学时并没有以合适的形式带领学生感受寓言的主旨,没有将寓言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如果想使学生能够从寓言中学习哲理,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令学生对寓言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  一、优化阅
我工作已经七八年了,生活和工作仿佛已经进入自动循环模式,在家忙于做家务,在学校忙于处理琐碎的班级事务,渐渐地我远离了读书和写作。  直到有一天,同事将其他学校的课件共享在群里,正好没有课,我像往常一样点击下载学习。映入眼帘的是《当代教育家》杂志的封面,一位穿着时尚的长发美女微笑着,目光望着远方,杂志上还有几个醒目的大字——“魔法教师”,我这才注意到,课件的空白处配了一行字“那个从诗歌里走出来的——
古诗词句凝练、意境优美,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缺乏对人情世态的体会,那么他们对古诗该如何读、悟、感呢?学生最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故事融入到古诗教学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故事中彰显古诗特征,聚焦古诗意象,凸显语文学科特质。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咏柳》一诗,以形象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树、枝、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在教学时,笔者以贺知章回乡路遇柳树这一
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要求学生“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寓言故事的最大特点就是能揭示一个道理,给人以启迪,这也是寓言故事能成为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如果生硬地把故事中包含的道理从文中抽离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势必会削弱寓言故事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采用相应的策略让学生品悟出阅读方法,享受到学习寓言的乐趣,为今后自
真正的文本阅读,不仅需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还需要捕捉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体会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情感。因此,统编本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课文的经典语段,相机捕捉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感受,体会作者在语言文字中所渗透的情感,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笔者以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名篇《匆匆》为例,谈谈自己落实语
古诗词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史上的瑰宝,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统编本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篇目的数量,在阅读古诗词的基础上,将创造性的写作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已经成为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以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内容为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感知古诗的色彩之美,在描绘画面中实施创意读写  古诗词语言精练而优美,常常以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意境和谐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