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生活的数学化,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已刻不容缓。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核心。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地发现、搜集、分析、处理数学信息,实现人本对话。当前,小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存在“方法比较匮乏、策略运用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数学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下面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學阅读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早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地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不断的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基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的特点,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阅读,以“疑”导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的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
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老师的示范阅读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表率,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老师的示范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通过老师阅读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而老师如今的课堂,多数老师习惯把题目一出示,然后指名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开始让学生“开工”。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身为老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的题目,又怎么能期待老师的学生认真读题呢?老师不能因为自己以充分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熟悉理解了,如果老师在每次读题时能读两、三遍,直到学生来阅读,那么,学生对阅读也会更加关注。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中,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这句话的理解,通过学生反复阅读来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词,又通过与“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等知识的比较后,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圆柱的概念,学生学起来也就容易多了,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学生的“学”则是为了“会学”,教学的最终归宿就是要引导学生会学。对于小学生的数学阅读来说,要想引导学生会读、读懂、读准,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实现教师的“不教”,学生的“会学”。对于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传授,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阅读提示题的设计,除了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探索性,有思考价值外,还要注意难度上的层次性,让每一名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过程
阅读前,可以先出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去质疑——探索——释疑,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在阅读中感知、体验、思考,学生在交流收获中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1.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2.人们什么时候要用百分数?
3.百分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百分数,学习了百分数的读写,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和优越性。学生在亲自经历这些问题、发现、探索、总结的过程,不仅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较深,而且享受到了研究、探索、发现的喜悦,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能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阅读时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粗读、间读、精读并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只有这样,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让学生“会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未来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认真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途径,不断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有效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淑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84):67-68.
[2]黄玲侠.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国际公关,2020(08):105-106.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下面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學阅读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早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地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不断的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基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的特点,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阅读,以“疑”导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的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
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老师的示范阅读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表率,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老师的示范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通过老师阅读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而老师如今的课堂,多数老师习惯把题目一出示,然后指名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开始让学生“开工”。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身为老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的题目,又怎么能期待老师的学生认真读题呢?老师不能因为自己以充分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熟悉理解了,如果老师在每次读题时能读两、三遍,直到学生来阅读,那么,学生对阅读也会更加关注。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中,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这句话的理解,通过学生反复阅读来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词,又通过与“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等知识的比较后,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圆柱的概念,学生学起来也就容易多了,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学生的“学”则是为了“会学”,教学的最终归宿就是要引导学生会学。对于小学生的数学阅读来说,要想引导学生会读、读懂、读准,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实现教师的“不教”,学生的“会学”。对于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传授,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阅读提示题的设计,除了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探索性,有思考价值外,还要注意难度上的层次性,让每一名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过程
阅读前,可以先出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去质疑——探索——释疑,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在阅读中感知、体验、思考,学生在交流收获中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1.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2.人们什么时候要用百分数?
3.百分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百分数,学习了百分数的读写,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和优越性。学生在亲自经历这些问题、发现、探索、总结的过程,不仅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较深,而且享受到了研究、探索、发现的喜悦,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能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阅读时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粗读、间读、精读并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只有这样,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让学生“会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未来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认真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途径,不断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有效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淑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84):67-68.
[2]黄玲侠.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国际公关,2020(0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