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不仅体现在阅读写作上,同样也体现在对话交流上。口头的表达与沟通能够有效促进个体之间的往来和发展。对此,本文也将以口语交际为宏观视角,立足于小学阶段的发展建设,从语文教学出发,分析当下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列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已经对口语交际教学这一理念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并在后续的数次会议中不断强调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发展是较为有限的,取得的成效并没有其他理论教学来的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小学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列举出应对的措施和方法。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仍旧是过于强调文化课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笔试成绩的优化,旨在让学生能够灵活应对应试教育的挑战。因此,教师也就缺乏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正确认识,并没有深入研究口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而且,许多学校也过于强调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背诵,并没有就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出完善的体系,没有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导致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有所欠缺。在实践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普通话不够熟练,甚至是会与本地方言相重合,这就会误导学生的学习,阻碍他们的进步。
其次,口语交际教学的资源是较为有限的。目前,语文教师的口语教学主要依照课本上的安排和设计,而口语交际自身却没有相应的教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此外,一些教师会在网络上寻找资源,但能涉及的知识点也是较为有限的,所以并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并且,小学生的学习地点主要集中在课堂上,他们无法真正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而教师也会在这种课堂与生活分隔的情况下,使得理论教学无法与实践相结合[1]。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优化教师素养
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桥梁和纽带,必须要认识到自己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发挥的引导作用,积极主动优化自身素养。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对口语理论的研究,夯实自身基础,加深对口语交际的理解,意识到这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确保发音准确,避免咬字不清的问题,避免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混合,掌握必要的发声技巧,避免出现口头禅,避免语言杂糅,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并且,教师还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更多的角度去提炼口语的知识和精华,这样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二)调整教学设计
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的口语交际教学都具有松散性的特点,缺乏统一的体系和机制。对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指明方向,确立不同课堂下的口语交际教学重点,点明主题,让学生能够明确练习的目标和任务。另外,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分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结合社会新闻与实事,引入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不同课堂的教学重点,遵循教学规范。这里所说的重点,应当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教育部在宏观上规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出发的。然而,不同的学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习能力,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存在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确保其与社会实践相呼应[2]。
(三)充实课程资源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现阶段的口语交际教材十分單一,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应当优化教材内容的设计,立足于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现状,尽可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而且,教材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教师还需要分析口语教材中的不同模块,把它们同其他的课本学习联系到一起,把口语训练和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到一起。这样既可以改变原有单调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周围的班级取得联系,举办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口语交际活动,通过实践,检验学生的能力,并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后续发展的时候,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模仿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得到更加真实的锻炼。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对素质化教育呼声的有力回应,也顺应了新课改下语文优化的主流趋势,具有形式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本文通过教师素质的发展,教学设计的优化和教学资源的扩充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口语交际能力培育的方法,整体上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够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依据。在后续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尽可能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拓展教学形式,坚持循序渐进和知行合一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进军. "教育联盟与阳光课堂"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J]. 科技资讯,2020,018(010):152,154.
[2]邹积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20(7).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已经对口语交际教学这一理念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并在后续的数次会议中不断强调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发展是较为有限的,取得的成效并没有其他理论教学来的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小学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列举出应对的措施和方法。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仍旧是过于强调文化课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笔试成绩的优化,旨在让学生能够灵活应对应试教育的挑战。因此,教师也就缺乏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正确认识,并没有深入研究口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而且,许多学校也过于强调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背诵,并没有就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出完善的体系,没有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导致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有所欠缺。在实践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普通话不够熟练,甚至是会与本地方言相重合,这就会误导学生的学习,阻碍他们的进步。
其次,口语交际教学的资源是较为有限的。目前,语文教师的口语教学主要依照课本上的安排和设计,而口语交际自身却没有相应的教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此外,一些教师会在网络上寻找资源,但能涉及的知识点也是较为有限的,所以并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并且,小学生的学习地点主要集中在课堂上,他们无法真正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而教师也会在这种课堂与生活分隔的情况下,使得理论教学无法与实践相结合[1]。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优化教师素养
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桥梁和纽带,必须要认识到自己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发挥的引导作用,积极主动优化自身素养。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对口语理论的研究,夯实自身基础,加深对口语交际的理解,意识到这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确保发音准确,避免咬字不清的问题,避免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混合,掌握必要的发声技巧,避免出现口头禅,避免语言杂糅,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并且,教师还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更多的角度去提炼口语的知识和精华,这样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二)调整教学设计
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的口语交际教学都具有松散性的特点,缺乏统一的体系和机制。对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指明方向,确立不同课堂下的口语交际教学重点,点明主题,让学生能够明确练习的目标和任务。另外,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分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结合社会新闻与实事,引入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不同课堂的教学重点,遵循教学规范。这里所说的重点,应当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教育部在宏观上规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出发的。然而,不同的学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习能力,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存在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确保其与社会实践相呼应[2]。
(三)充实课程资源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现阶段的口语交际教材十分單一,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应当优化教材内容的设计,立足于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现状,尽可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而且,教材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教师还需要分析口语教材中的不同模块,把它们同其他的课本学习联系到一起,把口语训练和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到一起。这样既可以改变原有单调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周围的班级取得联系,举办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口语交际活动,通过实践,检验学生的能力,并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后续发展的时候,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模仿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得到更加真实的锻炼。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对素质化教育呼声的有力回应,也顺应了新课改下语文优化的主流趋势,具有形式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本文通过教师素质的发展,教学设计的优化和教学资源的扩充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口语交际能力培育的方法,整体上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够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依据。在后续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尽可能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拓展教学形式,坚持循序渐进和知行合一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进军. "教育联盟与阳光课堂"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J]. 科技资讯,2020,018(010):152,154.
[2]邹积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