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美术教育在其本质上就是为了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丰富他们的课程内容,提高们的学习兴趣。美术是艺术的一部分。艺术与教育相结合会给教师们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艺术家的发散思维对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育方法;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98
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人们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渐重视起来。过去的美术教育老师们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小学教育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课程,所以说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太过死板,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 美术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的方式
1.1 美术课堂培养學生创新思维新式方法
美术的课堂离不开画纸,怎样用画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首先授课老师要拿给学生们看某件物品,然后让学生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对这件物品的第一印象,之后再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在交流过后要对之前所画的东西进行修改,并阐述对这件事物新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自主的思考和想象,以及对某件事物观察的细微程度。这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让他们自己用画笔来展现他们对这件物品的印象。让他们初步的认识到思维能力的增强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新的事物。
1.2 美术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科
美术这一门学科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让他们体会到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和自己动手完成了之后,获得的成就感。他们就会渐渐喜欢上自主思考。每一个学生对同一事物都有不同与他人的观点,老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完美的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够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们创新思维方式的同时还能全面发展。
2 探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
2.1 授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能只是起着一个传授者的作用,并没有与同学站在同一个角度上去思考和学习,教师要与学生们站在同一个平衡点上一起学习沟通和交流。不仅如此老师还要改进其教学方式,新式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授课的质量。学校也要组织教学活动,本校教师们能够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和学习,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在达到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与时俱进。
2.2 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都会措手不及,因他们不具备独立思考的思考力。创新思维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而来,创新就是不拘泥现状敢打破过去来寻找新事物,而老师们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探索未知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能发散自己的想法,和同学在探讨的过程中找到解决困难的方式。让学习变得简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要令学生明白不能一味地去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老师教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才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老师要做好长期教授的准备。在美术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勤观察,动手,动脑。
3 创新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3.1 在课堂上设计多种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索欲
课堂是传授课程的重要场地,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好一门课不容易,授课前教师要做好教案,教案的好坏决定了这堂课教学的效果成功与失败,也意味着学生们是否学到知识。每个学生都有求知欲和探索欲,重点在于老师怎么去发现,从学生的角度上看,在面对一个未知的事情的时候会产生好奇心这是他们的本性,小学生没有太多的思虑,所以他们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全心全意的去了解它,探究它的秘密。所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趣奇特的教学课程是很重要的,这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多方面的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不能只以老师为主导,课堂也是学生们的课堂,他们也是课堂的主导者,这不仅仅要在美术课堂上还有其他的课堂上也应该是这样的。小学生的想法是比较跳脱的,他们的想法很灵活,,这个阶段是帮助他们养成创新思维较好的时期。但这个阶段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老师们的不断鞭策。教师是学生成长路途上的牵引者,在授课的时候需引导他们多方的思考问题。这样同学们在遇见问题的时候能够多角度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
4 结束语
小学教育不能太过强硬也不能太过松弛,学生的思维活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习美术不仅能帮助他们发散思维,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缓解学习其他课程带来的压力。老师们也要不断的学习,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带到课堂中来,与时俱进,跟上教育改革的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1]李天宇、小学美术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A].南宁师范大学,2016.17.26
[2]王翔宇.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运用[F].中外
教育.2017.08.19.
[3]方知一.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B].上外教育,2019,(2):92.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育方法;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98
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人们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渐重视起来。过去的美术教育老师们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小学教育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课程,所以说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太过死板,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 美术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的方式
1.1 美术课堂培养學生创新思维新式方法
美术的课堂离不开画纸,怎样用画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首先授课老师要拿给学生们看某件物品,然后让学生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对这件物品的第一印象,之后再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在交流过后要对之前所画的东西进行修改,并阐述对这件事物新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自主的思考和想象,以及对某件事物观察的细微程度。这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让他们自己用画笔来展现他们对这件物品的印象。让他们初步的认识到思维能力的增强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新的事物。
1.2 美术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科
美术这一门学科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让他们体会到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和自己动手完成了之后,获得的成就感。他们就会渐渐喜欢上自主思考。每一个学生对同一事物都有不同与他人的观点,老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完美的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够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们创新思维方式的同时还能全面发展。
2 探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
2.1 授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能只是起着一个传授者的作用,并没有与同学站在同一个角度上去思考和学习,教师要与学生们站在同一个平衡点上一起学习沟通和交流。不仅如此老师还要改进其教学方式,新式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授课的质量。学校也要组织教学活动,本校教师们能够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和学习,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在达到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与时俱进。
2.2 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都会措手不及,因他们不具备独立思考的思考力。创新思维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而来,创新就是不拘泥现状敢打破过去来寻找新事物,而老师们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探索未知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能发散自己的想法,和同学在探讨的过程中找到解决困难的方式。让学习变得简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要令学生明白不能一味地去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老师教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才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老师要做好长期教授的准备。在美术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勤观察,动手,动脑。
3 创新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3.1 在课堂上设计多种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索欲
课堂是传授课程的重要场地,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好一门课不容易,授课前教师要做好教案,教案的好坏决定了这堂课教学的效果成功与失败,也意味着学生们是否学到知识。每个学生都有求知欲和探索欲,重点在于老师怎么去发现,从学生的角度上看,在面对一个未知的事情的时候会产生好奇心这是他们的本性,小学生没有太多的思虑,所以他们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全心全意的去了解它,探究它的秘密。所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趣奇特的教学课程是很重要的,这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多方面的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不能只以老师为主导,课堂也是学生们的课堂,他们也是课堂的主导者,这不仅仅要在美术课堂上还有其他的课堂上也应该是这样的。小学生的想法是比较跳脱的,他们的想法很灵活,,这个阶段是帮助他们养成创新思维较好的时期。但这个阶段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老师们的不断鞭策。教师是学生成长路途上的牵引者,在授课的时候需引导他们多方的思考问题。这样同学们在遇见问题的时候能够多角度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
4 结束语
小学教育不能太过强硬也不能太过松弛,学生的思维活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习美术不仅能帮助他们发散思维,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缓解学习其他课程带来的压力。老师们也要不断的学习,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带到课堂中来,与时俱进,跟上教育改革的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1]李天宇、小学美术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A].南宁师范大学,2016.17.26
[2]王翔宇.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运用[F].中外
教育.2017.08.19.
[3]方知一.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B].上外教育,201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