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展开探究,分析探讨新环境下此方面教学有效性的相关问题。文章对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作以简单分析,这一学科以基础性知识为主,知识趣味性较强,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资源利用方面做出积极创新,让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以积极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之中。
关键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90
引言
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席卷各个领域,教育领域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得以空前发展,在教学内容、形式方面作出积极创新,对教学质效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得以开展,在小学阶段就已编入课程体系之中,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必修科目之一。从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实况来看,仍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教师要积极革新观念、转变方式,本文据此展开。
一、课程特征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多停留在基础认知层面,包含一些简单的实践内容,能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初步认知,此阶段课程具备如下特征:第一,基础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都是以基础性内容为主,内容较为简单,都是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操作,符合此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第二,趣味性。考虑到小学生专注力问题,在教材的编写方面也融入了大量的趣味性元素,以增强课堂吸引力,促使学生专注于课堂。
二、有效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如今,教育教学强调可持续发展,推崇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强调“生本课堂”,这与传统教学观念大相径庭。基于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观念,具体可从以下几点施行:第一,校方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将其纳入必修课程体系之内,与语、数、外同等对待,课程编排亦要适度增加,给学生更多接触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第二,校方要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对其进行培训再教育,使其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并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为其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竭力打造高素质教资团队;第三,落实“生本课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推至主体位置,让其在学习、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去实践、练习,在实践、练习中进一步深化知识,以提升其综合能力[1]。
(二)优化资源配置
小学阶段虽有相应的教材,但在内容方面相对笼统,适用性较弱。对此,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效用,利用多样化平台、资源进行备课。结合教材内容,参考学生兴趣分布、认知规律进行资源的配置调用,以增强教学内容适用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多样化、适用性强的内容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轻松,获得一定成就感。这样,其便会对信息技术产生好感,这对其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三)落实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时期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效。尤其是小学生,其本就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如若能够实现优劣搭配,互补互助,就可大大提升其学习效率。但合作学习耗时较长,实际教学难以做到有头有尾。为避免这一情况,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做好教学设计。依据学生认知、能力进行设计,以对学生合作学习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做足课前准备;第二,做好导学工作。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十分严重的“摸鱼”现象,致使合作学习变成了大型“摸鱼现场”,学习实效性堪忧[2]。为此,教师要积极做好导学工作,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另一方面对其进行监督,保证合作实效性;第三,课后合作。合作学习仅凭课堂是难以充分发挥其实效性的,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合作,对相关知识进行实践,充盈其课后生活,提升合作质效。
(四)游戏趣味教学
游戏教学非常适合小学教学,由于此阶段学生活泼好动,专注力较差,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导致其课堂专注力极差,教学有效性自然降低。为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融入趣味性元素,以游戏化的方式开展,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吸引力,使得学生能够体会的学习的乐趣,从而对信息技术產生兴趣,在兴趣的加持下,学生便会更加积极、主动且专注。以打字练习为例,教学时就可利用相应的打字软件,其色彩艳丽的界面、趣味的故事能够使得枯燥的打字练习颇具趣味,这对小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利用这种方式来增强课堂趣味性,以促使学生专注于相应的实践练习。
三、结束语
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为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要熟知课程特征,针对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基础性与趣味性,要充分利用起来,以基础性知识为始,借助知识趣味性吸引学生,从而提升课堂质效。同时,还要积极革新观念、利用资源,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探究学习,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聂凯. 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1):83-85.
[2]张红梅.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C]//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 2019.
关键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90
引言
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席卷各个领域,教育领域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得以空前发展,在教学内容、形式方面作出积极创新,对教学质效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得以开展,在小学阶段就已编入课程体系之中,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必修科目之一。从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实况来看,仍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教师要积极革新观念、转变方式,本文据此展开。
一、课程特征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多停留在基础认知层面,包含一些简单的实践内容,能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初步认知,此阶段课程具备如下特征:第一,基础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都是以基础性内容为主,内容较为简单,都是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操作,符合此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第二,趣味性。考虑到小学生专注力问题,在教材的编写方面也融入了大量的趣味性元素,以增强课堂吸引力,促使学生专注于课堂。
二、有效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如今,教育教学强调可持续发展,推崇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强调“生本课堂”,这与传统教学观念大相径庭。基于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观念,具体可从以下几点施行:第一,校方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将其纳入必修课程体系之内,与语、数、外同等对待,课程编排亦要适度增加,给学生更多接触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第二,校方要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对其进行培训再教育,使其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并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为其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竭力打造高素质教资团队;第三,落实“生本课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推至主体位置,让其在学习、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去实践、练习,在实践、练习中进一步深化知识,以提升其综合能力[1]。
(二)优化资源配置
小学阶段虽有相应的教材,但在内容方面相对笼统,适用性较弱。对此,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效用,利用多样化平台、资源进行备课。结合教材内容,参考学生兴趣分布、认知规律进行资源的配置调用,以增强教学内容适用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多样化、适用性强的内容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轻松,获得一定成就感。这样,其便会对信息技术产生好感,这对其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三)落实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时期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效。尤其是小学生,其本就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如若能够实现优劣搭配,互补互助,就可大大提升其学习效率。但合作学习耗时较长,实际教学难以做到有头有尾。为避免这一情况,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做好教学设计。依据学生认知、能力进行设计,以对学生合作学习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做足课前准备;第二,做好导学工作。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十分严重的“摸鱼”现象,致使合作学习变成了大型“摸鱼现场”,学习实效性堪忧[2]。为此,教师要积极做好导学工作,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另一方面对其进行监督,保证合作实效性;第三,课后合作。合作学习仅凭课堂是难以充分发挥其实效性的,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合作,对相关知识进行实践,充盈其课后生活,提升合作质效。
(四)游戏趣味教学
游戏教学非常适合小学教学,由于此阶段学生活泼好动,专注力较差,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导致其课堂专注力极差,教学有效性自然降低。为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融入趣味性元素,以游戏化的方式开展,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吸引力,使得学生能够体会的学习的乐趣,从而对信息技术產生兴趣,在兴趣的加持下,学生便会更加积极、主动且专注。以打字练习为例,教学时就可利用相应的打字软件,其色彩艳丽的界面、趣味的故事能够使得枯燥的打字练习颇具趣味,这对小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利用这种方式来增强课堂趣味性,以促使学生专注于相应的实践练习。
三、结束语
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为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要熟知课程特征,针对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基础性与趣味性,要充分利用起来,以基础性知识为始,借助知识趣味性吸引学生,从而提升课堂质效。同时,还要积极革新观念、利用资源,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探究学习,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聂凯. 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1):83-85.
[2]张红梅.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C]//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