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个人意识的形成阶段,数学教育中激发他们竞争意识的,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竞争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前提。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竞争意识,是21世纪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
所以,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竞争的意识。
一、以激励的形式来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出能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的问题,用这些问题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思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师还要设计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的问题,如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得到培养。
在设计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使用一些激励性、富有强烈感染力的话语,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鼓舞学生,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投入到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如,“看谁说得对?”、“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看谁提出的见解有独到之处?”“看哪一小组正确率最高?”、“看哪一小组想的方法最多、最好?”
二、以竞赛形式来设计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1.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分层质疑,内容分层练习。课堂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质疑,质疑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的好手段、好方法。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智能优势等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可通调、测量、观察等方法将学生分成A、B、C三层,在上课前对不同层级学生给予不同的预习指导,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多方面设计问题情境、问题产生的方法、问题提问的角度以及问题解决的办法。
在课堂教学中让A层级学生和B层级学生多质疑一些发展性、探究性问题;鼓励C层级学生多质疑一些直观、具体、应用性问题。
如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三单元分数就用题教学完之后,可让A、B、C层级的学生共同完成练习的9题,A、B层级的学生除完成9题外,再完成探究性、发展性的10题。
练习结束后,教师要立刻进行评价,对完成第一类习题的学生作出肯定,对两组题目都能完成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竞争的场面,同时也使每一个学生都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2.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要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在练习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我要说、我能做的欲望,使学生的眼、耳、手、脑、口等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在小学数学中,一种是一道题只有惟一答案,因此探究解法的多样性对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显得较为重要。课堂练习中,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选择的练习题目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灵活性。如:一种药粉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配成的,要配制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此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有不同方法解答(作法略)。
另一种是同一道题目具有多种不同的答案。这种题型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具有激励作用。
3.练习形式要多样。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智能优势等存在着差异,学生在课堂中对于解答的练习也会因人而异。
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多样化,新颖性。除了一般的填空、判断、选择、改错、计算等形式外,还可以采取用开火车、小组接力赛等以小组为单位的群体竞争形式进行练习。这不仅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得以激发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布置课外机动作业多考虑自愿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的不一样,单靠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特别对于一些思维活跃的优等生来说,书本以及课堂上的习题已易如反掌,而非常急于想解答更高层次的题目,以满足其强烈兴趣的需要。
假如这一兴趣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因而,在课堂教学之余要把竞争意识引向课外。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在布置家庭作业的同时,设计一些内容同教材同步,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的思考题或与学生生活密切的实践题,充分调动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积极性。
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些练习题必须以学生自愿为前提,而不应施以压力。因此,教师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就具有一定弹性,让有兴趣的课外作业应具有一定弹性,让有兴趣的学生去思考、去完成。
每次完成后,教师可表扬所有参与者,尤其是解答正确的学生,使课内、课外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竞争氛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河南省罗山县龙山中心校)
小学数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竞争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前提。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竞争意识,是21世纪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
所以,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竞争的意识。
一、以激励的形式来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出能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的问题,用这些问题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思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师还要设计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的问题,如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得到培养。
在设计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使用一些激励性、富有强烈感染力的话语,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鼓舞学生,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投入到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如,“看谁说得对?”、“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看谁提出的见解有独到之处?”“看哪一小组正确率最高?”、“看哪一小组想的方法最多、最好?”
二、以竞赛形式来设计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1.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分层质疑,内容分层练习。课堂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质疑,质疑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的好手段、好方法。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智能优势等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可通调、测量、观察等方法将学生分成A、B、C三层,在上课前对不同层级学生给予不同的预习指导,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多方面设计问题情境、问题产生的方法、问题提问的角度以及问题解决的办法。
在课堂教学中让A层级学生和B层级学生多质疑一些发展性、探究性问题;鼓励C层级学生多质疑一些直观、具体、应用性问题。
如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三单元分数就用题教学完之后,可让A、B、C层级的学生共同完成练习的9题,A、B层级的学生除完成9题外,再完成探究性、发展性的10题。
练习结束后,教师要立刻进行评价,对完成第一类习题的学生作出肯定,对两组题目都能完成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竞争的场面,同时也使每一个学生都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2.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要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在练习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我要说、我能做的欲望,使学生的眼、耳、手、脑、口等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在小学数学中,一种是一道题只有惟一答案,因此探究解法的多样性对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显得较为重要。课堂练习中,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选择的练习题目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灵活性。如:一种药粉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配成的,要配制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此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有不同方法解答(作法略)。
另一种是同一道题目具有多种不同的答案。这种题型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具有激励作用。
3.练习形式要多样。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智能优势等存在着差异,学生在课堂中对于解答的练习也会因人而异。
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多样化,新颖性。除了一般的填空、判断、选择、改错、计算等形式外,还可以采取用开火车、小组接力赛等以小组为单位的群体竞争形式进行练习。这不仅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得以激发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布置课外机动作业多考虑自愿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的不一样,单靠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特别对于一些思维活跃的优等生来说,书本以及课堂上的习题已易如反掌,而非常急于想解答更高层次的题目,以满足其强烈兴趣的需要。
假如这一兴趣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因而,在课堂教学之余要把竞争意识引向课外。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在布置家庭作业的同时,设计一些内容同教材同步,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的思考题或与学生生活密切的实践题,充分调动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积极性。
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些练习题必须以学生自愿为前提,而不应施以压力。因此,教师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就具有一定弹性,让有兴趣的课外作业应具有一定弹性,让有兴趣的学生去思考、去完成。
每次完成后,教师可表扬所有参与者,尤其是解答正确的学生,使课内、课外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竞争氛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河南省罗山县龙山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