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环境每况愈下的大局面下,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怎样能够使得环境保护的监测应急系统更好的为后续环保工作提供支持,值得科研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在阐述环保监测应急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全新的技术和建设思路的应用,对于环境状况的改善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环保监测;应急系统;发展探析
环保监测是对环境保护最根本的一项措施,依照环境标准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从而向环境处理和环境管理方面提供可靠地依据。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对环保监测问题还留在表面层次,环保检测应急系统还没有建立,一旦发生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有关单位和人员只能对其大致的了解,没有真正的实现预防和处理措施,也不能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地时间内提供可靠地、必要的报警信息、救援信息和应急处理措施。
一、关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原则
1.应急同预防相配合。创建突发式的环境事故应急方案是当前相关部门的重点事情,如果出现环境污染情况,可以及时做出反应,调动人员制定解决办法,将危害降至最低。创建的应急系统主要包含:企业的资料档案、对危险品的存储等做好记录;对重工业生产地做好预防;对水源地做好防护;创建当地重点污染资料库等。相关人员也应增强风险认识,提高预防技能,减小环境污染事故出现的几率。
2.防患未然,处理快速。应急办公事是应急组织中常设的办公机构,有助于日常的工作,是由环保部门的办公人员及检测站的人员共同构成的。其主要的职能是规划、制定应急预案,创建技术储备,对突发性的污染事故进行警报,处理一般的环境污染事故,对较为严重的污染情况上报相关部门后进行协同部署。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措施,在事故发生时尽快提出方案,进行解决。
3.政府领导,协同处理。当环境污染事故突然发生时,一般仅依靠单一部门或企业是无法及时、稳妥进行处理的。所以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由政府领导,各个企业及部门协同处理,明确划分责任,尽快将事物解决,将危害降至最低。
二、关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现状
1.联网程度低。虽然各地区对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都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目前真正能够达到要求的建设处于小规模阶段,局部部署占据主要部分,大多以县市为单位,对于效果严重的污染源数据信息进行管辖區内的采集工作,这就暴露了系统功能简单,联网能力差的弊端。及时国家环保局已经发布了关于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的具体标准规范,由于检测系统的结构和接口等方面还缺乏具体的要求准则,在建设时间方面跨度大,直接造成了各个环保监测环节在技术体系、品牌效应等方面,从前端的数据采集到后端的数据存储和交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给监测系统联网和远程控制的实现带来的大范围的障碍,使得监测系统的使用效率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不能实现大面积覆盖的污染状况分析,为整体的评价和环境保护成果的验证带来的极大的困难。
2.数据发掘能力欠缺。在监测过程中,各类各领域会产生大量检测数据,如何在其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保证管理部门的决策得到简要有利的支持,已成为当前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另外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大量的数据产生还会给传输数据分析方面造成强大负担,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对新的数据发掘工具和监测数据系统进行研究,确保支持领导部门决策的数据简明扼要、适时准确。
3.多媒体数据一体化程度不高。在传统环保监测理念当中,主要把各类环境监测仪器中总结的参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忽略了诸如音频、视频气候等方面的参数。即使对系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开始考虑视频、音频、气象等方面的参数因素,在归纳总结和数据一体化的分析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系统工作。在日常发布的信息和应急处理的工作当中,给相关应急部门和公众提供的直观状况不明朗。因此多媒体数据一体化程度低,近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诟病。
三、关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相关流程
1.日常以及对突发污染事件的监控预警。首先要对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还要对可能存在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地区,进行日常监控,通过监控数据的变化,及早发现潜在的事故风险,从而降低发生风险的几率。对于已经发生突发事故的地区的预警监控,也是防止发生进一步污染的保证。
2.应急指挥系统是当前能在二十四小时随之待命的综合性应急系统,主要承担着对有关突发事件随之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有关信息的发布和应急措施。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随时应急接警系统、指挥命令调度系统、应急视频、语音指挥和信息的展示等几个方面。应急接警系统就是为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范围和程度进行监控和及时的了解,能及时的向有关环境保护部门和预警部门进行汇报;指挥命令调度系统就是通过网络频道实现应急和指挥;应急视频、语音指挥是向有关单位和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监测的数据,以视频的形式体现出来;应急信息的展示主要是为了把处理事故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布出来,同时还能及时的提供必要的告警系统。
3.对于突发事件反应迅速。环保应急系统能实现多个业务中心的集中互连,把监控和应急有效的集合在一起。一方面,能给应急系统提供专业的建设,实现各类海量环境参数的实时分析、自动监测和处理。另一方面,能够将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理等结合在一起,归纳到环保应急系统当中,形成一个囊括了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提交预警报信息、应急处理等功能的封闭系统,提高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速度。
4.灵活的网络互联接口。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作为区域性系统,监测数据和预测、报警信息应该与其它或上级监测平台实现共享;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加强与其他公共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在系统中设置数据交换中心,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与其他系统和平台之间的数据格式实现自由的转换,从而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网络互联。
5.灾后评估系统。灾后的评估工作时对环境突发事件进行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负责在灾难事件结束以后,及时的进行评估工作,通过环境破坏的程度,为重建工作制定出相应的计划,而且还要避免和防止在以后出现更多类似性的环保突发事件的发生。主要包括评估标准的维护、应急处置的评估、环境影响的评估和善后方案的制定等模板
6.准确的预报警及决策支持。随着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应用,监测数据将得到快速积累和增长。这些数据除了用于事后监督取证、环境治理评估,还应该为应急决策服务。而海量的监测数据给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分析和利用这些监测数据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设置数据分析中心,引用经典挖掘方法如数理统计、神经网络、决策树、模糊聚类、地统计等,对环保监测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可以提高系统预报警准确度、支持事故处理过程的决策。
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效已经得到显著呈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文明建设等事业都在快速地进行着。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全国各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情况,并且在持续加剧。环境污染是社会经济以及文明建设的最大绊脚石,所以对环境治理监测等工作已经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发展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于丽娜.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7.
[2]董军军,侯志坚,丁红胜,等.应用于环保监测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01):89-93.
[3]刘坚,刘正苏,陈德.环境监督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仪表,2009(02):432-433.
[4]池英华.关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探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3(03):251.
[5]刘国伟,差分吸收光谱反演方法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研究[J].国际标准概述及应用档案,2006(10):57-59.
【关键词】 环保监测;应急系统;发展探析
环保监测是对环境保护最根本的一项措施,依照环境标准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从而向环境处理和环境管理方面提供可靠地依据。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对环保监测问题还留在表面层次,环保检测应急系统还没有建立,一旦发生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有关单位和人员只能对其大致的了解,没有真正的实现预防和处理措施,也不能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地时间内提供可靠地、必要的报警信息、救援信息和应急处理措施。
一、关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原则
1.应急同预防相配合。创建突发式的环境事故应急方案是当前相关部门的重点事情,如果出现环境污染情况,可以及时做出反应,调动人员制定解决办法,将危害降至最低。创建的应急系统主要包含:企业的资料档案、对危险品的存储等做好记录;对重工业生产地做好预防;对水源地做好防护;创建当地重点污染资料库等。相关人员也应增强风险认识,提高预防技能,减小环境污染事故出现的几率。
2.防患未然,处理快速。应急办公事是应急组织中常设的办公机构,有助于日常的工作,是由环保部门的办公人员及检测站的人员共同构成的。其主要的职能是规划、制定应急预案,创建技术储备,对突发性的污染事故进行警报,处理一般的环境污染事故,对较为严重的污染情况上报相关部门后进行协同部署。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措施,在事故发生时尽快提出方案,进行解决。
3.政府领导,协同处理。当环境污染事故突然发生时,一般仅依靠单一部门或企业是无法及时、稳妥进行处理的。所以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由政府领导,各个企业及部门协同处理,明确划分责任,尽快将事物解决,将危害降至最低。
二、关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现状
1.联网程度低。虽然各地区对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都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目前真正能够达到要求的建设处于小规模阶段,局部部署占据主要部分,大多以县市为单位,对于效果严重的污染源数据信息进行管辖區内的采集工作,这就暴露了系统功能简单,联网能力差的弊端。及时国家环保局已经发布了关于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的具体标准规范,由于检测系统的结构和接口等方面还缺乏具体的要求准则,在建设时间方面跨度大,直接造成了各个环保监测环节在技术体系、品牌效应等方面,从前端的数据采集到后端的数据存储和交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给监测系统联网和远程控制的实现带来的大范围的障碍,使得监测系统的使用效率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不能实现大面积覆盖的污染状况分析,为整体的评价和环境保护成果的验证带来的极大的困难。
2.数据发掘能力欠缺。在监测过程中,各类各领域会产生大量检测数据,如何在其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保证管理部门的决策得到简要有利的支持,已成为当前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另外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大量的数据产生还会给传输数据分析方面造成强大负担,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对新的数据发掘工具和监测数据系统进行研究,确保支持领导部门决策的数据简明扼要、适时准确。
3.多媒体数据一体化程度不高。在传统环保监测理念当中,主要把各类环境监测仪器中总结的参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忽略了诸如音频、视频气候等方面的参数。即使对系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开始考虑视频、音频、气象等方面的参数因素,在归纳总结和数据一体化的分析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系统工作。在日常发布的信息和应急处理的工作当中,给相关应急部门和公众提供的直观状况不明朗。因此多媒体数据一体化程度低,近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诟病。
三、关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相关流程
1.日常以及对突发污染事件的监控预警。首先要对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还要对可能存在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地区,进行日常监控,通过监控数据的变化,及早发现潜在的事故风险,从而降低发生风险的几率。对于已经发生突发事故的地区的预警监控,也是防止发生进一步污染的保证。
2.应急指挥系统是当前能在二十四小时随之待命的综合性应急系统,主要承担着对有关突发事件随之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有关信息的发布和应急措施。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随时应急接警系统、指挥命令调度系统、应急视频、语音指挥和信息的展示等几个方面。应急接警系统就是为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范围和程度进行监控和及时的了解,能及时的向有关环境保护部门和预警部门进行汇报;指挥命令调度系统就是通过网络频道实现应急和指挥;应急视频、语音指挥是向有关单位和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监测的数据,以视频的形式体现出来;应急信息的展示主要是为了把处理事故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布出来,同时还能及时的提供必要的告警系统。
3.对于突发事件反应迅速。环保应急系统能实现多个业务中心的集中互连,把监控和应急有效的集合在一起。一方面,能给应急系统提供专业的建设,实现各类海量环境参数的实时分析、自动监测和处理。另一方面,能够将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理等结合在一起,归纳到环保应急系统当中,形成一个囊括了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提交预警报信息、应急处理等功能的封闭系统,提高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速度。
4.灵活的网络互联接口。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作为区域性系统,监测数据和预测、报警信息应该与其它或上级监测平台实现共享;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加强与其他公共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在系统中设置数据交换中心,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与其他系统和平台之间的数据格式实现自由的转换,从而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网络互联。
5.灾后评估系统。灾后的评估工作时对环境突发事件进行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负责在灾难事件结束以后,及时的进行评估工作,通过环境破坏的程度,为重建工作制定出相应的计划,而且还要避免和防止在以后出现更多类似性的环保突发事件的发生。主要包括评估标准的维护、应急处置的评估、环境影响的评估和善后方案的制定等模板
6.准确的预报警及决策支持。随着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应用,监测数据将得到快速积累和增长。这些数据除了用于事后监督取证、环境治理评估,还应该为应急决策服务。而海量的监测数据给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分析和利用这些监测数据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设置数据分析中心,引用经典挖掘方法如数理统计、神经网络、决策树、模糊聚类、地统计等,对环保监测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可以提高系统预报警准确度、支持事故处理过程的决策。
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效已经得到显著呈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文明建设等事业都在快速地进行着。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全国各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情况,并且在持续加剧。环境污染是社会经济以及文明建设的最大绊脚石,所以对环境治理监测等工作已经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发展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于丽娜.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7.
[2]董军军,侯志坚,丁红胜,等.应用于环保监测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01):89-93.
[3]刘坚,刘正苏,陈德.环境监督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仪表,2009(02):432-433.
[4]池英华.关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探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3(03):251.
[5]刘国伟,差分吸收光谱反演方法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研究[J].国际标准概述及应用档案,2006(10):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