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
【关键词】 高效课堂 理念 模式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高效课堂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当下,教育的最大争论焦点我认为就是讨论怎样实现教育教学高效问题,即高效课堂。在此我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1 高效课堂模式
1.1 “高效课堂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钻研中不断进步。高效课堂模式,即预习、展示、检测,这种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对高效课堂的理解。高效课堂在理念上做了这样的规定:
找准一个“核心”——课堂上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
抓住两个关键——小组学习和导学案。
掌握三种技巧——独学、对学和群学的学习形式。(主张在课堂教学操作中,针对预习、展示和反馈三环节,要善于抓两头促中间。)
实现四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水平、高质量。
明确五个概念:①学校的产品是课堂;②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③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首先在转变教师的课堂观念上,其次才是学科知识的提升;④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⑤好课要真正体现师生相长,体现“生命的狂欢”。
高效课堂以导学案为抓手,致力于两个转变:即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传统教学的“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转变。
2 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差异
传统的课堂都是严肃的,教室里静悄悄的,几十双眼睛凝望着黑板,学生像木偶似的看着老师的精彩“表演”,老师的提问是具有针对性,优生极少得到表现机会,因为他们都会了;学困生也因为不会而被放弃;多数被提问的是中等生,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
传统的课堂教学简单说是以教师讲为主,就是我们一向奉行的“传道、授业、解惑”,过分注重学生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认知因素,注重知识的传授,只要学生听明白了,这就是一节好課,把系统知识的传授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甚至是唯一任务,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学生感受不到人生的充盈和生活的完美。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启蒙与熏陶。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人”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看不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轻视学生心理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传统的教学强调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本身,不重视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在相当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实际需求,结果学生只会呆读死记,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差。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据有关人事统计,诺贝尔奖得主中,日本获16人次,这16人都是在日本受过完整的教育,美籍华人有6人,但这6人无1人是在大陆受国家完整的教育的。袁隆平大家都知道,被称为水稻之父,但他在大学时的成绩在班级只是中游,我们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国两院院士、杰出的政治家中无一人是当年的高考状元。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很容易感悟到,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只能是高分的学生。
现在我校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学会了合作,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实施过程:
学生先进行自主预习,根据导学案,先自学学习,再组内一对一相互检查,优生帮扶后来居上生(暂时的学困生),然后教师进行口头或书面检测,检测内容都在导学案上,一般是一些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教材内容,针对重难点,还可以设计一些选作题、讨论题,这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可以查书,查资料。教师检查学习情况和讨论的实效时可以请组内的领头雁(学习优秀生)来回答,再要求他(她)教会本组内其余学生,这样互帮互助,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自己知道学习了,而且也知道去帮助其他的学生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生自己知道动脑了。
传统的课堂是老师主动地教学,学生被动地听,从而学生失去了活动的空间,而“高效课堂”倡导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所以教师的身份也随之改变,所以在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备好学案备课,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回顾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首先迈出的第一步,不是课堂形式的变化,而是老师观念的改变,有了本质认识上的变化,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力量,我们的课堂就会有新鲜的活水,有吸引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而把课堂变活变灵。
3 高效课堂的应用主要是预习
高效课堂模式,即预习、展示、反馈,我的理解,这一模式的转变,体现的是学生主体性被充分的重视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主体。无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重心。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完成教师印发的导学案,课堂上学生展示讲课知识,按规律,形成知识点的积累,教师仅仅是点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主体。
我认为,这种模式的运用,主要是预习。预习好了,学生有自信,自然而然地就想自我展示,這样,他会得到一种满足感。如果预习不好,本身对知识就不太理解,怎么能有热情去汇报呢,谁也不愿意去丢这个丑吧!所以预习环节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预习到位呢?我认为,学生预习时应由老师领着进行,老师为学生提出一些好的问题,让学生就着问题去理解本课内容,学生自己理解不了的,就求助于同桌、同组、甚至是老师,最终把问题理解透了。当然,问题的设计不能过难,要有梯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最终理解内容。只有这样在课上学生才能侃侃而谈,把“风光”的一面展示出来,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4 高效课堂的提问技巧
可能有人会问:“高效课堂还用提问吗?”那些学生生龙活虎不就直接往讲台上冲吗?
可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是走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路上,也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初级阶级。
我常常思考,怎么才能让学生把课堂变成思维的超市,知识的殿堂?于是,课前提问,即基础知识展示,由每组末号完成。知识探究部分。一般3~6个习题,由每个小组选择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由老师按从易到难的规则,标清题号,这样由简单到复杂,一目了然,然后由“独学”时解决1、2小题,再“对学”解决3、4小题,最后“群学”解决5、6小题,这样学生的心中,就会拥有现成的答案,展示时,就能人人会,人人敢于表达,提问仍然分三个层次,学困生展示1、2,中等生展示3、4,优生解决5、6,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要代表老师落实提问任务,让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认真去思考,去表达,先让组员说出自己的理解,在讨论中获得思想的升华,组长再总结。
事物的发展变化问题有一定的规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所以,我认为高效课堂不可能建筑在空空的基础之上,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难易不同,灵活变化,应用于教学之中。让高效课堂,为我所用而不是为我所累,促进学习不可以操之过急,只有认真反思,才能在教改的路上扬帆远航。
总之,在实施高校课堂的过程中我有收获也产生了很多困惑。我发现小组竞赛的方式确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时个别同学又会看热闹或溜号;发放导学案有利于学生预习,复习,但是学生几天就一堆,弄得学生不只如何处理;有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和交流,就很难把知识引向深入,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时怕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拼命地讲,结果发现有些学生快睡着了。我的这些疑惑希望大家能帮我解决。虽然我现在做的还很不如意,但在我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我有信心一定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高效。另外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听课、研讨、反思做得非常好,使教师成长得更快。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可见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就像农民耕种一样,如果我们不精心去耕耘,不讲方法,不讲效率,又怎会有秋天的硕果累累,满园飘香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2 宋福平.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高效课堂 理念 模式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高效课堂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当下,教育的最大争论焦点我认为就是讨论怎样实现教育教学高效问题,即高效课堂。在此我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1 高效课堂模式
1.1 “高效课堂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钻研中不断进步。高效课堂模式,即预习、展示、检测,这种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对高效课堂的理解。高效课堂在理念上做了这样的规定:
找准一个“核心”——课堂上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
抓住两个关键——小组学习和导学案。
掌握三种技巧——独学、对学和群学的学习形式。(主张在课堂教学操作中,针对预习、展示和反馈三环节,要善于抓两头促中间。)
实现四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水平、高质量。
明确五个概念:①学校的产品是课堂;②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③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首先在转变教师的课堂观念上,其次才是学科知识的提升;④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⑤好课要真正体现师生相长,体现“生命的狂欢”。
高效课堂以导学案为抓手,致力于两个转变:即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传统教学的“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转变。
2 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差异
传统的课堂都是严肃的,教室里静悄悄的,几十双眼睛凝望着黑板,学生像木偶似的看着老师的精彩“表演”,老师的提问是具有针对性,优生极少得到表现机会,因为他们都会了;学困生也因为不会而被放弃;多数被提问的是中等生,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
传统的课堂教学简单说是以教师讲为主,就是我们一向奉行的“传道、授业、解惑”,过分注重学生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认知因素,注重知识的传授,只要学生听明白了,这就是一节好課,把系统知识的传授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甚至是唯一任务,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学生感受不到人生的充盈和生活的完美。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启蒙与熏陶。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人”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看不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轻视学生心理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传统的教学强调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本身,不重视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在相当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实际需求,结果学生只会呆读死记,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差。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据有关人事统计,诺贝尔奖得主中,日本获16人次,这16人都是在日本受过完整的教育,美籍华人有6人,但这6人无1人是在大陆受国家完整的教育的。袁隆平大家都知道,被称为水稻之父,但他在大学时的成绩在班级只是中游,我们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国两院院士、杰出的政治家中无一人是当年的高考状元。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很容易感悟到,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只能是高分的学生。
现在我校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学会了合作,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实施过程:
学生先进行自主预习,根据导学案,先自学学习,再组内一对一相互检查,优生帮扶后来居上生(暂时的学困生),然后教师进行口头或书面检测,检测内容都在导学案上,一般是一些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教材内容,针对重难点,还可以设计一些选作题、讨论题,这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可以查书,查资料。教师检查学习情况和讨论的实效时可以请组内的领头雁(学习优秀生)来回答,再要求他(她)教会本组内其余学生,这样互帮互助,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自己知道学习了,而且也知道去帮助其他的学生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生自己知道动脑了。
传统的课堂是老师主动地教学,学生被动地听,从而学生失去了活动的空间,而“高效课堂”倡导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所以教师的身份也随之改变,所以在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备好学案备课,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回顾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首先迈出的第一步,不是课堂形式的变化,而是老师观念的改变,有了本质认识上的变化,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力量,我们的课堂就会有新鲜的活水,有吸引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而把课堂变活变灵。
3 高效课堂的应用主要是预习
高效课堂模式,即预习、展示、反馈,我的理解,这一模式的转变,体现的是学生主体性被充分的重视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主体。无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重心。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完成教师印发的导学案,课堂上学生展示讲课知识,按规律,形成知识点的积累,教师仅仅是点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主体。
我认为,这种模式的运用,主要是预习。预习好了,学生有自信,自然而然地就想自我展示,這样,他会得到一种满足感。如果预习不好,本身对知识就不太理解,怎么能有热情去汇报呢,谁也不愿意去丢这个丑吧!所以预习环节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预习到位呢?我认为,学生预习时应由老师领着进行,老师为学生提出一些好的问题,让学生就着问题去理解本课内容,学生自己理解不了的,就求助于同桌、同组、甚至是老师,最终把问题理解透了。当然,问题的设计不能过难,要有梯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最终理解内容。只有这样在课上学生才能侃侃而谈,把“风光”的一面展示出来,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4 高效课堂的提问技巧
可能有人会问:“高效课堂还用提问吗?”那些学生生龙活虎不就直接往讲台上冲吗?
可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是走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路上,也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初级阶级。
我常常思考,怎么才能让学生把课堂变成思维的超市,知识的殿堂?于是,课前提问,即基础知识展示,由每组末号完成。知识探究部分。一般3~6个习题,由每个小组选择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由老师按从易到难的规则,标清题号,这样由简单到复杂,一目了然,然后由“独学”时解决1、2小题,再“对学”解决3、4小题,最后“群学”解决5、6小题,这样学生的心中,就会拥有现成的答案,展示时,就能人人会,人人敢于表达,提问仍然分三个层次,学困生展示1、2,中等生展示3、4,优生解决5、6,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要代表老师落实提问任务,让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认真去思考,去表达,先让组员说出自己的理解,在讨论中获得思想的升华,组长再总结。
事物的发展变化问题有一定的规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所以,我认为高效课堂不可能建筑在空空的基础之上,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难易不同,灵活变化,应用于教学之中。让高效课堂,为我所用而不是为我所累,促进学习不可以操之过急,只有认真反思,才能在教改的路上扬帆远航。
总之,在实施高校课堂的过程中我有收获也产生了很多困惑。我发现小组竞赛的方式确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时个别同学又会看热闹或溜号;发放导学案有利于学生预习,复习,但是学生几天就一堆,弄得学生不只如何处理;有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和交流,就很难把知识引向深入,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时怕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拼命地讲,结果发现有些学生快睡着了。我的这些疑惑希望大家能帮我解决。虽然我现在做的还很不如意,但在我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我有信心一定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高效。另外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听课、研讨、反思做得非常好,使教师成长得更快。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可见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就像农民耕种一样,如果我们不精心去耕耘,不讲方法,不讲效率,又怎会有秋天的硕果累累,满园飘香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2 宋福平.如何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