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美术年级坡度,搭建稳步上升台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学科的特点使美术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连续性和递进性上,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加模糊。尤其在高低年级不同学段,美术课程呈现的知识、技能在难度递进上具有一定的“坡度”,但是却很难找到稳步上升的“台阶”。
   关键词:知识点巩固;知识与技能;台阶搭建;课堂环节设计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如果不复习,在学得知识的一天后,只剩下原来的25%。只有坚守课堂阵地,将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分散落实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美术素养。本人经过实践,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突破年级知识技能坡度,搭建学习稳步上升台阶,掌握并牢记美术知识做了一些尝试。
   一、巧设课堂检测方式,夯实美术知识基础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温习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通过课堂中的每个小环节,对美术知识进行巩固,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随着学生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美术的同一知识点在小学的不同学段难度层层递进。梳理复习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对新知识的接纳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堂检测是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反馈直接快速、针对性强。
   1.提問法:利用提问法可以唤起学生对学过知识回忆及对已有知识结构体系的再梳理,引出今日所学的新知识。让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生根发芽。
   2.测试法: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设置课程知识点小测,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且在日后遇到相应题型时,使学生快速做出答案。
   3.游戏对战法:通过游戏,在教学结束之后设计当堂课知识点对战,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掌握知识点。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求胜欲,在对战中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融通作品欣赏环节,构建知识体系框架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和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欣赏的范畴应由一堂课的知识点辐射到作品的作者与内容,作品流派及风格特点等,多维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期在了解越来越多的作品之后,学生能达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知识串联。如了解作品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流派之间的欣赏要素有何共通之处与差异性。
   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
   1.利用视频媒体,营造作品欣赏情境。有效的视频讲解,更能把学生带入画中。观看视频后,通过启发答题互动,加深小学生对美术作品抽象概念的认识,强化对作品欣赏要素及环节的理解。
   2.借助对比分析,突出要素特色差异。出示两张不同的作品,引导学生对两幅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感悟美术作品种类、造型、色彩、表现手法等差异。
   3.鼓励全体参与,激发作品赏析激情。适时抛出欣赏图,给学生创设发言的机会,引导学生利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探讨解答。教师的提问要具体,对作品的构图、色彩、风格等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提问。同时,需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建模和作品欣赏的方法构建,让学生有规可循。
   三、审视作业布置内容,找出作业关键要求
   美术作业是体现学生课程内容学习状况的直接载体,也是评价美术课程实施是否有效的重要维度。对美术作业的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新知识。教师应该有效利用作业布置环节,培养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创作中对题目要求视而不见,使得作品出现偏题、离题的现象。这种因为审题不认真而导致的失误,完全可以在每节课的作业布置环节加以强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题、读题的能力。在课堂作业布置环节,按照要求规范设置作业,充分体现作业创作的要求。此外,教师应培养学生读题、辩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读题,圈出关键词,按照题目要求作画。此法能够有效改善学生作业偏题、遗漏、不规范的现象。
   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是在不间断的新知识学习和旧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学生分析解决美术问题的基础,也是美术作品赏析和创作的前提。老师想要为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搭建一个稳步上升的台阶,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沈丽娜.在教学中巩固历史知识的尝试[J].中外企业家,2019(17):178.
   作者简介:林梦兰(1990—),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学前教育改革的推进下,多种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手段被广泛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为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幼儿课程游戏化的研究重点。在自主游戏中,闲置材料的有效利用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针对这一点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主游戏;闲置材料   游戏材料是自主游戏环节的物质基础,目前幼儿园的游戏材料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审题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数学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解、分析以及推理等过程的能力。而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養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且有助于训练并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方法   难以取得理想数学成绩往往源于学生较弱的审题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对学生理解数学学科的原理与法则、掌
摘 要:学前教育时期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自信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对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自信心不强等的原因加以分析,并且积极探索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具体策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策略   当前社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成为社会所需,也成为新时代的召唤。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摘 要:以读促写的恰当运用将使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大受裨益。从以读促写这一切入点入手,从“挖掘素材”“积累词汇”以及“掌握技巧”三个方面切入,针对挖掘阅读文本中的信息指导小学生更好地对写作这一主题进行阐述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素材;词汇;技巧   三年级的小学生初步接触系统的作文写作,感觉难度较大。不少学生更是视写作为“拦路虎”,每当面临写作,总是感觉异常头痛。那么,如何更好地对
摘 要:低年级小学生大多不具备较好的抽象化思维能力,因而在表述某件事情的过程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还有不少小学生不敢说,也不乐说。针对此种情况,应积极开展好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工作,让小学生能够敢说、乐说,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推动小学生的发展。基于此,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为出发点,探讨了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敢说;乐说;低年级;口语交际   结合小学生的
摘 要:新教材有了很大变化,不能再完全用以前的思路方法教学。如何用好新教材,发挥新教材的最大优势,通过实例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为使用新教材提供更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新教材;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安徽省在2020年秋季开始使用新教材。新教材变化真大,这是由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的,所以出现这样的改变实属必然。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笔者必须全力以赴,以满腔热情投入新教材的使用中去。   一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体育老师需要对自己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等不断学习提升。而学校也应该对体育教师进行多重培训,让体育老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各项训练的方式,让体育教师充分掌握体育技能,通过学习的累积,让体育教师提升自我素养,以取得更高的职称和学历。   关键词: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学校体育;对策;建议   我国的基础教育不断
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明显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科学素质的培养要从小抓起,那小学科学课应该怎样上呢?现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理清结构,把握实验的脉络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作为一名科学教师,首先应该对不同的知识领域通览教材,理顺科
摘 要:教育需要爱,教师须有爱,面对个性不同、成分复杂、背景各异的学生,教师光有爱是不够的,有爱是本能,懂爱会爱才是智慧,才能在师生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并彼此走进对方心里,在班级管理中才能赢得主动。教师的“四体”,即体贴学生的身心健康、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学生的喜乐得失、体谅学生的行为过失,真正诠释了什么是有爱和会爱。   关键词:有爱;会爱;学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根植于爱”。一位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学好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极其重要。生活情境教学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锻炼了其逻辑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探索出了非常多的先进高效的教学方式,如混合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生活情境教学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