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有了健康,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有了健康,才会拥有充满阳光的世界;有了健康,才会拥有社会的和谐。健康是什么,健康就是个人正确的事业观和良好的心态。健康源于哪里,健康源于体育锻炼。
关键词:健康 中学体育 体育锻炼
体育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体育一般指体育教育;广义的体育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运动”等同,指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与文化活动。而对于健康一词,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体育锻炼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达到“健心、健身、健美”的效果。
一、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1、体育锻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个性培养。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紧张、沮丧、消沉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守纪、胜不骄、败不馁、力争上游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2、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机体免疫功能力与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体育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机体的消化吸收,可预防和治疗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
3、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吸氧能力,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过程;体育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营养,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使肌纤维变粗,发达、结实、匀称而有力。
4、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学习效率提高。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腦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二、当前体育教学多流于形式、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
但闻朝夕读书声,不见操场健身郎。对于很多学校而言,这是一个常见的场景。满满的文化课,五花八门的特长班,如“赶场”般的生活,将学生们本就少得可怜的体育锻炼时间轻易剥夺。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近1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而一项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调查则表明,60%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75%的学生认为体质不好是缺少锻炼造成的。逐年恶化的体质测试结果,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近视率、肥胖率,无不为我们敲响警钟。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项曾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多次强调的议题,如今上升至一个新的政策高度,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全社会的关注与热议。本版今起推出“体坛圆桌”特别策划——孩子何时重回操场,聚焦青少年体育,聆听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共同探讨如何把体育锻炼时间真正还给孩子们。
据调查显示:如今的高中学生在新课程下,课业负担繁重,许多学校在晚自习的两节课时间里都在教学课程内容,学生学习压力大。一周上不了几节体育课,特别对于高三年级学生几乎没有体育课,而在中学的学生除了在体育课那仅有的时间里锻炼外,课外根本没有时间锻炼。正如有的同学说:“如果没有体育课,那我们每天肯定锻炼不到一小时,因为作业多,回家还有家教,哪有时间啊!”而在我国,有亿万中学生因为学业压力、生活习惯、运动安全等各种原因,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于是校园体育就成为弥足珍贵且无法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现实却令人担忧,学校体育流于形式、文化课挤占体育课等现象时时发生,青少年体质下滑的趋势已到了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时候。
三、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一)、体育锻炼可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1、提高人的精神,调节人的情绪。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的提高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爱好体育锻炼的人,作用更为显著。
2、培养良好的品质与意志。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或个人单独进行,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品质与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经常坚持锻炼,需要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意志是不可能长久坚持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和持之以恒的意志,是不可能坚持的。
(二)、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健康发展。
1、适当地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强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可使人体功能得到充分发展,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国内体育科学研究观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运动机能和心脏、循环系统的机能。国外科学家还做过一种试验,让健康青年连续躺在床上9天,发现他们的心脏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以及新陈代谢的工作能力平均下降21%,心脏容积缩小10%。
2、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同时,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使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从而促使人体健康发展。
(三)、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1、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体育锻炼基础的人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基本原因有两点:一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增进了健康,强壮了体格,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在中枢神经支配下,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组织系统的能力得到增强;二是从事体育锻炼,往往是在各种外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因而使机体得到锻炼,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2、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在发达国家,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而我国正在从温饱走向小康的发展过程中,过去对这方面重视不够。当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饮食健康等问题。但与国外相比,我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还普遍不足。其中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毕竟要改变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时间的积累。
其实学生们是喜欢运动的,关键是如何让他们走出去,参与体育锻炼,这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的努力。“健康”是体育的终极目的。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已经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达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健康 中学体育 体育锻炼
体育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体育一般指体育教育;广义的体育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运动”等同,指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与文化活动。而对于健康一词,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体育锻炼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达到“健心、健身、健美”的效果。
一、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1、体育锻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个性培养。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紧张、沮丧、消沉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守纪、胜不骄、败不馁、力争上游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2、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机体免疫功能力与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体育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机体的消化吸收,可预防和治疗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
3、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吸氧能力,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过程;体育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营养,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使肌纤维变粗,发达、结实、匀称而有力。
4、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学习效率提高。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腦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二、当前体育教学多流于形式、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
但闻朝夕读书声,不见操场健身郎。对于很多学校而言,这是一个常见的场景。满满的文化课,五花八门的特长班,如“赶场”般的生活,将学生们本就少得可怜的体育锻炼时间轻易剥夺。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近1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而一项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调查则表明,60%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75%的学生认为体质不好是缺少锻炼造成的。逐年恶化的体质测试结果,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近视率、肥胖率,无不为我们敲响警钟。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项曾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多次强调的议题,如今上升至一个新的政策高度,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全社会的关注与热议。本版今起推出“体坛圆桌”特别策划——孩子何时重回操场,聚焦青少年体育,聆听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共同探讨如何把体育锻炼时间真正还给孩子们。
据调查显示:如今的高中学生在新课程下,课业负担繁重,许多学校在晚自习的两节课时间里都在教学课程内容,学生学习压力大。一周上不了几节体育课,特别对于高三年级学生几乎没有体育课,而在中学的学生除了在体育课那仅有的时间里锻炼外,课外根本没有时间锻炼。正如有的同学说:“如果没有体育课,那我们每天肯定锻炼不到一小时,因为作业多,回家还有家教,哪有时间啊!”而在我国,有亿万中学生因为学业压力、生活习惯、运动安全等各种原因,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于是校园体育就成为弥足珍贵且无法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现实却令人担忧,学校体育流于形式、文化课挤占体育课等现象时时发生,青少年体质下滑的趋势已到了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时候。
三、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一)、体育锻炼可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1、提高人的精神,调节人的情绪。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的提高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爱好体育锻炼的人,作用更为显著。
2、培养良好的品质与意志。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或个人单独进行,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品质与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经常坚持锻炼,需要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意志是不可能长久坚持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和持之以恒的意志,是不可能坚持的。
(二)、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健康发展。
1、适当地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强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可使人体功能得到充分发展,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国内体育科学研究观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运动机能和心脏、循环系统的机能。国外科学家还做过一种试验,让健康青年连续躺在床上9天,发现他们的心脏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以及新陈代谢的工作能力平均下降21%,心脏容积缩小10%。
2、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同时,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使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从而促使人体健康发展。
(三)、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1、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体育锻炼基础的人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基本原因有两点:一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增进了健康,强壮了体格,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在中枢神经支配下,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组织系统的能力得到增强;二是从事体育锻炼,往往是在各种外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因而使机体得到锻炼,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2、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在发达国家,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而我国正在从温饱走向小康的发展过程中,过去对这方面重视不够。当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饮食健康等问题。但与国外相比,我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还普遍不足。其中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毕竟要改变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时间的积累。
其实学生们是喜欢运动的,关键是如何让他们走出去,参与体育锻炼,这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的努力。“健康”是体育的终极目的。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已经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达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