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趣味性教学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达到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缩短认知结构,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课内外联系,合作探究实践,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发 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初中阶段地理科暂时不列入升学考试的范围,学生对地理科的学习普遍不重视。为此,怎样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内愉快地把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消化,已成为地理教学工作者首当其冲的任务,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爱学”、“要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趣。
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通过设置悬念来教学。设置悬念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技巧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提问的效果,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环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引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 “长江的开发”时,我没有立即上课,而是先让学生听一听《长江之歌》这首歌,让学生感受一下那种雄浑气势,再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歌曲。它让我们学到长江什么知识呢?要揭开长江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畅游吧。之后的学习,学生兴趣十足,积极参与问题也就在这种雄浑的气势下,无坚不摧。又如,在学习我国四大高原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悬念: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为什么在内蒙古高原降落?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河水的颜色有什么不同?黄河水能变清吗?带着悬念和疑问,学生思维活跃,顿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通过设置悬念,既启迪了学生创造思维,自然形成知识迁移,从而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可见,设置悬念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效果明显。
二、运用趣味性教学,感召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饶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教师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有地理性、趣味性的歌谣、谚语、诗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感召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西北地区”时,引用歌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即刻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又如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辽阔、壮丽的地理境界中去。再如,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诗,来形象逼真地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气特色等等。这些趣味性教学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精彩、有趣的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我讲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他对当时人们所能掌握的地理知识了如指掌,对欧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十分熟悉。正是这些地理知识,帮助他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通过听精彩的小故事,学生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且学习热情格外高涨,课上得很顺利。
类似这样的短诗短句、地理谚语、趣味歌谣、精彩故事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
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广泛性、复杂性、综合性,学生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而现代地理教学媒体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通过图像音响、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涉及的地理事物、形象、情景、过程、分析、联系等直接展现于课堂,使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通过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隐为显、化模糊为清晰、动静互化、快慢互化,便于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地理教学难点,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具体事物抽象化、概念化,从而缩短认知结构,提高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变快为慢或变慢为快,可
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在“海陆的变迁”这一节中,我用计算机演示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先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移过程。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如我讲到南极洲冰雪覆盖的大陆时,引用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的形成原因。在学习东亚时,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当讲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时,提出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是否可行?南极洲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冰川,但冰川的利用对人们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通过这些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目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外活动是一种比较容易激发和形成学生兴趣的情境,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年龄特点更容易使他们能够在主动参与的操作环境下形成学习兴趣,因此为配合课堂教学,有必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比如让学生参加野外观察、地理调查或参观活动,培养学生从事地形、气候、居民点、工农业生产、交通等地理要素的技能;组织对地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建立天气预报小区、地质小组、地震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教育宣传活动,出黑板报、出壁报、播报广播等;指导学生自己组织地理课外集体活动和制作地理教学用具。此外,还可让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手机摘录地理知识等方式,开展收集地理知识的评比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深化了书本知识,实践了地理基本技能,同时又可使学生了解社会,直接感受家乡的美丽山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师之友》地理卷200年.
[2]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
[3] 孙尚福《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甘肃教育.
[4] 李常海《初中地理兴趣教学初探》新课程研究.
【关键词】激发 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初中阶段地理科暂时不列入升学考试的范围,学生对地理科的学习普遍不重视。为此,怎样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内愉快地把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消化,已成为地理教学工作者首当其冲的任务,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爱学”、“要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趣。
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通过设置悬念来教学。设置悬念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技巧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提问的效果,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环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引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 “长江的开发”时,我没有立即上课,而是先让学生听一听《长江之歌》这首歌,让学生感受一下那种雄浑气势,再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歌曲。它让我们学到长江什么知识呢?要揭开长江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畅游吧。之后的学习,学生兴趣十足,积极参与问题也就在这种雄浑的气势下,无坚不摧。又如,在学习我国四大高原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悬念: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为什么在内蒙古高原降落?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河水的颜色有什么不同?黄河水能变清吗?带着悬念和疑问,学生思维活跃,顿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通过设置悬念,既启迪了学生创造思维,自然形成知识迁移,从而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可见,设置悬念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效果明显。
二、运用趣味性教学,感召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饶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教师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有地理性、趣味性的歌谣、谚语、诗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感召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西北地区”时,引用歌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即刻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又如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辽阔、壮丽的地理境界中去。再如,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诗,来形象逼真地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气特色等等。这些趣味性教学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精彩、有趣的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我讲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他对当时人们所能掌握的地理知识了如指掌,对欧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十分熟悉。正是这些地理知识,帮助他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通过听精彩的小故事,学生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且学习热情格外高涨,课上得很顺利。
类似这样的短诗短句、地理谚语、趣味歌谣、精彩故事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
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广泛性、复杂性、综合性,学生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而现代地理教学媒体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通过图像音响、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涉及的地理事物、形象、情景、过程、分析、联系等直接展现于课堂,使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通过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隐为显、化模糊为清晰、动静互化、快慢互化,便于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地理教学难点,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具体事物抽象化、概念化,从而缩短认知结构,提高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变快为慢或变慢为快,可
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在“海陆的变迁”这一节中,我用计算机演示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先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移过程。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如我讲到南极洲冰雪覆盖的大陆时,引用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的形成原因。在学习东亚时,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当讲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时,提出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是否可行?南极洲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冰川,但冰川的利用对人们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通过这些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目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外活动是一种比较容易激发和形成学生兴趣的情境,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年龄特点更容易使他们能够在主动参与的操作环境下形成学习兴趣,因此为配合课堂教学,有必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比如让学生参加野外观察、地理调查或参观活动,培养学生从事地形、气候、居民点、工农业生产、交通等地理要素的技能;组织对地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建立天气预报小区、地质小组、地震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教育宣传活动,出黑板报、出壁报、播报广播等;指导学生自己组织地理课外集体活动和制作地理教学用具。此外,还可让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手机摘录地理知识等方式,开展收集地理知识的评比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深化了书本知识,实践了地理基本技能,同时又可使学生了解社会,直接感受家乡的美丽山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师之友》地理卷200年.
[2]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
[3] 孙尚福《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甘肃教育.
[4] 李常海《初中地理兴趣教学初探》新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