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初中地理学习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趣味性教学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达到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缩短认知结构,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课内外联系,合作探究实践,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发 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初中阶段地理科暂时不列入升学考试的范围,学生对地理科的学习普遍不重视。为此,怎样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内愉快地把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消化,已成为地理教学工作者首当其冲的任务,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爱学”、“要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趣。
  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通过设置悬念来教学。设置悬念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技巧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提问的效果,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环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引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 “长江的开发”时,我没有立即上课,而是先让学生听一听《长江之歌》这首歌,让学生感受一下那种雄浑气势,再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歌曲。它让我们学到长江什么知识呢?要揭开长江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畅游吧。之后的学习,学生兴趣十足,积极参与问题也就在这种雄浑的气势下,无坚不摧。又如,在学习我国四大高原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悬念: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为什么在内蒙古高原降落?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河水的颜色有什么不同?黄河水能变清吗?带着悬念和疑问,学生思维活跃,顿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通过设置悬念,既启迪了学生创造思维,自然形成知识迁移,从而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可见,设置悬念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效果明显。
  
  二、运用趣味性教学,感召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饶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教师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有地理性、趣味性的歌谣、谚语、诗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感召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西北地区”时,引用歌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即刻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又如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辽阔、壮丽的地理境界中去。再如,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诗,来形象逼真地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气特色等等。这些趣味性教学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精彩、有趣的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我讲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他对当时人们所能掌握的地理知识了如指掌,对欧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十分熟悉。正是这些地理知识,帮助他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通过听精彩的小故事,学生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且学习热情格外高涨,课上得很顺利。
  类似这样的短诗短句、地理谚语、趣味歌谣、精彩故事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
  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广泛性、复杂性、综合性,学生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而现代地理教学媒体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通过图像音响、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涉及的地理事物、形象、情景、过程、分析、联系等直接展现于课堂,使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通过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隐为显、化模糊为清晰、动静互化、快慢互化,便于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地理教学难点,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具体事物抽象化、概念化,从而缩短认知结构,提高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变快为慢或变慢为快,可
  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在“海陆的变迁”这一节中,我用计算机演示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先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移过程。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如我讲到南极洲冰雪覆盖的大陆时,引用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的形成原因。在学习东亚时,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当讲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时,提出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是否可行?南极洲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冰川,但冰川的利用对人们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通过这些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目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外活动是一种比较容易激发和形成学生兴趣的情境,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年龄特点更容易使他们能够在主动参与的操作环境下形成学习兴趣,因此为配合课堂教学,有必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比如让学生参加野外观察、地理调查或参观活动,培养学生从事地形、气候、居民点、工农业生产、交通等地理要素的技能;组织对地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建立天气预报小区、地质小组、地震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教育宣传活动,出黑板报、出壁报、播报广播等;指导学生自己组织地理课外集体活动和制作地理教学用具。此外,还可让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手机摘录地理知识等方式,开展收集地理知识的评比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深化了书本知识,实践了地理基本技能,同时又可使学生了解社会,直接感受家乡的美丽山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师之友》地理卷200年.
  [2]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
  [3] 孙尚福《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甘肃教育.
  [4] 李常海《初中地理兴趣教学初探》新课程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有效性是较为核心的评价标准,有的教师教学活动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的教师是事倍功半,有效性相差甚远。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强化教学创新,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素质化程度,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研究  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来自于教学氛围情感方面的因素,也和教学方法手段密切相关。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教学时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学过程又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从中,教师必须要研究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达到学习的目的。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总结一下学生应掌握哪些学习方法。  一.在教学环节方面  1.如何预习  我们知道,人对自己懂得一点但还不完全知道的知识最感兴趣,也最愿学习。预习可使
【摘 要】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是让学生以自己从小学会的语言为母体再来学习第二语言的一门课程,因此英语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更加容易让学生融入到课堂里来。  【关键词】英语 老师 学生 课堂    学生的思维是无限的,以往将他们牢牢地束缚在认真听老师讲、注意看老师做这些
每当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观课后与语文老师交流,总是感觉到有不断的变化:学生有“活动”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尤其是语文老师口头的有关课改的“新概念”增多了。每每翻阅语文教学杂志和语文案例分析类图书,也强烈地感受着一波又一波生猛“新词”的冲击。  新课改之后,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变。以或合或分的形式出现,其频率尤高。于此,我一方面惊喜于语文课改这一“变革的力量”给老师的观念和教学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在品味
【摘要】幼教是我国教学工作的第一步,相关教师要加强幼教物理课程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我国教学事业不断进步与完善。  【关键词】幼教 物理课程 创新    目前我国正逐步向着复合型人才的建设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树立人才为上的观念,从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力、分析力、自主性、探索精神等等,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是人生正规教育的起点,幼儿教师肩负着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
【摘 要】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开发研究一直是高中数学老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学者们正在致力研究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从高中生的思维特征出发,提出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的思路,与大家一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 数学思维 思维障碍 培养  思维很抽象,但是又可以很具体。思维是一种技术,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而思维又是一种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是潜移默化,不可能做到立竿见影。对于高中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过程,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样,教师就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向“课程研究者”。但课程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课程研究不过是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以发表的方式公开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首先意味着教师发现并提出了某个“教育问题”。在教学研究中,提问者必须讲述自己遭遇了一个什么“教育事件”,这个事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改造利用能力越来越强,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提高,然而高科技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也给我们人类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如:地震、海啸、沙尘暴、泥石流已不再是新名词。为了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有良好自然环境和充分的资源,保护自然已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幼儿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而环境保护在将来是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从小启蒙幼儿的环境意识,灌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都会出现不和谐因素带来的生成音符。灵动的教育机智,会奏出精彩的乐章;生硬粗暴的处理,往往会差强人意。课堂教育机智是一门转化师矛盾的艺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加强学习,善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发挥教育机智,灵活应对。  【关键词】幽默 尊重 引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
【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此来满足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本文以我国现代初中物理教育的现状和初中物理知识的特点为出发点,从教学理念、学生的主体作用、环境的营造和实验课程的设计几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为我国的创新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教育现状 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