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小学教学的不断革新,国家出台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教学改革中,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形式有了极大的更新和改进。这种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但同时也对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校本研修数学教学的反思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反思
引言
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数学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备课的质量,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且在备课过程中还要对数学知识内容和结构进行有效划分,使教学进度能够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
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与实际内容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以利用设计好的问题,使学生对本次课堂内容产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要求学生动手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认識四边形的形状和特点,初步形成四边形的概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棒进行四边形的拼接,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到四边形的组成特点和边长特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特殊的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他们的角度和边长特点。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最终引入四边形的概念。在学生初步了解四边形的概念和特点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建筑中存在的四边形,使学生在思想上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四边形的知识点。教师通过以实践生活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中抽象的知识点,不仅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有较清晰的思路。
二、抓住关键,培养习惯
像做其他事情一个样,对于学习这种事情而言,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其它,显然能够取得稳步的、有效的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则更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或缺。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好时候。之所以如此说,这主要是针对小学生身上所存在的特点(或特性、特质)而言的。我们知道,小学生多是贪玩的、好动的。特别是在思想方面,他们的自我约束显得不够。这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学习习惯不好。所以,这特别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多加注意。另外一个比较现实的考虑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之所在、前提之所在。特别是,在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实践、摸索阶段,尤其需要强化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还是走原先的老路子,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让学生不停地去做练习,显然,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培养起来的。甚至,这会在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数学课就是这样。倘若如此,这就难免让课堂教学陷入被动和死气沉沉的局面。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对他们进行培养的习惯有很多很多。显然,短时间内对他们进行如此多的习惯的培养,这是很难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就目前的小学生现状来看,培养他们乐于思考的习惯,就是特别需要的一种。不能真正静下来去思考,这是很多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对于数学课而言,只有真正深入去思考了,学生才能够有所真正的发现,从而产生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体验。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没有办法体会数学,感受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动手机会。课堂原本就属于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应该是辅助角色,而不是主导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课本里可能会出现一些动手操作的题目,然而老师们却往往将这些题忽略掉。这样就往往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实践操作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合理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我们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的时候,老师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这个数学题中,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这样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印象也会非常深刻,也会督促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动手能力。这是一件一举三得的事情,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四、建立多样的评价标准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今天的错误不代表学生学习的失败,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都是的价值的,教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表扬,同时提醒学生戒骄戒躁,在对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提供帮助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给出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这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五、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各种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活动《打电话》一课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暑假期间,学校要举行歌咏比赛需要尽快通知到合唱队的15名同学,怎么办?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通知完这15人要几分钟?你能帮老师设计一个方案吗?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中的方案,并从所有方案中寻找规律,并将找到的规律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育是初中、高中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的重要阶段。在生活当中,数学学习的内容可能不重要,但是值得保留的是数学教会的思考方式。只有通过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学周刊,2019(25):32.
[2]闫静波.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讨[J].黑龙江科学,2017,8(23):140-141.
[3]郑超超.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38-13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反思
引言
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数学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备课的质量,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且在备课过程中还要对数学知识内容和结构进行有效划分,使教学进度能够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
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与实际内容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以利用设计好的问题,使学生对本次课堂内容产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要求学生动手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认識四边形的形状和特点,初步形成四边形的概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棒进行四边形的拼接,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到四边形的组成特点和边长特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特殊的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他们的角度和边长特点。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最终引入四边形的概念。在学生初步了解四边形的概念和特点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建筑中存在的四边形,使学生在思想上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四边形的知识点。教师通过以实践生活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中抽象的知识点,不仅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有较清晰的思路。
二、抓住关键,培养习惯
像做其他事情一个样,对于学习这种事情而言,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其它,显然能够取得稳步的、有效的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则更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或缺。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好时候。之所以如此说,这主要是针对小学生身上所存在的特点(或特性、特质)而言的。我们知道,小学生多是贪玩的、好动的。特别是在思想方面,他们的自我约束显得不够。这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学习习惯不好。所以,这特别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多加注意。另外一个比较现实的考虑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之所在、前提之所在。特别是,在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实践、摸索阶段,尤其需要强化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还是走原先的老路子,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让学生不停地去做练习,显然,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培养起来的。甚至,这会在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数学课就是这样。倘若如此,这就难免让课堂教学陷入被动和死气沉沉的局面。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对他们进行培养的习惯有很多很多。显然,短时间内对他们进行如此多的习惯的培养,这是很难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就目前的小学生现状来看,培养他们乐于思考的习惯,就是特别需要的一种。不能真正静下来去思考,这是很多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对于数学课而言,只有真正深入去思考了,学生才能够有所真正的发现,从而产生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体验。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没有办法体会数学,感受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动手机会。课堂原本就属于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应该是辅助角色,而不是主导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课本里可能会出现一些动手操作的题目,然而老师们却往往将这些题忽略掉。这样就往往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实践操作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合理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我们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的时候,老师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这个数学题中,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这样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印象也会非常深刻,也会督促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动手能力。这是一件一举三得的事情,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四、建立多样的评价标准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今天的错误不代表学生学习的失败,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都是的价值的,教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表扬,同时提醒学生戒骄戒躁,在对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提供帮助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给出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这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五、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各种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活动《打电话》一课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暑假期间,学校要举行歌咏比赛需要尽快通知到合唱队的15名同学,怎么办?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通知完这15人要几分钟?你能帮老师设计一个方案吗?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中的方案,并从所有方案中寻找规律,并将找到的规律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育是初中、高中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的重要阶段。在生活当中,数学学习的内容可能不重要,但是值得保留的是数学教会的思考方式。只有通过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学周刊,2019(25):32.
[2]闫静波.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讨[J].黑龙江科学,2017,8(23):140-141.
[3]郑超超.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