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开发学生的能力,更有助于知识学习与提高,让问题带给学生兴趣,让学生从问题中得到知识的拓展。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创建情境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作为老师,都深知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它的重要就在于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有逻辑地改进知识,补充营养,找出学习中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学中老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让语文课动起来
语文课是欢快、有趣味的课程,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那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如果一副威严的神态面对学生,那学生定会专心致志地去听课,怎敢放飞心思去想自己所想呢?敢提问题吗?不知道哪个问题老师喜欢听,那个问题老师不喜欢听,长期以来,学生有问题不敢问,不仅扼杀了他们勤学好问的好习惯,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是学生的好助手,那老师在教学中就应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宽厚的胸怀去容纳每一个幼稚的问题,鼓励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学生无后顾之忧时,必然能营造平等的、和谐的、欢快的课堂气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老师欢快的教学中,不仅自主学习了知识,又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培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师生互动会自然的扩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建生动有趣的情境
教学中要创建有趣的环境,让学生有问题要问。语文教学中,可结合生动的课堂来创设不同的问题,例如,小说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小说的主题,这一点十分重要。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先让学生读书,找出两处环境描写,并读懂是在什么情况下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随着我提出的问题仔细读了文章,不仅找到了答案,通过读文章,学生们还得知两处环境对比对刻画人物、小说中心起了关键作用,并找出了小说中描写了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这些问题学生提出后,我请同学们讨论回答了问题,学生们情绪高涨,讨论激烈,已经完全进入角色,我再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找出多个问题,学生们并能结合小说中心,把握了多种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了狡猾、见钱眼开、六亲不认的菲利普夫妇的形象,这样的课堂让师生愉快地度过了,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有很大的收获,更能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学们为于勒年轻时的过错而悲,为眼前的亲兄弟都躲避他而怜,更为那个没有亲情的社会而恨。因此,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摇篮。
二、培养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美国学者布鲁巴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勤学好问的兴趣。
1、培养学生提问题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兴趣是人学习、创造的动力,兴趣能发挥人的潜能。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相应的问题,也许是老师没讲清楚的问题,也许是老师没考虑到的问题,如果能合理点拨,给以鼓励,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体会,对探讨中心问题有极大地帮助。因此,培养学生学好语文,关键看能否把学生引入正题,使学生有强烈得好奇心、进取心,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有问题可问。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多读、多写,勤思考、多提问,学习起来才轻松愉快,有滋有味。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
2、培养知识的灵活运用
语文教学除去与材料有关的知识外,还有更多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例如《乡愁》,教学中我先讲了时代背景,让同学从学过的文章中、从看过的影片中、从老师家长的谈话中体会到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那些游子们思乡念家的心绪,再让同学们从《乡愁》一诗中体味诗的蕴含,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读过几遍后,他们悟出了诗的主旨,从“这头”、“那头”、“里头”、“外头”体味到了游子的思国念家的赤子之心。学生们掌握了长短句的写法、诗的节奏,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途径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往往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能解答很好,却不懂得自己多动脑、多思考,提出更加有价值的问题,当老师问:“还有问题吗?”他们又无问题可问。其实这种惰性心里只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仅有的知识范围内,近几年的中考题增加了多种答案的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能把知识学活,并学会合理解答,这样老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启发、多引导,多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和途径。
1、问题从思考中获得
老师在授课中,不单一是引导者,还是监督员,在所把握的重点知识中,还应有效地提出合理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相应的问题,并大胆地提出来,在师生的共同解答下,找出合理的答案。人们常说:创造是在提问中产生的,又在不断提出中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去创造,多思考、多动脑,以收到最佳效果。如《范进中举》一文,在授课中老师提出问题,找出范进中举前后对胡屠户称呼的变化,同学们找出后,发现范进中举前后变化很大,也知道了范进因地位的升高,身价在升高,称呼也随之而变。同学们随即又找出了胡屠户前后变化也很大,称胡屠户为势力眼,再往深里挖一点,造成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周围人们的变化,不就是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之深吗?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小说的内容,还懂得了矛盾的中心,文章的主旨。这都是学生们在学习中创造的新问题,发现的新观点,他们挖掘了自己的思维,开启了思想的闸门。
2、问题来自现实生活
语文不仅是一门知识学科,还是一门艺术。它来自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壮大。我们学习的小说、散文、诗歌都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它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有的加入了一些夸张、修饰,有的就是天然材料,是现实生活的影子。如杨绛的《老王》一文,把老王一个勤劳善良、关心他人的百姓形象搬上了舞台,同学们读后,不用老师多提问题,学生就能把身边与老王相似的好人形象一一说出来,既教会了学生知识,又教会了学生做人。因此,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来源于实际。而且学生从小问题中洞察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3、问题从知识学习中得到拓展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上有节奏美、语言美。老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使学生懂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例如《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老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美和力量美,使学生对知识的体味得到拓展。
4、让学生问题中找到自我
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并不代表他语文学得好,那要看他在问题中怎样解答,答案与问题含义是否相符。如“阅读”就是一门难题,许多同学都很发怵,平时觉得语文基础不错,可解答后分值不高,这说明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很差,还不能掌握阅读的技巧。由此,平时学习中,学生要多提几个问题,多动脑思考问题的含义,从问题中找出自我差距,问题问多了,知识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滚进你的思维中,时间久了,多古怪的问题也会在你面前低头的,学生在问题中也找到了自我。
总之,语文课就应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挥,遨游知识的海洋,只有多提问题,才能找出自己知识的漏洞,补充知识的缺憾。让语文课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这是学好语文的法宝,也是联结其它学科的纽带,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壮大吧!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创建情境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作为老师,都深知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它的重要就在于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有逻辑地改进知识,补充营养,找出学习中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学中老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让语文课动起来
语文课是欢快、有趣味的课程,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那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如果一副威严的神态面对学生,那学生定会专心致志地去听课,怎敢放飞心思去想自己所想呢?敢提问题吗?不知道哪个问题老师喜欢听,那个问题老师不喜欢听,长期以来,学生有问题不敢问,不仅扼杀了他们勤学好问的好习惯,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是学生的好助手,那老师在教学中就应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宽厚的胸怀去容纳每一个幼稚的问题,鼓励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学生无后顾之忧时,必然能营造平等的、和谐的、欢快的课堂气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老师欢快的教学中,不仅自主学习了知识,又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培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师生互动会自然的扩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建生动有趣的情境
教学中要创建有趣的环境,让学生有问题要问。语文教学中,可结合生动的课堂来创设不同的问题,例如,小说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小说的主题,这一点十分重要。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先让学生读书,找出两处环境描写,并读懂是在什么情况下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随着我提出的问题仔细读了文章,不仅找到了答案,通过读文章,学生们还得知两处环境对比对刻画人物、小说中心起了关键作用,并找出了小说中描写了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这些问题学生提出后,我请同学们讨论回答了问题,学生们情绪高涨,讨论激烈,已经完全进入角色,我再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找出多个问题,学生们并能结合小说中心,把握了多种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了狡猾、见钱眼开、六亲不认的菲利普夫妇的形象,这样的课堂让师生愉快地度过了,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有很大的收获,更能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学们为于勒年轻时的过错而悲,为眼前的亲兄弟都躲避他而怜,更为那个没有亲情的社会而恨。因此,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摇篮。
二、培养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美国学者布鲁巴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勤学好问的兴趣。
1、培养学生提问题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兴趣是人学习、创造的动力,兴趣能发挥人的潜能。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相应的问题,也许是老师没讲清楚的问题,也许是老师没考虑到的问题,如果能合理点拨,给以鼓励,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体会,对探讨中心问题有极大地帮助。因此,培养学生学好语文,关键看能否把学生引入正题,使学生有强烈得好奇心、进取心,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有问题可问。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多读、多写,勤思考、多提问,学习起来才轻松愉快,有滋有味。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
2、培养知识的灵活运用
语文教学除去与材料有关的知识外,还有更多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例如《乡愁》,教学中我先讲了时代背景,让同学从学过的文章中、从看过的影片中、从老师家长的谈话中体会到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那些游子们思乡念家的心绪,再让同学们从《乡愁》一诗中体味诗的蕴含,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读过几遍后,他们悟出了诗的主旨,从“这头”、“那头”、“里头”、“外头”体味到了游子的思国念家的赤子之心。学生们掌握了长短句的写法、诗的节奏,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途径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往往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能解答很好,却不懂得自己多动脑、多思考,提出更加有价值的问题,当老师问:“还有问题吗?”他们又无问题可问。其实这种惰性心里只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仅有的知识范围内,近几年的中考题增加了多种答案的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能把知识学活,并学会合理解答,这样老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启发、多引导,多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和途径。
1、问题从思考中获得
老师在授课中,不单一是引导者,还是监督员,在所把握的重点知识中,还应有效地提出合理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相应的问题,并大胆地提出来,在师生的共同解答下,找出合理的答案。人们常说:创造是在提问中产生的,又在不断提出中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去创造,多思考、多动脑,以收到最佳效果。如《范进中举》一文,在授课中老师提出问题,找出范进中举前后对胡屠户称呼的变化,同学们找出后,发现范进中举前后变化很大,也知道了范进因地位的升高,身价在升高,称呼也随之而变。同学们随即又找出了胡屠户前后变化也很大,称胡屠户为势力眼,再往深里挖一点,造成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周围人们的变化,不就是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之深吗?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小说的内容,还懂得了矛盾的中心,文章的主旨。这都是学生们在学习中创造的新问题,发现的新观点,他们挖掘了自己的思维,开启了思想的闸门。
2、问题来自现实生活
语文不仅是一门知识学科,还是一门艺术。它来自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壮大。我们学习的小说、散文、诗歌都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它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有的加入了一些夸张、修饰,有的就是天然材料,是现实生活的影子。如杨绛的《老王》一文,把老王一个勤劳善良、关心他人的百姓形象搬上了舞台,同学们读后,不用老师多提问题,学生就能把身边与老王相似的好人形象一一说出来,既教会了学生知识,又教会了学生做人。因此,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来源于实际。而且学生从小问题中洞察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3、问题从知识学习中得到拓展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上有节奏美、语言美。老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使学生懂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例如《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老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美和力量美,使学生对知识的体味得到拓展。
4、让学生问题中找到自我
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并不代表他语文学得好,那要看他在问题中怎样解答,答案与问题含义是否相符。如“阅读”就是一门难题,许多同学都很发怵,平时觉得语文基础不错,可解答后分值不高,这说明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很差,还不能掌握阅读的技巧。由此,平时学习中,学生要多提几个问题,多动脑思考问题的含义,从问题中找出自我差距,问题问多了,知识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滚进你的思维中,时间久了,多古怪的问题也会在你面前低头的,学生在问题中也找到了自我。
总之,语文课就应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挥,遨游知识的海洋,只有多提问题,才能找出自己知识的漏洞,补充知识的缺憾。让语文课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这是学好语文的法宝,也是联结其它学科的纽带,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壮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