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开发学生的能力,更有助于知识学习与提高,让问题带给学生兴趣,让学生从问题中得到知识的拓展。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创建情境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作为老师,都深知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它的重要就在于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有逻辑地改进知识,补充营养,找出学习中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学中老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让语文课动起来
  语文课是欢快、有趣味的课程,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那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如果一副威严的神态面对学生,那学生定会专心致志地去听课,怎敢放飞心思去想自己所想呢?敢提问题吗?不知道哪个问题老师喜欢听,那个问题老师不喜欢听,长期以来,学生有问题不敢问,不仅扼杀了他们勤学好问的好习惯,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是学生的好助手,那老师在教学中就应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宽厚的胸怀去容纳每一个幼稚的问题,鼓励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学生无后顾之忧时,必然能营造平等的、和谐的、欢快的课堂气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老师欢快的教学中,不仅自主学习了知识,又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培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师生互动会自然的扩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建生动有趣的情境
  教学中要创建有趣的环境,让学生有问题要问。语文教学中,可结合生动的课堂来创设不同的问题,例如,小说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小说的主题,这一点十分重要。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先让学生读书,找出两处环境描写,并读懂是在什么情况下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随着我提出的问题仔细读了文章,不仅找到了答案,通过读文章,学生们还得知两处环境对比对刻画人物、小说中心起了关键作用,并找出了小说中描写了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这些问题学生提出后,我请同学们讨论回答了问题,学生们情绪高涨,讨论激烈,已经完全进入角色,我再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找出多个问题,学生们并能结合小说中心,把握了多种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了狡猾、见钱眼开、六亲不认的菲利普夫妇的形象,这样的课堂让师生愉快地度过了,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有很大的收获,更能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学们为于勒年轻时的过错而悲,为眼前的亲兄弟都躲避他而怜,更为那个没有亲情的社会而恨。因此,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摇篮。
  二、培养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美国学者布鲁巴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勤学好问的兴趣。
  1、培养学生提问题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兴趣是人学习、创造的动力,兴趣能发挥人的潜能。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相应的问题,也许是老师没讲清楚的问题,也许是老师没考虑到的问题,如果能合理点拨,给以鼓励,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体会,对探讨中心问题有极大地帮助。因此,培养学生学好语文,关键看能否把学生引入正题,使学生有强烈得好奇心、进取心,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有问题可问。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多读、多写,勤思考、多提问,学习起来才轻松愉快,有滋有味。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
  2、培养知识的灵活运用
  语文教学除去与材料有关的知识外,还有更多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例如《乡愁》,教学中我先讲了时代背景,让同学从学过的文章中、从看过的影片中、从老师家长的谈话中体会到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那些游子们思乡念家的心绪,再让同学们从《乡愁》一诗中体味诗的蕴含,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读过几遍后,他们悟出了诗的主旨,从“这头”、“那头”、“里头”、“外头”体味到了游子的思国念家的赤子之心。学生们掌握了长短句的写法、诗的节奏,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途径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往往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能解答很好,却不懂得自己多动脑、多思考,提出更加有价值的问题,当老师问:“还有问题吗?”他们又无问题可问。其实这种惰性心里只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仅有的知识范围内,近几年的中考题增加了多种答案的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能把知识学活,并学会合理解答,这样老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启发、多引导,多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和途径。
  1、问题从思考中获得
  老师在授课中,不单一是引导者,还是监督员,在所把握的重点知识中,还应有效地提出合理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相应的问题,并大胆地提出来,在师生的共同解答下,找出合理的答案。人们常说:创造是在提问中产生的,又在不断提出中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去创造,多思考、多动脑,以收到最佳效果。如《范进中举》一文,在授课中老师提出问题,找出范进中举前后对胡屠户称呼的变化,同学们找出后,发现范进中举前后变化很大,也知道了范进因地位的升高,身价在升高,称呼也随之而变。同学们随即又找出了胡屠户前后变化也很大,称胡屠户为势力眼,再往深里挖一点,造成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周围人们的变化,不就是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之深吗?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小说的内容,还懂得了矛盾的中心,文章的主旨。这都是学生们在学习中创造的新问题,发现的新观点,他们挖掘了自己的思维,开启了思想的闸门。
  2、问题来自现实生活
  语文不仅是一门知识学科,还是一门艺术。它来自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壮大。我们学习的小说、散文、诗歌都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它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有的加入了一些夸张、修饰,有的就是天然材料,是现实生活的影子。如杨绛的《老王》一文,把老王一个勤劳善良、关心他人的百姓形象搬上了舞台,同学们读后,不用老师多提问题,学生就能把身边与老王相似的好人形象一一说出来,既教会了学生知识,又教会了学生做人。因此,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来源于实际。而且学生从小问题中洞察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3、问题从知识学习中得到拓展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上有节奏美、语言美。老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使学生懂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例如《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老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美和力量美,使学生对知识的体味得到拓展。
  4、让学生问题中找到自我
  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并不代表他语文学得好,那要看他在问题中怎样解答,答案与问题含义是否相符。如“阅读”就是一门难题,许多同学都很发怵,平时觉得语文基础不错,可解答后分值不高,这说明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很差,还不能掌握阅读的技巧。由此,平时学习中,学生要多提几个问题,多动脑思考问题的含义,从问题中找出自我差距,问题问多了,知识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滚进你的思维中,时间久了,多古怪的问题也会在你面前低头的,学生在问题中也找到了自我。
  总之,语文课就应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挥,遨游知识的海洋,只有多提问题,才能找出自己知识的漏洞,补充知识的缺憾。让语文课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这是学好语文的法宝,也是联结其它学科的纽带,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壮大吧!
其他文献
这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一直为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如何推进新课改,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良好学习习惯也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潜心研究和热烈讨论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个比较令人费心的事情,学生的英语学习普遍不理想,甚至有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到了高中后则成绩平平,其原因不仅在于自身放松了要求,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不够,特别是缺乏自学能力,比较良好的学习习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在政治课上构建活动课,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代最新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不过在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从这个
期刊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将课程标准落到实处。本文从有效物理教学的特点入手,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打造出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物理,课堂,高效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教育界迎来了大范围的教育理念革新和对新课程改革相关内容的探讨。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新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稳妥推进和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狠抓落实”为原则,认真推广新课改的好经验、新做法,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抓实课堂教学,指导好课外阅读,构建和谐、平等、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基。以下是我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阅读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往往被应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为联系教师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但实践中有的教师对课堂“提问”教学不在意或不在乎,从而大量采用“地毯式轰炸”、“全方位出击”、“高密度教学”,这迫
期刊
“简约”是指简略、节俭,把它运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在简单中蕴含丰富,除去臃肿的堆积、冗沉繁琐的多余,用简单的概念、原理、概括众多的事实,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给学生一种明了、凝练、深刻的感觉,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序性、艺术性、有效性。  理想的简约课堂要做到: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合适、可操作。课堂结构,清晰、明快、合理、整体感强。学习素材,经济、有趣、高效、少而精炼。时间控制,匀称、舒缓、紧张、恰
期刊
摘要: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有模块规定或建议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有162个,对其统计和分析可知,探究学习方式主要有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交流、查阅资料探究,其中实验探究、调查探究等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他们既有不同又相互融合。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性是化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何有效上好实验探究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在设计实验探究课时要考虑知识点的探究
期刊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灵活的运用数学语言在以说促思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长期的训练,能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
期刊
课堂教学效率是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在量上表现为数学课堂内实际的教学时间与有效的教学时间之比.在质上表现为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数学策略的优化、数学思维的训练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观需要强调课堂效率的全面性、合理性与发展性,下面结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
期刊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我赞同这种观点,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关键。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探索。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