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中的教学呆板化,更加契合现代化的教育需要,小学生正处于心智的启蒙时期,此时的基础累积对于后续的知识铺陈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学数学应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导入生活化情境,以生活经典案例出发,通俗易懂的渗透数学的真知灼见,打消学生的数学陌生感,生活化与小学数学的有机融合,可迁移数学内容到实际利用中,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的固化思维形成,延伸同类知识点获得宏观的认知,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目标完成。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背景 小学数学 教学 生活化
小学数学做为一门基础的科学,其有效的知识传输是打开小学生认知生活的一扇大门。教师以生活为基点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世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热情,在数学的海洋里寻找到有助于优化生活的真知灼见,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启蒙,生活常识是一把最直观的钥匙。由生活走进数学,将数学回归生活,鼓励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都能数学眼光的去看待、去处理,以数学的角度建立健全的品质,提高数学的教育质量。
一、参与互动实践
生活化导入与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利用逐渐以良性的循环,填充数学教材的空白,新课改赋予了教师极大的课堂自主权,教师大可不必在教学中墨守陈规的按照流程授课,剔除掉教材中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格格不入的部分,替换成学生熟知的场景,根据当地的特色与情况,使得数学问题更有利用价值,以通俗易懂的內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化探究的欲望。比如: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从生活事例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车吗?有一位小同学对车可感兴趣呢!瞧,他正在路口,想统计一个路口15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可是他数来数去分不出各种车辆的数量,你们会帮助他吗?小同学:愿意!教师:“好,今天我们就去收集数据,数据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应用哪些方法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呢?” 然后就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到学校近郊的路口上观察来住的车辆的数据。边组织学生研究收集数据的方式边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据的收集、整理也来自生活中,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联系生活的实际,进行学习回忆生活经历与经验,带着好奇心主动探索,使学生有物可寻,有话可说,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程学习。
二、激发课堂兴趣
“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兴趣是自主能力发挥的导火索,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空乏无趣的环境中,学生消极的应付学习,难以在枯燥的知识中形成信心与满足,当生活化元素导入,激发了学生最原始的欲望,在好奇心的牵引下,学生兴致盎然参与课堂互动。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学生经常会去超市购物的这一生活实际,用多媒体出示到超市购物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问:“我们到超市去买东西需要用什么?”这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人民币”。这时我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并说:“我们买东西就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了虚拟的现实生活中去了。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营造情境意境
课本中的数学知识比较空洞、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的获得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是两者最佳的融合,它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例如教学 “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时,实验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课件时用学生喜爱的动画主角“史迪仔”,让它带领孩子们进行智力闯关。每一关都安排不同题型的加减练习,直到找到打开宝库的金钥匙。这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使陌生枯燥的知识熟悉化、生动化,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从而赋予知识以鲜活的生命,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
四、填充个性元素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受,教师应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例如教学 “重复”一课时,实验教师替换教材中的数学材料和信息,以当下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郎》中的人物为主角,让他们参加动物王国的运动会。孩子们看到自己喜爱的动画人物,纷纷举手为小动物们填报参加比赛的运动项目。这时,教师巧妙地提出了“重复”的问题,并利用课件显示某个动物重复参加的比赛项目,把陌生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知知识的本来面目和现实生活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完善,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五、发现数学踪迹
数学教材中儿童化的内容、儿童化的语言,更容易和生活联系起来。因为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踪迹。教学时,教育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的影子,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的,就主动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就在以后的数学课上继续学习。如,在正值小麦收割的季节,在估计大概收了多少斤小麦的时候,就有数学知识的应用。首先要把小麦晒干,比如一袋麦子重量是90斤,一共收了50袋麦子,那么麦子的总重就是4500斤,这就大约估计出了今年家里一共收获了多少斤麦子。学生由此可以发现,仅小麦一项就用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生活中数学的影子还真多呀!
六、结束语
总之,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数学学习生活化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4-6.
[2]范恒云.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新课程(小学),2014(4):1-1.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背景 小学数学 教学 生活化
小学数学做为一门基础的科学,其有效的知识传输是打开小学生认知生活的一扇大门。教师以生活为基点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世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热情,在数学的海洋里寻找到有助于优化生活的真知灼见,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启蒙,生活常识是一把最直观的钥匙。由生活走进数学,将数学回归生活,鼓励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都能数学眼光的去看待、去处理,以数学的角度建立健全的品质,提高数学的教育质量。
一、参与互动实践
生活化导入与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利用逐渐以良性的循环,填充数学教材的空白,新课改赋予了教师极大的课堂自主权,教师大可不必在教学中墨守陈规的按照流程授课,剔除掉教材中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格格不入的部分,替换成学生熟知的场景,根据当地的特色与情况,使得数学问题更有利用价值,以通俗易懂的內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化探究的欲望。比如: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从生活事例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车吗?有一位小同学对车可感兴趣呢!瞧,他正在路口,想统计一个路口15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可是他数来数去分不出各种车辆的数量,你们会帮助他吗?小同学:愿意!教师:“好,今天我们就去收集数据,数据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应用哪些方法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呢?” 然后就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到学校近郊的路口上观察来住的车辆的数据。边组织学生研究收集数据的方式边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据的收集、整理也来自生活中,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联系生活的实际,进行学习回忆生活经历与经验,带着好奇心主动探索,使学生有物可寻,有话可说,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程学习。
二、激发课堂兴趣
“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兴趣是自主能力发挥的导火索,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空乏无趣的环境中,学生消极的应付学习,难以在枯燥的知识中形成信心与满足,当生活化元素导入,激发了学生最原始的欲望,在好奇心的牵引下,学生兴致盎然参与课堂互动。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学生经常会去超市购物的这一生活实际,用多媒体出示到超市购物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问:“我们到超市去买东西需要用什么?”这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人民币”。这时我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并说:“我们买东西就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了虚拟的现实生活中去了。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营造情境意境
课本中的数学知识比较空洞、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的获得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是两者最佳的融合,它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例如教学 “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时,实验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课件时用学生喜爱的动画主角“史迪仔”,让它带领孩子们进行智力闯关。每一关都安排不同题型的加减练习,直到找到打开宝库的金钥匙。这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使陌生枯燥的知识熟悉化、生动化,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从而赋予知识以鲜活的生命,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
四、填充个性元素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受,教师应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例如教学 “重复”一课时,实验教师替换教材中的数学材料和信息,以当下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郎》中的人物为主角,让他们参加动物王国的运动会。孩子们看到自己喜爱的动画人物,纷纷举手为小动物们填报参加比赛的运动项目。这时,教师巧妙地提出了“重复”的问题,并利用课件显示某个动物重复参加的比赛项目,把陌生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知知识的本来面目和现实生活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完善,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五、发现数学踪迹
数学教材中儿童化的内容、儿童化的语言,更容易和生活联系起来。因为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踪迹。教学时,教育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的影子,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的,就主动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就在以后的数学课上继续学习。如,在正值小麦收割的季节,在估计大概收了多少斤小麦的时候,就有数学知识的应用。首先要把小麦晒干,比如一袋麦子重量是90斤,一共收了50袋麦子,那么麦子的总重就是4500斤,这就大约估计出了今年家里一共收获了多少斤麦子。学生由此可以发现,仅小麦一项就用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生活中数学的影子还真多呀!
六、结束语
总之,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数学学习生活化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4-6.
[2]范恒云.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新课程(小学),201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