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户外区域活动目前在幼儿园中普遍的开展,本文将从活动的场地规划、内容选择、材料投放、观察指导四方面入手,以小班幼儿户外区域活动为例,浅谈户外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活动
一、以场地规划为区域活动创设首要切入点
(一)因地制宜
户外运动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要保证单位空间中幼儿的密度不能过高。其次,幼儿园可以依托自身的地理条件为幼儿提供运动的场地,不必过多去追求幼儿户外活动的空间布局的标准化。一方面,特别关注在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场地规划中不可以统一化、定格化要求进行区域划分及环境打造;另一方面,从小处来看,幼儿园中的斜坡可以是幼儿练习骑行的区域,山坡、泥坑等障碍更是诱发幼儿运动兴趣的绝佳场地,即充分发挥地理位置带来的特有优势。由于每个幼儿园的条件不一,在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创设时,不可盲目照搬,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
(二)区域功能
受器材、环境、幼儿动作发展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各区域的功能应该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侧重点的,是能够适应幼儿不同需要的。所有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均应形成整体性规划,以关注幼儿各个方面的动作发展指向为活动创设重要目标,从而进行适宜性的划分。以我园为例,场地规划中根据不同动作发展指向和场地特性,分别设置投掷区、钻爬取、跨跳区、平衡器、骑行区、球类运动区、综合挑战区。
二、以内容选择为区域活动开展基本立足点
(一)基于动作发展
在幼儿阶段,幼儿动作的发展目标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为主。盲目追求专业的、技巧性的动作训练,对幼儿的发展而言,不仅目光短浅且对幼儿有害。在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活动中,不应该盲目地同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在动作发展练习时不把超越横向园所作为目的,而是应该把顺应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目标。
(二)满足幼儿兴趣
将幼儿兴趣作为活动来源,能激发幼儿在运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因其兴趣关注点不同,其可以选择的内容视角也会有所不同。以小班幼儿为例,他们喜欢模仿并对各种故事情境的创设尤为感兴趣。例如,在以圈为重点材料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让幼儿带着圈圈朋友去“散散步”;把自己变成一只小蜗牛,想办法背起自己的“壳”回家去;把玩圈的场地变成趣味走秀的舞台,小小的圈圈既可以是“项链”,也可以是超大的“耳环”……
(三)运用园所资源
文中的园所资源是指一切可被幼儿、教师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力和信息资源。从资源性质具体可以划分为包括各类运动器械、场地及地域特色所持有的各种自然物资源等物质资源和包括儿童已有经验、师资资源、家长职业资源及文化资源等在内的非物质资源。
(四)结合天气变化
幼儿的活动内容的选择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以冬夏两季为例,冬季幼儿的活动应该保障一定的活动量,由于户外的气温较低带来的衣着和关节活动的不便,使冬季的动作练习可多以大肌肉的练习为主。夏季则要注意幼儿的运动量不要过大,所以可以增加小肌肉动作练习的比重。
三、以材料投放为区域活动推进重要关注点
(一)丰富性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的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依赖于丰富的环境和材料。幼儿周围的环境和材料越丰富,孩子得到的经验就越多。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活动中环境和材料的丰富和有效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需要。
(二)层次性
教师在投入器械使用时不能只关注直观所看到的材料特性,而是要挖掘在直观背后所能巧妙呈现的方式。更要注意投放的方式,考虑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是否能让材料“活”起来。以圈的高度、宽度为例,大可借助长条椅、绳子等一系列材料,以提供不同层次的跳的环境(如点跳、跨跳、并腿跳等),和圈共同完成关于幼儿“跨跳区”的创设。
(三)趣味性
开放性的材料的投放和其使用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趣味性,继续以玩圈为例,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材料,圈可以延伸出很多玩法。第一,利用圈可以滚动的特点,幼儿可以挖掘出它和球类的类似玩法,依赖手腕的控制和调整方向,幼儿可以像滚球一样将球滚进门中。第二,将圈和桌子椅子结合起来,利用桌椅地面的高度差来设计圈翻越和钻爬的游戏关卡,在爬过桌椅、钻爬过圈、跨过腾空的圈的过程中,孩子每次都可以有不一样的难度的挑战。第三,玩圈还可以一转面貌变成套圈的游戏。一根长竹竿,让圈在竹竿的一段滑动起来,孩子只要轻轻地蹲下,圈就能緩缓地套在孩子的身上,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不光可以得到身体的锻炼,也能对于滑动、重力和角度这些物理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此我们发现,游戏中幼儿的兴趣不光受到对材料本身的开放性特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游戏玩法的影响。
四、以教师观察指导为区域活动深入必要转折点
(一)连续性观察
幼儿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幼儿运动发展,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更是一个长期的、大跨度的变化过程,因此,仅仅少次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户外运动区域活动极易受到天气、温度、饱食度、情绪、时间、身体健康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教师进行观察指导时,不光需要当时当地地进行判断,也要对于幼儿发展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以确保观察指导的准度和效度。
(二)支架式指导
教师的支架式指导不光要能让幼儿“一物多玩”,也需要去关注和围绕某一具体的方面发展,尝试为幼儿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框架。
以带着圈圈出去玩的游戏作例:第一阶段,幼儿可以通过单独或者合作的方式将圈套在脚腕上进行走、跑、跳跃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游戏。一方面是对幼儿的下肢力量和控制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幼儿与同伴社会性交往的机会和空间也得到了满足和发展。第二阶段,鼓励幼儿如果不用四肢,身体其他部位是否能带着圈进行移动呢?孩子们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有的用脑袋顶着、有的用肩膀托着、有的用脖子夹着……甚至后来幼儿自主创设了小乌龟的角色形象,让小乌龟背着自己的壳爬出去玩。第三阶段,鼓励幼儿与同伴再次合作,进一步挖掘圈的多种玩法。随着游戏层次的不断丰富,玩圈的游戏也不断帮助孩子接触到新的游戏内容,孩子需要更加精细的动作控制,更加积极地认知参与和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孩子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活动
一、以场地规划为区域活动创设首要切入点
(一)因地制宜
户外运动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要保证单位空间中幼儿的密度不能过高。其次,幼儿园可以依托自身的地理条件为幼儿提供运动的场地,不必过多去追求幼儿户外活动的空间布局的标准化。一方面,特别关注在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场地规划中不可以统一化、定格化要求进行区域划分及环境打造;另一方面,从小处来看,幼儿园中的斜坡可以是幼儿练习骑行的区域,山坡、泥坑等障碍更是诱发幼儿运动兴趣的绝佳场地,即充分发挥地理位置带来的特有优势。由于每个幼儿园的条件不一,在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创设时,不可盲目照搬,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
(二)区域功能
受器材、环境、幼儿动作发展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各区域的功能应该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侧重点的,是能够适应幼儿不同需要的。所有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均应形成整体性规划,以关注幼儿各个方面的动作发展指向为活动创设重要目标,从而进行适宜性的划分。以我园为例,场地规划中根据不同动作发展指向和场地特性,分别设置投掷区、钻爬取、跨跳区、平衡器、骑行区、球类运动区、综合挑战区。
二、以内容选择为区域活动开展基本立足点
(一)基于动作发展
在幼儿阶段,幼儿动作的发展目标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为主。盲目追求专业的、技巧性的动作训练,对幼儿的发展而言,不仅目光短浅且对幼儿有害。在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活动中,不应该盲目地同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在动作发展练习时不把超越横向园所作为目的,而是应该把顺应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目标。
(二)满足幼儿兴趣
将幼儿兴趣作为活动来源,能激发幼儿在运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因其兴趣关注点不同,其可以选择的内容视角也会有所不同。以小班幼儿为例,他们喜欢模仿并对各种故事情境的创设尤为感兴趣。例如,在以圈为重点材料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让幼儿带着圈圈朋友去“散散步”;把自己变成一只小蜗牛,想办法背起自己的“壳”回家去;把玩圈的场地变成趣味走秀的舞台,小小的圈圈既可以是“项链”,也可以是超大的“耳环”……
(三)运用园所资源
文中的园所资源是指一切可被幼儿、教师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力和信息资源。从资源性质具体可以划分为包括各类运动器械、场地及地域特色所持有的各种自然物资源等物质资源和包括儿童已有经验、师资资源、家长职业资源及文化资源等在内的非物质资源。
(四)结合天气变化
幼儿的活动内容的选择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以冬夏两季为例,冬季幼儿的活动应该保障一定的活动量,由于户外的气温较低带来的衣着和关节活动的不便,使冬季的动作练习可多以大肌肉的练习为主。夏季则要注意幼儿的运动量不要过大,所以可以增加小肌肉动作练习的比重。
三、以材料投放为区域活动推进重要关注点
(一)丰富性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的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依赖于丰富的环境和材料。幼儿周围的环境和材料越丰富,孩子得到的经验就越多。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活动中环境和材料的丰富和有效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需要。
(二)层次性
教师在投入器械使用时不能只关注直观所看到的材料特性,而是要挖掘在直观背后所能巧妙呈现的方式。更要注意投放的方式,考虑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是否能让材料“活”起来。以圈的高度、宽度为例,大可借助长条椅、绳子等一系列材料,以提供不同层次的跳的环境(如点跳、跨跳、并腿跳等),和圈共同完成关于幼儿“跨跳区”的创设。
(三)趣味性
开放性的材料的投放和其使用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趣味性,继续以玩圈为例,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材料,圈可以延伸出很多玩法。第一,利用圈可以滚动的特点,幼儿可以挖掘出它和球类的类似玩法,依赖手腕的控制和调整方向,幼儿可以像滚球一样将球滚进门中。第二,将圈和桌子椅子结合起来,利用桌椅地面的高度差来设计圈翻越和钻爬的游戏关卡,在爬过桌椅、钻爬过圈、跨过腾空的圈的过程中,孩子每次都可以有不一样的难度的挑战。第三,玩圈还可以一转面貌变成套圈的游戏。一根长竹竿,让圈在竹竿的一段滑动起来,孩子只要轻轻地蹲下,圈就能緩缓地套在孩子的身上,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不光可以得到身体的锻炼,也能对于滑动、重力和角度这些物理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此我们发现,游戏中幼儿的兴趣不光受到对材料本身的开放性特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游戏玩法的影响。
四、以教师观察指导为区域活动深入必要转折点
(一)连续性观察
幼儿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幼儿运动发展,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更是一个长期的、大跨度的变化过程,因此,仅仅少次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户外运动区域活动极易受到天气、温度、饱食度、情绪、时间、身体健康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教师进行观察指导时,不光需要当时当地地进行判断,也要对于幼儿发展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以确保观察指导的准度和效度。
(二)支架式指导
教师的支架式指导不光要能让幼儿“一物多玩”,也需要去关注和围绕某一具体的方面发展,尝试为幼儿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框架。
以带着圈圈出去玩的游戏作例:第一阶段,幼儿可以通过单独或者合作的方式将圈套在脚腕上进行走、跑、跳跃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游戏。一方面是对幼儿的下肢力量和控制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幼儿与同伴社会性交往的机会和空间也得到了满足和发展。第二阶段,鼓励幼儿如果不用四肢,身体其他部位是否能带着圈进行移动呢?孩子们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有的用脑袋顶着、有的用肩膀托着、有的用脖子夹着……甚至后来幼儿自主创设了小乌龟的角色形象,让小乌龟背着自己的壳爬出去玩。第三阶段,鼓励幼儿与同伴再次合作,进一步挖掘圈的多种玩法。随着游戏层次的不断丰富,玩圈的游戏也不断帮助孩子接触到新的游戏内容,孩子需要更加精细的动作控制,更加积极地认知参与和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孩子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