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本应是广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它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身心上的双重愉悦。但对于正处在高考重压下的高中生来说,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却在慢慢地减弱。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如:在学科构成与知识难易程度方面,语文虽然是主科,但学生经过难易取舍以后,往往没有把它当作一门重要学科来对待。语文课实际上成了“放松课”,学生不愿意去钻研课文,进而回答问题、探究问题的主动性都不高;再加之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原本对语文仅有的一点点学习热情也被灌灭了。于是乎,在语文课上不断地出现做其他学科作业的同学、讲小话的同学、闲极无聊睡大觉的同学。以上种种现象,可以说存在已久了。这个学期,我校积极开展了新课改教学活动,单就我们语文这门学科,我觉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步了很多,学习语文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了。
这两个月来,学生的变化很大,我总结出了以下四点:
一、学习的成就感加深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篮球架效应”。顾名思义,篮球架的高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果篮球架的高度过高,那么谁也别想把球投进篮圈,这项运动也就没有人玩了;如果篮球架的高度过低,随便谁投篮都可以“百发百中”,那么大家也觉得没啥意思。正是由于现在这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才使得篮球这个项目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我们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题型的难易程度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顺利完成任务后的成功体验。这样,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苦差事了。
经过校领导与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以《导学案》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学案的题型有难有易,迎合了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使其体会到完成任务后的一种成就感。
二、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了
目标教学法,从传统的教学沿用至今,还是有其合理存在的意义的。格莱恩·布兰德说过:“成功就是一个人事先树立的有价值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的变为现实的过程。”学习也是这样,没有明确的目标,就犹如夜行的航船找不到停靠的方向,只能孤独地在海面上漂泊,等待白昼的来临。传统的目标教学法,是由教师在课前将本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板书到黑板上,或出示幻灯片投影出教学的目标。如今,新课改下的《导学案》凭借更直观、更具体的形式在每堂课的课前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无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还是课后复习都可以收到更加直观的识记目标的效果。另外,课堂上还节省出了教师重复教学目标的时间。这个节省出来的时间,教师可以更加充分地指导与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文本的学习,进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的要求。
三、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课改后,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每一节课的《导学案》都给学生预留了充分讨论、研究题目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实施小组计分制,以周或月为时间段进行计分总结,得分高的小组会得到相应的表扬与奖励),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互相学习、探究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大高涨了,参与讨论与回答问题的同学也渐渐增多了。课堂上呈现出的不再是台上教师一个人的演讲,台下鸦雀无声的沉默,而是台上教师一个人的导演,台下激情饱满、跃跃欲试的学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集体荣誉感加深了
由于教学的评价标准与小组成员的得分情况紧密相关。即,完成作业的情况、课堂发言的情况、考试成绩等具体指标的优劣,以计分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们为了不给小组扣分,每个人在完成作业的程度上、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上都较新课改实施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如,课堂教学这个环节,组长组织组员认真地进行题目的探讨,只要探讨结束了,一个组的学生都会把小手举得高高,生怕老师没有叫到他发言。多的时候大半个班的同学都举起了手,无奈之下,我们只能一起来公布答案。以上是得分的例子,当然就有减分的情况。如:组内的成员在背诵、默写、作业完成情况等环节出现了问题,就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减去小组的分数。有些后进学生由于怕拖累小组的成绩,更加主动地投入了学习,想方设法让分数赶上去。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了。
总之,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学生学有所愿、学有所得,这个课改就是成功的。本人是比较支持课改的,特别是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很繁重。课改后,我们放手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如:默写交换批改,作文共同批阅),才得以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拿出时间来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与学生多多交流,关心我们的学生,增进师生情感。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其实很棒,很聪明。他们身上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在新课改的课堂上,他们能够尽情展示其睿智的观点,淋漓尽致地挥洒青春的热情,演奏自主学习快乐的乐章。
这两个月来,学生的变化很大,我总结出了以下四点:
一、学习的成就感加深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篮球架效应”。顾名思义,篮球架的高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果篮球架的高度过高,那么谁也别想把球投进篮圈,这项运动也就没有人玩了;如果篮球架的高度过低,随便谁投篮都可以“百发百中”,那么大家也觉得没啥意思。正是由于现在这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才使得篮球这个项目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我们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题型的难易程度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顺利完成任务后的成功体验。这样,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苦差事了。
经过校领导与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以《导学案》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学案的题型有难有易,迎合了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使其体会到完成任务后的一种成就感。
二、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了
目标教学法,从传统的教学沿用至今,还是有其合理存在的意义的。格莱恩·布兰德说过:“成功就是一个人事先树立的有价值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的变为现实的过程。”学习也是这样,没有明确的目标,就犹如夜行的航船找不到停靠的方向,只能孤独地在海面上漂泊,等待白昼的来临。传统的目标教学法,是由教师在课前将本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板书到黑板上,或出示幻灯片投影出教学的目标。如今,新课改下的《导学案》凭借更直观、更具体的形式在每堂课的课前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无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还是课后复习都可以收到更加直观的识记目标的效果。另外,课堂上还节省出了教师重复教学目标的时间。这个节省出来的时间,教师可以更加充分地指导与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文本的学习,进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的要求。
三、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课改后,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每一节课的《导学案》都给学生预留了充分讨论、研究题目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实施小组计分制,以周或月为时间段进行计分总结,得分高的小组会得到相应的表扬与奖励),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互相学习、探究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大高涨了,参与讨论与回答问题的同学也渐渐增多了。课堂上呈现出的不再是台上教师一个人的演讲,台下鸦雀无声的沉默,而是台上教师一个人的导演,台下激情饱满、跃跃欲试的学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集体荣誉感加深了
由于教学的评价标准与小组成员的得分情况紧密相关。即,完成作业的情况、课堂发言的情况、考试成绩等具体指标的优劣,以计分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们为了不给小组扣分,每个人在完成作业的程度上、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上都较新课改实施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如,课堂教学这个环节,组长组织组员认真地进行题目的探讨,只要探讨结束了,一个组的学生都会把小手举得高高,生怕老师没有叫到他发言。多的时候大半个班的同学都举起了手,无奈之下,我们只能一起来公布答案。以上是得分的例子,当然就有减分的情况。如:组内的成员在背诵、默写、作业完成情况等环节出现了问题,就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减去小组的分数。有些后进学生由于怕拖累小组的成绩,更加主动地投入了学习,想方设法让分数赶上去。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了。
总之,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学生学有所愿、学有所得,这个课改就是成功的。本人是比较支持课改的,特别是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很繁重。课改后,我们放手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如:默写交换批改,作文共同批阅),才得以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拿出时间来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与学生多多交流,关心我们的学生,增进师生情感。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其实很棒,很聪明。他们身上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在新课改的课堂上,他们能够尽情展示其睿智的观点,淋漓尽致地挥洒青春的热情,演奏自主学习快乐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