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修订版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标准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进一步强化语言训练习题,加强题目运用的功能,规范、准确、灵动地进行语言运用训练。一篇课文、一个主题、一组课文的课堂练习,应该有一个向心点,就像一根指挥棒,使一篇课文中或整组的每篇课文之间的练习有机、系统地融合起来。笔者近年尝试设计运用作业有目的地向课文、主题或整组进行规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回揉”语言训练,获益匪浅。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组;“回揉性”练习;实践
“揉”是擦、搓的意思,所谓“回揉”,就是巧架支点,巧设形式,回头反复搓擦,融会贯通运用的意思。“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0个字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正确运用”包含准确、规范、有序、精炼、灵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强,文化选择能力优,语言积累丰富,语感好等等。本着这一理念,为着这一目的,近两年来,笔者探索对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或单元整组在紧扣学段目标、教材语言特色、教学学情的基础上,整合优化,进行整体“回揉性”的练习。
一、指向规范表达,活用作业题,向课文灵动性“回揉”
在课文中选出优美的句子进行仿写,这样一来,课文中的语言就变成了孩子们自己的“言语”了,孩子们为自己能“捡”到这么好的句子而乐此不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选择性的学习。而且可以看到,孩子们说出的句子不仅规范了,还巧妙地变文中的语句为珍宝,灵动地、创造性地再次活化了课文中原本可能被“边缘化”的语言。不仅如此,孩子们还能结合生活、身边的事物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规范的、高水平的句子。“好舵手能使八面风。”教学是一个灵动的过程,老师一定要善于运用各种有益的方法,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吸收文本中优秀的语言加以灵活运用,久而久之,这些语言将不知不觉地被孩子们装进自己的“语言资源库”,变成孩子们自己真正的语言。
二、指向有序表达,活用经典语句,向主题深化性“回揉”
低年级孩子说话的有序性是很缺乏的,孩子们脑海中的事物是模糊的、没条理的。教学中,由于教师通过“词语示例”,“我来说、你来学”,“一看一听”,“说好开头的话”,“说好结尾的话”,“整个内容连起来说”,“把看到的、听到的合起来说一说”,一次又一次,反复回揉,由扶到放,不仅一步一步地深化了主题,而且帮助孩子理清了语言的条理,增强了说话的有序性,锤炼了语言。模仿是最好的学习,依照老师经典语句,辅导学生看图说话,深入浅出,教给了孩子方法;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联系课外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循序渐进,拓展了说写素材空间。这不失为一次有序性语言锤炼训练的美丽历程。
三、指向背诵内化,巧设填补题,向单元整组回归性“回揉”
学生仿照文本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感受,“辞以情发”,诉诸文字,既有“课”的影子,又有心灵的折射。像这样,文中既有“仿”的痕迹,又有“重组”的内容。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从最大程度上展现了形象,挖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创生了文本的再生资源。这正是语段体悟上绽放的活力显示的无穷魅力。
四、指向综合学习,丰富实践题,向单元整组拓展性“回揉”
反观我们的课堂,就教材而言,阅读设计或引导本身就单向并缺乏创意,加上教师对文本的利用率又不高,在教学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和高质量地去碰撞教材,不会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同伴对话。师生之间,问来问去,学生答来答去,问题肤浅,双方对文本本来就缺乏多元思考,深度认识,如此一来,语言积累不丰厚,思想深入不下去,整个课堂,更是少有意义的发生、智慧的积淀,长期下去,对“阅读”这件事的理解自然窄化而贫乏。
我们的新教材是按整组编排的,在一组相似课文的学习之后,也可以设计一组拓展性题目,让学生进行“拓展性地回揉”复习。
五、指向习作表达,进行作文“回揉”性训练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宽容和谦让的态度都非常欠缺,所以,学生的烦恼大多来自人际交往。整理好原因后,带上学生的作文本,将这些原因逐条出示以唤醒学生,重新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心中的委屈、愤怒、无奈等糟糕的心情,通过交流点拨,思路顿感开阔,加上细节活化,孩子们的心里话如泉涌出,娓娓道来。
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语文的语言训练变活了,语文教学获得了新生,这样的做法赋予语文鲜活的生命。
如果可以,我建议在配套课堂作业中能构建一些体现学段目标、教材特点等的整合优化,回揉性的练习。
参考文献:
曾元静.语言训练规范性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上,2015(02).
作者简介:龚帮梅,女,1969年出生,浙江庆元人,本科,小学高级,致力于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研究。
编辑 薄跃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组;“回揉性”练习;实践
“揉”是擦、搓的意思,所谓“回揉”,就是巧架支点,巧设形式,回头反复搓擦,融会贯通运用的意思。“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0个字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正确运用”包含准确、规范、有序、精炼、灵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强,文化选择能力优,语言积累丰富,语感好等等。本着这一理念,为着这一目的,近两年来,笔者探索对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或单元整组在紧扣学段目标、教材语言特色、教学学情的基础上,整合优化,进行整体“回揉性”的练习。
一、指向规范表达,活用作业题,向课文灵动性“回揉”
在课文中选出优美的句子进行仿写,这样一来,课文中的语言就变成了孩子们自己的“言语”了,孩子们为自己能“捡”到这么好的句子而乐此不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选择性的学习。而且可以看到,孩子们说出的句子不仅规范了,还巧妙地变文中的语句为珍宝,灵动地、创造性地再次活化了课文中原本可能被“边缘化”的语言。不仅如此,孩子们还能结合生活、身边的事物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规范的、高水平的句子。“好舵手能使八面风。”教学是一个灵动的过程,老师一定要善于运用各种有益的方法,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吸收文本中优秀的语言加以灵活运用,久而久之,这些语言将不知不觉地被孩子们装进自己的“语言资源库”,变成孩子们自己真正的语言。
二、指向有序表达,活用经典语句,向主题深化性“回揉”
低年级孩子说话的有序性是很缺乏的,孩子们脑海中的事物是模糊的、没条理的。教学中,由于教师通过“词语示例”,“我来说、你来学”,“一看一听”,“说好开头的话”,“说好结尾的话”,“整个内容连起来说”,“把看到的、听到的合起来说一说”,一次又一次,反复回揉,由扶到放,不仅一步一步地深化了主题,而且帮助孩子理清了语言的条理,增强了说话的有序性,锤炼了语言。模仿是最好的学习,依照老师经典语句,辅导学生看图说话,深入浅出,教给了孩子方法;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联系课外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循序渐进,拓展了说写素材空间。这不失为一次有序性语言锤炼训练的美丽历程。
三、指向背诵内化,巧设填补题,向单元整组回归性“回揉”
学生仿照文本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感受,“辞以情发”,诉诸文字,既有“课”的影子,又有心灵的折射。像这样,文中既有“仿”的痕迹,又有“重组”的内容。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从最大程度上展现了形象,挖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创生了文本的再生资源。这正是语段体悟上绽放的活力显示的无穷魅力。
四、指向综合学习,丰富实践题,向单元整组拓展性“回揉”
反观我们的课堂,就教材而言,阅读设计或引导本身就单向并缺乏创意,加上教师对文本的利用率又不高,在教学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和高质量地去碰撞教材,不会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同伴对话。师生之间,问来问去,学生答来答去,问题肤浅,双方对文本本来就缺乏多元思考,深度认识,如此一来,语言积累不丰厚,思想深入不下去,整个课堂,更是少有意义的发生、智慧的积淀,长期下去,对“阅读”这件事的理解自然窄化而贫乏。
我们的新教材是按整组编排的,在一组相似课文的学习之后,也可以设计一组拓展性题目,让学生进行“拓展性地回揉”复习。
五、指向习作表达,进行作文“回揉”性训练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宽容和谦让的态度都非常欠缺,所以,学生的烦恼大多来自人际交往。整理好原因后,带上学生的作文本,将这些原因逐条出示以唤醒学生,重新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心中的委屈、愤怒、无奈等糟糕的心情,通过交流点拨,思路顿感开阔,加上细节活化,孩子们的心里话如泉涌出,娓娓道来。
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语文的语言训练变活了,语文教学获得了新生,这样的做法赋予语文鲜活的生命。
如果可以,我建议在配套课堂作业中能构建一些体现学段目标、教材特点等的整合优化,回揉性的练习。
参考文献:
曾元静.语言训练规范性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上,2015(02).
作者简介:龚帮梅,女,1969年出生,浙江庆元人,本科,小学高级,致力于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研究。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