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21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我们一些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理念,却从传统教学的“满堂灌”这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结果让“自主”变成了“自流”,“放松”变成了“放纵”。比如,有的教师课堂上尽量少讲,所有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将学生有价值取向性错误的答案看做是“创新”的火花,不加纠正,甚至无比珍视,大肆宣扬,把它当做精彩的课堂生成……这一切,势必使得我们的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混乱,学生看似主动参与,实则晕头转向。
   【情境描述】第八册第九课《寓言两则》中《南辕北辙》一课的教学,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一意孤行。在学生理解了故事内容、认识到这位要去楚国的人行动与目的相反、背道而驰的可笑行径后,我指导学生对故事的最后一段进行朗读,让他们通过“硬要”、“越……越……越……”、“越……越……”等词句的朗读,体会这个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以及他最终的可笑结局。学生读得很到位,似乎感悟很深。突然,一个平时课外知识积累较多的学生站起来提出:“老师,我认为这一段话说得不对。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这个人只要马够好,车夫的本领够大,盘缠带得够多,是能达到楚国的,”一语激起千层浪,一些同样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的孩子也立刻“醒悟”过求,纷纷附和;其他“知其然”的孩子都忙着打听,想“知其所以然”;一位能人”还在白纸上画起“线路线图”求……我不知道他教师在执教此文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学生这种别出心裁又确有道理的说法的。我在略一思考后,对这个问题的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首先肯定他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而且表扬他会动脑思考,能结合自已学到的知识提出自已的见解,并希望其他同学能向他学习。然后话锋一转,道出关键:这则寓言故事要让我们明白的是南辕北辙的寓意,告诫我们行动与目的心应该一致。而且这个故事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在当时人们的认识中地球是方的,所以说:楚国人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这自有其道理,是不应该去否定的。
   我的解释很有说服力,孩子们听了纷纷颔首,表示理解和同意。
  【反思】回到办公室,与平行班教师聊起这个话题,没想到她说她们班中也有学生这么提了出来。她的处理方法跟我的差不多,她也认为作为学生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的是“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由来、意思及所包含的道理:假如学生能像那个孩子一样带着疑问读书,当然值得赞赏。总之,她也是非常辩证地解决了这个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这个话题引起了我的进一步思索:
   确实,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越俎代庖,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力,但千万不能非此即彼,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轻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引导作用。我们看到或听到了太多这样的案例——教师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前茫然失措、无所适从;为了“尊重”学生,面对学牛所谓的“个性”表达不置可否,甚至加以褒奖之词,无条件地由着学生“探索”、“创新”。这完全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和扭曲。我们应该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又同样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
   特别是如上面案例所描述的,在学生对经典的东西用全新的目光进行重新审视时,我们能简单地“与时俱进”,欣喜地“改革创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样做不也“南辕北辙”了吗?所以,此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怎么导直接决定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我觉得,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是对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高要求。课堂上,教师要运用自己的学识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精神的指引。当“地球是圆的,想去楚国的那个人能到达楚国”这类认识出现时,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合理的引导,既不扼杀学生的探究思想和带着问题读书的精神,又能让学生明白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使学生从中学得更多、学得更好!
其他文献
参与新课程改革教学已经有7年了,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都已经熟悉了这套教材的思想。在这几年中对很多教师提到的如何解决,处理阅读类的文章,如何写作这类问题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我以八年级教材为例,Unit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Section A 第二课时。首先是3a的阅读:①必须提前预习,在预习中对不懂的词,短语,句子进行画线。②课前快速阅读一遍,再
期刊
《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笔者两次执教这一课,经历了,“语文味”的缺失与回归的历程。  【案例描述】   课例一: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数据,请同学们读一读。(课件出示:据统计,1990年,全球人口为60亿,到2049年。将达到90亿,这将使地球不堪重负,因为地球上的资源只能养活80亿人口。)    师:多么令人担忧的数据!能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谈谈你的想法
期刊
在平常的谈话中,常听到一些老师发牢骚:读二年级了,连18-2=?都不会,真是“三八”;或者是“这次的作业,不够一半人交给我,你说气人不气人”,而我教的学生,你天天面对他们,他们不但不厌烦,反倒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学生对我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依恋呢?那是因为我在跟学生合作中,处处注意架起互爱的桥梁,让学生在充满师爱生,生爱师,生爱生的互爱中,幸福教育中快乐成长。  1 热爱每一个学生   记
期刊
【摘 要】 后进生的培养是教育工作中的“苦差事”,但做好这项“苦差事”,也是教育工作中有意义的事情,同样也是令人羡慕的事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为后进生的转化倾注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小学 后进生 培养  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是自豪的事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同时,我认为帮助后进生,使他们获得进步,获得发展,也是自豪的事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宋庆
期刊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奉献,为学生服务是教师的奉献所在。不放弃一个学生,用爱和赞美去包围每一个学生,你会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美。  相信每个班级总会有那么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是不爱学习的学生。而往往有的老师会一味地教育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让他们好好学习;而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无可奈何,任其发展。总觉得这些学生再用功学习也是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进程。因为他
期刊
必趣是人的基本情感之一。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他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的力量。”有了兴趣,就可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探索欲。会表现为“乐学”,会转化为一种钻研精神,是自我发展必不可少的认知内驱力。《吕氏春秋》也对乐学进行了心理分析,认为如果一个人把学习当作一种苦差事,他虽然能学到一些东西但效果毕竟不大;反之,如果一个人能从心理上把学习当作一种乐事,能够真心沉浸在学习的乐
期刊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人对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优先给予注意。学科兴趣是一个人从事学习、工作等活动的内在心理需要,也是同学们选择专业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因此小学教育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做起。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呢?下面我就自己从教十几年来的做法和经验谈点粗浅的看法。  1 读书工程常抓不懈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时也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而且可能。  1 发扬民主  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问题,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而无须压抑,不必担心
期刊
当今社会,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孩子存在骄气、任性、懒散等毛病。教育“问题学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教育者,如果没有正确引导,没有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就没有尽到职责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问题学生”我们也需多关注啊!“问题学生”我们该如何教育呢?  1 从兴趣入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感化赞识,使之动之以情,晓之认理,潜移默化  前两年,我教过这样一个二年级学生,他的个性较古怪,
期刊
【摘 要】 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它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形象、概括等各种能力的综合。一个人的思维品质与他的创造力直接相关,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磨砺学生的思维品质。磨砺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①运用“脑图”从阅读开始,拓展思维空间;②运用“信息交合法”,有效训练学生思维;③感受生活,观感问悟;④注重立意上的创新,有效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