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至今仍对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也因此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思考。国内外理论界就此问题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对于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1、资本主义经济管理体制问题
谈到这场危机的起源,不少学者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是20世纪晚期金融资本自身在制度特性上发生了改变,作为投资形式的资本逐渐向投机转化,损害了非投机性资本的积累。本轮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体系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度的金融创新、不到位的金融监管和信贷消费增长模式的一次大规模的彻底清算。制度性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总根源。
美国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很多学者从美国的金融监管领域人手,总结出美国金融系统的监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对投资银行、金融公司和抵押贷款经销商的有效监管;缺乏对金融产品创新的监管;缺乏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管;缺乏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导致金融监管失效,等等。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把这场危机看作是最近30年来拉美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继续和发展。他认为,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政府对传统银行放松了监管;另一方面在于“影子银行系统”没有被金融风险防范网覆盖,这是危机的核心。
有的学者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危机的起因,即危机来源于多年来美国政府改革路线的失衡、现代资本主义金融体系包括市场经济本身的内生性制度缺陷、深藏于现代西方政治文化与社会治理结构的脆弱因素、资本主义特质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对社会提出的新挑战、缺失的公共利益文化等。
还有学者把危机与美国政治变迁联系起来,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不简单,它不仅涉及经济层面的问题,还涉及两个重要的因果关联,即国际经济体系扩展、政治经济权力结构变迁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金融危机与近30年来美国国内政治重大变迁之间的关系。
2、新自由主义的泛滥是这次危机产生的思想根源
在对金融危机起因的分析中,很多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学说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而这场风暴也昭示着美国模式的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正是在新自由主义理论指导下,美国实施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在金融运作过程中,金融机构体系为获得丰厚利润,冒险采取各种措施,向低收入或者无收入甚至没有偿还能力的人群、家庭发放按揭贷款,以按揭抵押债券、债务抵押凭证等形式转移风险,严重的信贷紧缩现象发生,金融危机就爆发了。所以,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是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消费拉动方式、金融自由化、资本的金融化以及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生存方式。
新自由主义为什么会引发危机?一是新自由主义信奉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没有国家管制的市场会更有效率,人们能够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回报率最高的领域,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没有管制的市场非常容易发生危机。没有国家严格监管的金融市场是非常不稳定的。同时,在新自由主义的条件下,工人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工薪阶层的购买力不断下降,企业家获得的利润不断上涨,造成整个世界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
二是新自由主义导致政府的缺位。新自由主义导致了市场监管和国家干预的放松或缺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导致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金融的放松管制和资本不受限制的自由流动推动了虚拟经济的急剧膨胀;政府对收入分配的不干预造成了相对严重的贫富分化。从整体上看,它片面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鼓吹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等。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救助的过程看,新自由主义既是危机发生和扩散的原因,又是阻挡危机救助的障碍。
三是新自由主义从抽象的意识形态出发,忽略了客观的经济现实。全球性金融危机反映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危机,新自由主义是从抽象的“理性人”出发,而不是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以抽象的普遍性意识形态,而不是以基于实践的科学意识形态来演绎现实的政治经济建构。
新自由主义的长期流行,终于酿成了全面的危机。放任市场行为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当追溯到30年前里根政府上台时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美国政府利用全球基础货币发行国地位,滥发钞票,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支持了次贷的产生。长期实行贸易、财政双赤字政策,利用国外资金支持美国政府的高额支出和居民的超前消费,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准备了条件。与政府相比,市场虽然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有许多作用是政府力不可及的,但市场有其盲目性,不完全具备自我修复功能。
3、危机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内在矛盾
危机爆发以后,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随着《资本论》的持续热销,国外的学者们也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求关于这场危机的深度解答。我国有些学者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次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分析危机,具体有如下几种意见:
一是从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上分析这次危机。有学者认为,研究经济危机离不开制度分析。经济危机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导致生产与消费日益脱离从而使各种矛盾累积集中爆发的结果。经济危机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紧密相联。虽然此次次贷危机与古典的经济危机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其本质并没改变,根源都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也是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所阐明了的。
二是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分析这次危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本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第一部类的生产和第二部类的生产没有按比例进行,打破了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生产的平衡,使社会总产品无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物质上得不到互换而引起的。造成本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化的矛盾。为了延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爆发,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金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西方国家表面的繁荣与过度消费是建立在其所谓信用以及发展中国家大量廉价商品向西方发达国家集中转移的基础上的。金融自由化使西方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变成透支经济,没有实物支撑的透支经济迟早会发生信用危机,威胁到整个全球经济的发展。
三是从资本的本性来说明危机。危机的真正根源就是不断追逐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资本本身。资本的本质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资本家的贪婪与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贪婪,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人民的消费能力下降,新自由主义扩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动 力机制,表现为客观市场压力下攫取剩余价值的动力。既推动生产力超越市场的障碍不断发展,又导致过度积累的危机趋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形成金融危机的深层制度原因,金融资本的独立性、逐利性和贪婪性是形成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内在二重性矛盾潜伏着危机产生的可能性,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度使危机的爆发成为必然现实。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根本性的制度原因是由资本运动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资本和劳动的利益失衡。
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危机,当然也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念的危机。透过金融危机人们不仅看到了经济制度的危机,同时也看到了人的存在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危机。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来看,其紧紧围绕着一个核心价值观念,即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一方面,资本的本性滋生了人对物质财富的追逐;另一方面,以私有制和极端市场为核心的经济体制助长了这种消费至上的“占有型”生活方式。
四是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背离来说明危机。次贷危机不仅仅是一场金融危机,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美国所谓“金融创新”,违背了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一原则,埋下了搅乱金融秩序、制造金融危机的祸根。“次贷”出笼是新自由主义的产物,“次贷”危机也是新自由主义酿成的苦果。透支消费的膨胀不仅没有真正促进有效需求的增长,恰恰说明了生产相对于真实需求水平的日益严重的过剩,是资本内在矛盾的产物。导致危机的次贷等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是为了扩大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这就与《资本论》中的理论完全相符。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如果只有资本积累的内在驱动,还不足以引发持续的生产过剩。相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引起信用规模的扩大,而信用的膨胀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规模的膨胀,这种相互作用使两者的规模同时扩大。而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又要求更进一步的信贷扩张,由此产生出虚假的市场繁荣泡沫。
笔者认为,正确的理论探索需要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作为指导。把目光投向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从制度上把脉世界金融危机首先需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分析导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一方面,应该追究各方面的问题,如监管问题等,这从技术层面上来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上来看制度问题就能发现,监管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本质的大暴露。监管缺位、金融政策不当、金融发展失衡仅是这场危机的导火索,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只有从资本运动,即从资本社会化与资本自由化这两大资本运动趋势人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才能揭示当前金融危机的真正起源,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二、关于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
1、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再从虚拟经济传导到实体经济。与以往的古典经济危机相比。当代经济危机又有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危机从首先在实体经济领域爆发转为首先在金融领域爆发;危机的导火线从有效需求不足转为有效需求过度;危机的周期从相对缩短转为相对延长。
2、从物质资本的过剩转向虚拟资本的过剩,金融衍生品恶性泛滥,终于酿成了全面的危机。本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空间生产领域的过度投机是资本危机发端的重要领域。空间生产资产泡沫的破灭成为危机的直接导火线。美国滥发货币造成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使得虚拟经济过热,而经济交易对象越来越符号化,进一步掩饰和加剧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不合理关系,进而诱发、传导、放大成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3、从形式上看,以前的危机表现为生产过剩,这次危机的诱发机制却是“消费过度”。在这次危机中,生产过剩不再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表现为有效需求旺盛,甚至表现为有效需求“过度”,通过信用卡“透支消费”,“寅吃卯粮”,从过去的生产过剩危机演变为当前的金融危机,只不过是把皮球从供给方踢给了需求方,把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爆发从当下推到了未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有的学者指出,这次金融危机正是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呈现出来的:资本的无限扩张和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这一制度上的内生矛盾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时鼓励透支消费,收入不敷时违约率上升,信贷危机引发实体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不过是金融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后经济危机的特殊表现,当代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过去发生的危机并无本质不同,其实质仍然是马克思讲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
三、关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质
总的说来,我国学者多是从生产过剩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解释危机的实质。人类社会在经历了长期的产品短缺和匮乏的危机之后,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成为产品的相对过剩。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称为人类社会的特殊生产方式。那么怎样从消费过度的现象中揭示出生产过剩的本质呢?有的学者是这样阐述的:不少人认为美国的过度消费是金融危机的原因。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生产过剩还是消费过度,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对当前金融危机不能只是从技术和方法层面进行说明,也不能停留在体制和机制层面,而必须深入到制度层面,才能从根本上揭示事物的本质。马克思早就指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资本的生产过剩或者说是商品的相对过剩危机。美国为了消费掉过剩的产品,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仅放松监管,而且还寅吃卯粮,用信贷手段来刺激过度消费,还对买不起房子的人实行次级贷款,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一旦利率提高,泡沫破灭,穷人就还不起贷款,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并且在实体经济领域也引发危机。所以,这次金融危机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危机。危机的实质,还是生产过剩,确切地说是商品生产的相对过剩。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又必然产生泡沫,泡沫破裂后的真实面目就是生产过剩。简单商品经济里已经蕴含着危机的一般可能性,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在较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假设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未得到充分展开。在虚拟经济发展的发达商品阶段,由金融泡沫崩裂的金融危机,引爆和显露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也有学者分析了次贷危机、透支消费与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了透支消费的实质:次贷危机的病灶在于违约率不断上升;违约的原因在于未来预期遭到了沉重打击;未来预期的悲观在于“透支消费”的不可持续;透支的起因是为了缓解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内生的制度性矛盾。美国次贷危机从根本上说源于房地产市场的“生产过剩”,次贷相关产品发展导致的信用过度扩张及借贷资本过剩是其直接原因。至于危机全面向实体经济的扩散,则与 《资本论》中强调的“相对生产过剩”有着密切的联系。
笔者认为,这场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总爆发。就危机的实质,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有明确的表述:乍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而且,事实上只是在于汇票能否兑换为货币。但是这种汇票多数是代表现实买卖的,而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虽然马克思去世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和过去资本主义相比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它的本质并没有变,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仍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一点正是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的东西。
四、关于当前金融危机的国际影响
当前,随着全球主要国家经济的逐步复苏,世界进入了“后危机”时期。“后危机”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大动荡、大分化和大变革。各个国家都在抢占“后危机”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夺取主动权,争取“话语权”。可以预见,危机的演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将对全球金融、政治以至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使欧洲深受其害,首先被殃及的是金融业,进而打击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首当其冲的是汽车业与房地产业。经济衰退还引发欧洲多国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动荡。目前,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立场是努力维护现状,欧洲则是努力改变现状,试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框架下,争取新兴经济体的支持,从而获得领导权。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如何保护已有的流动性和有效使用外汇储备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过度控制了全球资源,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走向何方仍是当今世界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经济目前处于衰退的长周期阶段,必须使用国家掌控的资源加以应对,否则危机的持续时间将会延长到2015年。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一时难以取代,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拉美左派的兴起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都是世界新的希望。因此,当今世界有两个出路:一个是后资本主义,一个则是社会主义。
视角从欧美推至全世界来看,这个世界肯定会因这次金融危机而打上无数的烙印。全球化短期将遭遇挑战,但长期将继续深化;全球经济失衡短期在技术上将有所修复,但长期前景难以判断;全球治理将会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将日益凸显;国际金融体系会有技术性改善,但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有技术性调整,但不会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还有学者将危机后经济全球化的萎缩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联系起来,认为当前这次金融危机使部分国家及其人民陷入经济困境,驱使其中的一些人投入反全球化势力的怀抱。同时,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也使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悄然兴起,实际上,现在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本质上是反对全球化的一种势力。
美国作为这次金融风暴的始作俑者,学者们对其今后的发展形势及国际地位作出预测的观点也大致相同:美国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关键是政府能否在上述环节抑制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蔓延。美国政府在21世纪的作用与1929年不可同日而语,美国金融危机不会导致美国严重的经济衰退。在经历此次经济危机的调整后,美国经济还会走向繁荣。
2、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诸多学者谈到了金融危机对政治格局的影响。金融危机将加快地缘政治变迁,并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金融危机让放任自流的美式自由资本主义付出了惨痛代价,但美国主导世界的地位不会改变。一个全球性多极体系,仍然是一个远景目标。处于半边缘地位的经济体不是世界经济中的过渡性经济体,这些经济体能够通过发展它们自己的内部市场和网络来确保作为世界经济一部分的更大独立性。从世界体系的视角看,必须把那些有能力独立自主和复兴的潜在半边缘大国,如中国和俄罗斯,与那些更加依赖资本主义核心国家的半边缘国家区分开来。未来的政治经济结局不是由某种玄想的观念来决定的。政治的结局取决于阶级斗争和对国家权力的争夺。目前社会斗争的结局尚难预料。
金融危机过后,资本主义内部也面临大规模的调整。这次经济危机可能会对资本主义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尽管资本主义目前不会发生颠覆式的革命,但完全有可能出现自我重大部分质变式的进化。在这次严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的制度调整会以比以前更快的速度进行,而且制度调整的刚性或不可逆性也会比以前表现得更加突出。但资本主义制度调整始终是资本主义框架内的制度调整。不改体制,制度难以维持;改了体制,制度将继续保留下来。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实质。
关于危机过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学者指出,这次金融危机带给世界两大重要契机:一是国际金融和经济体制的重构,由世界主要国家共同制订和协调金融与经济政策,建立新的国际体制、秩序,来应对未来的新挑战;二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中国科学的、可持续的、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东南亚发展模式极有可能取代美国的发展模式,即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主导型的模式将占主体地位。只有为数极少的国家能够相对平稳地渡过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与美国和欧盟一起担当了世界经济三极中的一极。一个国家拉动世界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的世界金融秩序将是合作与协调的秩序。中国将在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3、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及发展的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在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造成了世界共产主义组织的集会和热烈讨论。对于这些现象,很多学者对于未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及前景作出了预测。
此次经济危机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周期性危机,而是一场国际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在这场系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工人的阶级意识正逐渐觉醒,社会主义左派的复兴将迎来历史性机遇。资本主义各国的共产党对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持批判态度,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政策,预见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将到来。沉寂了近20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正在迈向历史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危机将极大地削弱资本主义的力量和影响力,帮助世界人民认清资本主义的真面目从而坚定地走向社会主义,将激化资本主义劳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扰乱西方国家正在实施的“和平演变”计划,经济危机的反面教材作用还将对一些国家产生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直接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为苏东剧变后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了机遇。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深化,随着反资本主义斗争的深入开展。必将给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机会。
也有学者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即将迎来高潮持不同态度,认为虽然资本主义遭遇了重创,但现在断言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了胜利为时过早。当前的危机已经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濒于崩溃,但还没有征兆表明马克思所相信的力量将会出现,以推翻和取代资本主义。变革资本主义的问题又一次被提上日程。
有的学者甚至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主义实现的方式作出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预测:每一次危机之后,资本主义都得到新的调整,资本主义的力量更加增强。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可能会通过逐步改良来完成,而难以通过革命来实现。
总的来看,资本主义在二战后短暂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前些年妄图称霸世界的势头或许应该说已经结束了,或者说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这场危机并不会终结资本主义,在金融风暴后,资本主义将进入又一个具有自然活力的阶段。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现在缺乏能够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目前很多客观条件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新振兴,是一个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总体来看,国际共产运动仍处于低潮,还没有从20世纪80年代的重创中恢复过来。我们既要深刻理解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的论断,又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决不会”思想,一方面要看清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总趋势以及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责任编辑:文心]
一、关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对于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1、资本主义经济管理体制问题
谈到这场危机的起源,不少学者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是20世纪晚期金融资本自身在制度特性上发生了改变,作为投资形式的资本逐渐向投机转化,损害了非投机性资本的积累。本轮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体系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度的金融创新、不到位的金融监管和信贷消费增长模式的一次大规模的彻底清算。制度性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总根源。
美国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很多学者从美国的金融监管领域人手,总结出美国金融系统的监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对投资银行、金融公司和抵押贷款经销商的有效监管;缺乏对金融产品创新的监管;缺乏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管;缺乏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导致金融监管失效,等等。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把这场危机看作是最近30年来拉美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继续和发展。他认为,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政府对传统银行放松了监管;另一方面在于“影子银行系统”没有被金融风险防范网覆盖,这是危机的核心。
有的学者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危机的起因,即危机来源于多年来美国政府改革路线的失衡、现代资本主义金融体系包括市场经济本身的内生性制度缺陷、深藏于现代西方政治文化与社会治理结构的脆弱因素、资本主义特质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对社会提出的新挑战、缺失的公共利益文化等。
还有学者把危机与美国政治变迁联系起来,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不简单,它不仅涉及经济层面的问题,还涉及两个重要的因果关联,即国际经济体系扩展、政治经济权力结构变迁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金融危机与近30年来美国国内政治重大变迁之间的关系。
2、新自由主义的泛滥是这次危机产生的思想根源
在对金融危机起因的分析中,很多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学说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而这场风暴也昭示着美国模式的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正是在新自由主义理论指导下,美国实施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在金融运作过程中,金融机构体系为获得丰厚利润,冒险采取各种措施,向低收入或者无收入甚至没有偿还能力的人群、家庭发放按揭贷款,以按揭抵押债券、债务抵押凭证等形式转移风险,严重的信贷紧缩现象发生,金融危机就爆发了。所以,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是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消费拉动方式、金融自由化、资本的金融化以及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生存方式。
新自由主义为什么会引发危机?一是新自由主义信奉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没有国家管制的市场会更有效率,人们能够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回报率最高的领域,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没有管制的市场非常容易发生危机。没有国家严格监管的金融市场是非常不稳定的。同时,在新自由主义的条件下,工人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工薪阶层的购买力不断下降,企业家获得的利润不断上涨,造成整个世界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
二是新自由主义导致政府的缺位。新自由主义导致了市场监管和国家干预的放松或缺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导致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金融的放松管制和资本不受限制的自由流动推动了虚拟经济的急剧膨胀;政府对收入分配的不干预造成了相对严重的贫富分化。从整体上看,它片面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鼓吹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等。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救助的过程看,新自由主义既是危机发生和扩散的原因,又是阻挡危机救助的障碍。
三是新自由主义从抽象的意识形态出发,忽略了客观的经济现实。全球性金融危机反映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危机,新自由主义是从抽象的“理性人”出发,而不是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以抽象的普遍性意识形态,而不是以基于实践的科学意识形态来演绎现实的政治经济建构。
新自由主义的长期流行,终于酿成了全面的危机。放任市场行为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当追溯到30年前里根政府上台时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美国政府利用全球基础货币发行国地位,滥发钞票,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支持了次贷的产生。长期实行贸易、财政双赤字政策,利用国外资金支持美国政府的高额支出和居民的超前消费,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准备了条件。与政府相比,市场虽然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有许多作用是政府力不可及的,但市场有其盲目性,不完全具备自我修复功能。
3、危机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内在矛盾
危机爆发以后,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随着《资本论》的持续热销,国外的学者们也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求关于这场危机的深度解答。我国有些学者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次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分析危机,具体有如下几种意见:
一是从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上分析这次危机。有学者认为,研究经济危机离不开制度分析。经济危机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导致生产与消费日益脱离从而使各种矛盾累积集中爆发的结果。经济危机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紧密相联。虽然此次次贷危机与古典的经济危机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其本质并没改变,根源都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也是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所阐明了的。
二是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分析这次危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本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第一部类的生产和第二部类的生产没有按比例进行,打破了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生产的平衡,使社会总产品无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物质上得不到互换而引起的。造成本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化的矛盾。为了延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爆发,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金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西方国家表面的繁荣与过度消费是建立在其所谓信用以及发展中国家大量廉价商品向西方发达国家集中转移的基础上的。金融自由化使西方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变成透支经济,没有实物支撑的透支经济迟早会发生信用危机,威胁到整个全球经济的发展。
三是从资本的本性来说明危机。危机的真正根源就是不断追逐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资本本身。资本的本质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资本家的贪婪与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贪婪,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人民的消费能力下降,新自由主义扩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动 力机制,表现为客观市场压力下攫取剩余价值的动力。既推动生产力超越市场的障碍不断发展,又导致过度积累的危机趋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形成金融危机的深层制度原因,金融资本的独立性、逐利性和贪婪性是形成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内在二重性矛盾潜伏着危机产生的可能性,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度使危机的爆发成为必然现实。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根本性的制度原因是由资本运动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资本和劳动的利益失衡。
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危机,当然也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念的危机。透过金融危机人们不仅看到了经济制度的危机,同时也看到了人的存在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危机。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来看,其紧紧围绕着一个核心价值观念,即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一方面,资本的本性滋生了人对物质财富的追逐;另一方面,以私有制和极端市场为核心的经济体制助长了这种消费至上的“占有型”生活方式。
四是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背离来说明危机。次贷危机不仅仅是一场金融危机,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美国所谓“金融创新”,违背了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一原则,埋下了搅乱金融秩序、制造金融危机的祸根。“次贷”出笼是新自由主义的产物,“次贷”危机也是新自由主义酿成的苦果。透支消费的膨胀不仅没有真正促进有效需求的增长,恰恰说明了生产相对于真实需求水平的日益严重的过剩,是资本内在矛盾的产物。导致危机的次贷等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是为了扩大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这就与《资本论》中的理论完全相符。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如果只有资本积累的内在驱动,还不足以引发持续的生产过剩。相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引起信用规模的扩大,而信用的膨胀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规模的膨胀,这种相互作用使两者的规模同时扩大。而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又要求更进一步的信贷扩张,由此产生出虚假的市场繁荣泡沫。
笔者认为,正确的理论探索需要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作为指导。把目光投向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从制度上把脉世界金融危机首先需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分析导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一方面,应该追究各方面的问题,如监管问题等,这从技术层面上来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上来看制度问题就能发现,监管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本质的大暴露。监管缺位、金融政策不当、金融发展失衡仅是这场危机的导火索,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只有从资本运动,即从资本社会化与资本自由化这两大资本运动趋势人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才能揭示当前金融危机的真正起源,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二、关于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
1、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再从虚拟经济传导到实体经济。与以往的古典经济危机相比。当代经济危机又有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危机从首先在实体经济领域爆发转为首先在金融领域爆发;危机的导火线从有效需求不足转为有效需求过度;危机的周期从相对缩短转为相对延长。
2、从物质资本的过剩转向虚拟资本的过剩,金融衍生品恶性泛滥,终于酿成了全面的危机。本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空间生产领域的过度投机是资本危机发端的重要领域。空间生产资产泡沫的破灭成为危机的直接导火线。美国滥发货币造成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使得虚拟经济过热,而经济交易对象越来越符号化,进一步掩饰和加剧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不合理关系,进而诱发、传导、放大成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3、从形式上看,以前的危机表现为生产过剩,这次危机的诱发机制却是“消费过度”。在这次危机中,生产过剩不再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表现为有效需求旺盛,甚至表现为有效需求“过度”,通过信用卡“透支消费”,“寅吃卯粮”,从过去的生产过剩危机演变为当前的金融危机,只不过是把皮球从供给方踢给了需求方,把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爆发从当下推到了未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有的学者指出,这次金融危机正是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呈现出来的:资本的无限扩张和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这一制度上的内生矛盾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时鼓励透支消费,收入不敷时违约率上升,信贷危机引发实体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不过是金融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后经济危机的特殊表现,当代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过去发生的危机并无本质不同,其实质仍然是马克思讲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
三、关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质
总的说来,我国学者多是从生产过剩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解释危机的实质。人类社会在经历了长期的产品短缺和匮乏的危机之后,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成为产品的相对过剩。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称为人类社会的特殊生产方式。那么怎样从消费过度的现象中揭示出生产过剩的本质呢?有的学者是这样阐述的:不少人认为美国的过度消费是金融危机的原因。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生产过剩还是消费过度,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对当前金融危机不能只是从技术和方法层面进行说明,也不能停留在体制和机制层面,而必须深入到制度层面,才能从根本上揭示事物的本质。马克思早就指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资本的生产过剩或者说是商品的相对过剩危机。美国为了消费掉过剩的产品,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仅放松监管,而且还寅吃卯粮,用信贷手段来刺激过度消费,还对买不起房子的人实行次级贷款,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一旦利率提高,泡沫破灭,穷人就还不起贷款,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并且在实体经济领域也引发危机。所以,这次金融危机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危机。危机的实质,还是生产过剩,确切地说是商品生产的相对过剩。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又必然产生泡沫,泡沫破裂后的真实面目就是生产过剩。简单商品经济里已经蕴含着危机的一般可能性,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在较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假设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未得到充分展开。在虚拟经济发展的发达商品阶段,由金融泡沫崩裂的金融危机,引爆和显露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也有学者分析了次贷危机、透支消费与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了透支消费的实质:次贷危机的病灶在于违约率不断上升;违约的原因在于未来预期遭到了沉重打击;未来预期的悲观在于“透支消费”的不可持续;透支的起因是为了缓解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内生的制度性矛盾。美国次贷危机从根本上说源于房地产市场的“生产过剩”,次贷相关产品发展导致的信用过度扩张及借贷资本过剩是其直接原因。至于危机全面向实体经济的扩散,则与 《资本论》中强调的“相对生产过剩”有着密切的联系。
笔者认为,这场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总爆发。就危机的实质,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有明确的表述:乍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而且,事实上只是在于汇票能否兑换为货币。但是这种汇票多数是代表现实买卖的,而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虽然马克思去世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和过去资本主义相比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它的本质并没有变,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仍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一点正是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的东西。
四、关于当前金融危机的国际影响
当前,随着全球主要国家经济的逐步复苏,世界进入了“后危机”时期。“后危机”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大动荡、大分化和大变革。各个国家都在抢占“后危机”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夺取主动权,争取“话语权”。可以预见,危机的演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将对全球金融、政治以至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使欧洲深受其害,首先被殃及的是金融业,进而打击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首当其冲的是汽车业与房地产业。经济衰退还引发欧洲多国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动荡。目前,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立场是努力维护现状,欧洲则是努力改变现状,试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框架下,争取新兴经济体的支持,从而获得领导权。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如何保护已有的流动性和有效使用外汇储备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过度控制了全球资源,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走向何方仍是当今世界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经济目前处于衰退的长周期阶段,必须使用国家掌控的资源加以应对,否则危机的持续时间将会延长到2015年。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一时难以取代,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拉美左派的兴起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都是世界新的希望。因此,当今世界有两个出路:一个是后资本主义,一个则是社会主义。
视角从欧美推至全世界来看,这个世界肯定会因这次金融危机而打上无数的烙印。全球化短期将遭遇挑战,但长期将继续深化;全球经济失衡短期在技术上将有所修复,但长期前景难以判断;全球治理将会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将日益凸显;国际金融体系会有技术性改善,但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有技术性调整,但不会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还有学者将危机后经济全球化的萎缩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联系起来,认为当前这次金融危机使部分国家及其人民陷入经济困境,驱使其中的一些人投入反全球化势力的怀抱。同时,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也使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悄然兴起,实际上,现在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本质上是反对全球化的一种势力。
美国作为这次金融风暴的始作俑者,学者们对其今后的发展形势及国际地位作出预测的观点也大致相同:美国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关键是政府能否在上述环节抑制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蔓延。美国政府在21世纪的作用与1929年不可同日而语,美国金融危机不会导致美国严重的经济衰退。在经历此次经济危机的调整后,美国经济还会走向繁荣。
2、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诸多学者谈到了金融危机对政治格局的影响。金融危机将加快地缘政治变迁,并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金融危机让放任自流的美式自由资本主义付出了惨痛代价,但美国主导世界的地位不会改变。一个全球性多极体系,仍然是一个远景目标。处于半边缘地位的经济体不是世界经济中的过渡性经济体,这些经济体能够通过发展它们自己的内部市场和网络来确保作为世界经济一部分的更大独立性。从世界体系的视角看,必须把那些有能力独立自主和复兴的潜在半边缘大国,如中国和俄罗斯,与那些更加依赖资本主义核心国家的半边缘国家区分开来。未来的政治经济结局不是由某种玄想的观念来决定的。政治的结局取决于阶级斗争和对国家权力的争夺。目前社会斗争的结局尚难预料。
金融危机过后,资本主义内部也面临大规模的调整。这次经济危机可能会对资本主义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尽管资本主义目前不会发生颠覆式的革命,但完全有可能出现自我重大部分质变式的进化。在这次严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的制度调整会以比以前更快的速度进行,而且制度调整的刚性或不可逆性也会比以前表现得更加突出。但资本主义制度调整始终是资本主义框架内的制度调整。不改体制,制度难以维持;改了体制,制度将继续保留下来。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实质。
关于危机过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学者指出,这次金融危机带给世界两大重要契机:一是国际金融和经济体制的重构,由世界主要国家共同制订和协调金融与经济政策,建立新的国际体制、秩序,来应对未来的新挑战;二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中国科学的、可持续的、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东南亚发展模式极有可能取代美国的发展模式,即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主导型的模式将占主体地位。只有为数极少的国家能够相对平稳地渡过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与美国和欧盟一起担当了世界经济三极中的一极。一个国家拉动世界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的世界金融秩序将是合作与协调的秩序。中国将在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3、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及发展的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在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造成了世界共产主义组织的集会和热烈讨论。对于这些现象,很多学者对于未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及前景作出了预测。
此次经济危机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周期性危机,而是一场国际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在这场系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工人的阶级意识正逐渐觉醒,社会主义左派的复兴将迎来历史性机遇。资本主义各国的共产党对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持批判态度,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政策,预见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将到来。沉寂了近20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正在迈向历史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危机将极大地削弱资本主义的力量和影响力,帮助世界人民认清资本主义的真面目从而坚定地走向社会主义,将激化资本主义劳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扰乱西方国家正在实施的“和平演变”计划,经济危机的反面教材作用还将对一些国家产生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直接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为苏东剧变后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了机遇。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深化,随着反资本主义斗争的深入开展。必将给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机会。
也有学者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即将迎来高潮持不同态度,认为虽然资本主义遭遇了重创,但现在断言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了胜利为时过早。当前的危机已经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濒于崩溃,但还没有征兆表明马克思所相信的力量将会出现,以推翻和取代资本主义。变革资本主义的问题又一次被提上日程。
有的学者甚至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主义实现的方式作出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预测:每一次危机之后,资本主义都得到新的调整,资本主义的力量更加增强。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可能会通过逐步改良来完成,而难以通过革命来实现。
总的来看,资本主义在二战后短暂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前些年妄图称霸世界的势头或许应该说已经结束了,或者说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这场危机并不会终结资本主义,在金融风暴后,资本主义将进入又一个具有自然活力的阶段。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现在缺乏能够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目前很多客观条件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新振兴,是一个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总体来看,国际共产运动仍处于低潮,还没有从20世纪80年代的重创中恢复过来。我们既要深刻理解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的论断,又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决不会”思想,一方面要看清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总趋势以及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责任编辑: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