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上,我做了一个题为《家庭教育需要智慧爱》的讲演。
我在讲演中提出,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以爱的名义做反教育的事情,用爱摧毁孩子的自由和发展,这是缺乏智慧的爱导致的。
什么样的爱才叫智慧爱呢?我认为智慧爱是有底线、讲规矩、守原则的爱,智慧爱是平等、尊重、充分自由的爱,智慧爱是尊重个性、扬长避短的爱,智慧爱是理性、冷静、科学进取的爱,智慧爱是身心相伴、共同成长的爱。
爱是人们内心的情感,而智慧是对客观世界正确的应对方法,以智慧爱来面对教育的挑战,是最佳的探索之道。把爱和智慧完美地结合,可能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最高的教育境界,但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前行,我们的教育才能越来越接近理想。
如果用智慧爱的标准来看贾琼的书稿和她的家庭教育实践,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贾琼是一位来自湖南湘西土家族的大学教授,也是一位留美的博士后学者。她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从吉首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农村中学、市级中学,以及师范学院工作。2004年,她赴美留学深造,获得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博士后工作三年。2015年,她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希望为祖国与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美国期间,她的儿子从一个九岁小朋友到高中毕业考上哈佛大学,成为一名阳光帅气、善良懂事的大男孩。刚来美国时,儿子的英语摸底考试成绩为零,因为湘西教育落后。但是由于早期家庭教育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拥有良好的习惯与个性,儿子很快就适应了美国的教育环境,第二年就考入了孙中山和奥巴马的母校普纳荷学校(Punahou)。进入普纳荷学校后,他如鱼得水,荣获美国天才少年中心的“特别天才”奖等奖项,并代表学校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未来领袖峰会,甚至高中毕业前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从一个零英语基础的插班生一路走进世界名校,她儿子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励志传奇。
贾琼的书,就是记录她的家庭教育故事和对儿子成长的思考。全书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形成时期的养育”结合贾琼自己养育孩子及辅导其他家庭的实例,通过“阅读放飞孩子”“我再也不爬窗户了”“当生死话题猝然降临”等篇章,讨论了阅读兴趣、安全意识、同理心、探索求真、生命教育、学习习惯等0~8岁孩子成长关键时期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第二部分“引领生命的成长”通过“穿行森林的盲人”“妈妈的小保镖”“年册里的小秘密”等篇章,讲述了她儿子从童年走向青少年的成长故事,从克服初到美国的困难到挑战第三语言,再到当妈妈的小保镖等;也讨论了作为母亲如何当好师生的联络员,有效发挥母爱的力量等关键问题。少年期经常被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而贾琼带领孩子快乐地穿越这个时期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如果说第一、第二部分是以案例写实为主,那么第三、第四和第五部分则是以思考分析为主。其中第三部分主要围绕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各种盲区进行了分析,如:父母究竟要不要给孩子道歉?如何给孩子道歉?网络时代的移民与原住民有什么不同?两代人之间有没有代沟?如何对待孩子青春期的困惑?孩子究竟应该富养还是穷养?同伴之间有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等等。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则介绍了贾琼多年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探索提炼出来的家庭教育方法,如:贾氏三步法、搭配引导法、榜样垂范法、欺凌应对法、尝试错误法、家校共育法等。
有智慧的爱才是真爱。贾琼这本书的许多故事都显示,作为一个母亲,贾琼对儿子充满着与其他母亲一样的深厚的爱。而不同的是,她的爱是充满智慧的。如中国的父母普遍喜欢报喜不报忧,希望听到的总是孩子的好消息。而贾琼则认为,对坏消息的接纳程度,可以看出父母是否真爱自己的孩子。儿子上大学前,她曾经叮嘱要“经常给妈妈报报忧”。她用“坏苹果”理论解释为什么要报忧:“孩子好比一棵苹果树。苹果熟了采摘后,我们会把坏苹果挑出来,把好苹果放进筐内。因为我们不希望坏苹果影响好苹果。”把报忧比作将坏苹果挑出来,让孩子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释放导管,让其内心正能量满溢,然后神清气爽地前行,这就是贾琼的棋高一着。儿子幽默地说:“那我岂不是把妈妈当垃圾桶了吗?”妈妈也以幽默回应:“妈妈不是垃圾桶,妈妈是分析师和魔法师。我会首先对坏苹果进行分析,看看是什么原因让它坏掉,是阳光不足,是害虫侵犯,还是飞鸟叼食。然后,我会把坏苹果放进有机肥催化器中,作为养料返回给苹果树。”母子之间这样充满智慧的交流,本身也洋溢着爱意。
2017年底,贾琼把这本书的提纲和部分样稿发给我,希望我能够为这本书写一个序言。她在信中告诉我,回国前,导师对她说,作为一名学者,不要只是把自己关在象牙塔内,只关注自己的职称,发几篇纯学术文章而已,“要走出去,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语言及方法为大众服务,为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她的这本书就是响应老师的教导,把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与更多的父母分享。因为她读过《我的教育理想》,感觉自己通过结合中美教育与生活经历、养育孩子、教育学生和帮助其他父母等方面后形成的教育理念与我的教育思想比较接近,所以特别期盼我为她的书作序。
记得当时我看了她的书稿和简历,觉得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把她推荐给了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孙云晓院长,也一口答應为她的书稿写点文字。只是由于工作非常忙碌,一直没有动笔。现在图书付印在即,无法再拖,匆匆忙忙写上这点文字,聊以为序。
(责任编辑:林彦黄晓夏)
我在讲演中提出,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以爱的名义做反教育的事情,用爱摧毁孩子的自由和发展,这是缺乏智慧的爱导致的。
什么样的爱才叫智慧爱呢?我认为智慧爱是有底线、讲规矩、守原则的爱,智慧爱是平等、尊重、充分自由的爱,智慧爱是尊重个性、扬长避短的爱,智慧爱是理性、冷静、科学进取的爱,智慧爱是身心相伴、共同成长的爱。
爱是人们内心的情感,而智慧是对客观世界正确的应对方法,以智慧爱来面对教育的挑战,是最佳的探索之道。把爱和智慧完美地结合,可能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最高的教育境界,但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前行,我们的教育才能越来越接近理想。
如果用智慧爱的标准来看贾琼的书稿和她的家庭教育实践,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贾琼是一位来自湖南湘西土家族的大学教授,也是一位留美的博士后学者。她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从吉首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农村中学、市级中学,以及师范学院工作。2004年,她赴美留学深造,获得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博士后工作三年。2015年,她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希望为祖国与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美国期间,她的儿子从一个九岁小朋友到高中毕业考上哈佛大学,成为一名阳光帅气、善良懂事的大男孩。刚来美国时,儿子的英语摸底考试成绩为零,因为湘西教育落后。但是由于早期家庭教育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拥有良好的习惯与个性,儿子很快就适应了美国的教育环境,第二年就考入了孙中山和奥巴马的母校普纳荷学校(Punahou)。进入普纳荷学校后,他如鱼得水,荣获美国天才少年中心的“特别天才”奖等奖项,并代表学校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未来领袖峰会,甚至高中毕业前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从一个零英语基础的插班生一路走进世界名校,她儿子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励志传奇。
贾琼的书,就是记录她的家庭教育故事和对儿子成长的思考。全书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形成时期的养育”结合贾琼自己养育孩子及辅导其他家庭的实例,通过“阅读放飞孩子”“我再也不爬窗户了”“当生死话题猝然降临”等篇章,讨论了阅读兴趣、安全意识、同理心、探索求真、生命教育、学习习惯等0~8岁孩子成长关键时期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第二部分“引领生命的成长”通过“穿行森林的盲人”“妈妈的小保镖”“年册里的小秘密”等篇章,讲述了她儿子从童年走向青少年的成长故事,从克服初到美国的困难到挑战第三语言,再到当妈妈的小保镖等;也讨论了作为母亲如何当好师生的联络员,有效发挥母爱的力量等关键问题。少年期经常被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而贾琼带领孩子快乐地穿越这个时期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如果说第一、第二部分是以案例写实为主,那么第三、第四和第五部分则是以思考分析为主。其中第三部分主要围绕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各种盲区进行了分析,如:父母究竟要不要给孩子道歉?如何给孩子道歉?网络时代的移民与原住民有什么不同?两代人之间有没有代沟?如何对待孩子青春期的困惑?孩子究竟应该富养还是穷养?同伴之间有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等等。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则介绍了贾琼多年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探索提炼出来的家庭教育方法,如:贾氏三步法、搭配引导法、榜样垂范法、欺凌应对法、尝试错误法、家校共育法等。
有智慧的爱才是真爱。贾琼这本书的许多故事都显示,作为一个母亲,贾琼对儿子充满着与其他母亲一样的深厚的爱。而不同的是,她的爱是充满智慧的。如中国的父母普遍喜欢报喜不报忧,希望听到的总是孩子的好消息。而贾琼则认为,对坏消息的接纳程度,可以看出父母是否真爱自己的孩子。儿子上大学前,她曾经叮嘱要“经常给妈妈报报忧”。她用“坏苹果”理论解释为什么要报忧:“孩子好比一棵苹果树。苹果熟了采摘后,我们会把坏苹果挑出来,把好苹果放进筐内。因为我们不希望坏苹果影响好苹果。”把报忧比作将坏苹果挑出来,让孩子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释放导管,让其内心正能量满溢,然后神清气爽地前行,这就是贾琼的棋高一着。儿子幽默地说:“那我岂不是把妈妈当垃圾桶了吗?”妈妈也以幽默回应:“妈妈不是垃圾桶,妈妈是分析师和魔法师。我会首先对坏苹果进行分析,看看是什么原因让它坏掉,是阳光不足,是害虫侵犯,还是飞鸟叼食。然后,我会把坏苹果放进有机肥催化器中,作为养料返回给苹果树。”母子之间这样充满智慧的交流,本身也洋溢着爱意。
2017年底,贾琼把这本书的提纲和部分样稿发给我,希望我能够为这本书写一个序言。她在信中告诉我,回国前,导师对她说,作为一名学者,不要只是把自己关在象牙塔内,只关注自己的职称,发几篇纯学术文章而已,“要走出去,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语言及方法为大众服务,为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她的这本书就是响应老师的教导,把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与更多的父母分享。因为她读过《我的教育理想》,感觉自己通过结合中美教育与生活经历、养育孩子、教育学生和帮助其他父母等方面后形成的教育理念与我的教育思想比较接近,所以特别期盼我为她的书作序。
记得当时我看了她的书稿和简历,觉得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把她推荐给了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孙云晓院长,也一口答應为她的书稿写点文字。只是由于工作非常忙碌,一直没有动笔。现在图书付印在即,无法再拖,匆匆忙忙写上这点文字,聊以为序。
(责任编辑:林彦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