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虽然“微型”却仍体现出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作业检测题等相对完整的结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生动活泼、形式新颖的微视频作为载体,并将其巧妙地植入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乐于接受这一新教学形式,也促进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的疑难知识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新知的欲望。微课也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师生课堂互动更为融洽,展示了其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1. 课前使用,传递新知。
在课前的起始学习阶段,学生对于初次接触的新知有一定的迷茫感,他们对于如何把握知识的重点、如何突破知识的难点常常显得无所适从,此时应用微课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进行新知的学习扫清入门的障碍。例如,笔者在正式教学“周长”一课前引入的微课内容是一只小蚂蚁爬树叶的几种不同路线。笔者首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对周长概念的几种错误认知,故而针对此问题而设计了蚂蚁在树叶上爬过不同的路线,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初步感悟边线、对角线的概念,为引入正式教学周长的概念做好铺垫。
2. 课中使用,引导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针对课前预习中未能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预习情况、启发各自的思考方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积极引导厘清思路障碍,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实现掌握学习内容的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自学教材,随后在课堂上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活动来验证各自的猜想。在学生努力尝试各种解决方法,并对该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认识后,此时再引入一段微课视频来印证他们的想法,整个教学体现了“从提问到猜想,从探索到验证”的过程。通过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强化教学情境,学生的思维格局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也使得课堂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逻辑化的文字叙述和形象化的动画结合起来,将原本枯燥的抽象化概念直接变得生动化和具象化。
3. 课后使用,提升能力。
在新知教学结束后使用微课,在其内容设计上应是对知识点起到一定程度的深化及升华,进一步训练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例如,在学生掌握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后,笔者补充古人的“抬腿减半法”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利用设计好的微课来丰富解题思路,既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微课在课后作业中的辅助作用
1. 便于学生重复观看与学习。
教学复习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避免因缺乏强化而造成学习遗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比较后发现,课后复习时能使用微课的学生,他们会更善于针对课堂上还没完全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再次学习,也能更加有效地理解并突破重点和难点。微课起到了“查缺补漏”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成功突破学习瓶颈。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来对微课进行选择和自主学习,通过反复观看来把握知识点的生成过程,解决学习上的困惑。
2. 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每个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在学习上存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盲点”或者“混淆点”,而教师反复地通过全班性地通讲复习既不现实,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辅导效果。对于这种在课堂上较难达到的个体化“因材施教”的困境,微课资源就具有独特的优势,开辟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起到个性化的辅导作用。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存在的薄弱方面进行针对性视频学习,学优生则可以选择更具挑战性的内容进行学习。
3. 教学时间分配更合理。
课后作业讲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评讲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良好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重视度不够,更不会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他们认为上节课的课后作业与本节课的教学关系不大,为了避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们回避了课后作业讲评环节。而有一些教师则采取将全部课后作业集中起来另择时间进行讲评的方式,表面上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时间紧张的问题,但又会导致学生的错误观点难以及时得到纠正,一旦学生前期形成的知识缺陷没有得到及时的弥补,必然会影响到对后续知识的学习。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短板”,进行错题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预先录好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微课的课后学习更高效地对知识“短板”进行修复,从而间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微课在教师教学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1. 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教师对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通过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制作成教学主题微课,这本身也是一个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同时,微课让课程教学实现“移动化”,拓展了传统课堂教学所受到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与同行交流的机会,便于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
2. 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教师要不断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在微课中可以引入更多动态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是思考、创造、实施知识传授方法的过程,要求教师对教学素材进行筛选与整合,通过微课恰当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微课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同时,微课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信息传播载体,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不仅惠及广大学生,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同时,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应把握好“度”,关键是要从每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角度去衡量,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微课是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不能忽视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应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舞台,微课的出现为课堂增添了生命活力,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新挑战。作為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新尝试,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技能,在合理使用微课的探索路上齐心努力,通过微课为师生架起一条智慧桥梁,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小学)
一、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1. 课前使用,传递新知。
在课前的起始学习阶段,学生对于初次接触的新知有一定的迷茫感,他们对于如何把握知识的重点、如何突破知识的难点常常显得无所适从,此时应用微课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进行新知的学习扫清入门的障碍。例如,笔者在正式教学“周长”一课前引入的微课内容是一只小蚂蚁爬树叶的几种不同路线。笔者首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对周长概念的几种错误认知,故而针对此问题而设计了蚂蚁在树叶上爬过不同的路线,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初步感悟边线、对角线的概念,为引入正式教学周长的概念做好铺垫。
2. 课中使用,引导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针对课前预习中未能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预习情况、启发各自的思考方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积极引导厘清思路障碍,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实现掌握学习内容的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自学教材,随后在课堂上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活动来验证各自的猜想。在学生努力尝试各种解决方法,并对该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认识后,此时再引入一段微课视频来印证他们的想法,整个教学体现了“从提问到猜想,从探索到验证”的过程。通过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强化教学情境,学生的思维格局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也使得课堂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逻辑化的文字叙述和形象化的动画结合起来,将原本枯燥的抽象化概念直接变得生动化和具象化。
3. 课后使用,提升能力。
在新知教学结束后使用微课,在其内容设计上应是对知识点起到一定程度的深化及升华,进一步训练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例如,在学生掌握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后,笔者补充古人的“抬腿减半法”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利用设计好的微课来丰富解题思路,既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微课在课后作业中的辅助作用
1. 便于学生重复观看与学习。
教学复习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避免因缺乏强化而造成学习遗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比较后发现,课后复习时能使用微课的学生,他们会更善于针对课堂上还没完全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再次学习,也能更加有效地理解并突破重点和难点。微课起到了“查缺补漏”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成功突破学习瓶颈。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来对微课进行选择和自主学习,通过反复观看来把握知识点的生成过程,解决学习上的困惑。
2. 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每个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在学习上存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盲点”或者“混淆点”,而教师反复地通过全班性地通讲复习既不现实,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辅导效果。对于这种在课堂上较难达到的个体化“因材施教”的困境,微课资源就具有独特的优势,开辟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起到个性化的辅导作用。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存在的薄弱方面进行针对性视频学习,学优生则可以选择更具挑战性的内容进行学习。
3. 教学时间分配更合理。
课后作业讲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评讲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良好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重视度不够,更不会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他们认为上节课的课后作业与本节课的教学关系不大,为了避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们回避了课后作业讲评环节。而有一些教师则采取将全部课后作业集中起来另择时间进行讲评的方式,表面上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时间紧张的问题,但又会导致学生的错误观点难以及时得到纠正,一旦学生前期形成的知识缺陷没有得到及时的弥补,必然会影响到对后续知识的学习。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短板”,进行错题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预先录好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微课的课后学习更高效地对知识“短板”进行修复,从而间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微课在教师教学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1. 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教师对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通过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制作成教学主题微课,这本身也是一个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同时,微课让课程教学实现“移动化”,拓展了传统课堂教学所受到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与同行交流的机会,便于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
2. 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教师要不断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在微课中可以引入更多动态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是思考、创造、实施知识传授方法的过程,要求教师对教学素材进行筛选与整合,通过微课恰当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微课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同时,微课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信息传播载体,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不仅惠及广大学生,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同时,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应把握好“度”,关键是要从每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角度去衡量,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微课是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不能忽视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应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舞台,微课的出现为课堂增添了生命活力,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新挑战。作為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新尝试,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技能,在合理使用微课的探索路上齐心努力,通过微课为师生架起一条智慧桥梁,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