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珍珠鸟》是冯骥才先生的散文名作。散文是教材中常见的文体,如何提高这一类文体的教学质量,从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课例中,我们或许能有所启发。
【教学片段一】
师:这段话写的是小鸟的样子,有两个句子中间用了一个分号,这个分号表示?
生:可以交换位置。
师:可以交换位置?谁说的?你来交换着读一读。
生(读):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
师:可以交换吗?有的时候可以交换,有的时候不可以交换。这两个句子不是叫“可以交换”,而是“并列关系”。我找一个人读一读这两句。
生(读):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
师:这句话写珍珠鸟的样子是从哪一个角度写的?
生:从它的颜色来写的。
师: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这句话是从它的色彩方面来写的。
生(读):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师:这一句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生:从身体的外形。
师:这两句话一句是从颜色来写的,一句是从外形来写的,中间用了一个分号。它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写雏儿的样子。两个句子的前后位置可不可以交换?
生:不可以。
师:可以的。但最好不要交换,因为前面是讲它的部分,后面是讲它的整体。先写部分,再写整体。当然也可以先写整体,再写部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
【赏析】散文中的言说对象,是作者独具个性化的言说对象,文中所写的一切都是作者自己的所见所思,是独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在散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体味作者精准的言语表达。薛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如同导游一样,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关注文中是怎样写珍珠鸟雏儿的。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对文中的语言慢慢地品味,不仅懂了文中写了什么,而且知道是如何写的,即通过写珍珠鸟的颜色和外形,从部分到整体,写出了珍珠鸟雏儿的外貌特征。
【教学片段二】
师:信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信赖是如此,鸟对人的信赖更是如此。鸟一般都怕人,但是作者是怎么写鸟从怕到不怕。自由读这个段落。
学生展开自由读。
师:你体会到了鸟从怕到不怕的过程吗?我来找一个同学来读,我们换一种读法。这段话是写我看到的鸟一步步地从害怕到不怕的过程,现在我们从雏儿的角度来读这段话。那么文中的“小家伙”“它”要换成“我”,“我”要换成“他”。同学们,我们来一起听一听他的朗读。
生:起先,我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渐渐地,我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他的小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后来,我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他正在写字的笔尖。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我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他的手指。
师:嗯,这只鸟比较生疏。疙疙瘩瘩,但总算说完了。再增加一点难度。你刚才经历了与人接触的过程,你发现你每干一件事,这个人有什么反应吗?请你根据提示,加上去。
生:起先,我只在笼子四周活动,(他没有伤害我)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他也没有生气)渐渐地,我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他的小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只见他不动声色,看都没有看我一眼)后来,我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他正在写字的笔尖。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我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他的手指。(他一点反应也没有,也不管我)
師: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如果我们以小鸟的角度看这个情境,为什么小鸟会如此地信赖人。
生:因为他从不干扰它,从不伤害它。
生:因为作者从来都不管它。
生:小鸟不管在干什么,作者也不生气。
师:这时候小鸟对人的喜爱不是一般的喜爱。生活中有人喜欢鸟,是怎么喜欢呢?天天喂食它,天天逗它,带着鸟去鸟市场兜风、逛街。作者养这只鸟就是不管它,这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关爱。因为关爱,所以小鸟对人产生了信赖。因为信赖,所以产生了美好的境界。
师:小鸟对人的信赖是不是一天形成的?
生:不是的。
师:文中不就只有这一段吗?从文中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生:“起先”和“后来”。
师:将这两个词圈起来,还有其他的词吗?
生:“渐渐地”。
师:文中还有一些词,“先”“然后”“再”,把这些词圈起来。时间有先后。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发现的,再读一读,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发现?
生:起先它在笼子四周活动,再依次到柜顶上、书架上、灯绳上、小桌上、杯子上、笔尖、手指。
师:这是从小鸟距离远近来体现的。还从哪些方面体现了?
生: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师:这是作者的动作,那小鸟的动作呢?分别是“飞、落、站、撞、蹦、喝、啄”。小鸟的动作是发生变化的,小鸟与人的关系一步步地变得亲密。
师:同学们,一开始老师站在讲台上,距离你们远,我挥手和你们打招呼。我们接触的时间长了,我们关系好了,可以用什么动作?
生:握手。 师:我们的感情加深了。那比握手感情更深的呢?
生:拥抱。
师:比拥抱感情更深的呢?
生:亲。
师:小鸟不是一夜之间信赖人的,这个过程是很长的。它有时间的先后、距离的远近、动作的亲疏。写人与鸟的关系,最难写的就是这段,鸟是怎么从不信到相信的,把这信赖的过程一步步地写清楚,感情是十分亲密的。同学们,我们现在的感情是亲密的,一开始是不亲密的,我们互不相识。现在请同学们写一段话,写老师与同学们的关系一步步变得亲密。按照时间顺序:起先、然后、随后、渐渐地、后来,接下来抓住美好的动作,打开本子,自己动笔写。
【赏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薛老师较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支架,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学习。第一,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这个段落,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理解;第二,引导学生站在珍珠鸟的角度来朗读这个段落;第三,引导学生猜测作者的反应;第四,引导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从不同角度体会珍珠鸟与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变得亲密的;第五,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动笔实践。整个环节中,薛老师一共设计了五个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转述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言语智能。这个环节的设计相当精彩,既围绕着散文教学的本体性内容展开,又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也进一步感受到了作者与鸟之间的信赖之情。整个环节的教学真正地实现了言意兼得,教学中师生间达到了共融共生的美好境界。
通过薛老师的这节课例,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薛老师教学的魅力。这节课,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一、要引导学生品味言语表达的奥秘。散文中的言说对象,是作者独具个性化的言说对象,文中所寫的一切都是作者自己的所见所思,是独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这一类文体时,应引导学生慢慢读,品味文中言语表达的奥秘,学习作者独具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而作者独具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往往就隐藏在学生读得懂的语句中,这些语句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学生往往只是懂得“写了什么”,并不懂得是“如何写的”。二、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语文能力具有非传递性与内在性,因此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以言语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它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才能最后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学生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地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麻城市英才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教学片段一】
师:这段话写的是小鸟的样子,有两个句子中间用了一个分号,这个分号表示?
生:可以交换位置。
师:可以交换位置?谁说的?你来交换着读一读。
生(读):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
师:可以交换吗?有的时候可以交换,有的时候不可以交换。这两个句子不是叫“可以交换”,而是“并列关系”。我找一个人读一读这两句。
生(读):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
师:这句话写珍珠鸟的样子是从哪一个角度写的?
生:从它的颜色来写的。
师: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这句话是从它的色彩方面来写的。
生(读):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师:这一句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生:从身体的外形。
师:这两句话一句是从颜色来写的,一句是从外形来写的,中间用了一个分号。它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写雏儿的样子。两个句子的前后位置可不可以交换?
生:不可以。
师:可以的。但最好不要交换,因为前面是讲它的部分,后面是讲它的整体。先写部分,再写整体。当然也可以先写整体,再写部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
【赏析】散文中的言说对象,是作者独具个性化的言说对象,文中所写的一切都是作者自己的所见所思,是独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在散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体味作者精准的言语表达。薛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如同导游一样,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关注文中是怎样写珍珠鸟雏儿的。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对文中的语言慢慢地品味,不仅懂了文中写了什么,而且知道是如何写的,即通过写珍珠鸟的颜色和外形,从部分到整体,写出了珍珠鸟雏儿的外貌特征。
【教学片段二】
师:信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信赖是如此,鸟对人的信赖更是如此。鸟一般都怕人,但是作者是怎么写鸟从怕到不怕。自由读这个段落。
学生展开自由读。
师:你体会到了鸟从怕到不怕的过程吗?我来找一个同学来读,我们换一种读法。这段话是写我看到的鸟一步步地从害怕到不怕的过程,现在我们从雏儿的角度来读这段话。那么文中的“小家伙”“它”要换成“我”,“我”要换成“他”。同学们,我们来一起听一听他的朗读。
生:起先,我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渐渐地,我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他的小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后来,我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他正在写字的笔尖。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我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他的手指。
师:嗯,这只鸟比较生疏。疙疙瘩瘩,但总算说完了。再增加一点难度。你刚才经历了与人接触的过程,你发现你每干一件事,这个人有什么反应吗?请你根据提示,加上去。
生:起先,我只在笼子四周活动,(他没有伤害我)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他也没有生气)渐渐地,我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他的小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只见他不动声色,看都没有看我一眼)后来,我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他正在写字的笔尖。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我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他的手指。(他一点反应也没有,也不管我)
師: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如果我们以小鸟的角度看这个情境,为什么小鸟会如此地信赖人。
生:因为他从不干扰它,从不伤害它。
生:因为作者从来都不管它。
生:小鸟不管在干什么,作者也不生气。
师:这时候小鸟对人的喜爱不是一般的喜爱。生活中有人喜欢鸟,是怎么喜欢呢?天天喂食它,天天逗它,带着鸟去鸟市场兜风、逛街。作者养这只鸟就是不管它,这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关爱。因为关爱,所以小鸟对人产生了信赖。因为信赖,所以产生了美好的境界。
师:小鸟对人的信赖是不是一天形成的?
生:不是的。
师:文中不就只有这一段吗?从文中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生:“起先”和“后来”。
师:将这两个词圈起来,还有其他的词吗?
生:“渐渐地”。
师:文中还有一些词,“先”“然后”“再”,把这些词圈起来。时间有先后。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发现的,再读一读,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发现?
生:起先它在笼子四周活动,再依次到柜顶上、书架上、灯绳上、小桌上、杯子上、笔尖、手指。
师:这是从小鸟距离远近来体现的。还从哪些方面体现了?
生: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师:这是作者的动作,那小鸟的动作呢?分别是“飞、落、站、撞、蹦、喝、啄”。小鸟的动作是发生变化的,小鸟与人的关系一步步地变得亲密。
师:同学们,一开始老师站在讲台上,距离你们远,我挥手和你们打招呼。我们接触的时间长了,我们关系好了,可以用什么动作?
生:握手。 师:我们的感情加深了。那比握手感情更深的呢?
生:拥抱。
师:比拥抱感情更深的呢?
生:亲。
师:小鸟不是一夜之间信赖人的,这个过程是很长的。它有时间的先后、距离的远近、动作的亲疏。写人与鸟的关系,最难写的就是这段,鸟是怎么从不信到相信的,把这信赖的过程一步步地写清楚,感情是十分亲密的。同学们,我们现在的感情是亲密的,一开始是不亲密的,我们互不相识。现在请同学们写一段话,写老师与同学们的关系一步步变得亲密。按照时间顺序:起先、然后、随后、渐渐地、后来,接下来抓住美好的动作,打开本子,自己动笔写。
【赏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薛老师较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支架,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学习。第一,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这个段落,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理解;第二,引导学生站在珍珠鸟的角度来朗读这个段落;第三,引导学生猜测作者的反应;第四,引导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从不同角度体会珍珠鸟与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变得亲密的;第五,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动笔实践。整个环节中,薛老师一共设计了五个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转述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言语智能。这个环节的设计相当精彩,既围绕着散文教学的本体性内容展开,又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也进一步感受到了作者与鸟之间的信赖之情。整个环节的教学真正地实现了言意兼得,教学中师生间达到了共融共生的美好境界。
通过薛老师的这节课例,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薛老师教学的魅力。这节课,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一、要引导学生品味言语表达的奥秘。散文中的言说对象,是作者独具个性化的言说对象,文中所寫的一切都是作者自己的所见所思,是独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这一类文体时,应引导学生慢慢读,品味文中言语表达的奥秘,学习作者独具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而作者独具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往往就隐藏在学生读得懂的语句中,这些语句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学生往往只是懂得“写了什么”,并不懂得是“如何写的”。二、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语文能力具有非传递性与内在性,因此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以言语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它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才能最后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学生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地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麻城市英才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