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10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或多或少有部分是由猪肉决定的。”
时间要追溯回10年前,在2001年11月11日的人世协议签订之前,网络上流传一篇名为《入世会带来物价波动吗?》的文章。这篇文章试着列出了三个可能:房价降、车价降、软件价格上涨。这篇文章没有提及笔者最关注的猪肉价格。
当时。笔者租住在北京中关村附近。小两居的房间月租金1200元。邻居家的小两口开着一辆两厢小夏利,要价7.8万。和满大街跑的出租车一个类型。拿着3000元不到的月工资,每三天到北大西门外的早市买上一斤猪肉,均价5.5元,小日子也勉强过得去。
现在来算的话,那间小两居的租金已经到了一个月4500元,售价在3万元一平方米左右。邻居的小夏利也早在三四年前卖出,折价1万元。笔者现在领着一个月6000元的工资,而精瘦肉的价格则变成了18元一斤。
这10年来。猪肉的身价似乎比笔者的身价涨得还高。
猪肉为什么那么贵
今年是中国入世的第10个年头,让笔者纠结的是最近俄罗斯加入WTO的传闻。这场世纪大谈判已经摆开了最后冲刺的架势,不过,似乎路上还有几只拦路虎。
7月22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和农业部发布了2012年肉类产品的预计进口配额。家禽类进口配额在2012年将达到33万吨。仅猪肉就达35万吨。此前,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部部长埃尔维拉一纳比乌琳娜表示,俄罗斯同美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在汽车组装问题上有了皆大欢喜的进展。但是,俄罗斯总理普京马上站出来说话:“不符合世贸组织成员国要求的猪肉进口配额成了新的阻碍。”
俄罗斯为什么把猪肉看得那么重?
大概是因为笔者的工作与农产品营销沾亲带故,所以对猪肉问题格外敏感吧。
要知道。猪肉作为中国的主要肉类供应产品,一直是中国民众消费水平的风向标,同时,也与我国的CPI指数挂钩,而这个指数,则是通货膨胀的判断依据。猪肉价格每上涨20%。就会影响CPI约0.6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对其他食品的带动,可能会影响CPI约1个百分点。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这么来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或多或少是由菜市场上摆着的、样子实在不怎么样的猪肉们决定的。
从这10年来猪肉的身价起伏,我们大体也可以摸索出中国宏观经济层面的起伏。而从2001年11月到2011年11月,这整整的10年中,要说中国的宏观经济变化。当然不可能离开加入WTO这个话题。从10年前的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市场、中国的经济。已经不再是完全独立于世界的存在,而是波涛诡谲的全球化的一部分。
让我们还是回到猪肉这个话题。
笔者的记忆中,在10年内,猪肉有过三次身价大涨的机会,分别在2004年、2007~2008年,以及2010年至今。
2004年发生了什么事?
应该说。猪肉的价格波动是中国市场、金融状况以及农业的天灾和各种人为因素、体制痼疾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笔者只想借这个特殊的“市场产品”。来考量一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全球化的影响。
2004年恰恰是人世协定中的一个关键年份。根据和世贸组织达成的协议,从2005年开始,中国农业在入世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基本结束。农产品关税要降至承诺的终点,即由入世前的23.2%降至15.35%,这个比例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比欧盟还要低。
“这意味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和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中。我国大幅开放了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关税削减幅度达72%,取消了所有形式的出口补贴,可以说我国在农业承诺实现方面远高于其他WTO成员。”农业部农产品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倪洪兴介绍说。
2004年起我国全面放开了进出口经营权。从这一年起,国外小麦、玉米、水稻、糖料、棉花等进口配额数量都占到了中国国内消费总量5%以上。均高于世贸规则鼓励的上限。
从国外进口的配额增长,意味着国内生产的市场空间被挤占。国内市场减少,国产猪肉能不能从国际出口中找到出路?
1998年我国生产每公斤生猪的平均成本约为7.05元人民币,美国为7.17元人民币,而猪肉价格较国际市场接轨价低57%;2000年中国出口猪肉的价格是1886美元/吨,美国是3264美元/吨。从价格上比较有相当优势。然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猪肉的品质要求较高,而恰恰是低廉的人工和饲料费用的投入。使得中国猪肉的品质偏低,不具备广泛的国际竞争力。卖不到国外,这就决定了进口配额增长的同时。猪肉的国内销量会下降。
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生猪销售的下降将影响到下一年的生猪产量。而生猪产量又直接关系到市场的供应和价格。
在国内,受2003年“非典”疫情的影响,养殖户宰杀母猪、补栏停滞,造成生猪供应紧张。2003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事件,引发居民对禽肉消费的恐慌。又推动了猪肉消费量的增加。
这就是中国猪肉在2004年碰到的状况。这一年市场上的精瘦肉卖到了9.8元一斤。
2007年通胀
同样的事情在2007年底再次发生,“猪蓝耳病”的疫情导致了猪肉的供应量大量减少。这是2007年人心惶惶的一波猪肉涨价的背景。
还是那句话。从入世的影响来看,2007年的猪肉涨价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国际影响的因素。
2008年,“大豆沦陷”曾成为当时农业界争论最多的话题。而实际上,这一“沦陷”的过程始于配额开放的2004年,2007年已经达到高峰。
入世以来。国外大豆纷纷涌入国内,进口量巨大。2004年,我国进口大豆2023万吨,相当于当年国产大豆数量的1.27倍,2004年4月底,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急剧波动,市场风险通过跨国公司的营销链条迅速传人国内,导致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全面亏损。估计损失达50亿元。同时,以美资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在我国沿海大建油脂企业。几年时间,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完全被外资吞并。
大豆的进口意味着两个问题:作为榨油原料的大豆和作为饲料的豆粕是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而豆粕正好是中国生猪养殖的主要饲料品种之一。疯狂的大豆进口和外资引来的价格波动,带来的主要是饲料成本的增长。成本增长了,猪肉怎么能不涨?
2007年。这一回猪肉涨到了12.68元一斤。随后而来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
人心都是肉“涨”的
在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国际各金融市场风险凸显的情况下,农业被作为抗通胀、抗景气度的“避风港”。当时,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毫不掩饰对中国农业投资的兴趣,“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
“当初在人世之前中国最担心的就是农业问题,在人世过程中谈判进行得很艰难。原因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中国农业由于长期分散经营,缺乏规模化生产,很可能经不起进口农产品冲击。”原中国加入WTO代表团农业谈判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说。
作为粮食消费的一个重要指标,上游农产品的价格随着入世程度越深,人工、物流的成本逐步上升。而2010年,世界金融形势越发严峻,随着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完成,大量国际热钱涌人相对稳定的中国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在了农业物流环节,如黑石基金就曾一度收购中国北方最大的蔬菜集散市场寿光物流园,这也造成了供应链环节费用的增长。
而上游饲料和供应链的成本增大,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猪肉价格的狂飙。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猪肉价格由13元一斤涨到现在的18元一斤,随后带来的,是全国范围的通货膨胀,掀动了城镇居民的饭碗,揪动着全国16亿人的心。
2003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顺差23.5亿美元,到2010年,情况变化为贸易逆差2010年达到231.4亿美元。
中国入世的作用。首先当然是积极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承认,“在农业等部分领域存在着一些让步”的情况也是现实存在的。
在他看来,入世谈判中所作的一些让步实属无奈之举。如今再回顾,一些对我国产品不利的条款在人世后日益凸显出其“大棒”作用。这些条款所涉金额,少的几个亿,多的十几个亿甚至更多。尽管相比于进出口总额比例较小,“但对于一个行业的影响可能就是100%”。
所以说,俄罗斯重视猪肉谈判,绝非小家子气,人世10年来猪肉的涨价轨迹,也许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农业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绝对不能轻视。
时间要追溯回10年前,在2001年11月11日的人世协议签订之前,网络上流传一篇名为《入世会带来物价波动吗?》的文章。这篇文章试着列出了三个可能:房价降、车价降、软件价格上涨。这篇文章没有提及笔者最关注的猪肉价格。
当时。笔者租住在北京中关村附近。小两居的房间月租金1200元。邻居家的小两口开着一辆两厢小夏利,要价7.8万。和满大街跑的出租车一个类型。拿着3000元不到的月工资,每三天到北大西门外的早市买上一斤猪肉,均价5.5元,小日子也勉强过得去。
现在来算的话,那间小两居的租金已经到了一个月4500元,售价在3万元一平方米左右。邻居的小夏利也早在三四年前卖出,折价1万元。笔者现在领着一个月6000元的工资,而精瘦肉的价格则变成了18元一斤。
这10年来。猪肉的身价似乎比笔者的身价涨得还高。
猪肉为什么那么贵
今年是中国入世的第10个年头,让笔者纠结的是最近俄罗斯加入WTO的传闻。这场世纪大谈判已经摆开了最后冲刺的架势,不过,似乎路上还有几只拦路虎。
7月22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和农业部发布了2012年肉类产品的预计进口配额。家禽类进口配额在2012年将达到33万吨。仅猪肉就达35万吨。此前,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部部长埃尔维拉一纳比乌琳娜表示,俄罗斯同美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在汽车组装问题上有了皆大欢喜的进展。但是,俄罗斯总理普京马上站出来说话:“不符合世贸组织成员国要求的猪肉进口配额成了新的阻碍。”
俄罗斯为什么把猪肉看得那么重?
大概是因为笔者的工作与农产品营销沾亲带故,所以对猪肉问题格外敏感吧。
要知道。猪肉作为中国的主要肉类供应产品,一直是中国民众消费水平的风向标,同时,也与我国的CPI指数挂钩,而这个指数,则是通货膨胀的判断依据。猪肉价格每上涨20%。就会影响CPI约0.6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对其他食品的带动,可能会影响CPI约1个百分点。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这么来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或多或少是由菜市场上摆着的、样子实在不怎么样的猪肉们决定的。
从这10年来猪肉的身价起伏,我们大体也可以摸索出中国宏观经济层面的起伏。而从2001年11月到2011年11月,这整整的10年中,要说中国的宏观经济变化。当然不可能离开加入WTO这个话题。从10年前的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市场、中国的经济。已经不再是完全独立于世界的存在,而是波涛诡谲的全球化的一部分。
让我们还是回到猪肉这个话题。
笔者的记忆中,在10年内,猪肉有过三次身价大涨的机会,分别在2004年、2007~2008年,以及2010年至今。
2004年发生了什么事?
应该说。猪肉的价格波动是中国市场、金融状况以及农业的天灾和各种人为因素、体制痼疾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笔者只想借这个特殊的“市场产品”。来考量一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全球化的影响。
2004年恰恰是人世协定中的一个关键年份。根据和世贸组织达成的协议,从2005年开始,中国农业在入世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基本结束。农产品关税要降至承诺的终点,即由入世前的23.2%降至15.35%,这个比例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比欧盟还要低。
“这意味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和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中。我国大幅开放了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关税削减幅度达72%,取消了所有形式的出口补贴,可以说我国在农业承诺实现方面远高于其他WTO成员。”农业部农产品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倪洪兴介绍说。
2004年起我国全面放开了进出口经营权。从这一年起,国外小麦、玉米、水稻、糖料、棉花等进口配额数量都占到了中国国内消费总量5%以上。均高于世贸规则鼓励的上限。
从国外进口的配额增长,意味着国内生产的市场空间被挤占。国内市场减少,国产猪肉能不能从国际出口中找到出路?
1998年我国生产每公斤生猪的平均成本约为7.05元人民币,美国为7.17元人民币,而猪肉价格较国际市场接轨价低57%;2000年中国出口猪肉的价格是1886美元/吨,美国是3264美元/吨。从价格上比较有相当优势。然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猪肉的品质要求较高,而恰恰是低廉的人工和饲料费用的投入。使得中国猪肉的品质偏低,不具备广泛的国际竞争力。卖不到国外,这就决定了进口配额增长的同时。猪肉的国内销量会下降。
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生猪销售的下降将影响到下一年的生猪产量。而生猪产量又直接关系到市场的供应和价格。
在国内,受2003年“非典”疫情的影响,养殖户宰杀母猪、补栏停滞,造成生猪供应紧张。2003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事件,引发居民对禽肉消费的恐慌。又推动了猪肉消费量的增加。
这就是中国猪肉在2004年碰到的状况。这一年市场上的精瘦肉卖到了9.8元一斤。
2007年通胀
同样的事情在2007年底再次发生,“猪蓝耳病”的疫情导致了猪肉的供应量大量减少。这是2007年人心惶惶的一波猪肉涨价的背景。
还是那句话。从入世的影响来看,2007年的猪肉涨价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国际影响的因素。
2008年,“大豆沦陷”曾成为当时农业界争论最多的话题。而实际上,这一“沦陷”的过程始于配额开放的2004年,2007年已经达到高峰。
入世以来。国外大豆纷纷涌入国内,进口量巨大。2004年,我国进口大豆2023万吨,相当于当年国产大豆数量的1.27倍,2004年4月底,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急剧波动,市场风险通过跨国公司的营销链条迅速传人国内,导致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全面亏损。估计损失达50亿元。同时,以美资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在我国沿海大建油脂企业。几年时间,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完全被外资吞并。
大豆的进口意味着两个问题:作为榨油原料的大豆和作为饲料的豆粕是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而豆粕正好是中国生猪养殖的主要饲料品种之一。疯狂的大豆进口和外资引来的价格波动,带来的主要是饲料成本的增长。成本增长了,猪肉怎么能不涨?
2007年。这一回猪肉涨到了12.68元一斤。随后而来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
人心都是肉“涨”的
在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国际各金融市场风险凸显的情况下,农业被作为抗通胀、抗景气度的“避风港”。当时,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毫不掩饰对中国农业投资的兴趣,“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
“当初在人世之前中国最担心的就是农业问题,在人世过程中谈判进行得很艰难。原因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中国农业由于长期分散经营,缺乏规模化生产,很可能经不起进口农产品冲击。”原中国加入WTO代表团农业谈判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说。
作为粮食消费的一个重要指标,上游农产品的价格随着入世程度越深,人工、物流的成本逐步上升。而2010年,世界金融形势越发严峻,随着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完成,大量国际热钱涌人相对稳定的中国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在了农业物流环节,如黑石基金就曾一度收购中国北方最大的蔬菜集散市场寿光物流园,这也造成了供应链环节费用的增长。
而上游饲料和供应链的成本增大,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猪肉价格的狂飙。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猪肉价格由13元一斤涨到现在的18元一斤,随后带来的,是全国范围的通货膨胀,掀动了城镇居民的饭碗,揪动着全国16亿人的心。
2003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顺差23.5亿美元,到2010年,情况变化为贸易逆差2010年达到231.4亿美元。
中国入世的作用。首先当然是积极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承认,“在农业等部分领域存在着一些让步”的情况也是现实存在的。
在他看来,入世谈判中所作的一些让步实属无奈之举。如今再回顾,一些对我国产品不利的条款在人世后日益凸显出其“大棒”作用。这些条款所涉金额,少的几个亿,多的十几个亿甚至更多。尽管相比于进出口总额比例较小,“但对于一个行业的影响可能就是100%”。
所以说,俄罗斯重视猪肉谈判,绝非小家子气,人世10年来猪肉的涨价轨迹,也许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农业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绝对不能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