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民歌《绣荷包》 歌词释义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绣荷包》是中国民歌的一大类别,川南《绣荷包》歌词尤有特点。从制度文化、社会生活、方言民俗的角度,可以考见其歌词中的“咕儿嘎”实为“鼓二更”;“金刚梭罗妹”应为“青锁了门”;“二月荷包二点黄”指荷包的形制;“井边挑水送小郎”是民间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作为活态文献的民歌,其歌词的研究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课题。
  关键词:
  《绣荷包》;鼓二更;青;二点黄;水井
  中国无分南北古今,皆有民歌小调《绣荷包》。清道光年间,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收录“湖广调”《绣荷包》,另有《绣汗巾》《补雀裘》,亦属同类型小调。[1]近世以来,山东、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四川、云南等省皆有民歌《绣荷包》流传。截至2017年《四川民歌采风录》出版,我们在四川采录到的《绣荷包》达33首,另有异名同实者如《大绣荷包》《小绣荷包》《绣花包》《绣香包》《花荷包》等23首,总计56首。[2]这些民歌的内容与河北、云南等地《绣荷包》内容大抵相似,语言亦皆明白晓畅。相比之下,唯川南《绣荷包》曲调虽独具特色,有的歌词意义却不甚显豁,如“二月荷包二点黄”;有的衬词衬句亦显突兀,如“姑儿嘎”“金刚梭罗妹”等。但因系民歌,览者唱者以为当然,皆未予以深究。
  我第一次听到川南《绣荷包》是在上世纪50年代。其时四川省荣誉军人疗养院的文艺演出被制为电影纪录片,在全国公映,其中便有女声独唱此曲。也许是这个原因,在四川诸多《绣荷包》中,川南《绣荷包》流行最广,影响最大,至今仍是许多民族声乐家的保留节目。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四川卷》出版,录有筠连县歌手詹亚琴所唱川南《绣荷包》[3]。其首段歌词云:
  正月荷包儿(嘛咿呀)绣起头(喂呀儿咿儿呀),
  妹绣荷包(嘛咕儿嘎,金刚梭罗墨)有人求(哟喂)。
  其下三段歌词,衬词衬句与首段相同,略而不录:
  你要荷包拿去戴,免得为妹结冤仇。
  二月荷包二点黄,井边挑水送小郎。
  小小荷包你莫嫌弃,瞒到爹娘绣得忙。
  在我的音乐记忆中,《集成》本与荣军疗养院演出本的歌词几乎完全相同,唯后者将“金刚梭罗墨”唱作“金刚梭罗妹”,“妹”字唱作儿化音。当代吴碧霞、李丹阳等歌唱家演绎四川民歌《绣荷包》,大都采用《集成》本的歌词,唯衬词“墨”唱作“妹”。2007年6月,我与采风同仁在泸州市纳溪区听陈开才唱《绣荷包》[4],曲调和衬词衬句一如《集成》本,唯“金刚”之“金”有时仿佛唱为“青”,歌词则属另一版本。半个多月后,我们在川南筠连县听当地86岁老人郝崇香唱《小绣荷包》:“正月荷包(嘛心拉肝心拉肝)才起头(啊嫩悠悠哦姐姐)”[5],词曲与《集成》本大同小异,唯衬词衬句不同。川南《绣荷包》词曲的多样性,是民歌传播史上的常见现象。
  最近为“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遴选曲目,与作曲家讨论对入选民歌的理解,我才注意到从民俗与方言的角度,川南《绣荷包》的歌词尚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这些研究对于演绎四川民歌《绣荷包》,应有重要的作用。
  一、“咕儿嘎”与“鼓二更”
  2015年,我在整理、校对《四川民歌采风录》的词谱时,发现遂宁市大英县翟世贵将詹亚琴、陈开才《绣荷包》的“咕儿嘎”唱为“鼓儿更”[6],虽然仅有两字之差,却令我忽有所悟!我在综合考虑川南《绣荷包》的歌词内容之后,认为将“鼓儿更”改录为“鼓二更”,更符合当时的情景。
  古代而至近代,无论宫廷、兵营、寺院、民间,皆以沙漏记时,以钟鼓、铜锣、梆子声报时。其制度为:每夜五更,每两小时一更,如戌时一更,7至9点;亥时二更,9至11点,余类推,古代因有“更漏”之谓。唯因场所与条件不同,打更报时,宫廷、兵营、寺院用钟鼓,民间用铜锣、梆子。至上世纪50年代初,打更报时在中国依然盛行。如我所居住的成都少城,街上打更用的是铜锣;敲锣报时的更夫谓之“打更匠”。尽管成都在当时算得上是中国西部的较大城市,但民众基本无夜生活。晚上9点以后,街上行人稀少;10点之后,已是深夜;至于乡镇与村落,更是路断人稀。
  在民歌或古代文人诗词中,报更之声对于烘托环境,抒写感情往往有很重要的作用。纳兰性德《金缕曲·慰西溟》说自己人生失意,彻夜难眠:“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樵鼓,二更彻”[7]。诗人心中有事,辗转反侧,蓦然闻更,尤增悲切。与之相类,《绣荷包》中的报更之声,亦常伴随主人公的活动与思绪,如《绣荷包(湖广调)》:“一更里荷包照着样儿裁,慌忙就把剪刀儿开。明朝还要把荷包儿戴。二更里荷包绣上一层,金线锁口(海棠花儿红)。荷包虽小奴的恩情重……三更里荷包绣成双,上绣鸳鸯下绣凤凰……四更里荷包绣完了。”[8]但在南北诸省的《绣荷包》中,如《湖广调》这种“五更调”式的结构、叙事与抒情的方式已经十分少见,更多的则是采用铺叙的方式,直陈少女绘绣荷包的程序、荷包图案的情感寓意,以及少女对爱情的期盼。唯独川南《绣荷包》与之不同——它既无五更调的叙述结构,也无就绣荷包的直陈其事与直抒其情,却有出现在各段衬词的更声。更声既是触发少女行为与情感的契机,也是为少女的行为与抒情提供的时间背景:少女专注于绣事,不知夜深;忽闻二更鼓响,蓦然惊觉,从而引起“有人求”的种种思绪。鉴于更声在传统民歌与文人诗词中的作用,我经反复斟酌,最终将翟世贵所唱“鼓儿更”改录为“鼓二更”。
  为什么“鼓二更”会被讹唱为“咕儿嘎”?原因或在于:一是古代、近代曾经有过的一些制度与生活场景早已消失,如以鼓、锣、梆声报时等,现在知之者已经不多。二是方音的原因。四川方言的韵母eng与en合流,绝大多数方言点eng并入en,而川南有些方言点如宜宾市筠连县、泸州市叙永县等地则相反,eng、en合流的结果是en并入eng,故“更”念作geng。geng、gang音近,且绝大多数方言点eng的韵母缺失,给人的音感极弱,容易被讹读为gang。兼以民歌演唱时,歌者为追求句末的气息通畅,音色响亮,gang又一韵之转被唱为ga。所以,《绣荷包》的“鼓二更”被唱為“咕儿嘎”,是能够在川南方言中找到实证,并能在传统语音学中得到阴阳对转理论支撑的。   因有对“咕儿嘎”的校改,我对《绣荷包》的歌词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金刚梭罗妹”与“青杠锁了门”
  我曾经对川南《绣荷包》的“金刚梭罗妹”有过怀疑:恋爱中的少女,怎么会与“金刚”“梭罗”这样的形象发生关系?许讲真《汉族民歌润腔概论》中将此句录为“情郎梭啰喂”[9],可见作者对《集成》本的歌词记录也是有所保留的。她将“金刚”录为“情郎”,一是因为两者音近,二是与歌曲的爱情主题相谐。
  许讲真先生对原词的改动可备一说;但如果从上所言的“鼓二更”进一步思索下去,或可有更新的发现。过去的更夫除了报时,尚负有巡夜之职,即提醒街坊邻里天干防火,夜深防盗。由此,我想到“金刚梭罗妹”很可能是“青锁了没”或“青锁了门”的音讹。原因在于,更夫巡夜,须不断提醒各家各户看紧门户,落杠下锁。如将“金刚”校正为“青”,则《绣荷包》的衬句“金刚梭罗妹”就有了更合理的解释——“青”指用青木制作的门栓。青是四川常见的树种,质地坚硬,人们常用作工具如犁耙、木刨与门杠。过去四川民间用门杠拴门,俗称“抵门杠”;青木制的门栓,既可简称为“青”,又可简称为“青杠”。《绣荷包》里女子专心刺绣,直到二更天,各家门户早已落杠上锁;故将歌词录为“鼓二更,青锁了门”,与她的生活情境相符合。似此,对歌词的内容则可以有如下猜测:一是更夫报更之后,或提醒各家“青锁了门”。在四川方言里,“门”“妹”儿化同音,唯声调有别。但唱词一当进入歌曲,字调的平升曲降没于旋律,其辨义自不复存在,“门”因之被记为“妹”。二是更夫或干脆向各家发问:“青锁了没”?在筠连方言中,“没”“墨”同音,故《集成》本将其记为“金刚梭罗墨”。三是很有可能在当夜二更,小郎曾经以求取荷包为借口,悄悄来女孩家敲门。但因少女与小郎的交往以及少女为小郎的刺绣荷包,爹娘一概不知,只得以夜已深,“青锁了门”相回应,将其婉拒门外。
  三、“二月荷包二点黄”
  川南《绣荷包》第三段歌词云:“二月荷包二点黄,井边挑水送小郎”;筠连县郝从香所唱亦有“正月荷包才其头,二月荷包二点黄”。何谓“二点黄”,令人费解。就四川的月令物候,找不到与“二点黄”相关的事物,因而也难有合理的解释。但从歌词的叙事顺序看,正月绣荷包,二月二点黄,“井边挑水送小郎”,显然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少女已经做完荷包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将其送给心上人了。故歌词里的“二点黄”很可能是指完工后的荷包特征,以及它带给人的视觉印象。
  我为此仔细地考察过荷包的形制。荷包的功能是盛物,制作荷包首先要考虑的是防备包内物件外泄。为此,制作者将荷包上沿内卷,以斜扣线锁紧,形成中空的卷边,即湖广调《绣荷包》所云“金线锁扣”。荷包沿口内卷锁毕,再分别从左右口穿入丝带,然后将两端伸出的带子相系,以扎紧袋口。为了方便与美观,荷包上的两条丝带可以加长,令其飘然下垂,故云南民歌《绣荷包》有云“小小荷包,双丝双带飘”。但严格说来,这还不是最后一道工序。为美观,更为不让带子被失手拉出卷边,带子的两端或穿上珠子,或系以牌子,然后绾结成穗,以防滑落。珠、牌的质地可贵可贱,竹木骨石,珠玉玛瑙,皆可使用;唯从美观考虑,应与荷包的图案或绣口的色彩相协调。湖广调《绣荷包》有言“金线锁扣”,倘要与之相配,珠子选用黄色自然更好。似此,两个黄色珠子从荷包双带赫然下垂,引人瞩目;“二月荷包二点黄”,似应由此而来。当然,制作者于荷包的图案、锁扣、珠子等,皆可自由选择:荷包带上既可以“二点黄”,也可以“二点红”“二点绿”。但因歌词的下句是“井边挑水送小郎”,在诸多表现色彩的词汇中,唯有“黄”与“郎”叶韵,故歌者除了“二点黄”,似乎已经难有其他选择了。
  四、“井边挑水送小郎”
  荷包绣完,如何送与情郎?
  古之男女,授受不亲。然而交往虽有限制,湖广调《绣荷包》中的少女却有如下的聪明之举:“四更里荷包绣完了,拿到长街是人都来”。她手持荷包招摇于市,吸人眼球,意在让对方知道荷包已经完工。果然,混迹人群的心上人瞬间不见:“手拿着荷包懒怠,亲人一去不来了”。少女赶紧回家,“忽听外面把门扣,开开门来罢哟,果然是他来了!”湖广调《绣荷包》里少女与情郎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很有戏剧性的。
  川南民歌《绣荷包》里的少女则有不同:一当荷包绣完,她趁着井边挑水之机,将荷包送与小郎。少女选址井边,考虑是周详的。古者,人们傍水而居。民有河临河,无河则凿井取水,故凡有水井处,必有人居。其时一里之人,共用一井,谓之乡里,或谓之井里。又因时代发展,一里之人的数量,代有不同。如有谓“五家为邻,五邻为里”[10]者,有谓“一里八十户”[11]者。总之,水井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共用一井者越来越多,水井自然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聚集之地。人们来此汲水贩水、洗菜淘米、浣布洗衣,往来不绝,聚而复散,必然招来小贩,水井因以成市;市井一词,由是产生。非独如此,宋人叶梦得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言其传之广也。”[12]尤可见水井在当时,老少咸至,士女杂陈,已然成为乡民交换信息、交流感情的社交乃至娱乐之地。因为如此,《绣荷包》中的女子方能借口挑水,趁井边人多不备,将荷包悄悄送与情郎。如此障眼之法,与前所引湖广调《绣荷包》中的少女,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对川南《绣荷包》歌词的释义,或有助于艺术家更准确地理解、更生动地演绎这首川南民歌,或有助于学者拓展对民歌衬词衬句研究的视野与方法。一般而言,民歌衬词衬句的主要作用或在于调适语言与音乐的节律,或在于烘托气氛,强调情感,大都于歌词内容并无实际的关联。但作为形声会意的汉语,有些衬词衬句或并非凭空产生。它们与歌词的内容,总多少有些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所以,作为活态文献的民歌,其歌词的研究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课题。
  注释:
  [1][8](明)冯梦龙等:《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97頁、699页、701页,第700页。
  [2]参见万光治主编《四川民歌采风录》卷十《索引》,巴蜀书社2017年。
  [3]《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四川卷》上册,中国LSBN出版,第597页。
  [4]同上《四川民歌采风录》卷五,巴蜀书社2017年,第1068页。
  [5]同上《四川民歌采风录》卷六,巴蜀书社2017年,1176页。
  [6]同上《四川民歌采风录》卷二,巴蜀书社2017年,第313页。
  [7]《纳兰性德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40页。
  [9]许讲真:《汉族民歌润腔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第359页。
  [10]《周礼·地官·司徒·遂人》,《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79年影印本,第740页。
  [11]《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79年影印本,第93页。
  [12](宋)叶梦得撰,(清)叶德辉校刊、涂谢权点校《避暑录话》,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06-107页。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民歌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辞赋学会名誉会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翻译工作不是语言转换的技术性雕虫小技,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研究者对所研究的翻译文本应该有所选择。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也是爱尔兰文艺复兴的领导人。叶芝及其文学作品早在20世纪早期就被介绍进入我国,但对叶芝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开展的一波三折,到目前为止对叶芝的研究仍不是特别深入。所以本文通过叶芝的经典情诗《When you are old》的四种翻译版本的分
期刊
摘 要 由于受到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和经济的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通过政策上的扶持、经费和师资的保障、办园条件的改善、家长学前教育观念的改变等,以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学前教育 边疆民族地区 困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的目标要求,对发展民族地区学前教育
期刊
博物馆作为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永久性的收藏机构,在我国,它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传播科学文明、提升国民素质的光荣使命。  一、提高认识,重视宣教,是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前提  博物馆作为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科研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的形象标
期刊
摘 要 沙龙这一文化现象在法国得到了发展,而法国的沙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满足了贵族女性受教育的愿望,并且塑造了一大批对法国文化、艺术发挥巨大影响的女性及其作品。而文化人类学对于解释研究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功能主义对于研究文化内部的特征更是具有特殊的作用。在文化功能主义看来,正是沙龙所发挥的“功能”,满足了法国贵族女性希望受到教育,希望得到社交活动的需要,而这也正是沙龙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可
期刊
摘 要 地方高职院校在区域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与责任。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西部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的龙头作用,通过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网络化培训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区域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示范高职 专业调整 网络化培训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
期刊
2019年12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李建友老师的《内江旧闻录》一书。这是一本对内江历史文化“富矿”深入挖掘、真切记录点滴记忆的文集。全书图文并茂,由汉安流徽、文教熏染、革命浪潮、丹青遗墨、乡土记忆、物华包容六部分组成,收文130篇,共66万余字。  东汉顺帝时,在内江设汉安县,李老师对“内江·汉安”这方水土、乡民一往情深,怀着对桑梓的爱、对文化的敬重,几十年默默耕耘,孜孜矻矻:一则实地勘察、寻访
期刊
摘 要:在表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化载体的书法字体中,最好能书写当时朝代流行的书体,以与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协调对应,这样可以更好营造时代文化气息。扬雄墓的碑文于清末、2000年初、2018年的书体各有差异。扬雄为“汉代孔子”,作为其文化载体之一的墓地碑文应书写汉隶才最协调妥当。  关键词:书法;揚雄墓碑文;汉隶  一、扬雄墓碑文字体的变化  扬雄,在经学、哲学、语言文字学、文学、天文学等多领域都颇有
期刊
摘 要:通过汉代画像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对汉代政治、汉代人的观念世界、汉代的思想文化、汉代的民俗风气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学术视角与切入点都比较独特,这正是宋艳萍新著《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汉代画像;汉代社会;神仙瑞兽;周公辅成王;侠义与复仇  汉代画像曾被称誉为是刻在石头上的“绣像的汉代史”。自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数量甚多,画面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包罗万
期刊
咏桂花  种得蟾宫树,清阴覆玉堂。  叶分天外碧,花散月中香。  灿烂金铺地,温馨酒满觞。  深宵何处笛,遥寄一枝芳。  及物思人,乃中国文学常用的思维方式。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以“无我”和“有我”而阐述之,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依此来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陈无垢先生的《咏桂花》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的前四句
期刊
程公许(1182—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洲,南宋四川叙州宣化(今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蟠龙村)人,嘉定四年(1211年)进士,历官温江尉、华阳尉、崇宁县令、绵州教谕、简州通判、施州通判、袁州知府,后迁著作郎、起居郎、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官终刑部尚书;有文才,今存《沧洲尘缶编》十四卷。  《送仲嘉弟东归赴湖州长兴尉》是程公许的一首七言古诗,出自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卷六。从诗中“我行作吏三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