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思考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4月份,教育部规定 “将在短期内全部清退代课教师”。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模式出现了渭源县“一刀切”清退模式、重庆市招考转正模式、与多数地区的维持现状模式。这三种模式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渭源县将超过80%的代课教师在低补偿的情况下清退,是否考虑到代课教师的历史贡献与其合理诉求?而重庆市超过80%的代课教师转正成为正式教师。重庆市是否考虑到代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考虑到教育的均衡发展?两地均宣称“基本(彻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究竟什么是“代课教师问题”呢?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呢?
  二、对“代课教师问题”的分析
  有关代课教师的相关事件根据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2005年3月,甘肃省渭源县副县长李迎新对代课教师现象进行调研。完成调查报告《代课教师: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同年7月28日,《甘肃日报》全文转发了这篇调研报告。以此为起点,代课教师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5年11月,南方周末以“代课教师坚信执著震撼人心,县委书记动情上书教育部”为题对代课教师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描写。至此,代课教师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6年3月,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指出代课教师身份“不合法,不合规” 。强调“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把余下的44.8万人的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教育部清退政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代课教师的同情及对教育部门的批评成为舆论主流。
  2007年7月,重庆市政府下发《重庆市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实施方案》从辖区内的代课教师中招聘8000名正式教师。
  2008年2月,教育部发言人宣称全国仍有37.9万代课教师。发言人指出“要考虑农村代课人员的合理诉求,充分肯定他们对我国农村教育所作出的贡献”。
  我们可以看出,代课教师现象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事件,也涉及到各个方面。教育部的清退政策、重庆市考试转正的政策,媒体的报道,网络评论对代课教师现象的进展所发挥的作用都已经成为了“代课教师问题”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可以把“代课教师问题”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代课教师的问题
  “代课教师的问题”主要指代课教师作为主体感受问题所在。主要有两个方面:1,待遇差,无福利,清退补偿低。几乎所有的媒体报道和学术论文均提到了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甘肃省代课教师的平均工资为220元左右。这一工资标准无疑是偏低的。2,没有转正的途径,代课教师选择和坚守这一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有转正的希望。但基层政府在招聘正式教师中,往往更倾向于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很多代课教师表示希望能够获得一次参与转正考试的机会。
  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政府的问题
  这个层面的问题即指代课教师现象反映出我国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高层主管部门政策制定缺乏科学论证以及基层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变异问题。1、教育部缺乏对基层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而做出的决策引起了广泛的批评,而同时重庆市将80%以上的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的做法因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而广遭诟病。2. 基层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变异在代课教师现象中也得到了体现。正是由于中央不允许在招收民办教师,基层政府没有积极的执行,而是以“文字游戏”的形式将民办教师改头换面成“代课教师”,导致了代课教师现象。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地区其他部门挤占教师编制,导致教师总量不足而招聘代课教师。或者城镇中心学校的教师超编导致农村地区教师缺乏而不得不聘用代课教师。
  三、如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应该如何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呢?
  1.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
  虽然代课教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的义务教育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应该得到合理的补偿。但是对代课教师的补偿不一定要把他们转正。教育公平应该是指导我们解决教育问题的首要指导思想,而教育公平的主体感受者是受教育的适龄儿童。立足目前的国情,我们需要讨论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如何让适龄儿童得到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问题。把没有得到国家承认的,不合格师资全部或者大部分转正,是不利于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的,重庆市的代课教师政策明显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在感情上,我们需要感谢代课教师。但是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严守规章,坚持原则。通过考核合格的代课教师可以转正,不合格的代课教师在给与合理补偿的前提下予以坚决的清退。
  2.坚持公正的原则 (下转第26页)
  (上接第23页)
  如何为被清退的代课教师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呢?首要原则是公正。我们可以参照正式教师与农民工的收入标准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与正式教师相比较,代课教师没有进行成为正式教师所需的成本投资,他们还保留农业户口,除工资收入外还有农业收入。与外出务工的农民相比,他们的孩子没有成为“留守儿童”,得到了良好的管教而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为体现政府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诚意,回报代课教师所做出的贡献,为其制定较高的补偿标准是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安抚社会情绪的有效方法。
  另外,能否根据发展型的社会政策的要求,对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的发展制定辅助性的政策呢?比如代课教师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地方政府能否与县域内的职业学校联合,对有意愿的代课教师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让他们拥有外出打工或者在乡土社会生活中的一技之长呢?这些具体的措施有待于基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才可能获得成功。
  其次,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政府的问题?
  1.高层政府的问题: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广泛的民意参与。教育部发言人在2008年2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教育部领导也非常重视,要求我们多次组织进行深入调研,指导各地积极稳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才组织人员“到甘肃、宁夏、重庆等最偏远的地区进行调研,感到各地情况很不一样”。教育部是先出台政策,然后迫于上下两方面的压力才对问题进行调研。这明显违背了政策制定的科学过程。我们查阅了香港的社会政策制定的过程,可能对我国的政策制定有一些启发。
  2.基层政府的问题:破解实际执行中的“政策变异”
  上级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在基层执行中往往遇到“政策变异”困境。更多的政策变异是消极的,是有违中央政府权威和地方发展的。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即使一些可以顺利开展的工作,基层部门可能会出于惯性而使积极的政策发生消极变异。
  克服基层政府在执行中的政策变异情况,需要做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1)消减管理层级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多层管理问题促使政策变异情况的出现。从教育部到基层学校有六级管理机构。不同的管理机构的本职工作中均有“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政策”的描述。也就是说教育部制定的政策要先后结合省、市、县、乡的“实际”。在基层的执行中,可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2)加强对政策执行检查与评估
  加强对基层政策执行的检查与评估是抑制政策变异的有效手段。但要真正深入到基层管理部门与学校,从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了解多方面信息,得到真实情况,做出正确评价。
  
  参考文献:
  [1]杨 团,社会政策的理论与思索,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4期.
  [2]张 悦,最后的代课教师,南方周末,2008年1月.
  [3]傅剑锋,代课教师艰辛执着震撼人心,南方周末,2005年11月.
  [4]任运昌,重庆“代招公”:西部农村教育师资建设的典范,今日教育,2008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笔者认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职工为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面向基层服务一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做到热爱职工,牢固树立爱护职工观念,端正
期刊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树立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是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一、树立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员工的观念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
期刊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数学教学应如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数学教育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技法,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数学的基本精神、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而降低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期刊
把文化产品当做商品来“生产”,就自然会出现“利”与“弊”两个方面的社会后果。无论文化市场上的竞争是“生产”领域的竞争,还是创意的竞争,其结果都是文化产品的大量涌现,大量产品出现在文化市场上。可以说这就是以市场经济规则为杠杆创造出来的文化繁荣。然而,如果从文化产品的社会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角度评价这种“繁荣”,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现象似乎对文化产品的质的提高没有起到任何保障。这样,积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文
期刊
摘 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积极发挥群众文化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让人民群众在自娱自乐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熏陶,自我提高,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作为文化建设的群众文化由于它固有的和谐特征和和谐功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无法替代和必然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是我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活动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发挥“生命线”的作用。笔者认为,形势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要充满生机活力,其方式方法也应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创新。  一、结合企业实际,不断丰富和深化教育内容。  要在突出抓好以理想信念教育为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活动是以群众为主体,由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其广泛的参与性、大众性,在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新形势下,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创新,是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明确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基本取向,则是创新的首要前提。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取向     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对文化发展日益重视,在财力投入、文化项目建设安排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为群众性
期刊
摘 要: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理论,该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扩展延伸,为人们解读现代生产生活中的种种疑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克思;消费异化;和谐社会;社会公平    《蜗居》,一部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热议。为什么虚构的故事和情节能产生这么大的现实反响?主要是由于它折射出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道出了“无房族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信息变得直观具体和生动形象,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情境教学模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改革的
期刊
摘 要:加强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绩效管理对解决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养老保障绩效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并对如何加强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绩效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障;绩效管理;成因;治理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人民的养老需求大幅上升,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深化了农村改革,促进了
期刊